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通讯(第7期)

2016-3-15 13: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95| 评论: 0|来自: 先达先华校友

摘要: 先华校友通讯 先达先华校友 主办总第7期 www.siantarpeople.org
第二页

深切哀悼

北京先达校友蔡达荣因病于2016年2月18日逝世, 先華校友方海欽病逝於棉蘭, 黃連真校友病逝於2016年2月13日。 谨向逝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逝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先达校友会


回憶錄
夢憶先達  --  弓形馬車        
桑明

    雨後,空氣中飄著醉人的清香,柏油路被雨水沖刷得油光可鑒,穿透雲霧的霞光,照射著一輛弓形馬車從大街駛過「得、得、得」的馬蹄聲,像晶瑩的水珠滴在心坎上,聲音是那麼清脆,那麼動人心弦。
    有機會乘坐弓形馬車,是每逢春節領到紅包後,一群童伴歡呼著擠上馬車,到動物園去,那馬車漂亮極了,馬頭扎著紅花,車身還插著一根高高的竹竿,上面懸著一束紅色的花球,兩側的車燈擦得亮晶晶的。為了讓路人閃避,馬車伕就踩踏腳下的響鈴,「叮噹、叮噹」,伴著孩子的笑聲前進。
    孩子們在馬車上吱吱喳喳嚷著,把車壓得低低的,弓形馬車就顯得更加駝背了,吃力的彎著腰走上上坡路,馬車伕就下車,牽著馬兒走。到了動物園,孩子們就像從籠裡飛出的小鳥,四處飛散了。
    如今,城市裡擠滿了用「摩托必」改裝的北渣(電動三輪車=Beca),用它連珠炮的怒吼嚇走行人,汽車的屁股噴出濃煙,像是向行人示威似的。引擎替代了馬蹄,那令人思念的「得、得、得」的馬蹄聲再也聽不到了。
    啊,弓形馬車,它載著我的童年悄然而逝,遠去了,遠去了,從此再也看不到馬車的蹤影。
                                         摘自《洁霜文集》

