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通讯(第173期)

2017-8-11 10: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40|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 (第173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

先  达  通  讯

(第173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www.siantarpeople.org     2017年8月10日

 


目   录


北京先达校友会成立20周年聚会通知                

北京先达校友会

热烈祝贺香港第四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

   大会暨香港先达联谊会成立20周年庆

北京先达校友会

适乎先达潮流 合乎乡亲之需要

黄书海

迎接第四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

彬 彬

香港先达联谊会的第一次旅行

   ——北京、天津、承德

陈德华

家乡·母亲·城市

阿 理

刻刀下的故影

沈华英

历史难忘:三板头的日军特工

黄振坤


北京先达校友会成立20周年聚会通知
1997年6月北京侨界绽放出一棵光彩夺目的赤道花朵——先达校友会。
它很快成了北京印尼归侨校友会(即北京印尼归侨联谊会的前身)不可或缺的成员。
弹指一挥,二十年过去了。
世事变化沧桑。校友中因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离我们而去的有:宋凉赞、吴丽娟、张国光、张琼郁、陈益滋、陈丽水、林少辉、黄良英、林龙飞、陈水彪、陶少棠、李月姣、陈新华、陈展湖、张爱兰、林克胜、张福隆、蔡达荣、洪清海、李瑞华、杨国坚等。
值此会庆之际,我们谨向逝者表示深深的怀念。但愿逝者灵魂与我们同欢。
校友会虽不断减员,但他们不忘初心。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二十年以来,校友会在北京印尼归侨联谊会举办的各项重大活动中,特别是与香港、雅加达、泗水、先达、棉兰等地的先达乡亲联谊会和公会共同举办的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的活动中,几乎每役必与,而且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年11月19日又将在香港举办第四届世界先达乡亲恳亲联谊大会,校友会将一如既往,积极配合,大力协助,共襄盛举。
校友会谨定于2017年9月16日(星期六)上午11:00时假北京市政协旁楼东方烤鸭店(即北京火车站对面)举办聚餐会,希望本会会员和外地先达乡亲踊跃参加,同欢同乐!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17年8月10日

热 烈 祝 贺
香港第四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
暨香港先达联谊会成立20周年庆成功召开

2017年11月19日(星期日)上午11:00至下午3:00假香港新界沙田富临皇宫将举办世界先达乡亲第四届(2017)联谊大会暨香港先达联谊会20周年庆典。
这个盛会又将给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庆祝活动增添一笔浓墨重彩。
喜讯一传开,立即引起先达乡亲的积极响应和强烈期盼。
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香港、雅加达、泗水、棉兰等地先后成立了先达校友会和先达乡亲联谊会和公会等组织,替代了过去先达各种宗亲组织,形成了先达一家亲的格局。
但是,真正把先达情推向高峰的大动作,应该就是近十年来连续举办了四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即2007年在先达、2012年在北京、2015年在雅加达和2017年在香港。
每一届大会的主题都很明确:凝聚先达情、增强友谊、促进团结。
我们先后出版了记载先达乡亲英勇抗日事迹的《忘不了的岁月》、先达历史画卷《先达照片》,还不定期出版了沟通先达情的北京《先达通讯》、香港《简讯》、雅加达《先华校友园地》等多种刊物。
这些书刊深受先达乡亲的喜爱,增强了他们对先达历史的了解和认同,在更高层次上凝聚了 先达情。
在“先达一家亲”基础上举办的每一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其形式和内容,都与时俱进,都显得更为丰富和厚实。
每一届大会都是一个美妙成功的故事!
                                                 北京先达校友会

