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通讯(第1期)

2015-8-10 13: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30| 评论: 0|来自: 先达先华校友

摘要: 先华校友通讯 先达先华校友 主办 总第1期 2015年8月
第二页
老人会、乐龄会、还是耄耋会
陈武炎

    先达有一班的老人选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周日饮茶聚会。这一班老人这种每月一次悠哉悠哉的聚会美其名就叫“老人会”。延续至今该有廾多年的历史了吧!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究,初初也不叫什么“老人会”,当时就是几个在先达时已经是很要好了的老朋友、老同学,前后陆续来到椰加达打天下闯世界。椰加达是印尼的首都,也是印尼首屈一指的大都会。来到了椰加达,你我都知道彼此住在什么地方,几个月要见上一面也不容易。有鉴于此故就有人发起了几个老朋友隔一段时间相约聚会、饮饮茶、叙叙旧、吃中餐、喝喝咖啡、谈谈天。那时还没固定在一定的时间,要聚会了或是香港、国内有先达人来印尼探亲,刚好又到椰城来,我们就会及时举行欢迎他她们到来的欢迎会。久而久之这个小集团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别小看这小集体,它是个懂得人情世故、懂得珍惜先达情充满温馨的小组合。
    这样温馨的小集体,还有另一个,那就是先达先华高一组级友会。高一组没有制定定期的聚会时间,但只要有老师、同学从外国或是从先达到椰加达来,我们都不会忘记聚会欢迎他她们,在当时那种白色军政的恐怖时期,这两个组合的存在真是难能可贵。
    在我的记忆里,“老人会”的成员大约有郑团贤、王国琦、周天赐、陈明秋、尤靖水、陈振海、黄秋汉、黄大新、李远礼、郑光照、邓荣富。随着时光的流逝,成员有的就消失,也有新加入的。那个时期聚会的地点,更多选在格玛腰兰的香港珍宝餐厅,除非有特殊的情况。随着珍宝餐厅的迁移,“老人会”也跟着她搬迁到现今的Jl.Panjang长街的香港珍宝餐厅。
    你愿不愿知道“老人会”里有些什么人物?成员是何方神圣?不妨让我替你一一道来。
已作古了:黄大新、周天赐、饶亚枝、
          郑光照、吴士琦、王国琦。
移居国外:邓荣富、黄秋汉。
已不能来:尤靖水、叶聿恭、黄汉荣。
          前两位患上老人痴呆症,后一位搬迁太远了。
要来不来:陈振海、李如林。
          这两位在聚会里,已难见到。
正常会员:Ketua甲大、郑团贤。
算是元老:陈达明、陈强东、陈武炎。
次元老:吴春福、纪松泉、邓壁川、陈水木、黄喜庆。
新一代:张伟斌、周亚勇、颜肇福、陈永和、凡夫、吴士杰
         徐家烈、陈松源、陈捷昌。
    六月十四日星期天,今天就是“老人会”悠哉悠哉的日子。六月九日晚,我们的甲大就有电话给我,提醒我这个星期日有老人会不要忘记。我探问他太太的病情,他说还是照样到槟城医院定期做电化疗,他也刚从那里带太太做电化疗回来。但因他太太的病发现的太迟已是晚期了且癌细胞已扩散,唯有更积极的治疗和照顾,尽人事而听天命。也因电化疗的关系,病人失去了自理能力,一切得由人来照顾。好在上天赐予我们甲大一付高大的好身体,抱上扶下都由他自己来照顾。在体力上精神上确实是一次无定数的考验。我担心他身心俱疲,压力太大就说:“这个月的老人会暂停一期如何?”他说:“照行!通知大家如常举行,告诉大家一定要来!”回答的如此坚定。我才真正的体会到甲大对我们“老人会”的重视。他百忙中也一定安排时间来和大家见面、叙旧。再将一些新的见闻告诉大家,作为相互关怀、心连心亲情的一种维系。你不得不佩服他临困能处之泰然,不因太太病重而不知所措,乱了生活的节奏。