回 乡 记        
 吴福锦                   
     
    父亲幼年出生在广东惠来赤州村,于1907年,年仅17岁就被迫离乡背井,以“猪仔”的身份漂泊至印尼为荷兰殖民者种植烟草,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不满殖民者的盘剥,他便带领部分华工逃离种植园,凭着自身的手艺,干过缝纫,务过农,在先达军营开过咖啡店等。随后在丁宜沐连村组织华侨农民协会,创办华校,并兼任丁宜潮州韩江公会理事,开展爱国民主互助活动,我便出生在这样一个爱国华侨世家。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喜出望外,他对曾经依偎在它怀抱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发浓烈,总盼有朝一日能返乡叙旧,也常对我们讲述童年在家乡掏“田鸡”、摸田螺鱼虾的奇闻趣事。由于诸多原因,他梦寐以求的回乡梦终归未能如愿以偿,直至临终前不无遗憾地说:我的回乡梦只能由你们来‘继承’了!因而回乡便成为我们兄弟不可磨灭的念头。
    回国几十年来,家乡音讯全无,回乡念头久拖不决。直至去年,事有凑巧,侨居印尼先达等地的十余名甥男甥女们单独组成一个旅游团来华旅游,并邀请我们参团前往华东一带游览,最后到达厦门,他们思乡情深,欲回乡寻宗问祖,这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便欣喜与他们一起前往了。由于人生地不熟,我们请求当地导游为我们租一辆十余座的小巴前往惠来,但此导游不厚道,竟索要8000元人民币,胡说从厦门到惠来单程有1400多公里远,企图蒙骗不知情的海外游客,幸好我俩心中有数,单程只不过320多公里,经过砍价,最后以4000元成交。第二天,我们迎着晨曦,沿着南下的高速公路奔驶,公路两旁花木重叠,郁郁葱葱,挂满果实的荔枝树、龙眼树苍翠欲滴,好一派闽南风光,美不胜收!尤其当我们进入粤东境内,乡情更是油然而生,恨不得一鼓作气身临其境亲自触摸家乡的一草一木,呼吸家乡的新鲜空气。
    到达惠来,已是傍晚时分。我们下榻酒店,品尝了潮州风味佳肴后,便迫不及待到街上打听家乡赤州村的具体位置,当地市民得知我们是千里迢迢前来寻宗问祖时,都自告奋勇替我们寻找知情者,最后终于找到一位家住赤州村的老者,他愉快答应带领我们前往。
    第二天清晨,在老者的引领下,约莫半小时的车程,“赤州村”的村匾便呈现在眼前,霎那间,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海外的游子终于回来了!几十年来的回乡梦终归实现了!
    入村后,热情的村干部带领我们到家父早年经常“光顾”的旧祠堂歇脚,寒暄后便小心翼翼的拿出珍藏多年的村谱给我们查阅。顷刻,我们便在吴氏家族谱上,那熟悉的父亲的姓名便映入眼帘,其下还备注有“育有九子女侨居印尼”等字样。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地喊起来。接着,我们的一位远亲带领我们沿着父亲早年每天必经、由卵鹅石铺就而成的羊肠小道去指认家父的故居。故居现由一远亲居住管理,不巧,此时远亲正外出打工,故居院门铁将军紧锁,我们只能从门缝往里瞧。故居虽经一两百年的创伤,但依然那么结实挺拔。我们用手触摸着每一块门板及院墙,思绪万千,但愿它更加坚实挺拔来见证故土的变迁吧!
    感慨之余,乡亲又引领我们来到父亲早年经常掏“田鸡”与摸田螺鱼虾的池塘边,水面在阳光中伴随着清风泛起层层涟漪,荡起朵朵浮萍,我们用双手捧起清澈的塘水,感慨丛生:要是父亲还健在,此情此景,故乡的曾经、生活的往事,便会萦绕他的思绪,心中必定会荡起更大的涟漪吧!因为故乡是每个人的摇篮、心灵的归属、情感的寄托。在这片土地上,陌生人都笑脸相迎,说不完的话,割不断的情,真是千载难逢。时值午分,谢绝了乡亲的宴请,我们不得不依依不舍驱车赶回。
    归途中,思绪万千:故乡,请允许我们暂时离开你,不管我们的脚步有多遥远,你永远都在我们心中,总有一天我们会重新回到你身旁。
    此次回乡,踏上了家乡的土,喝上了家乡的水,初步领略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在家乡的土地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虽脚步匆匆,却踏实;同时,了却了我们多年的回乡梦,见到了众多的乡亲,听到了那久违的乡音,似乎父亲的容貌又重现在眼前,真是不虚此行。不过,喜忧参半,惠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又毗邻港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又是名副其实的侨乡,海外侨胞遍布世界各地,但目前无论就其市容市貌的城市管理,还是外来投资的软硬件设施,当地的老百姓似乎微言颇多,应引起有关当局加以深思,还家乡一个风景优美、环境宜居、人文温馨、具有独特魅力的本来面目!
                                     北京《先达通讯》161 期

书海手记:
    过去曾向秀兰多次约稿,总遭婉拒。
    这次没有约稿,她却掷来一篇有感而发的佳作,喜出望外。
    本想写几句评语。翻到稿纸最后一页背面,发现几行没有落款的长短句。字体判断,是淑明的手迹。写得很贴切,就用它来作评语吧:
    “因为纯净无瑕,所以圣洁美好;
      往事如梦,追忆犹新。
      碎片其实完整。
      回首无愧于心。”

