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园地(第十九期)

2015-6-12 10: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56| 评论: 0|来自: 先达先华校友会

摘要: 先华校友园地 雅加达先达先华校友会 主办 总第19期 2015年6月
先华校友园地
雅加达先达先华校友会  主办
总第19期 2015年6月
 www.siantarpeople.org     

目录   
家乡的一草一木, 无时不在心中                             先达 林琇妮
今 夜 无 眠——记一场难忘的联欢晚会                 天津 昆辉
夕阳絮语    破罐子破摔了    黄书海先生印象记     澳洲 凡夫
啰嗦                                                                     阿理        
办公室里的年轻妈妈                                            陈 默
专栏    雅舍                                                         梁秋实

                                                    
   家乡的一草一木, 无时不在心中
先达林琇妮 (Lily Halim)  

踏入先达苏丹阿贡学校大门,见到了熟悉的面孔,有我敬爱的校董和老师们,倍感亲切加喜悦。
2015年3月28日,由先达苏丹阿贡学校主办的先达乡友联谊晚会迎来了海内外先达游子相聚在学校大礼堂。我很庆幸能重回母校担任晚会的节目主持人。晚会场面盛况空前。居住于香港,北京,澳洲,雅加达等地的先达乡亲们也趁着清明节回家乡扫墓时,前来参加这一年一度的聚会。大家相聚在一起,犹如一个大家庭,欢笑声连连不断,一声声乡音入耳~“先达国语“倍觉亲; 面对面开怀畅叙,情更浓。有时候家的味道不仅仅是父母的饭菜,家乡话也是一种独特的”味道”。
晚会在舞龙舞狮表演过后正式开始了。我的主持搭档是苏丹阿贡学校的其中一名男老师。首先介绍了出席晚会的贵宾。其中有前苏西洛总统的顾问,目前也是先达苏丹阿贡学校顾问 BapakLetjen (Purn) Dr. TB. Silalahi SH.,在苏丹阿贡学校董事黄元根先生的陪同下步入大礼堂。BapakLetjen (Purn) Dr. TB. Silalahi SH.本身出生于先达,是先达人的好朋友,特地从雅加达赶过来参加先达人的盛会。先达市议员欧阳保耀先生也上台致辞。之后来自雅加达的著名歌手黄玉玲女士以及来自棉兰的两位女歌手轮流上台表演。精彩的节目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我本身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都是在苏丹阿贡学校上课。在校期间也经常参与学校各种类型的活动及比赛,也因此受到了老师们及学校董事们的关照。苏丹阿贡学校向来非常注重汉语教学,所以非常积极地派华文老师到中国深造及培训,也多次申请中国华文教育志愿老师到先达苏丹阿贡学校任教。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使学生一天比一天更进步。之前,苏丹阿贡学校的一名友族学生荣获由先达华文教育促进会主办的华语演讲比赛的冠军。
苏丹阿贡学校建校时,起初用的是中文名字 “中华学校“。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印尼面临政治变动,政府中断了所有的华文教育,华校被迫关闭,先达“中华学校”也因此改名为“SULTAN AGUNG”学校。几十年来“SULTAN AGUNG ”学校名扬海内外,学生们创下的佳绩更是给学校的名誉增添了不少的光彩。虽然如此,炎黄子孙饮水思源,不忘本的优良美德至今都还流传着。学校董事会决定将原先的校名“ 中华学校 “ 正式挂上。选择了这次晚会,在苏丹阿贡学校顾问 BapakLetjen (Purn) Dr. TB. Silalahi SH.,学校董事会代表黄元根先生,陈来发先生,张振坤先生等及诸多先达社会人的见证之下,象征性地揭开了布条。“ 中华学校 “四个大字再次问世。现场的来宾们也一同见证这具有历史性的一刻。
晚会在宣布幸运奖后结束。虽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但散会之后,礼堂外面还挤满了人。乡亲们舍不得离开,难得见到了久别的老朋友,老同学、老邻居,不尽多谈一会儿话。而我正要回家的时候,在礼堂外遇见了爸爸的几位朋友。其中一位叔叔告诉我说,现阶段会说“先达国语”的年轻人不多了,所以除了学好华文之外,“先达国语”也是你们年轻人的一门功课哦。听到这里,我幽默地用“先达国语”回答   ”多谢叔叔的鼓励,memang 我讲的“先达国语”有点 macet-macet,tapi还算过得去啦 ” ,大家听了之后笑开了。 
通过这一场晚会,我深刻地感受到先达乡亲们浓浓的亲情,团结的先达心。话说白发早已生,乡音仍未改。虽然来参加晚会的乡亲们很多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们,但他们的热情依旧。希望往后每一年的先达乡友联谊晚会能召集更多的乡亲前来参加,彼此联络感情,增进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因为我们血脉相连。

