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简讯(第93期)

2015-8-6 12: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91| 评论: 0|来自: 香港先達聯誼會

摘要: 简讯(第93期)香港先達聯誼會 2015年7月
第二页

 
 

張耀東走了。
當年的海燕級班裏,
你是不聲不響最低調。
“紅藍鬥”的那個年月,
你雖也“藍”卻一向悄悄。
多少年又多少年之後,
你為祖國的繁榮驕傲。
這無私的深情,海燕人一定忘不了。
 

林友聯走了。
友聯是“後海燕人”。曾文老師繼鄭欽美老師接任班主任(級任)時,海燕級已置於木板教室(中華學校左側墻邊)。同時入級的還有蔡達榮、何百興。
友聯為人熱情、健談,逢人就熟,有一年我和欣然由北京赴天津探望焜輝時,友聯來相見,樂觀而且爽快,在赴天津的火車上,他隨意和旅客搭話縱談。
這樣一個活躍的人,走了。謹此寫幾句,略表緬懷之情。
 

最近,在荃灣大街上巧遇黃健民及兩位先達鄉友,健民客氣地向我問安:“林老師您今年已屆八十多歲,還是那麼身心壯健、精神好,真是好嘢!”他還提起:“您還記得五十年代我們回國,沒有飛機可坐,只能乘搭輪船,是您帶領我們乘輪船回國的。”當年,我們乘着輪船離開新加坡向着無邊無際的太平洋行駛,突然海上掀起大風大浪,船身頓時擺動起來,且越擺越厲害,坐大艙位的師生開始頂不住,大多數人暈船了,又暈又吐,有些人忍不往哭了起來,只有我和周福新還能頂得住,在大艙裡來回地照料暈船的師生們,並時時向船長反映艙裡的情况,雖然困難重重,大家最終還是捱過了這一難關。從勿拉灣下船到九龍碼頭上岸,七天的船上生活,可說是我們人生的一次最大考驗。五十年代乘輪船回國和現今乘郵輪旅行是完全絕然不同,當今郵輪的設施先進又舒適,是五十年代的輪船無法比擬的。當然,比起鄭和下西洋時,以帆船橫渡大西洋要好得多了。
我們終於安抵國門,跨過羅湖橋,眼望那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傾聽那高昂嘹亮的國歌、又受到邊防部隊的熱情接待……等,使我們禁不住熱淚盈眶,海外游子終於回到了祖國懷抱。而後,我們被送到三元里接待站,再分配到全國各華僑補習學校學習及各個工作崗位上工作。
.國內政治運動不斷接踵而來,政策也隨之不斷改變,在極左思潮的衝擊下,歸僑學生在無法適應的情况下,紛紛被迫離開,投奔另一個世界,為生活重新尋找新的出路。我們移居到香港,我們參與進步社團的活動,參加「集美校友會」、「香港先達聯誼會」……等組織,這些團體都是愛國、愛鄉的進步組織,事實也證明了海外游子一貫都是愛國的,我們時刻不忘關心國家大事,希望祖國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使人民的生活能過得更加美好。

 