                            
欣 然 随 笔        
香港  秀兰

(一)养鱼
    曾养过两条小金鱼,之所以小,是因为鱼缸也是小小的。
   小金鱼都有一对鼓鼓的大眼睛,有轻盈飘逸的伞形尾巴。喂鱼时,它们会游过来张嘴讨食,看着它们竞食的灵活样,小口一张一合地吸食着,然后畅游而去,十分有趣。
    就这样,它们和谐共处地一天天过去,饲喂者尽心地喂养和喜乐着。
    一个早上为鱼缸换水时,竟发现它们都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它们都死了!原来它们是被喂养得太饱撑死的!于是乎,决定不再养鱼了,免得日后带来那一丝丝的缺憾。
    一天,去拜访亲家母,一进门坐下,就见亲家兴冲冲地端了个六角形鱼缸让我看。只见水中摆设着水草、小亭、贝壳等做装饰,水中有两条小鱼在畅游着,一条是金色的,另一条是带斑纹的,是同一品种称为“发财鱼”。虽然品种普通,名称俗气,但还是挺可爱的。可是它们勾起了曾养过的但已死去的两条带伞尾的小金鱼的记忆……
    临走前,亲家盛情地定要将那对“发财鱼”送给我,一再婉拒之下想起有人说过大意是:“接受别人的施予或帮助也是一种慷慨,以便让对方尽一点心意”。
只好收下它们,好让双方“各得其所”。
(二)石 头
    读《大公报》副刊《大公园‘石趣’》有感。
    文中说:“石是大自然的造化,亿万年间历沧海桑田,纳天地灵气,得雨浸水刷,享日辉月华,具沉、静、坚个性”。
    虽不甚理解石之“静、沉、坚”的深刻涵意,但我爱石。
    女儿从美国带回一捧石头,说是她的画家朋友特意让她带来送给我的礼物。十分欣喜。石中有各种不同颜色,也有不同的形状。将之入瓶摆茶几上欣赏,其纹、其色、其形可解我失眠之苦。
    另存有从近郊珀丽湾海边捡拾回的被海水冲刷成各种形状的石,虽粗糙,但也毕竟是经雨水浸刷。朋友劝说扔了吧,但我却爱不释手,因为它们同样具有“静、沉、坚”的内涵。
    这些漂亮的石头本来是无生命的,但爱石的人有情,所以使无生命的石头也具有了情感。汝爱石乎?!
(三)友谊
    你听说过吗?——“世上唯一无刺的玫瑰——友谊”。
    这是高小毕业时,老师在我留言簿上写下的留言,至今牢记在心。
    但岁月悠悠,阅历长河中,对友谊的认知有所领悟。并非所有友谊均似无刺的玫瑰。有人曾认为,友谊有三种,一是为谋利益和用处而结成,二是出自快乐的友谊,三是较完好有善德的好心人之间的友谊。第二种虽出自快乐但不能排除为人的品德善意。且这种友谊在同乐过程中加深了解也可能发展成第三种。第三种友谊的结成也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相处、交往,能真诚相待为知已。
    在世上有说知已难觅,既为知已者,幸也。这样的友谊才称得上“世上无刺的玫瑰”,它温馨、美丽、可爱。无论相距多远,无论时隔多久,心灵都会呼唤对方,祝福对方的快乐和安康。
(四)说“美”
    人人都爱美,爱美是人的天性。没有人会说“我不爱美”。年轻人爱美,年老了也应该爱美。
    美,是令人悦目的由内而外的一种气质。
    曾经读过这样的文字:老得好看。大致是人即使老了也要老得好看,也要使自己美。怎样才是“老得好看”——是慈祥、宽容、乐观、整洁。
    慈祥,脸上不要有挑剔的形色,无论是对自己的儿女或他人的子女都一样。
    宽容,对什么都看得开,不计较芝麻绿豆小事。
    乐观,能活到这把年纪,“看尽风云变幻,得失不过如此”要开开心心,常带笑容,欢度晚年。
    整洁,头发梳理整齐,穿着干净,没有气味,令人见了舒服。
    老了,能做到这样,就是老得好看,老得漂亮。
    写至此,想起了两次给书海的电话中,他告诉我瑞玲要去烫发。一次是为参加北京先达校友会的十八周庆活动,另一次是为参加一月二十三日的团拜。
    我很赞赏。她梳理穿著整齐去赴会,是对校友会和与会者的尊重,自然是需要好看,要美。这是她生活的一种品格,一种气度。
    写至此,我想像着她朴素、整洁的身影。在我眼里她是美的,从学生时代起她的文静、平凡、气度就使我受到感染。
    有人赞过:先达那家的女人个个都像古典美人,也有人说过:“她一直还是那个样”。
写至此,她爽朗的笑声回响在耳际……
(五)记忆中的碎片
    坐在对面的小姑娘为什么每次带着神秘的眼神抿嘴对她笑?笑谁?她低声告诉她,有人老在盯着你。
    于是,用一个大簸箕挡住那双盯着她的眼睛。
    一个上午,她经过走廊,走廊高高的草堆上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又熟悉的声音。那声音像是一个命令,令她不得不驻足停下回应。
    她家的晒台对望去,是学校的整排课室,那第一个课室的窗内常有走动的身影,他望向她家的晒台。
    每到傍晚时分,金陵路上的电线总站满燕子,有一家楼上的窗半掩着,她是全神倾听啾啾的燕子声还是在等待那个过路的行人?
    几次结伴野游中,为什么他总跟随?
    他惟恐她是非红绿不分,陷入政治骗局而状告校长。
    他曾鼓励她认真练习毛笔字好参加毛笔字比赛。
    他帮助她组织好校内歌咏队。
    校园内小花圃的“椰壳花”树下,那个着白衣黑裙的女孩羞怯地对着他的相机镜头留下了幸福的永恒。
    他和她开始了字条传递,其中从未出现过“情”和“爱”的字眼,他们委实太幼稚。
    他们开始相约清晨去散步。天微微亮,金陵路上那扇半掩的窗,她注视着十字路口,等待那个与她相约的骑自行车的人掠过。
    他们,究竟是同学、同伴还是情侣?谁也分不清,他们从未牵过手,他们委实太年轻。
    勇敢的年轻人,说服了她的大姐并牵引她奔向红棉树下的民主摇篮,然后把她留在了摇篮里,任凭她对待那冰冷的失落。
    她在民主摇篮里,接受着深刻的温暖的哺育。她成长了,她终于懂得了自己应该如何走下去时,他们分开了,没有拖泥带水,没有任何解释地无声地结束了一切。
    留下的只有那句:“我爱有山的风景”。
    N年后重逢时,他已完全记不起曾说过的“我爱有山的风景”
    如今,他全忘记了一切,一切寂然……。
                                  北京《先达通讯》161 期