    第二天见到了达明,我将此一情况谈及,他也说团贤昨晚也有和他通电话。达明就提议是否我们也来争取将现在已变得懒得动的强东约出来参加这次的聚会。我当然赞成,还自告奋勇的说:“如果司机没来,我自己驾车去接他,然后再去接你,我们三人一起赴会!”要他赶快和强东取得联系,争取他出来活动活动放放松、欣赏欣赏集体的一些新鲜事物。目前行动比他更不方便的松泉兄,他出入得坐轮椅,一个星期前就告诉我说他一定来参加而且也要把他表弟松源邀约来参加。几天前偶遇春福,他提醒我“老人会”不要忘记。由此可见,我们这一班老人对这一个月一次的聚会是多么的重视,多么的在乎。当然以我们现在的境况已不可能再作什么学术的探讨、投资的冲刺。我们也不谈风花雪月,谈的就是现实生活里发生的事情、医药常识的一些心得、一些亲身体会的病痛经历。如松泉兄这次因肺炎住院治疗,两星期后痊愈出院。但治疗期间医生用了大份量的抗生素,而使他身体元气大伤,瘦了十二公斤,身体非常衰弱,两脚不说能走路,连支撑自己的身体都困难,必须用轮椅代步。但年已八十坐上轮椅也真是一种晋级的荣光吧!怕什么!把身体调养好,让脚再自行能跨步!柳暗花明又一“春”。
    早上八点我如约去接强东,在路上接到达明的电话,告知他已在餐厅,要我们直接到珍宝餐厅可也。唉!真是急先锋。
    甲大团贤来了、士杰也来了。士杰拿出十份的“校友园地”第十八期,北京“先达通讯”第一五三期来分给大家。可是与会的有十二人,刊物只有十份。亚勇说:“你们拿去阅读,我已经有了。”士杰说:“糟糕,我没想到今天会有这样多人莱!”我说:“你没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也许下次的聚会会爆棚,不要小看我们“老人会”的魅力!”他说:“要是改名为“乐龄会”会有更多人来参加。”我说:“你们这些年轻的就怕人说老。“乐龄会”和“老人会”的区别在哪里?我看更贴切应该叫“耄耋会”,年龄八十以上的就有三个,向八十靠拢的就有六个,不叫“耄耋会”更待何时呢?”他听后哈哈大笑!
    旅游兴趣浓厚的甲大就问亚勇:“你们组织的北大荒旅行,最后的一程是否还到南韩去?”亚勇说:“取消南韩济州岛这一行程。不去韩国了!”甲大说:“对!不应该去冒险。要旅行就要高高兴兴的去玩,快快乐乐的回来。”
    “校友园地”第十七期,北京张从汇在“生活在中国最北方的先达人”里,介绍当年他们知青到北大荒去开发北大荒支援祖国的经济建设。现今呢,北大荒在中国不断的努力下已变为北大粮仓了,整个中国的粮食,一半就由北大粮仓供应。从汇告诉大家,每年七、八月北大粮仓的收割季节,层层麦浪一波接一波,无边无际,就是风景最美的时候,生动的画面,让我们这些生活在赤道线无知的南方人,就想去见识见识这大自然的伟大。
    在各行各业里都好像有先达人不可磨灭的事迹。父亲是泡咖啡的儿子,也能一举变成煤炭王国里的佼佼者;家长是经营杂货土产的,儿子也能做到印尼全国在棕榈经济领域里是数一数二的特出人物。在印尼全国各地,出人头地的先达俊杰不计其数,全世界先达人的后起之秀更是星罗棋布。是的先达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前些天遇到几个外乡人,他们口气酸溜溜的揶揄说:“过去你们先达人很多是Hebat2的!”我说:“现在也一样,有更多更是Hebat2的!问题是看你本身自己有没有能力从井底里跳出来看世界!”
                          