适乎先达潮流  合乎乡亲之需要
黄书海

室外热浪滚滚,真所谓: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我躲进书房,空调相伴,从容濡笔,再佐以香浓咖啡一杯,精神悠然怡然。
面对香港第四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走来迎,浮想联翩。美好的记忆,纷纷付之笔端。
十年前,2007年3月31日,首届世界先达同乡恳亲联谊大会在先达召开,其情其景,历历在目。
“人隔万里仍念情,树高千尺不忘根”。
在这幅对联昭示下,原中华学校大礼堂和篮球场,席摆120桌,1200多名来自世界和印尼各地的先达乡亲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步入会场,整个会场顿时沸腾起来。老邻居、老朋友、老校友、老同学、老教师的邂逅,满堂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沸腾荡漾,令人动容心醉。
这个大会是先达有史以来第一次,因此引起先达乡亲和当地政府官员的高度关注是理所当然。
先达市议会议长林加·纳比度普鲁和先达市副市长哈拉合卜,应邀参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高度赞赏先达华人社会和谐、团结,欢呼印中族群和睦相处,友好合作。他们希望先达华人族群为繁荣先达市做出更大贡献。
大会节目丰富多采,开得很成功。
特别是由雅加达、泗水、先达、北京、香港、天津、广州、福建、云南、青岛、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的先达乡亲代表临时组成的大合唱团,以及全体与会者,在李志华的指挥下,高唱“同一首歌”和“故乡”,歌声嘹亮抒情,把整个会场气氛推向高潮。这一幕至今回忆起来,仍令人激动不已。
会外活动,也十分精采。
或在新加坡同张耀东、尤嫦娥、黄鸿美、洪玉深、何百兴、黄玉霞、张笑仙、邓丹缄等的短暂聚会;或在丁宜与杨幼云、洪玉英等的会面;或在郭瑞琳、吴鹏程、李洁霜家的小聚;或在郭瑞琳组织的先达一日游;或在陈强东等同学安排的多峇湖沙摩西岛之旅和在陈捷昌本扎别墅小憩中,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先达情中。
还有一项重要活动,是不能轻意略过的:
4月1日,在郭瑞琳主持下,向抗日“九·二0”烈士纪念碑祭拜献花,回顾当年先达乡亲开展抗日地下活动的历史。仪式简朴庄重,但很有意义。
正如李远山所说,“我们这一代人对这段历史确实不清楚,听了介绍以后很受感动”。
饶朝联总主席说:“九·二0这段历史很值得纪念”。
最后,大家虔诚地向老义山“先达历代百姓先贤士女总墓”鞠躬祭拜。
事隔五年,2012年9月28日,第二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在北京召开,也引起很大反响。有舆论认为:“先达人在北京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次大会宗旨明确:就是突出三个“情”字:先达“情”、故乡“情”、团结“情”。
北京国际饭店紫金大厅,六十张圆桌有序摆开,六百多名先达乡亲和各路嘉宾,齐聚一堂,场面温馨而热烈。
国务院侨办北京市侨联领导谭天星、李昭玲等应邀出席。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裕华集团主席、中国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余国春太平绅士也应邀出席。