詩歌園地
                        诗四首            
                          椰加達  陳永和

身影
终身相伴不离行,抛弃黑暗喜光明。烛影摇风常共步,银光一泻见清影。
阳光正是我借镜,影正代表心纯清。人生一片坎坷路,相敬厮守共飘零。

阴险
狗嘴长不出象牙,乌鸦臭嘴唱丧家。年兽改不了凶性,狐狸包不住尾巴。
知识造化人狡猾,甜言蜜语当面纱。羊衣披身充天使,斯文笑里藏獠牙。

说是非者是非人
是非多因口嚣张,无事生非心不良。三姑六婆多生事,东家说来西家唱。
说是非者缺涵养,舌头骨里挑荒唐。信口开河生是非,吹毛求疵最伎俩。

人类渺小战胜天
望洋兴叹放远眺,瀚海无边天无角。天水茫茫连一线,无穷宇宙藏秘奥。
日夜交替上天操,阴晴圆缺顺天道。天有不测风云雨,海水涨落有汐潮。
铁浮负重撞浪高,铁鸟腾飞冲九霄。蛟龙潜海抓鱼鳖,神舟奔月飞天遨。
天下之大谁知晓,世界之谜多美妙,劳动智慧战胜天,人类渺小创功劳。


專欄                           
                        快  乐                   
                          梁秋实