东北游
陈永和

    1,旅顺大连
三面环水后背山,风水宝地多灾难。甲午战争日侵略,日俄战役遭摧残。
日本皇军多猖狂,穷兵窦武行三光。关东司令史馆内,陈列史实告天良。
二战结束日投降,俄军顺势占驻防。一驻十载成属地1,风情史迹留辉煌2
1,1955年才交回中国
2,留下胜利塔,友谊塔,烈士墓,风情街,斯大林公园,圣索菲亚教堂,俄罗斯风情小镇(採用俄罗斯护照入门票)

    2,吉 林 市
四面环山一江水,松花江畔绿伴随。美人雾淞添景色,松江大桥竖雄威。
松花江头湖景瑞,沿江柳絮风拂吹。湖光旖旎立电坝,日寇强压迫人为。1
寒冬不结松江水,雾凇凝结成点缀。山清水秀人见美,朝鲜姑娘人见醉。2
1,1937年日本逼害吉林人民建造水电坝,死伤万人。
2,吉林省朝鲜族占多数,其次是满族。

    3,长白山天池
峰回路转七十弯,山竣险要路艰难。巒嶂层叠无飞鸟,神奇天池有美传。
登上天池感惊叹,一池天水落云端。王母瑶池是传说,今生有幸见奇观。

    4,  红海滩
渤海滩外望无穷,碱蓬小草显神通。时序一变千万化,一夕遍地泛殷红。
九曲迴桥似神龙,蜿蜒逶迤入海宫。龙头尽在妈祖庙,紫烟缭绕腾上空。

    5,中苏朝三国界门—防川
登上高塔望眼眺,三国界门踩在脚。图门江水隔两国,中苏疆界是小道。
偏山野外风怒嚎,边防战士不动摇。冰天雪地严冬来,风餐露宿守煎熬。

不 虚 此 行
 邓荷香

印尼之旅
今年3月20日,我能到印尼雅加达太阳城国际大酒店参加“世界先达人相聚大会”感到十分荣幸!参加人数众多(约达1300人左右),来自世界各地的先达人相聚一起、愉快畅谈!
会议听取了主持人、筹委会主席、筹委会执行主席、前总统顾问及香港先达联谊会长李达生、北京黄书海先生等人发言,也观看了精彩的舞蹈表演。大会充满团结友谊、温馨和谐。最后大家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之歌、圆满结束。先达乡亲们是多么盼望参加这样的大会!衷心感谢筹委会等负责人的辛勤筹备及雅加达先达乡亲们为召开这次大会做出的努力!因为会场人太多,各桌位又不熟悉,因此许多来自香港及各地的先达人,我都没能与他们交谈,请谅!
大会结束后,我就一直住在姐姐邓新荷家,她带我去参加高一组在笨扎山顶的聚会,住酒店,条件很好,有卡拉OK厅、表演节目很精彩,另外,餐厅的许多菜是由他们亲自制作带来的。他们在异国他乡,同班毕业了那么多年的先达人,能这么友爱团结,经常有组织相聚,令我感动。我想,这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可见先达人在世界各地的团结友爱,令人刮目相看!
我姐姐及唯群等亲友带我去雅加达的菜场、购物中心等处看,使我感到印尼的物品的确也很丰富,有自己的特色、物价实惠,在东南亚的确值得一游之处!
唯群夫妇及儿子还专门开车带我到靠万隆的山顶住了一夜,住宿条件很好、环境幽静。用餐是火锅自助餐,咖啡饮料随便喝,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自助餐,的确不简单!第二天我们又顺路到原火山喷口处看,有不少小商贩在卖纪念品。之后,我们下山直奔万隆城,在万隆会议馆外看(因即将召开万隆会议,暂时闭馆),万隆会议世界闻名,因此应该去万隆城看看!那天遗憾的是下大雨,因此我们没法看万隆城市的商店及路边这许多搭棚较廉价的物品。
另外,我在我侄女邓月娥家也住了二晚,她也带我去菜场(如同我们的超市那么大,一楼卖菜、饭、厨房等用品,二楼卖衣服等)。菜场的咖喱牛肉饭及衣服也便宜。我们还到唐人街去看,那里有许多中国进口的商品。
令我难忘的是,印尼的许多物品,相对还是较廉价,具有特色。就如糖果,还有含糖的、无糖的,含糖的咖啡占2/3,可可占1/3,小巧精致。无糖的为纯咖啡颜色小颗粒,这还是我首次见到的无糖糖果(Kopiko)。现已有不少Kopiko的咖啡进口中国超市。当然还有多种的椰子糖及水果榴莲、芒果、山竹、香蕉等,食品丰富,让我大开眼界!甚至还有小条状的咖啡姜茶及可可姜茶,包装小巧简便,更是让人惊奇!这次印尼之行,使我增长了知识,收获不小。我们企盼中国创导的丝绸之路能给中国及周边等国带来更多的商贸往来的机会,给国家带来繁荣,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这次去印尼见到了我的许多亲人,他们在百忙中给我购物、带我游玩,对我关照,在此让我表示衷心感谢!