小時候常聽先達人用國語唸“豬八怪,賣凉茶,在哪裏?在你公公的家裏。”先達人都講兩種國語,一種是老師在學校講課時用的“正國語”,另一種就是現在的“先達國語”了。
先達人富語言天才,會講兩種印尼話,一種是“印尼國語”,另一種是“馬達話”。先達人一上街除了講“先達國語”,也會講一口流利的“福建話”,如把警察叫做“烏八那”,警察局叫做“烏八寮”,玩耍叫做“鐵桃”……等,回到家,廣府人講廣府話、客家人講客家話、潮州人、福州人、龍岩人、海南人……都各自說自已的家鄉話。
先達人有共同的語言“先達國語”,你在家盡可說自家的潮州話、福建話、客家話、海南話,但是大家一交流,說起“先達國語”來,你就不再是甚麽潮州人、福建人……大家都是先達人了。
先達人,先達情,古今不變。歲月會老,紅顏會老,唯有鄉音不會老。改不了的是鄉音,忘不了的是鄉情,揮不去的是鄉思,放不下的是鄉戀。鄉音難改,鄉情纏綿,人間唯有鄉戀長。盡管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阻隔,都不能切斷那千絲萬縷的情愫。
人人都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老了回鄉難道不斷腸嗎?物換星移,人事變化,黯然神傷。“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人啊!飽經滄桑後,舊地重遊,久別重逢,觸景生情;物是人非,內心傷感,甚至淒凉。
先達還是老樣子,先達河悄悄地從市區蜿蜒而過,看着那川流不息的河水,終年日月不斷,像生命的長河承載着鄉親們少年的歡樂,人生就像這條流不盡的河水,一去不復返。
那依舊不變的市容,勾起了美好的回憶和感慨。公園旁的“先達市政廳”依舊,“郵政局”還在,"Siantar Hotel" 還在經營,“動物園”還在,"Riang"戲院、“日里戲院”、“晨光戲院”卻沒了。當年清澈見底的河水,小魚在河中悠游的情景,已不復存在。而今垃圾泡沫油污隨處可見。那些舊街市和“巴剎”,擁擠又狹小髒亂。盡管如此,先達仍然是我們心目中美麗的小山城,我們身為先達人而感到自豪。先達人富有高度的氣量及寬容的胸襟而贏得讚賞。先達仍然是印尼華人心目中響亮的名字,是一面光輝的旗幟。
一片風景,千種心願,時代的巨輪不斷向前邁進,日新月異,願先達永放光芒!

 