今 夜 无 眠——记一场难忘的联欢晚会
天津 昆辉
我们这些人都爱听马达族民歌,尤其是原汁原味的马达族民歌。然而,回国前由于生活环境,机会不多。回国后所听到的大多是经过中国的歌唱家对歌曲的理解、加工、处理和表现的。虽然也好听,但总觉得不够味。因此,想听原汁原味的马达民歌便成了我们的奢望。想不到有一天,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了。
2007年3月,香港先达联谊会组团参加在先达召开的世界先达人欢聚大会。借此机会,他们顺道游玩了马达山与多巴湖。二十九日,由香港先达联谊会会长李达生建议和组织,邀请了当地的马达民族歌手,同他们一起于下榻的多巴湖畔的“尼亚加拉酒店”露天游泳池边,举行了一场联欢晚会。我有幸参加了这场晚会。晚会以马达族歌手的表演为主。他们一共十几个人,身着马达族服装,带着传统的马达族乐器——一根竹笛、三个长鼓。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轻骑兵”。别小看他们,他们曾经制作DVD专辑并出售。今晚不知将会有谁被他们的演出倾倒。
马达族的歌声粗犷、质朴、高亢,直抒胸臆,毫不做作和掩饰,充满乡土味。这是别的民族难以仿效的。尤其那么优美动听的旋律及和声,听了会叫人陶醉。更让人赞美的是他们合并手指,用双手作出各种姿势和动作的舞姿,是那么优美。看似简单却能传递各种情绪。竹笛传出来的略感忧郁的笛声以及带有强烈动感的鼓声,会叫你身不由主地随声起舞。这些也许就是马达族风情。用马达族乐器伴奏,由马达族演唱具有浓厚马达族风情的舞蹈和歌曲,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原汁原味吧?
他们演唱的第一首歌是人们所熟悉的“星星索”。歌声传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我屏息品味,不知不觉产生共鸣,好象与歌中的一对恋人共悲欢。一首“LISOI”让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并一起举杯相庆。“SENGKODAINANG”把联欢会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大家按照节拍和着乐曲,放声高唱。歌曲唱完一首接一首,掌声如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说马达族具有语言天分,果然如此,他们用闽南语唱的台湾歌曲“要拼才会赢”,竟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香港团的业余演员发挥了她们的才干,跳起传统马达族舞,由马达族歌手伴唱,用马达族乐器伴奏,配合完美,珠联璧合,令人赞叹。一位先达来的歌手唱起了“宝贝”,把人们带回到独立战争的烽火年月。更使人难忘的是马达族演员和香港演员同台的一场演出,他们彼此间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转身都配合得那么默契,可谓天衣无缝。
联欢会不设舞台,大家平起平坐,演员在中间表演,三边是一百多人的香港团员和其他人士,大家靠得那么近,很快就营造出了融合、欢乐的场面。
联欢晚会高潮迭起。临近尾声,马达族民歌手围成一圈,踩着鼓点,随着歌声,边唱边舞圈子转了起来,先是唱SENGKODAINANG,接着唱POTONGBEBEANGSA然后是HALOBANDONG,唱着唱着便逐渐成了印尼民歌大联唱。周围的人纷纷走进圈子跟着唱、跟着舞。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圈子越转越大了,歌声也越来越响亮。圈子成了里外两层,人们兴奋、激动、忘乎所以了。圈子似乎要不停地转下去,歌曲也好象将不停息地唱下去,联欢会掀起了最后的高潮,最终也许大家都累了,才在齐声欢呼“HORAS”和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这场联欢会。
曲终人散,多巴湖恢复了宁静……在巴拉八、在多巴湖畔,在马达族民歌诞生的土地上,享受一餐原汁原味的马达歌曲,足矣!我想今晚会有人因兴奋、激动、回味而难以入眠。我,便是其中的一个。
摘自北京"通讯"第75期
    