    天下最快乐的事大概莫过于作皇帝。「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至不济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至于后宫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罗列,更是不在话下。清乾隆皇帝,「称八旬之觞,镌十全之宝」,三下江南,附庸风雅。那副志得意满的神情,真是不能不令人兴起「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喟。
    在穷措大眼里,九五之尊,乐不可支。但是试起古今中外的皇帝于地下,问他们一生中是否全是快乐,答案恐怕相当复杂。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AbderRahman III,960)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于胜利与和平之中统治全国约五十年,为臣民所爱戴,为敌人所畏惧,为盟友所尊敬。财富与荣誉,权力与享受,呼之即来,人世间的富祉,从不缺乏。在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计算,我一生纯粹的真正幸福日子,总共仅有十四天。」
御宇五十年,仅得十四天真正幸福日子。我相信他的话,宸谟睿略,日理万机,很可能不如闲云野鹤之怡然自得。于此我又想起从一本英语教科书上读到一篇寓言。题目是「一个快乐人的衬衫」。某国王,端居大内,抑郁寡欢,虽极耳目声色之娱,而王终不乐。左右纷纷献计,有一位大臣言道:如果在国内找到一位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脱下来,给国王穿上,国王就会快乐。王韪其言,于是使者四出寻找快乐的人。访遍了朝廷显要,朱门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不快乐。最后找到一位农夫,他耕罢在树下乘凉,裸著上身,大汗淋漓。使者问他:「你快乐麽?」农夫说:「我自食其力,无忧无虑!快乐极了!」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衬衣。农夫说:「哎呀!我没有衬衣。」这位农夫頗似我们的禅门之「一丝不挂」。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大珠「顿悟入道要门论」:「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律师杜口。」可是修行到心无罣碍,却不是容易事。我认识一位唯心论的学者,平夙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绑架,繫于暗室十有余日,备受凌辱,释出后他对我说:「意志自由固然不诬,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体自由更为重要。」常听人说烦恼即菩提,我们凡人遇到烦恼只是深感烦恼,不见菩提。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叔本华的哲学是:苦痛乃积极的实在的东西,幸福快乐乃消极的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谓快乐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谓。没有苦痛便是幸福。再进一步看,没有苦痛在先,便没有幸福在后。梁任公先生曾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工作过程之中,有苦恼也有快乐,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偿」的快乐便是至高无上的幸福了。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机关里,偶尔遇到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能不令人快乐半天?有一回我住进医院里,僵卧了十几天,病愈出院,刚迈出大门,陡见日丽中天,阳光普照,照得我睁不开眼,又见市廛熙攘,光怪陆离,我不由的从心里欢叫起来:「好一个艳丽盛装的世界!」
    「幸福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我们应该快乐。
                                      摘自《雅舍小品》