我已經是92歲(按:2011年)的老人了,很多東西記不住,反而越遙遠的事,記得更牢、更清楚……
(一)
父親是福建永定人,當年,他一人到南洋,不久就來到印尼蘇北省的先達市,在這裏落了脚,開始有了家庭,之後就有了我。
先達市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北方,市中心有兩條大街,一條是以荷蘭女皇威赫敏娜( Wilhelmina )命名的大街,一條是以公主朱莉安娜( Juliana )命名的榴槤街。兩條大街之間,還有一條平行的較小的街叫太子街,三條街中段是一個大“巴剎”( Pasar市集 )。
據說,19世紀時,先達屬於第十四王納瓦魯 (Raja Sang Nawaluh ) 的領地。從1871年開始,中國東南沿海移民逐漸聚居先達,與當地原族群雜居,開荒種地,開小店小本經營。後來從中國來的人越來越多,商貿也越來越繁榮,城市的功能也越趨完善,形成了現在的先達市。到了20世紀初,荷蘭殖民政府在先達周邊大面積開拓橡膠、油棕、劍麻等種植園,並把先達定位為蘇島東部種植園中心,土特產集散地,是僅次於棉蘭的蘇北第二大城市,以供周邊種植園主休閒娛樂、度假購物。先達市的三條大街就在這時出現,荷蘭人根據先達市的特點,以“巴剎”為中心,在其左右修建了大街,然後讓三條大街在城市的西南角匯合,並在匯合處興建市政大樓,同時在城市的四周修建足球場、火車站、動物園、公園及醫院等。
(二)
先達這個城市給人很好的印象,它不僅有完美的佈局,更在於它位於山區,比起印尼其他城市,它的海拔較高,常年氣溫在攝氏28度左右,所以先達的人們終年都浸泡在春天裏,領略了郁郁葱葱的樹木,微風清清的空氣。如果不是當年日本侵略中國,一些中國著名人士就不會來到先達這個城市,也是由于有了他們的到來,先達的華僑很早就投入到愛國救亡運動中。日本佔領印尼後,日本侵略者在這裏進行了滅絕人寰的大屠殺,很多熱血華僑青年慘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日本佔領先達後,不僅抓人殺人,而且關閉華文學校,當時我在先達中華學校一年級當老師,學校關閉後,我就失去了工作,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到了日本投降,印尼擺脫荷蘭殖民統治,我才結婚有了家庭。之後,雖然可以再出來工作,但孩子的出世,使我不得不留在家全心相夫教子,讓家庭幸福、平安。丈夫的祖籍是廣東,他是一名司機,專為漁行運貨,雖然我們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出世,到後來全家足足有8人,丈夫的收入還是足夠維持家用的,只是他真正的心思不在掙錢,而是放在華僑社團工作上。新中國成立後,丈夫更是積極宣傳新中國,鼓勵大家站在新中國一邊。
(三)
抗日戰争開始,先達的華僑思想較進步,具有光榮的傳统,早期,這裏被稱為“小延安”,進步思想更多是在華文學校,因此學校便成為兩派政治勢力争奪的對象。
上世紀50年代,先達的華僑出現了回國熱潮,年輕人居多,且多為學生,大家都抱着支援祖國建設的愛國思想回國。
上世紀60年代,丈夫也提出回國,而且决定帶着全家走。我沒多考慮就同意了,因為在我眼裏,丈夫很愛國,他的决定絕不會錯,即使以後遇到困難,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任何問題都可以克服,都可以戰勝。丈夫的家族大,兄弟多,他們都有自已的家庭,在回國的問題上,只有我們這家人贊同。大家基本屬於“小康”生活,回國只是一種理想、一種抱負。我理解丈夫的想法,他長期從事社團工作,對祖國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想今生今世為祖國做點事、出點力,把一切獻給祖國,因此回國成了他不可回避的事實。而我也覺得應該回國,因為自我懂事以來,就知道我們脚下的土地並不是我們真正的故鄉,回到自已的故鄉生活,才是最美好的。就在這年,全家人一起離開了先達,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和當年回國的人不同的是,我們買8張船票幾乎用盡了所有積蓄,我們回國的行李很少,沒有自行車、縫紉機、照相機等貴重物品,只有幾箱的衣物和食品。
(四)
到了廣州,先暫住三元里歸僑招待所,等待祖國安排。這時,丈夫生怕我會提出一些個人要求,一再告誡我:“一切服從祖國分配”,就這樣我們從不提任何的個人要求,盡管僑務幹部耐心詢問我們有甚麼要求,丈夫和我一再強調,服從分配。我們全家就這樣分配到福建省泉州雙陽華僑農場,這一住就是50年,當年回國我是40多歲的中年人,現在成了90多歲的老人了。時間對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活到今天,能看到自已祖國發展壯大,像當年期盼自己祖國繁榮富強那樣,感到高興。
改革開放初期,和丈夫回印尼探親,算是我人生的一件大事,像這樣的事從來想都沒想過。當印尼方面一解禁,我們迅速辦理赴印手續,盡管探親的費用高昂,我們得到孩子們的支持,就像當年回國用盡所有的積蓄那樣,幾乎把他們所有的積蓄給了我們作路費,才得以重新踏上印尼的土地,回到我們曾生活過的地方。
那次回印尼時,我已是70多歲了,父母和兄弟姐妹已不在人世了,但丈夫的兄弟都還健在,重逢的喜悅讓人激動不已,特別親臨美麗的先達市,喚起了自已不少的回憶。
(五)
之後的幾年,我又回去了兩趟,一次是兒子陪,還有一次是女兒陪。至今,我還在想,只要還能走得動,一定要再回去看看。說實在的,我所看到的先達,無論有變化,還是沒變化,我都會很喜歡。城市中間兩條大街上的房屋,因擴建馬路,具有中國特式的騎樓被切掉,改建後的樓房也別具特色;馬車換成載客的三輪摩托車,讓城市多了一種聲音;橫街的中國街名:福建街、南京街……等改成印尼街名,但又何妨?老年人可照叫舊街名,而年輕人叫新名字,街還是一樣的街,只是變了個名。也許這個城市可以容下越來越多的人,但它未必能記住每一個人,而我們却把它記在心上,至少已把它記住了近百年,它再怎麽變,都無法改變我對它的記憶。
當年,隨丈夫回國,還存有一個念想,住慣了四季如春的先達,響往有春夏秋冬的中國,沒想到,這一走就是幾十年。
轉載自《福建僑報》

 
 