多峇湖的沧桑
陈默

    位于苏门达腊岛北部的多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之一。
    在往不拉八的路上,回想年轻时一有机会到这山城小镇来旅游,映在眼前的是那幅,蔚蓝的天空、青绿色的山峰,加上蓝色的湖水构成的优美如画之风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不拉八小市镇位于多峇湖畔小镇,与湖相对着,那清澈的湖水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湖里划船、游泳、戏水等,到处都充满欢乐的气氛,使游客们流连忘返。
每当想起那水波粼粼的多峇湖,则会有到湖边玩水的冲动。追忆那曾经在湖中划舢舨,平静的湖面因为船只的经过而起波浪,小舢舨在她的陪伴下打转,至到她头晕目眩,躺在床上也犹如小舢舨在湖中荡漾,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到不拉八那天,已过黄昏,夜色阑珊,看不到多峇湖的美景,却感觉到了以往热闹的不拉八不知何时起变成了分外的寂静,不少旅社都是黑漆漆的,似乎已很久没人光顾,那喧闹之声已不复存在,只听到微风吹起湖水拍向岸边的声音。我们挑了一间靠湖边的旅社安顿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怀着一股浓浓的思念到湖边去散步,只见垃圾在湖边漂浮,湖中那清澈蓝色的湖水已不存在,换来了浑浊棕色的水。真是让人难以置信,怀着伤感无比的心情望向湖中,失去了到湖边玩水的兴致。
    近几年来,在多峇湖另一端的山头上开发了新的旅游景区Simalem。虽然触摸不到湖水,但也看不到浑浊之湖水,在高原上远望多峇湖,更是另一番景象。除了湖光山色,加上晴朗的蓝天、白色云层的点缀,简直就如仙境般的画面。
山脚下,靠湖边的Tongging小市镇,市民们既然利用了优质的湖水,在湖里设了养鱼场,市民及旅客们可以尝到那实惠而新鲜甜美的鱼肉,但却染污了多峇湖的湖水,喂鱼的饲料也使湖水变了质。
    时间慢慢地流逝,渐渐地那往日清澈蓝色的湖水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颜色,则浑浊的棕色。
    浑浊的湖水已配不上四周的青山及碧蓝的天空,如画般的多峇湖也因此失去了当年的风采。
    多么希望有朝一日再次感受到那清澈蓝色的湖水,期待再看到那优美如画的景色,然而……
           2015年7月

姐弟为父亲写悼辞
 林琳  林宏

    父亲林友联,出生于马来西亚,少年成长于被他称为第二故乡美丽千岛之国的印尼。
新中国成立,像无数侨居海外的爱国青年,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希望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先后就读于北京八中,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 毕业后,任教于天津大学基础课部,后理学院数学系。
八十年代, 赴中国科学院进修运筹学最优化。回校后率先开拓天津大学数学系运筹学最优化方向的教学和科研。 历任天津大学数学系运筹学最优化教研室主任,天津运筹学会副理事长,当选中国运筹学会第三,第四届常务理事,见证了运筹学最优化在中国的成长和蓬勃发展。数十名研究生出于他的门下,现多已成为该学科的中坚。
晚年,辛劳于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多病的老伴。这次他的突然去世,使我们深感痛惜。回顾父亲的一生,是辛勤耕耘的一生,也是辛苦操劳的一生。
现在他已息了世间的劳苦,父亲安息吧!

