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第95期)

2010-6-2 14: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84| 评论: 0|原作者: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95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9年4月8日

先 达 通 讯

(第95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9年4月8

   

 

台湾之旅                                            黄书海

克胜巧遇张仲绛                                       

悼黄石明                                            林叔明

八秩话“先达情”                                    林龙飞

捕捉往日碎片                                        林叔明

《先达照片》引出的一段佳话                       爱玲 笑英

《先达照片》的出版是一大贡献                        李秀兰

《先达照片》让我重温先达历史                        洪兆明

《先达照片》补充更正                                林瑞玲

雅加达国际日报介绍《先达照片》                       

 

台 湾 之 旅

黄书海

畅游祖国宝岛台湾,是我们多年的夙愿。

1986年斯刚和香玲来京探亲,回程顺道去台湾一游。当时对我们来说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今,九二共识、双向交往、截弯取直、简化手续……诸多便利条件的出现,促使我们的夙愿化为了现实。

31017日,铁生、清香、瑞玲和我有幸参加北京和平国旅组织的环台湾八日游旅行团,亲临现场领略台湾的胜景,感受台湾同胞的热情。眼下,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已经把台湾纳入他们的视野、旅游目的地和休闲购物生活圈。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面,势不可挡。一路上,所见所闻,更增强了两岸同胞对这一美好愿景的信念。

如同香港澳门开放大陆游客所出现的盛景,在台湾旅店、旅游景点、购物场所等等,都拥挤着大陆游客,而且今后还会越来越多,这对台湾旅游部门的接待能力,软件硬件,都是不能回避的挑战,因此人们不禁要问:台湾准备好了吗?

扣除来去两天,实际六天时间,每天游览一个城市,行程匆匆,只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对我们这些不做专项深度考察的游客来说,这样的安排,已经把旅游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几乎再无提升的空间了。

旅游团共34人,来自不同行业和部门。其中有离退休国家干部、军人、画家、现役医生、文艺工作者、旅行社经理、“的士”司机、生意人……有七对夫妻、三对姐妹、一对姑嫂、一对母女,还有陪父母的几位年轻活泼的女青年,是欢乐和笑声的营造者,特别是那位人称假小子的女司机,冷不丁来个北京市民的幽默,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整个团就象一个大家庭,亲情友情无处不在,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蔚然成风。

我们把足迹和好心情留在了台湾岛:台北桃园国际机场;带有神秘色采的慈湖文化公园;因南形如月弧、北形如日轮而得名的著名景点“日月潭”,望着如纱薄雾、涟涟水波,听着原住民人数最少的邵族船夫生动而有趣的讲解,引起人们的无穷遐想;步入耗资13亿人民币兴建起来的集宗教、科技、人文为一体的“中台禅寺”,你会毫不怀疑地认为佛教是台湾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漫步在名闻遐迩的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尽情观赏阿里山的神木、三代木、姐妹潭……再细细品味阿里山著名的乌龙茶,即刻会被那浓烈香醇的茶香所倾倒;晚上游荡在“爱河”上,欣赏高雄城市光廊美景,别有一番滋味;从高雄到台东,路经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分界点“猫鼻头”,南海与太平洋往来必经航道“鹅銮鼻”和著名东亚之光灯塔,匆匆留影后,直奔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麻里;前往花莲,一路上太平洋沿岸的美景和蔚蓝海水,目不暇接,在细雨中瞻仰了“北回归线纪念碑”;而太鲁阁大峡谷和野柳风景区,却让你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魔力叹为观止;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孙中山纪念馆、士林公园和台北新地标101大楼,除了参观珍贵展品和历史文物,观看卫兵交接仪式外,就是与来自大陆各地的上千名游客愉快邂逅,仿佛置身于大陆南方某个城市或景点,几乎分不出哪些是大陆人哪些是台湾人,其情其景令人感动。