2015年3月14日清晨,我們四位“亞院”的中國老師,由本地老師華家琦帶隊,前往先達參加周六、周日系列活動。我們乘坐校車7:30準時出發,駛出吵雜擁擠的市區,眼前的視野豁然開闊,大片青葱的農田,在藍天白雲下格外靚麗。道路兩旁是棕櫚園和橡膠園,好似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矮矮胖胖的棕櫚樹,撑開巨大的綠傘,為樹下的植物遮擋着炎炎烈日。瘦瘦高高的橡膠樹,掛着小巧的膠碗,為橡膠園的主人帶來收獲的喜悅。一路觀賞窗外的熱帶田園風光,伴着車內節奏明快的印尼民歌,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倒也不覺得寂寞難耐,校車沿途駛過丁宜小鎮,很快進入先達城區。
大約中午11時許,我們抵達先達的衛理學校,校長華佑賢先生、莊淑心女士及老師們熱烈歡迎我們的到來,請我們品嘗醇香的先達咖啡。衛理學校是先達市四所主要私立學校之一,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教學設施先進齊全,目前有學生千餘人。學校非常重視華文教育,各年級均開設華文課程,校長華佑賢先生多次赴中國考察開會,近年來連續申請中國志願者教師,並在世界中學生“漢語橋”大賽中連創佳績。華佑賢先生還教子有方,其女華春桑,曾獲世界大學生“漢語橋”印尼賽區冠軍,赴中國留學深造,其子華家琦也從中國留學歸來,姐弟倆都在“亞院”工作,我們是朝夕相處的同事,難怪大家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幾位鬚髮斑白的長者,走進華校長辦公室,笑呵呵地與我們握手,原來是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的胡文德、曾展開、薛秀鳳三位主席,特意來歡迎遠道而來的中國教師。他們向我們介紹先達華文教育發展的歷史,自然提及歷史上的“先達國語”。據相關資料載,先達開埠之初,居住在這裏的華人,大多來自中國閩、粵地區,方言差異很大。隨着歲月的更替,華人族群不斷壯大,子弟讀書迫在眉睫,教師極其匱乏。於是先達華人社團,通過當時中華民國政府駐印尼棉蘭領事到四川招聘了大批華語教師,到先達各中小學任教,他們用中國“西南官話”授課,學生們代代相傳,又揉合了當地粵語、閩南語、客家話的語言特徵,成為先達華人社會的”共同”語言,成為凝聚世界先達人的紐帶。據說世界先達人大會曾在首都北京舉辦,也算是“先達國語”的尋根問祖。近年來,“先達國語”引起語言學界的關注,一些學者不遠萬里前來考察。現在能講原汁原味“先達國語”的人不多了,幾位老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示範,今天能親耳聆聽,實乃三生有幸。
我們匆匆吃罷午餐,趕赴先達蘇丹阿貢中小學校(前中華學校),學校座落於市中心,位於兩條主幹道之間,這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我們四位在“亞院”任教的中國老師,應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之邀,受蘇北華文教育促進會委派,前來擔任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舉辦的“第十三屆唐詩朗誦及華語演講比賽”的評委。走進蘇丹阿貢中小學校的大禮堂,牆面鐫刻着三塊碑文,其一是中華學校創始人陳順丹小傳,刻記於民國廿三年十二月。其二是先達“中華學校”建校略史,民國廿四年元月。其三是建校捐款芳名錄,最早刻記於民國十一年五月十四日。我閱讀碑文,大致意思如下:陳順丹(1874-1946),福建南安人,自幼隨兄闖南洋,事業有成後,造福桑梓,捐資助教,是先達著名僑領,也是中華學校創始人。具有百年歷史的中華學校,歷史上幾經沉浮,被迫改名“蘇丹阿貢”(Sultan Agung)。令人欣慰的是:2009年9月9日,先達“中華學校”百年校慶之際,才得以“掛匾復名”。走出大禮堂後門,眼前不禁一亮,這裏有一片花圃,姹紫嫣紅的蘭花,盛開得份外妖嬈。