冷暖人間                        
                           舍得爱
2016-01-26 读悦文摘
作者:佚名(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这种面有麦香。但那天,那两袋面我决定不带了,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母亲却坚持把面带着,一定要带,她说。
    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愣了一下,看着她,便想明白了什么,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我伸手在外面试探着去摸。果然,在底部,软软的面里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如果我没猜错,里面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
    把钱放在粮食里,是母亲很多年的秘密。十几年前,我刚刚结婚,在郑州租了很小的房子住,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那时,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不是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只是一个像样的衣柜。就是那年冬天,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后来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里面藏着500块钱,还有一张小字条,是父亲的笔迹:给梅买个衣柜。出嫁时,母亲给我的嫁妆中已有买衣柜的钱。后来她知道我将这笔钱挪做他用,便又补了过来。那天晚上,我拿着10元一张厚厚的一沓钱,哭了。那些年,母亲就是一次次把她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粮食里,让人带给我,带给大姐二姐,在我们都出嫁多年后,仍贴补着我们的生活。但那些钱,她是如何从那几亩田里攒出来的,我们都不得而知。这一次,即使她随我们同行,也还是将钱放到了面袋里,在她看来,那是最安全的。
    面被带回来后,我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母亲说,这是我给童童买车用的。童童是她的外孙,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要辆赛车,因为贵,我没有给他买,上次回老家,他许是说给母亲听了,母亲便记下这件事。2000块,是她几亩地里一年的收成吧,我们都不舍得,但她舍得。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对我们,对亲戚,对左邻右舍,爱舍得付出,东西舍得给,钱舍得借,力气也舍得花。有时不知道她一个瘦小的农村妇人,为什么会这样舍得。母亲住下来,每天清晨,她早早起来做饭,小米粥、小包子、鸡蛋饼……变着花样儿。中午下班我们再也不用急赶着去买菜,所有家务母亲全部包揽。阳台上还新添了两盆绿莹莹的蒜苗,有了母亲的家,多了种说不出的安逸。
    母亲带来的两袋面,一袋倒入桶里,另外一袋被先生放到了阳台上。过了几天,我却发现阳台地板上的那袋面被移到了高处的平台上晾晒。先生是个粗心的人,应该不会是他放的,我疑惑地问母亲,她说,啊,我放上去的,晒晒,别坏了。我一听就跟她急了,那平台,一米多高,那袋面,六七十斤,身高不足一米五,体重不足90斤的母亲,竟然自己把它搬了上去。我冲她大喊,你怎么弄上去的?那么沉,闪着腰怎么办?砸着你怎么办?出点儿什么事怎么办……一连串地凶她。她却只是笑,围着围裙站在那里,等我发完脾气,小声说,这不没事吗?有事就晚了!我还是后怕,但更多的是心疼。直到母亲向我保证,以后不再干任何重活,我才慢慢消了气。
    母亲来后不久,有天对先生说,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先生是在郑州读的大学,本市同学的确很多,关系也都不错,起初还会在各家之间串门,但现在,大家都已习惯了在饭店里聚会。城市生活就是这样繁华而淡漠,不是非常亲近的,一般不会在家里待客了。我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儿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儿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母亲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我们拗不过她,答应了。
    先生分别给同学中几个关系最亲近的老乡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周末来我们家。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象征性地提了些礼品。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男人,立刻被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很多年没吃过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也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饭却吃得足,话也说得多。那话的内容,也不是平日在饭店里说的生意场或单位里、社会上的事。很少提及的家事,被慢慢聊起来,说到家乡,说到父母……竟是久违的亲近。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
    母亲来后的第三个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原本就不熟络,这样一来,关系更冷了下来,住了3年多,没有任何往来。连门前的楼道,都是各扫各的那一小块儿地方。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因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我才恍然明白过来,是母亲。母亲并不知道我们有点儿过节,其实即使知道了,她还是会那么做,在母亲看来,“远亲不如近邻”是句最有道理的话。所以她先敲了人家的门,给人家送小点心,送自己包的粽子,还送自己种的新鲜小蒜苗……诚恳地帮我们打开了邻居家的门。后来,我和那女人成了朋友,她的孩子也经常来我们家,奶奶长奶奶短地跟在母亲身后,亲好得犹如一家人。
    邻居们,不仅仅是对门,前后左右,同一个社区住着的许多人,母亲都照应着。她常在社区的花园和先生同事的父母聊天,帮他们照顾孙子。不仅如此,还有物质上的往来,母亲常常会自制一些风味小点,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这也是母亲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习惯。小点心虽然并不贵重,却因有着外面买不到的醇香味道,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亲密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孩子生病对人家是天大的难事,咱们碰上了,能帮的就得帮。我们听了母亲的。
    在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在单位的推荐选举上,他的票数明显占了优势。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次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只是因为舍得,竟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是我们曾经一直想要赢来却一直得不到的。再想她说过的话,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于她,这是一个农村妇人最朴实本真的话;于我们,无疑是一个太过深刻的道理。
    温煦的日子里,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常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决定带她去动物园。母亲说,没有见过大象呢。动物园离家不远,几站路的样子。母亲说,走着去吧。我不同意,几站路,对一个70岁的老人,还是太远了。可她又坚决不坐车,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我推出车子,小心地将她抱到前面的横梁上,一只胳膊刚好揽住她。抱的时候,心里一疼,她竟然那么轻,蜷在我身前,像个孩子。
    途中要经过两个路口,其中一个正好在闹市区。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却有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低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然后坚持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然后他忽然抬起手,向我认认真真地敬了个礼。接着,他转身让前面的人给我腾出一个空间,打着手势,阻止了四面车辆的前行,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穿过那个宽阔的路口,四面的车辆静止行人停步,只有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因为母亲,因为舍得给予她一次小小的爱,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警察,便舍得为我破例,舍得给我这样高的尊敬。这礼遇,是母亲送给我的。
    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时查出肺癌的。结果出来以后,有个做医生的朋友诚恳地对我说,如果为老太太好,不要做手术了,听天命尽人事吧。这是一个医生不该对患者家属说的话,却是真心话。和先生商议过后,决定听从医生的安排,把母亲带回了家。又决定不向母亲隐瞒,于是对她讲了实情。母亲很平静地听我们说完,点头,说,这就对了。然后,母亲提出要回老家。
    母亲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我陪在她身边。药物只是用来止疼,抵挡不了癌症的肆虐。她的身体飞快地憔悴下去,已经不能站立,天好的时候,我会抱她出来,小心地放在躺椅上,陪着她晒晒太阳。她渐渐吃不下饭去,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那些许黑发依旧倔强地蓬勃着,面容消瘦却光洁,只要醒着,脸上便漾着微微的笑容。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我握着她的手,握在掌心里,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轻轻地。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轻轻将手抽回,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里面不仅有大人,还有孩子,是农村罕见的大场面。
队伍缓缓穿行,出了村,依稀听见围观的路人中有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或者是孩子在外面当大官的……母亲这一生,育有一子三女,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亲本人,更是平凡如草芥,未见过大的世面,亦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而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                                    網絡轉載                    

12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