回 忆 爸 爸
林 琳

我的爸爸这么快就走了,这么快,他的一生为这个家付出,为我们付出,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候,他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
从小有记忆的时候,爸爸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小时家里没有洗衣机,在寒冷的冬天,他会在一个大木盘洗全家人的衣服。晚饭的时候,记得经常要等爸爸下班回来炒菜,因为他炒的菜大家都爱吃,他也很自豪的吹牛,他是大厨,做过几百号人的饭。小时候,妈妈在外地上班,带我去看病的是爸爸,去给我开家长会的总是爸爸,因怕爸爸会骂,在学校里就只敢成为乖乖生,以免老爸生气。因为那时年轻的爸爸脾气有些火爆,小时候的我脾气倔强,常常固执的我会因为某些原因挨打,即使这样,几年前提起时,爸爸会问我会不会记恨他,对我来讲只是童年的宝贵回忆的部分。爸爸南开毕业后就一直在天大数学系教书,小时数学不会时,就找爸爸帮忙,他有时会用高等数学的方法来帮我解小学的应用题,到学校经常被老师说答得不对,我就会骄傲地告诉老师,我老爸是教大学生的怎么会不对,上大学后,有时会偷偷溜进爸爸在阶梯教室的大班课,听老爸侃侃而谈。
后来接连奶奶血栓,妈妈骨折,爸爸在他的老年,仍然忙里忙外,他的生活里很少为他自己,几乎无法出门休闲,从没听他抱怨,我们也经常笑他脾气越老越好,我在国外二十几年,为了不让我担心,他从没提过任何困难,无论是家事或经济上。甚至在三周之前住院稍微清醒,就问妈妈怎么样了。爸爸,你走完了你的人生的路,你却在我的心里长存。



悼周泗来先生
汕头  朱蓝
革命生涯万里程,风风雨雨见精神。
履险匡危酬壮志,历尽沧桑抒赤诚。
育李培桃兴伟业,转南战北炼豪英。
科技之花结硕果,造福人类众欢腾。
情真志远爱心亮,奉献之树绽芳馨。
顽疾面前无所惧,深情厚谊会亲朋。
  高风亮节永铭记,真爱凝芳未了情……

何怕夕阳教惆怅
雅加达  陈永和
召集同窗共飞觞,回味往事话语长。
花甲已过古稀年,何怕夕阳教惆怅。
花开花落随天葬,人间正道是沧桑。
夕阳尚有余晖热,晚霞还可发辉光。

专栏
廖静文:用一生延续徐悲鸿艺术生命
    她与徐悲鸿先生伉俪情深,因徐悲鸿的突然离世,婚姻生活在第七年戛然而止。她却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为国家、为民族守护徐悲鸿的遗产,传播徐悲鸿的思想,弘扬徐悲鸿的精神,延续徐悲鸿的艺术生命。