比賽是下午2:30開始,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主席胡文德致辭,主持人介紹四位評委:魯淵、楊紫薇、姜鵬鳴、吳登鵬老師。參賽對象是來自先達各小學的華族、友族學生。選手們講了許多生動活潑的小故事:小貓釣魚、猴子拾豆、狼和小羊、小馬過河、孟母三遷等。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畫龍點睛、鐵杵成針、刻舟求劍、孔融讓梨、亡羊補牢等。小選手們口齒清晰、神情自若,舉手投足間,落落大方。特別是友族小學生,普通話語音很標準,幾乎與華族小學生不相上下,先達小學生的漢語水平之高,令我們來自中國的評委老師們驚嘆。
下午的比賽歷時三小時圓滿結束。熱情的東道主邀請我們去品嚐馬達菜,沿路介紹了先達的歷史文化。先達(Pematang Siantar),位於蘇門答臘北部馬達高原東坡,海拔約400米,面積約80平方公里,人口約50萬,距著名的多峇湖僅45公里,被譽為“多峇湖畔的明珠”。從十九世紀中開始,中國東南沿海移民逐漸聚居先達,大多以做小買賣為生,人們相傳先有“巴剎”後有“先達”。直到廿世紀初,荷蘭殖民政府在先達周圍開拓橡膠、棕櫚、劍麻等大型種植園,先達成為土特產集散地。並以巴剎為中心,以荷蘭王室命名女皇街、公主街、太子街。隨着華人經濟的發展,大街兩旁商舖林立,建築多為廣東、福建“騎樓式”風格,便約定俗成命名為中國街、福州街、南京街、上海街、漢口街等。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街名都改為印尼街名。我們從街名的變化,可以感受到先達歷史的變遷。
吃罷馬達族特色菜肴,東道主帶我們去賓館休息,賓館位於美食地標“Ganda”麵飽店對面。這是先達最繁華的街道,晚上可以出來繼續逛街,真是太好啦!夜晚的先達很美,街道乾淨整潔,空氣清新凉爽,店舖鱗次櫛比,街上人流如績,隱約飄着咖啡的馨香,尤其是街道兩旁的人行道,是我們在棉蘭很少看到的。熱心的華家琦老師當響導,帶領我們去看荷蘭時代留下的特色建築,市政大樓、醫院、動物園、火車站等,盡管在夜色朦朧中走馬觀花地匆匆而過,依然領略到先達的獨特風情。
第二天清晨,我們特地起個大早,去遊覽先達景點-觀音寺,盡管寺廟的外觀“中西合璧”,細節則完全“中國式”,觀音寺的匾額皆用中文,“圓通寶殿”、“聖觀自在”、“大慈大悲”等,字體遒勁有力,端莊大氣。露天的“觀音菩薩”雕塑,大約有10多米高,矗立在寺廟的最頂層,在晨曦中宏偉壯觀。據說這是印尼最高的觀音像,前來拜祭的善男信女眾多,可謂常年香火不斷。 觀音寺有大鐘、放生池、佛經故事雕塑等,尤其是“元寶塔”型的香爐,造型精緻華美。觀音寺前面不遠處,一座古樸的石雕佛塔,掩映在綠樹叢中,佛塔上布滿斑駁的苔蘚,似乎在訴說着久遠的歷史。佛塔的側面,是十二生肖雕塑,形神惟妙惟肖,平添幾分情趣。
早晨八時許,我們來到中華學校“大禮堂”,今天的任務非常繁重,上午是幼兒園小朋友朗誦唐詩,下午是初中部、高中部演講比賽。幼兒園的孩子們花枝招展,媽媽們把小寶貝打扮得漂漂亮亮。小朋友一點都不怯場,字正腔圓地朗誦唐詩。李白《靜夜思》、孟浩然《春曉》、駱賓王《鵝》、孟郊《遊子玲》、李商隱《夜雨寄北》、王之渙《登黃鶴樓》等,一邊朗誦一邊表演,動作神韵,憨態可掬,禮堂裏笑聲陣陣。下午初中部、高中部的演講,也非常精彩。他們聲情並茂地演講《農夫和孩子們》、《啄木鳥和梧桐樹》、《東郭先生和狼》、《永不上鎖的門》等,贏得陣陣熱烈掌聲。尤其是友族參賽選手,他們身穿中式唐裝,努力說準每一個字,認真的神態令人感動。為期兩天的比賽,是對先達華文教育的一次體驗,先達不愧為印尼華文教育的先鋒。
臨別之際,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的領導、華校的師生、參賽的選手,紛紛與中國老師合影留念,讓我們在異國他鄉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東道主請我們品嘗先達小吃,送來先達最好的麵飽和咖啡,大家依依惜別。歷時三小時的長途顛簸,返回棉蘭市區,已是燈火闌珊。回到“亞院”後,現場攝影潘再華先生,把自已精心拍攝的照片,發送我們留作紀念,讓我們回味一個個美好的瞬間。
(轉載自印尼棉蘭《好報》)