而在众多嘉宾中,主宾非印尼驻华大使易幕龙莫属。在印尼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优妮·苏里娅蒂女士陪同下,易大使一步入宴会厅,整个会场便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易大使应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的讲话不落外交俗套,风趣幽默,充满先达情,不时被掌声和Horas欢呼声打断。特别是当他说,他是第一个先达人担任印尼驻华大使,并把他的手机号码公诸于众,要大家一一记下时,台上台下顿时变成了欢腾的海洋。
大会还特邀多峇湖马达民乐队来助兴,文娱节目多姿多彩。
但令人最为难忘的还是两位耄耋老人吴国胜和著名歌唱家刘淑芳的合唱。他们用中印文合唱“Butet宝贝”这首著名的马达民歌,引起了易慕龙大使的共鸣,他边唱边走到舞台上舞了起来。于是台上台下,伴随着乐曲,都投入到舞海中,沉浸在浓浓先达情中。
这次大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大会套小会,大宴套小宴。达生、捷昌、耀东、仁强、铁生、书海等,都曾分别设宴款待一些宾客和先达乡亲。会前会后,与会者还组织了山东行、哈尔滨沈阳行、天津行,大大丰富了大会的活动。
时间很快把我们带到2015年3月22日的雅加达。第三届世界先达乡亲恳亲联谊大会就在太阳城国际大酒店举行。偌大的大厅,席摆一百二三十桌,一千二三百人出席,盛况空前。
左右对联写着:“落地为兄弟”、“何必血缘情”。来自印尼各地先达、泗水、棉兰、万隆、楠榜、巨港、北干峇鲁和雅加达等地,来自中国北京、广州、上海、天津、珠海、深圳、厦门、昆明、香港、台湾等地和来自美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国的一千二三百多先达乡亲倾情莅临大会,突现了“先达一家亲”的鲜明主题,推动了先达各联谊会大团结、大融合,充分反映了先达乡亲的心声。
正如国父孙中山先生所说:“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
各个联谊会代表的精采发言,特别是筹委会主席黄健璇女士,别开生面用印尼文发言,使整个大会的气氛更具地方特色,可圈可点。
前印尼总统顾问、退役陆军中将TB.Silalahi(先达人)应邀出席,并发表了中肯而热情的讲话。他勉励先达乡亲为繁荣先达经济和文化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大会结束后,最令人难忘的一场活动就是,在捷昌、雪芳、永和、武炎率领下,一行五十多人,直奔本扎(Puncak)山庄,享受大自然美景,享受怡悦的“话疗”。
主人对这场活动做了精心安排。
置身于优美恬静的环境,乡亲们个个悠然怡然。美味佳肴,再佐以自编自导的娱乐节目,特别是那些不拘形式、不设任何主题范围的叙旧谈心和座谈会,其乐融融。
以上三届大会,各具特色,并已载入先达史册。
2017年11月19日,第四届世界先达乡亲恳亲联谊大会即将在香港举行。喜讯一传开,立即引起先达乡亲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期待。
为举办这次大会,早在今年3月,香港先达联谊会牵头成立了阵容强大的筹备委员会。在先达乡亲各地社团大力支持下,筹备工作按部就班、扎实有序地进行,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喜可贺。
联欢大会地点,原订于“龙堡酒店何应湘宴会厅”。由于报名人数(逾千人),远超定额,酒楼不付应用,现已改订于新界沙田“富临皇宫”。
今年正值香港回归20周年,也是香港先达联谊会和北京先达校友会成立20周年,更是世界先达乡亲恳亲联谊大会连续举办四届的第10个年头。
按不成文的习俗:逢五逢十,都是值得庆贺的年头。
因此,先达乡亲对香港这次大会寄以很高的期待。
希望这次大会能在过去三届大会的基础上,设定的目标、议题和内容,能更上一层楼,既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庆祝活动增添一笔浓墨重彩,也为促进先达乡亲的大团结、大融合做出更大贡献。
Horas,先达乡亲,先达情!