夕阳絮语
破罐子破摔了
澳洲 凡夫

书海先生印象记
          当“破罐子破摔了”这句民间谚语,出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口里,我听得楞极了,而逼不急待地打破沙窝问到底。他说:过去的事即使是错的,也不怕说出献丑了。老先生非常坦然地将一生的遭遇倾吐而出,令我们一众朋友听得口瞪目呆,这位老先生就是黄书海先生。
         黄书海这名字,我早已有所闻,且清澈响亮得很;但也只知道他是回归中国,实现他的爱国、奉献自己年轻生命给其祖国建设的寻梦者而已;他多年来一直在外交部工作,且是经常伴随国家领导当印尼翻译,是中国政府培养出来的甲级翻译员;那是我的先达朋友们,洋洋洒洒地向我介绍过的。
         第一次和他见面,是2012年在北京举办的【前世界先达人相聚于北京】盛会前夕,我随好友陈杰昌伉俪到他的老朋友家里作客时,见到这位耳熟能详的老先生,心里就升起一股仰慕之心。那时,他已踏入八十高龄,高高挺直的身材,没有丝毫龙钟老态;洪亮清爽的嗓子,听不出半点老人沙哑语音;而他滔滔不绝地诉说他的一生遭遇时,双眼露出了炯炯之光,嗓声高昂亢奋;而内容却是如此的丰富引人。说到高兴时,他会抚掌哈哈大笑,说到伤心时,他低语沉重。他不但是个资深的翻译家,更是一位可以令听众全神倾听的演讲家,我心想。
          2012年的那场【世界先达人欢聚北京】的盛会里,黄老先生是颗闪亮的明星,他的许多旧雨新知老人,争相和他拍照;慕名而未曾见面的年轻后辈,纷纷前来握手,会说话的说:“久仰了”,不说话的默默点头示敬。我有幸,两者都做到,兴奋得很。
         今年,世界先达人的相聚在印尼椰城。盛会于2015年3月22日在首都雅加达的Sun City大餐厅里举办,据说是世界先达人相聚会以来,最令人满意的一次。除了筹委会表现出了旅椰的两家先达人团体的良好互动和合作的成果外,大会也大放了今后先达人和谐相处,爱山城山水,亲故乡人的光明曙光。黄老先生风采依旧,三年的相隔,时光并没有让他添增老态,反而,满脸红光,精神奕奕,在演讲中高呼,先达乡亲,以和为贵,迎接来年的大团结,举办更辉煌的先达人盛会热烈的期盼。他以“Horas Siantarmen!”结束他的演讲,赢得满场掌声。
         我有缘和黄老先生真面接触,聆听他的教诲,是在他随同华中高一组本哲旅程里。我虽非高一组成员,但获该组的同学们的欢迎而参与了那次旅行,因此有幸和黄老先生结伴同行。三天两夜的时间里,共同用餐、玩乐、游戏,距离拉近不少;因此有大把机会,和黄老先生相处,围绕在他的身旁,听他的述说。他将他的一生事迹,毫无保留地娓娓道来。
         于是,他的怎样回国、受到怎样的待遇和培养、怎样伴随国家领导当随行翻译员、怎样在国家领导人出语欠恰当时,给他们提醒、怎样遭受文革时期的被打压,当牛鬼蛇神、怎样的被平反。。。。。。等等,听得我们向往非常、羡慕万分。这样辉煌的事迹,如何说是“破罐子”?如此堂皇的倾吐,有怎可说是:“破摔了”的呢?足见黄老先生的谦虚,我却无法苟同!
        黄老先生的高浓度的爱国热忱、逆来顺受的忍耐韧性,始终没有因为国家遭受祸难而稍减、而离弃,忠诚至今。他说:“我以诚恳待人,也以诚恳待己!”,让我真正感悟到了:人之伟大,在于忠贞和诚信,也在于能坚持信念,守得了高超品格!我平庸一生,能于晚年认识和结交这样豪放和豁达的乡亲老人,仰慕他的一生经历,也算幸运辉煌,而为印尼之能出此出群拔萃的人物感骄傲,为有如此达贤能士的故乡感自豪!祝福他老人家青春常驻,长命百岁!期盼,来年有幸再见,再聆听他的教诲!      01-04-2015 雅加达