 一要切記:歲數大了不是本錢
這個年頭甚麽都值錢,就是歲數不值錢。心裏千萬別有那麽多的“應該”或:“不應該”。喊你聲“老頭兒”沒甚麽錯,叫你聲“老先生”是對方的教養。年青人憑力氣搶先佔座,那是生物本能,有人給你讓座,一定要說聲〝謝謝〞,那是有幸碰到好人。
二要切記:“想當年”不是人人都愛聽的話
如今不是憶苦思甜的年代,沒人願意享受你光榮的歷史和坎坷經歷,你吃過的野草,現在變成高檔的佳肴,你懇荒造田,現在成了破壞生態,紅軍煮皮帶充饑的故事,讓年青人沒法理解。因此“想當年”的話要適可而止,畢竟“當年”不如“當今”。
三要切記:少管閑事,特別是家中的“閑事”
孫輩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責任,如今都是“奧特曼”“灰太狼”年代了,你還在講“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與子女相處,千萬不要喋喋不休,大事上表了態,聽不聽別計較。子女徵求你的意見就是敬重,要主動追求個清閑自在。
四要切記:“年輕人一定比你忙”
你想孩子了可以打個電話,孩子想你了可能連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千萬不要為這事較真兒,記住:抱怨多了“兩敗俱傷”。如果孩子真來看你,千萬不要找理由強留着,孩子們“花時間”與“花錢”一樣,是用金子買光陰,能抽出一分鐘來看你是好事。如果不給孩子一個“花時間”的寬鬆環境,今後看你的次數只能是越來越少。
五要切記:自願付出時別想着回報
不要總把為別人做的事掛在嘴上。幫子女做飯洗衣、照看孩子,沒有不辛苦的,但千萬別當着子女的面傾訴,權當是為社會做了義工。“尊老愛幼”永遠把“愛幼”放在第一位,因為“朝陽”總比“夕陽”能讓人憧憬。記住“付出”是送給別人的東西,不要總想着再“找補”回來,那會讓所有的人不愉快。
六要切記:不要總想着改變別人
鄰家女孩乍暖還寒穿上了短裙絲襪,那是姑娘喜歡“美麗凍人”;老伴做事丟三落四,無法完美,那是多年難改的頑疾,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習慣和活法,原本沒有絕對的錯對,改變不了別人就試着改變自已,其實你自已也很難改變。與其這樣,不如來個和平共處,淡然處之總比指手劃腳讓人喜歡。
七要切記:待人處事別太樞門,錢多錢少都要有個爽快大度
對親朋好友自不必說。對子女買來的東西也要說聲謝謝,想着付錢。雖然很多人不缺錢,但咱要的是那種坦然。把數得過來的養老金花費好,可是一種智慧。人死了錢沒花完真的不如生前開明大義些;把積蓄全花完了也不是個辦法,畢竟人沒死錢沒了會更悲哀。
八要切記:邋邋遢遢不是小事
人老了懶點可以,但千萬別懶在穿衣戴帽、洗涮衛生上。你要保持艱苦樸素的傳統也可以,但要記着整潔乾凈。這年頭世界都變成地球村,國與國、人與人的關聯更緊密,別因為自已邋遢影響了家庭的生態。你的衛生、 你的穿戴不是你自已的事,那是家庭的招牌,子女的臉面,你不在乎不行,因為有太多人在乎你。
九要切記:千萬別像存錢那樣存着破爛
有道是“破家值萬貫”,那是上個世紀前的說法兒,見甚麽都稀罕,那是老化的徵兆。不常用的東西,真用的時候不一定記得起,記得起,也不一定找得到,所以還是早早處理掉好。大件的東西趕快更新,說不定以後花錢攆它走都不容易。
十要切記:別老想着靠子女,消除寂寞還在自已
自從四合院改成了單元房,放飛的都是小家庭的夢想。小家庭的日子就像私家車,雖然都在一條路上跑,卻沒人願意合伙拼車。老年人要廣交朋友,儲蓄友誼才是老年人應當盡早做的事情。當你不能再嬉戲走動時,依然可以給新老朋友打個電話,去交流喜歡的美好話題。
你能記住,又能做到,你就是幸福快樂的老人。

12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