迎接第四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
先达   彬彬

     第四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暨香港先达联谊会成立20周年庆,将于十一月十九日在香港举行。此消息传开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先达乡亲的积极反响。电话不断传来了各方的响应和询问,大家开始跃踊报名。此次大会是在香港回归祖国廿周年的气氛中举办的。真是三喜临门。
      先达、棉兰、泗水、雅加达等地报名人数超过四百多名。再加上北京、香港本地、深圳、天津、昆明等地,还有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等,总数已近千人。
     香港筹委会原定于19/11在香港「龙堡酒店」何应湘宴会厅举行的宴会,因目前人数已超出预算,酒楼不能容得下,现已另觅找容量更大的酒楼。今决定改在沙田「富临皇宫」全厅,地址是新界沙田石安门安群街3号京瑞广场二期二楼201号铺。希望印度尼西亚各地先达乡亲纪录下来。
     宴会第二天即20/11,筹委会招待香港以外的先达乡亲「香港离岛一日游」。20/11早上8时,旅游巴在特定的集合地点出发。码头开船时间是上午九时。乘坐游览船出发前往塔门。由导游讲解沿途风光,抵达塔门后参观「天后庙」、「观海亭」及「吕字迭石」。十一时在当地酒家享用乡村风味午膳。餐后往荔枝窝游览,欣赏岛上「连心树」及「百花鱼膝」。然后乘船往鸭洲作环岛游,欣赏海上美景。下午4时30分游毕返回码头再转乘专车返回集合地点,于船上香港联谊会同乡友们交流座谈及有余兴节目。
     19/11的餐宴和20/11的香港离岛一日游的费用全免,都由筹委会负责。
      先达人凝聚力强,喜欢聚会。因为聚会带来欢乐,特别是聚会后会留下美好的回忆。目前香港联谊大会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由于参加盛会的世界先达乡亲都是七十至八十多岁的人,对于接待工作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香港与中国内地的先达乡亲都已是年迈的老人,他们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响应建设伟大祖国,回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
     他们主办第四届联谊大会就是本着对故乡先达的思念,和对故乡先达乡亲的亲情。树高万丈、根在沃土、落叶归根。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大会。山高不比心高,路遥方知心诚。多少时光已消逝,多少岁月已流走。故乡先达的参天大树、青草鲜花,将永远留在海外乡亲的脑海中,让我们先达人心手相连,互相支持与照顾。
      先达建市于1871年,迄今已有146年的历史。人口廿多万人,面积80平方公里,有6个区,29个乡村。虽然先达比过去在各方面有所发展。但是一到晚上九时,整个城市已经沈静下来,没有夜生活。过惯大都市生活的人,在先达不会久住,我们先达城市管理不当,未与时俱进,整个先达的道路看不见红绿灯,没有供行人过马路的斑马线,车辆争先恐后、无孔不入,市虎横行,横冲直撞,令人提心吊胆。
      热烈期待第四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暨香港先达联谊会成立20周年庆的隆重举行!
 