一路上,台湾导游李国栋尽职尽责。他临时替换下张义康先生。为何临阵换将?或许考虑到我们这个团的人员结构,或许……总之,李导留给人们的印象是称职、老练、训练有素。他用今昔对比的方式介绍台湾的发展过程,态度客观,不偏不倚,即使涉及两岸关系敏感问题,也不蔓不枝,注意拿捏分寸。他多次访问大陆对大陆情况有所了解。在促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方面,他的工作应该受到褒奖。

出发前,我们就带着先达人施启胜的电话,希望能在台北见面。由于行程安排太紧,只能留下离开台北前一个晚上见面。施启胜是大忙人,现任台北盛兴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全美航空公司、英伦航空公司、赫兹租车公司、君悦旅馆集团台湾区的总代理。几经周折,才与启胜联系上。我们是北京先达人第一批访问台湾的,能在台北见到先达人,不亦乐乎。还有一个先达人卢永文,原在台南开饭店,据说已移居香港了,没联系上。交谈中,启胜心底那浓浓的先达情溢于言表。他1956年赴台上大学。毕业后,因是华侨子弟,不能服兵役。不服兵役,公家就不安排工作,还劝他回印尼原住地。可印尼又不让他回去。无奈只好留下来自谋职业。经过五十多年的拼搏,终于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岁月不饶人。他今年也步入古稀之年。除了满头银发,言谈举止和红润脸庞要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十岁。我们交谈甚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临近深夜才依依道别,很感谢他赠送的台湾名点凤梨酥。今年五月,他将到北京开会,我们相约北京再见。

回到北京,雅加达李荪梅来电话说,从电视上看到我们在台北参观的镜头,很为我们高兴。我向她畅谈台湾之旅的美好观感,并提及与启胜的温馨会面。她接过话茬说,我们先达人在台湾学术、事业卓有成效的,为数不少。有一本刊物还特意介绍了他们的业绩。我听了甚为兴奋,却忘了向她索要这本刊物。荪梅,如你手头有这本刊物,不妨把有关的篇章复印寄来,以便向广大读者介绍。他们毕竟是先达的光荣和骄傲。我们期待着。

离开台北前,领队向每个团员发了一张意见表。在意见栏里,我除了对领队和导游大加褒奖外,针对FLG分子在若干景点恣意寻衅游客的事件,写了如下几句话:

“我们尊重台湾的言论、宗教信仰自由,但让国际宗教界公认的邪教FLG恣意挑衅,不仅毒化了优美的景点,也破坏了游客的美好心境。”

台湾之旅所以能圆满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大陆领队张莉和地方导游李国栋的热情周到安排和服务分不开的。和平国旅的李燕此次是专程陪伴母亲到台湾一游。虽未挂职,却当属团队的主心骨。团员王素芳在旅途中,不幸摔伤股骨,后及时送台北长庚医院动手术和治疗,李燕起着关键性作用。321日,在国际SOS的协助下,素芬已顺利回到了北京。我们为她感到庆兴,并祝她早日康复。

台湾,后会有期!

 

克胜巧遇张仲绛

铁生

整理《先达首位留洋博士——张仲绛》一文时,我的脑海里一度闪过好象二战前张仲绛曾回先达探亲一事,我在“万源栈”商号见过他。为此事,几次打电话给广州的张仲深,但无人接,事情未核实,该文就未提及此事。

大年初二,与书海、瑞玲一道到中联部宿舍向克胜、月姣、影祥、宝琴、少棠拜年。克胜一见面就兴奋的说,他看了《先达首位留洋博士——张仲绛》,想起了与张仲绛两次巧遇的往事:

一、1938年仲绛回先达探亲。林克之、陈学勤、伍齐贺、沈兆发等昔日同窗好友在“牙兰旅馆”为仲绛洗尘、叙旧。我随克之前去参加,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仲绛是一位质朴谦逊、平易近人、器宇轩昂的兄长。

二、1949年我从香港北上在北平“青训班”学习,结业后安排在中央统战部二处工作。1950年一天,我的上司连贯(时任统战部秘书长兼二处处长,我是他的秘书)叫我到中南海西门接一位客人。没想到客人竟是仲绛,当时工作有严格的保密纪律,我不能暴露身份,而仲绛和我在先达相遇只是一面之交,且时隔12年,他已无印象,何况我又改名为林坚,因此相见不相识。我引着仲绛到会客室,只见连贯招待格外热情亲切。