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
李树森:您已九十高龄,独身生活近六十年,依然对徐悲鸿先生怀着无比深厚的爱,让我们很感动。能给我们讲讲您与先生从相识到相恋时的一些故事吗?
廖静文:我高中毕业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去耒阳考大学错过了时间,当时就剩下一个国立商学院在招生,我就陪一起去的一个同学参加了考试。发榜后,我考了第一名,但我没有去上学,因我对学商不感兴趣。后来在桂林的文工团应聘成为了一名团员。
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重庆的中国美术学院在桂林招考图书管理员,当时我想去重庆工作,这样就有机会在重庆读大学了,于是我去参加考试。一位面容严肃、头发斑白的长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题目:谈个人在过去和今后的追求。这位长者就是徐悲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
    考完试我马上赶回文工团参加演出。后来我接到通知说笔试通过了,叫我去口试。我当时很年轻,社会经验很浅,徐悲鸿问我为什么要到重庆去。我不会撒谎,就老老实实地说到重庆去是想考大学。说完就后悔了,我想人家要的是安心工作的,肯定不要我。结果没想到,我被录取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悲鸿是一个公平的人,他认为我在考生里成绩最优秀,所以并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没想到,这个人后来竟然影响了我一生。
    录取后,我就随徐悲鸿带着从岩洞里清理出来的图书,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去了。学院里徐悲鸿和张大千是研究员,其他十几个是副研究员,一共不到二十人。我负责管理图书,实际上就管这十几个人借书,总共只有一百多本,基本上都是徐悲鸿从巴黎带回来的画册。我的工作很轻松,于是就去看徐悲鸿画画,经常帮他磨一个小时的墨。
    当时我在重庆举目无亲,与徐悲鸿最熟。这样在美术学院工作了一年多,我才知道徐悲鸿无家可归。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已经过了八年无家可归的日子,妻子跟时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的张道藩同居。他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跟妈妈住在一起。
那年夏天,徐悲鸿带学院的那些副研究员到成都青城山写生和画画。到成都后,我一心想上大学,就报名考取了金陵女子大学。
    那段时期,每次我生病的时候,悲鸿都主动关心我、照顾我,对我体贴入微。重庆那时流行疟疾,我也得了疟疾,悲鸿给了我很好的照顾。当时我已十九岁,从来没有交过男朋友,徐悲鸿为人老实,待人诚恳,给予我很多关怀,这使我慢慢地对他产生了感情。悲鸿对我也感情深厚,他感觉我最懂他,是我让他从畏惧爱情到重新有了渴求爱情与家庭的愿望。
    但徐悲鸿不自私,他鼓励我进大学。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第一天去报到时,就是徐悲鸿帮我拎着箱子,背着包卷送我去学校的。
    路上,徐悲鸿对我说:“我为你考取金陵女大感到高兴。”我说:“我进了金陵女大要读四年。”然后我劝他说:“我毕业你已经五十三岁了,你要尽快找一个好的人,不要等我。”徐悲鸿说:“静,你好好读书,如果四年以后你还爱我,我们就结婚,如果四年以后你爱上了别人,你也可以不跟我结婚,我等着你就行啦。”我听了他的话很感动,我觉得他这个人太不自私了,太为别人着想了。
    这之后不久,悲鸿在成都举行画展,他住在陈离家里,当时陈离是成都的防空司令,我就也住在陈离家里。上大学时一个礼拜只能礼拜六出来一次,礼拜天就要回到学校去。每次回学校去都是徐悲鸿送我,我们一路走一路谈话。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也感觉到此时的我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学习那么安心,那么努力,我在中学是学生会主席,还一直当班长,成绩一直非常好。可是到了金陵女大以后我就常常想念悲鸿,睡觉的时候我就惦念悲鸿睡了没有,总之我发现我对悲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经常非常想念他,读书也不那么专心了,再后来,慢慢的我就读不下去了,心里老思念着悲鸿。
    终于有一天他送我回金陵女大的时候,我跟他说:“我要读四年,你现在四十九岁,再等我四年你就五十三岁了,你已经八年无家可归,再让你等四年才有家,我觉得你太不幸了,你应该找一个人马上跟你结婚。”徐悲鸿说:“爱是不能替代的,我现在已经对你有感情了,已经深爱你了,我愿意等你,没有一个人能够替代你给我的感情。”
    我当时非常感动,我觉得他是对我真的有爱情。我十一岁母亲去世,父亲每天上班工作,从来没有人这么深地关心过我。我跟徐悲鸿说:“我不想读大学了。”徐悲鸿说:“那不可以,你一定要读完大学,因为一个无一技之长的人是不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的。”
    但是我实在读不下去了,老想念着他,这样我就向学校请了假,打算跟徐悲鸿回重庆待一段时间,再回去读书。
    我和悲鸿坐飞机从成都回到重庆,等回到重庆以后我就不想再重返学校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看到了一首悲鸿写的诗:
               灯昏已入夜,无计息相思,
               魂已随君去,追随永勿离。
    这是我在成都上金陵女大的时候他写的,我去上学了,他思念得晚上睡不着,“魂已随君去”,说自己的魂已跟随我到学校去了。我思前想后觉得应该陪伴徐悲鸿,让他有一个温暖的家,也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
    我写信告诉家人和正在读大学的姐姐,说我不想读大学了,打算跟徐悲鸿结婚。父亲和姐姐都写信反对,说你怎么能爱一个比你大二十八岁的人,更不该中途放弃学业。但我决心已定。当时姐姐在贵阳师范学院读书,我去贵阳找她。姐姐了解到徐悲鸿是真心爱我,就给父亲写信求情。经过姐姐的帮忙,父亲也就同意了。
    那年放寒假,徐悲鸿就从重庆到贵阳来看我,由于路上几次车坏,后步行40华里,在除夕夜十二点才赶到,弄得满身泥浆、疲惫不堪。来到贵阳以后,我们就在贵阳的《中央日报》上登了“徐悲鸿廖静文在筑订婚,敬告亲友”的消息,还请了几桌的客人。这样我们就正式订婚了。