 香港先达联谊会的第一次旅行
——北京、天津、承德
香港  陈德华

香港先达联谊会于1997年6月22日成立。有理事提议组织去北京旅行,很快得到了会友的响应。当时我们的会友还在工作,一般经济条件不富裕,尽可能买较廉价的机票,住较廉宜的招待所,幸好北京熟人多,大部份都可住在亲友家,希望既可省钱,又能玩得好。买机票的事交由洪鼎斌、黄玉娇夫妇负责。
出发时间订为八月份,消息传出后,本港就有几十位报名,加上印度尼西亚尤清水、陶演昌、陈明秋、陶雅兰、林锦和的侄女们、郭瑞琳夫妇等总共约八、九十名。
大部份团友住亲友家外,也有住北京师院招待所和总工会招待所,租金廉宜,这都是铁生兄和他女儿安排的。因住宿分散,领导和组织工作都比较困难,幸好有北京熟人的协助、团友的合作,整个旅程总算顺利。
在北京,铁生、书海、瑞华等不辞劳苦,自始至终带领我们游北海公园、颐和园、慕田峪长城。在游北海公园时,我介绍说她在市区不仅风景好、门票又便宜,是恋人们常来的地方。俏皮的琼叶即刻回问:你也常来吧?我只得以咪咪笑作回答。这里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事。
到了颐和园。这是禧太后挪用海军费用建造的皇室花园,建筑宏伟堂煌、风景美丽,使人乐而忘返。大家玩得尽兴后便上车,才发觉少了一位黄同学,大家心里着急,幸好亚便(瑞华)回头到公园,终于把黄同学找回来了。
游慕田峪长城时,大家兴致勃勃的一步步往上走,可是八月份北京的天气酷热,幸好一路上还有一些树木丛林,但有些团友走到半道已经脸色发白,是中暑症象,只好在半途找个遮阴地方休息,团友们都能互相照顾。最佩服的是来自泗水的姚天鹤兄虽年近八十,而能登上最高峰,老当益壮,令人钦佩。
次日,坐得满满一车人(约四十多位)向天津进发。事前已联络到李笑英等同学,他们集合了在天津的廿位左右的先达人欢迎我们。有些老朋友已分别四十年后,才第一次见面,所以大家格外兴奋。他们带领我们去参观当时全国最高的电视塔,还去参观别有特色的旧文化街,其中有泥人张等的艺术展品。
接到通知:郑子经校长公子郑钧中(八方)请我们全体团友及天津的先达人到州府饭店吃晚饭。席开六、七围,菜色丰富,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惟恐我们吃不好,八方还让他的秘书去买了百个"狗不理"包子让我们尝尝天津特产,大家吃饱喝足,躯车回北京,吃不完的"狗不理"包子,打包带回给亲友们品尝,真感谢天津老朋友和郑钧中的热情招待。
我们最后的旅程是乘火车去承德。承德城市古老,没去参观,主要是去著名的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清朝所建。在酷热天气让朝庭皇帝、高官到此避暑,内有大片草地丛林供皇室官员狩猎,建筑物中,如金殿屋顶以黄金铺盖,金碧辉煌。值得钦佩的是康熙皇帝在统治中国期间,主张"满汉一家",也懂得执行少数民族政策,在山庄里建造蒙回等少数民族的宿营地。
漂亮、口才流利的导游告诉我们:真正的普通话不是北京而是承德。你是否相信?
静池、书海、铁生等为我们的到来开了一个座谈会。他们把在北京的先达人都请来了,先达的前辈陈丽水、叶木英、林克胜、张爱兰、洪清海等都来了。丽水老师为怀念先达,即席朗诵了一首赞美先达的诗,令人感动。静池让我介绍成立先达联谊会的经过。随后北京先达校友会也成立了,从此我们的联系更紧密了。
简结这次旅行的收获。(一) 旅行团成员小至14岁,大至七十多岁,但没有年龄的隔阂,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我们还发现了几位积极分子,如林琼叶群众关系好、人缘好;郭瑞英工作能力强;许惠芳、洪鼎斌、黄玉娇工作认真负责,为我们这次成功的旅行贡献了力量,他们自然成了我联谊会的骨干分子。(二) 我联谊会较年轻的会友,认识了北京的前辈,从不认识到认识,到熟络,自然有利于今后的开展活动。(三) 我们年轻的团友与参加旅行的印度尼西亚先达人逐渐熟络,团友喜欢和爱说笑的陶演昌聊天开玩笑。
郭瑞琳在第一届世界先达人联欢活动中,出资招待香港和内地乡亲搞一日游。陈明秋和吴士琦自资为《先达通讯》影印邮寄给印度尼西亚先达人,直到他病逝为止。以上种种说明了这次旅行影响深远,为今后世界先达人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文结尾时,免不了想起在北京之行中(包括座谈会)一些老友前辈的状况,如尤清水、饶铁生失了记忆,但愿他们早日康复。北京的李瑞华、陈丽水、林克胜、张爱兰、张福隆、林少辉、陶少棠、林龙飞、林友联、蔡达荣、陈展湖、李月娇、洪清海、杨国坚,印度尼西亚的姚天鹤、陶演昌、陈明秋、郭瑞琳、吴士琦,香港的洪鼎山、周泗来、陈静成、黄月楼等已离我们而去到另一极乐世界,借此缅怀他们。
附:时光匆匆,自第一次我会组织的旅行,至今不觉已是廿年了。我没有纪录,只凭记忆,写了这篇回忆,错漏之处,望指正。
                 