事后我向连贯报告,说我认识仲绛,在印尼见过面。连贯责怪我为何不早说,不然可以一起交谈。他说,他和仲绛是同乡又是中山大学的同学。我才知道连贯和仲绛那么亲切相见的缘由。

 

悼黄石明

香港  林叔明

黄石明,海燕级级会主席、班长,中华学校学生自治会一届主席,丹南农校校长,丹南农民最信赖的人。

石明是与黎东一同来自峇都抛拉,一齐进入海燕级,随即任班长,并主持级会。

当时形影不离的四个人是:李长江、李黎东、黄石明和我。如今,两李一黄先后离世。

石明能说善辩,口才非凡。虽然在学治会主席任上没有一鸣惊人,但在任职农校校长期间,丹南的农民大事小事需要有人帮忙解决的,都来找黄校长,对农民所作贡献,可谓非凡。

丹南农村,农民并非富裕,教师工资微薄,石明却能邀来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校友来任教。交通虽然也方便,总有过路客车可以往返出入,但是下车,招车都要走一段小路。

大路来往棉兰、民礼,路树一路遮阳,夜晚,从学校遥望大路,是一带树木,亮着灯的汽车驶过,起码有五六道车灯灯光从树隙升起前升后降,煞是迷人。

生活条件一般,喝的是稍微浑浊的井水,为教育农民子弟的人们,是乐此不疲的,谨此致以敬意,并藉以悼念石明。

 

 

八秩话“先达情”

林龙飞

前面的话

我今年元月八十。谢谢北京先达校友会在新年联谊聚餐会上邀请我和各位寿星就座专设的“寿星席”,并享用“寿星桃”。也衷心感谢校友会理事饶艽宗代表校友会的热情祝词。

我生于阴历192912月初7(即阳历1929117日),属龙,于印尼棉兰市广东街一平房。后迁到香港街住宅区2号的独门独院的二层洋楼。1954622日由此回国深造。19919月第一次回印尼探亲时,我家因印尼政府改住宅区为商业区只好卖房搬迁到第五条路,今叫帝腊街的联排平房。

我是棉兰人,后经宏伟和克忠多次热情邀请和鼓励,推荐我到先达华侨学校(后华侨中学)任教。1952年元月到任,而且取得先达居民证书,直至回国。

在先达华中和老师们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产生了至今仍在健康发展的珍贵先达情。这是半个多世纪结下的情义。

我与先达是有缘的。

我三叔有仁为婚姻自由定居先达。上世纪40年代初我第一次在先达见到我堂弟永汉及我堂姐云明等。事隔半个多世纪,1991年我回印尼探亲,在巴拉八之旅路过先达时拜访了永汉。十几年后在李华容家的一次先达校友春节聚会,再次意外见到永汉和他的夫人。华容说这次聚会我收获最大。是的,这是先达情的结缘。

师生情

先达情本是乡情,是一种地域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达情有无比的凝聚力,联系和团结着土生土长的先达华侨学校(华侨中学)的师生和来自五湖四海来先华的师生。先达情使大家亲如一家人。这‘情’的核心,诚如陈老丽水先生所说的,是‘爱国’。缺这核心,先达情会经不起挫折,经不起考验。

在我来说,先达情主要体现为师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尊师爱生。

在当前很多地方物欲横流的气氛下,我们先华的学生依然几十年如一日保持这优良传统,身体力行,真是难能可贵,十分感人。我们这些老师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进入古稀耄耋之年仍深受这份先达情的和煦温馨,让我们活得开心、活得年轻,真难以忘怀。

由于历史的原因,先华的教师大多都年轻,笔者是一个,算是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这师生情包容了同志情、同事情、同窗情、兄弟情、姐妹情。