与徐悲鸿结婚不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

李树森:相爱的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但据说你们真正结婚并非一帆风顺,能讲一讲曾遇到的困难吗?刚结婚时生活状况怎么样?
廖静文:悲鸿的夫人知道了我们订婚的消息后,就提出来要办正式离婚手续,但要求悲鸿给她一百万生活费,画一百幅画,还要悲鸿把收藏的四十幅古画送给她,另外还要悲鸿每个月给四万块生活费。
    悲鸿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虽然不在一起了,但还很珍惜过去的感情,不愿意伤害她,所以她提出的这些要求悲鸿就都答应了。
    一开始悲鸿画了五十张画送去给她,她退回来二十多张,说画得不好,要他重新画。悲鸿很生气,说给你的画都是我签了名的,不好的我不会签名。在老画老退的情况下,悲鸿也请了很多朋友,让大家说说公道话。但那些朋友都知道他的老婆与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同居,不敢得罪,反而帮她说话。甚至有人说那就把你没卖的画打开来让她挑,悲鸿不同意。这事一直拖到抗日战争胜利,她要跟那个宣传部长回南京去了,急着拿够一百幅画和一百万块钱。悲鸿托人在昆明卖了很多画凑足了钱,也给足了她一百幅画,这样才请律师到场办了正式离婚手续,那天是1945年12月31日。
     我跟悲鸿是1946年1月14日在重庆结婚的。结婚时,我们住的房子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连一床新被子都没有。吃饭基本吃食堂,吃的是那种配给的发了霉的平价米,喝水只能喝泥塘里的水,连到嘉陵江去挑的水都买不起。我们结婚的时候生活是很艰苦的,我并不是为了追求和悲鸿过很好的物质生活才与他结婚的。其实自从我认识徐悲鸿开始,看见他一直过的是艰苦、质朴的生活,甚至生病时多次手头拮据得无钱付医药费。
    结婚后的1946年,国民党的很多人都迁到南京去了。当时悲鸿留学德国的同学朱家骅是中央教育部部长,他聘请悲鸿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这样我们就来到了北京,那天是1946年8月30日。
    刚到北平我们是租房子住,后来悲鸿的学生在上海替他开了一个画展,用卖画的钱在北平买了一个房子。我在重庆结婚后就怀了徐庆平,为什么取名“庆平”呢,是因为在重庆怀的,在北平生的。第二年又生了徐芳芳。