啰嗦
阿理

       小时候,“啰嗦”这名称是冠在婆婆公公身上的。自己长大了后,也嫌爸妈长辈们啰嗦,交代的事听到了,可是还要一次再一次的重复。
  孩子们小时,我自认很潇洒,不跟啰嗦沾上边。常听到年青朋友抱怨父母们啰嗦,我会报以会心的一笑。
  时间一晃就过了几十年,近日听到孩子们也把这名词加在他们老妈身上,而且他们再加上了一句,这么千吩万咐,是表明对我们没信心。轮到了我在啰嗦?!让他们这么一说,这下明白了当年父母的爱心,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不懂事。对孩子们的抱怨,一笑置之外,还对风水轮流转这话有了很深的感受。
  听到朋友们在唠唠叨叨老伴,我真佩服另一方的修养。我很想让我家那一位有机会去听听。因为那天,才多讲了一遍的话,他居然说我怎么这么啰嗦,哈!比起那些朋友啰嗦的程度,我算是很小儿科了。所以,对着他吡牙咧齿地表示抗议,扮演起冷面笑匠。
  那天,好不容易讲得小幺心动,让我们带她两岁的宝贝儿子一块去乘火车,然后上美丽的雪梨大桥走走。她送我们到火车站,一路上,她一遍又一遍交代她宝贝:“ 要听公公婆婆的话哦!要让婆婆牵着,如果婆婆说“不”,一定要听哦!”这回轮到我在旁哈哈大笑。
  笑完,我竟然怀念起我让婆婆,还有爸妈啰啰嗦嗦的那些时光......
摘自<永不消失的爱>             

            办公室里的年轻妈妈
陈 默

       不少已婚之女性,为了减轻另一半的负担、为了改善家境,她们成了上班族。 也有学历高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给自己增添新知识,婚后她们依然选择了工作。此外,部份少女毕业后踏入社会,开始应聘。上班后,领了薪金,买了新衣、新鞋及一些化妆品。让自己变得更靓丽。之后,恋爱、成家,就这样成了办公室里的年轻妈妈。
       年轻的妈妈们一般会把各自儿女的照片放在办公桌上。休息时间一到,妈妈们会聚在一起吃午餐。边吃边谈,除了探讨美容、服装、时尚,话题总离不开儿女们的趣事,暂时忘了工作上的烦恼,个个都谈得眉开眼笑。
       两胎双生儿的林妈妈,两对活泼可爱的幼儿,可真让人羡慕极了。但当他们在抢玩具时,常把妈妈弄得哭笑不得。幸福的他们,每天有爷爷、奶奶的陪伴。
       李妈妈有个淘气的小男孩。在外婆的陪伴下,他每天忙前忙后地搬玩具、移动小桌椅。音乐一响,身体也跟着舞动起来,把老人家逗乐了。
       刚产下一名男婴的刘妈妈,给家人带来了不少欢乐。
       大部份的年轻妈妈,都把孩儿交给护士或女佣看管。办公室里的她们常会感到不安,在聊天时偶尔会听到一些令人忧虑的小故事。
       有一回,孩子咳嗽了,有如往常一样,宋妈妈把一切向新来的女佣交代好,然后上班去了。几天过去了,突然发现,咳嗽药水不但没治好孩子的咳嗽,反而出现了药物过量的迹象。原因是因为女佣在给孩子服药时,没先把药瓶摇一摇,结果,一瓶药的份量及药性自然不同了。一开始喝的药较稀,由于药物的沉淀,后来的药水则浓了,间接地加倍了药量。
       一位未满周岁的小孩,吃粥时,边哭。突然就哭不出声来,把护士吓坏了,措手不及地给在办公室里的罗妈妈打电话。一接到电话,她心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把工作放下,回家把孩子送往医院。
       为了上班,妈妈们常会忽略了孩子。
只有在印尼新年公司放长假,假期比学校长了几天。吴妈妈才有机会到学校接小孩放学。放学了,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几乎个个都背着新而漂亮的书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小孩背上那已破旧的书包。顿时,她眼含泪光,在心里向孩子道声对不起。
       每逢星期五,离办公室不远的超级市场都会对某些东西来个大减价。若是碰巧有幼儿用的必需品,如奶粉、纸尿裤等,为了省点钱,年轻妈妈们都会去抢购。
       下班回家,孩儿们是她们的开心果。孩子病了,妈妈们都会请假,在家照顾小孩。孩子入学后,她们还得为孩子们的功课操心。 办公室里的年轻妈妈们可真不容易啊!



专栏                                          
 雅舍
梁秋实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另另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麓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麓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低”,“三上三下”,“亭子间”,“茆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那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捨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麓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著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与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濛濛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织尘。我非显要,故名功臣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著,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棹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徵。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棹,一边一把靠椅,两傍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                
摘自<雅舍小品>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