我们的宿舍生都是外地慕名先华来深造的青年学子。他们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亲如手足。作为他们的舍监老师,我如大哥哥般尽力给予关照。教学相长,我自身也获得提高。他们与本地学生也不分彼此,和睦相处,共同提高,组成了一个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共同进步的快乐大家庭。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共同促进先华发展壮大成为先达重要的华侨学府,是先达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先达情的集中体现。

在先达情的孕育中产生无数对美丽的恋情,而最后成功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眷属,鸾凤和鸣,百年好合。这种以先达情为核心基础的情愫,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经受住人生旅程中的风风雨雨,驶向晚年安详幸福的彼岸。

这当中也有成功的师生恋。秦晋之好、和和美美、琴瑟和鸣,成为先华佳话。

但在早期先达对师生恋有过世俗的偏见,先达本是小山城,在所难免。时代已不同,后来宽容多了。只要是真情,在不违法的情况下,确实不应该无端干预,捕风捉影,流言蜚语,扰乱视听,恶意中伤。阿弥陀佛。

互助之情

先达情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互助之情。

我在先华任职短暂的两年多,耳闻目睹的感人事例万千,深受感动和教育。

50年代初,在回国高潮中,常有因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回国计划可能成泡影。这时就会有不少同志不分彼此热忱伸出支援之手,捐款、捐物、出主意……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事主顺利回国深造。

回到国内,有的同学不幸行李被盗,原行李被掉包,全是石头,原物尽失。在这极其困难的时刻,是珍贵的先达情有力帮助度过了难关。

在北京,有的一时工作没着落,生活有困难。还是先达人毫不迟疑地从自己工资中每月支出若干给予支援。……

相信在这困难时刻,先达情更显得温暖无比,如雪中的炭、冬天的太阳。

关爱之情

先达情更经常表现为关爱之情。对老者、病者的细心关爱。这里应感谢新旧诸位理事。他们任劳任怨、细心耐心、无私奉献的关爱事例,是美不胜举。令人不胜感佩,铭诸肺腑。

每年新年聚会团拜贺寿星是关爱之情的盛举,让大家普遍感受温馨。

每年初三在华容家的聚餐更具浓厚的乡情关爱。

世界先达乡亲恳亲联谊大会是先达情颠峰的体现,是空前的。

《先达照片》是先达情的史无前例的凝固艺术,是永恒的。

愿先达情如松柏常青,滋润温暖人们的心,尤其那极其需要关爱的心,那渴求助援的心。

愿我们大家一起尽力扶持,让先达情健康持续发展,绽放更绚丽的风采。

 

捕捉往日碎片

香港  林叔明

记忆中的往事,有的是零碎飘浮的,凑不成完整的“故事”,写下的是抓到的飘浮的碎片。

黎明的呼唤

天上没有星,地下冷清清。

但是,黎明快来临。

来临,世界就幸福和平。

——哪一天,世界会迎来这样的黎明。

创造光明

营火亮晶晶,

营火熊熊,在夜晚广场上散发光明。

围着营火的人们欢笑盈盈。

不必等待黎明,人们就在创造光明。

升旗

小姑娘小姑娘,

我问你,急急忙忙哪里去?

“大哥哥,让我来告诉你,

我要到学校参加升旗礼。”

——这位大哥哥有这么糊涂?

独来米独

小学“国语”,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的最后一行,四个字:

——独来米独。

学生听老师在唱简谱的“1231”。

长云与黄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先华学校读初小时的《国语》课本中的一课。

后来在《民报》写杂文,仿写了一首,但只记得头两句:赤道黄云正当午,青天白日乌云蔽。如今,乌云散,白日明。

 

“故册”

福建话叫做“故册”,即“小人书”,正式名称叫“连环图画”。

上有三分一宽文字说明的,有《三国演义》,全页有横跨左上角右下角只写两字的画面:“是夜”。

《大盗成佛》是记忆中最早的一本,大盗名“江龙”。还有《可怜的秋香》。

记忆中还有《老戆》,不认后一字,当做“拱”来念。

两位姑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