责任和爱情的力量 决定为他做点什么
李树森:徐悲鸿先生去世得太过突然,痛失爱偶的打击一定十分巨大,您是怎样熬过那段最痛苦时期的?
廖静文:悲鸿是1953年去世的,那年北平艺专已改叫中央美术学院了,悲鸿是院长。1946年结婚到1953年悲鸿去世,也就只有七年。那年庆平才刚刚六岁,芳芳五岁。
所以他没有留下遗嘱。他参加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坐在主席台上,从早到晚开会,在会后接待外国代表团的宴会上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以后几天就去世了。
    悲鸿家里父母已过世,没有兄弟姐妹,悲鸿一走,家里只剩我跟两个孩子。我从医院回到家里,中央美院派人来看望我,晚上给我吃安眠药,好让我能够入睡,可是夜里醒来我又哭。六岁的儿子庆平很懂事,他学着大人劝我说:“妈妈,爸爸已经死了,你哭也没有用。”劝完我他自己拿被子蒙着头哭了起来。女儿五岁,她还不太懂事,她就问我:“妈妈,人有两条生命没有,爸爸死了一回还能活过来吗?还能有一条生命吗?”当时境况非常凄惨。
    每天我们在家里都是等着悲鸿回来吃饭,突然没有悲鸿了,我都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过。悲鸿在法国时就认识周恩来,周总理对悲鸿最关心,他看我那么痛苦,就劝我:“你是不是到外面去旅行下,暂时忘记悲痛,以后再回来。”我说:“不行,我不能把两个孩子放在家里没人照顾。”
    悲鸿死了以后眼睛还是睁着的,中国人常讲最悲惨的是死不瞑目。悲鸿为什么会死不瞑目,我想是因为他放不下两个幼小的孩子,也放心不下他的美术事业。从我在悲鸿身边工作开始,就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复兴中国美术为己任。在任何困难面前,他一直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他的突然去世,与几十年来不知疲倦的操劳很有关系。
    所以,我想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应该为悲鸿以及他的美术事业做点什么。于是我跟周总理说:“没有了悲鸿,家里就像空了,我也不想到外面去旅行,我想到北京大学去读书,因为我跟悲鸿结婚的时候我是想进大学的,现在悲鸿死了,我还想回到大学去读书。”周总理也很赞成,他亲自写信给北京大学的校长,推荐我到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我打电话给老家的父亲,让他找了一个保姆给我照看孩子,我就进北大去读书了。
    当时在北大读书很不容易,上课的时候老想着悲鸿死的事,一边上课一边流泪,也挂念两个小孩,所以上了两天我感觉还是不行,我要回家跟儿女在一起。当时北大的女同学都劝我不要回去,说你回去还是要痛苦的,你在集体生活里面会忘掉很多。我很感谢她们,是她们把我留下来的。那时礼拜六上完最后一节课午饭也不吃我就往家里跑,因为一个礼拜没有看到儿女了,非常想他们,他们也想妈妈。
徐悲鸿遗产全部捐给国家  唯一住宅捐做了纪念馆
李树森:1953年徐悲鸿先生去世后,您将其遗作一千二百幅,及先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一千余幅,还有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了国家。那年您才三十岁,刚刚而立之年就有如此伟大的心胸,实在难得,您能讲讲当时的情况吗?
廖静文:当时我要去北大读书,我想悲鸿所有画作、所有珍贵收藏,还有他那些画册资料,交给国家是最好的保存方式。所以我把家里的钥匙送到文化部去,交给文化部沈雁冰部长,请他们到家里去把悲鸿所有的画和所有的收藏都清点出来,所有的书也清点出来,都交给国家保存。周总理说:“既然东西都交给国家,那就拿过去造纪念馆吧。”当时才刚解放,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没有钱盖纪念馆,我就把唯一的住宅也捐给国家,做了纪念馆。周总理还亲笔写了“悲鸿故居”四个字。
这个故居是个大院子,有二十多间房子。此前,悲鸿考虑到他的年纪比我大很多,若他比我死的早,我也能有个好的房子住,所以用我的名字买了这个大房子。捐的时候我把房契也交给国家了。
为保护书画数十年费尽周折  无一遗失
李树森:徐悲鸿纪念馆坐落在北京市新街口北大街,听说要翻建新馆了。请您谈谈有关徐悲鸿纪念馆的情况吧。
廖静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要修地铁,老纪念馆被拆掉了。后来1972年,我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信,要求再建徐悲鸿纪念馆,以便把这批国家财产保护好。毛主席批给周总理办,周总理派人通知我,我非常感动。我拿着这个批件去找建委、房管局,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材料都要批了以后国家再调拨,还要国家批地皮,还涉及到拆迁。
    当时中国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找人办事很难。那时我六十岁左右,为了拆迁那些房子,我几乎每天一到上班时间就站在房管局局长门口,去等局长上班,好求他给我们解决地皮拆迁问题。我这样吃了饭就去求,整整求了一年时间,才腾给了我们地方。那时候我还跑得动,什么事都是自己跑自己求,这样跑了十年,才把纪念馆盖了起来。1982年批的,1983年盖起来开馆,就是现在的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的画与收藏当时我全部捐献给国家了,到现在一张画都没有丢。悲鸿死了以后,房子我也捐给国家做了纪念馆,从那以后,我很多年都是租房子住,直到现在也没有我自己的房子。我现在住的房子是我儿子买的,他出了一百万人民币,我出了十万,房产证不是我的名字。我没有任何产业,等我死了没有什么遗产,我现在就靠自己的工资生活。

遗产都捐给了国家  儿女边打工边留学读书
李树森:您有一双儿女,儿子徐庆平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女儿徐芳芳曾以优异成绩成为斯坦福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内地学生第一人,都很优秀。孩子幼年就失去了父亲,您把他们抚养长大、培养成人,一定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辛劳吧?
廖静文:徐庆平、徐芳芳,从小我就教育他们,要像爸爸一样用功读书,他们在小学就是三好学生,中学也是最优秀的学生,大学毕业样样都是5分。悲鸿留下的财产我都捐给了国家,两个孩子后来到外国留学,都是边打工边读书的。网络转载     (节选自2012年7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廖靜文生平
湖南长沙人,生于1923年4月。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管理员。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协助徐悲鸿工作并照顾其生活。1953年徐悲鸿突发脑溢血逝世。廖静文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及徐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国家,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以建立徐悲鸿纪念馆。1957年任徐悲鸿纪念馆负责人、馆长、研究馆员、徐悲鸿画室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徐悲鸿传》。

12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