●先达随笔
家乡·母亲·城市
  棉兰  阿 理

今日跟老师和同学,一起去博物馆。我们看“婴儿”时期的雪梨大桥,歌剧院的建筑师最初的创作灵感草图,还有城里各处建筑的“青少年时代”。如今,这个城市不少寿星高龄的建筑物,丰采依然,傲然站立在年青的高楼大厦中,默默与欣赏它的人们作无言的对话。
     看这期展览的主题《异乡》,有相片也有纪录片,述说着当初华人到来雪梨的情况,及不少成功华人的故事。他们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在异乡用血汗创出了一片天地。   
作为后代子孙,我们对自己的家族历史又知多少呢?传统家庭观念重的长辈,就算是几代人都已生活在南洋,有机会就会带子孙们回到家乡祖籍去 ,让他们看到祖上生活痕迹。
     有年去了先生的家乡,宗叔带着我们到处走,一边介绍着,这是你婆婆的娘家,这又是你公公早年住的房间,......
以前也听过长辈说公公婆婆抱着拉着背着孩子们南下的故事,但当自己站在那儿,就有了更深的感触。想起他们离开故乡亲人的心情,万里迢迢千辛万苦来到陌生的国家,在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环境下开始新的生活。他们当初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的汗,才换来我们的今天。
从此,清明或其他节庆,拜祭祖先上香时,已不再是例行的拜拜,心底溢满了敬佩与感激!我的家乡,我曾生活过的城市!
土耳其诗人乔纳姆.希格梅有一句名言, 他说:
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是母亲的面孔,一是那个你所生长的城市。

刻刀下的故影
棉兰  沈华英

  雨夜,疾风怒号,天地黑黝黝的一片,只有走道旁几盏亮着的路灯下,千百缕细长的银白雨丝在炫丽的闪烁着,间中突又随风旋舞成一团空蒙茫白的纠缠。
  台风时而低吼,时而逬发出激励的尖啸越空而过⋯。他不由得把衣领再往上扣紧,心神不宁地望一望泼墨般的雨空,一边把车后厢 沉重的器材小心地搬下。
  几十年来,经历过无数次再也数不清的台风厉啸而来,呼啸着去,习以为常了。即使是在雨夜,相信观众还是有的,说不准还能有那么一两位的有心人在内呢。
  每回都这么安慰着自己,每一回都因深切的期待激荡起满腔积压的热诚。随着偶有的回应更加升温炽热。即使是稀疏的几个单音轻轻回响,也总比无声的缄默叫人欣慰啊!
  细致的艺术情感一旦渗透入刻刀中,一镂一刻尽化为万千的精湛,只可惜来者大半无法探索共鸣,深深体会知音难觅的悲凉,孤寂的凄清。然而,长久以来已深植古老文化的信念,岂容就此轻易舍弃?哪怕这一代未能完成,毕竟还会有无数的下一代承接。祖辈遗传下来的坚毅意志,从来不曾流失过,直到完成祖师庙最后的一砖一瓦一雕一镂。
  记不清已是第几回了,每回都带上一应俱全的放映器材,图像数据,录像卷带,更有迫切的希望在期待中起伏⋯,寻思如何牵引异乡人自行整理出内心深处,一道祖脉渊源的凭依,也将心系于这淳美朴质的乡土文化,甚而萌生出一种对古老艺术追溯的寻求?
  就让这份璀华丰盛着遥远后人的性灵吧!可悲的是自古艺术文物,总得无奈地仰仗尘世间的财富,才得以保存长久。
  风雨仍在狂肆,急风劲吹不停,偌大的放映室,数十名学员困倦地斜靠椅背默不作声。不曾经历过如此回异骤变的天气,加上全日制的课程,身心一时还没适应过来。一部分学员正闭目休息,一些则勉强提起神来注视着眼前的画面,聆听那充满深厚情感倾注的声调,详尽的一再讲述⋯讲述⋯。
  是哪个年代的人物?以卓越的思维,高华的灵气,超逸的深情,奉献的虔诚,一心要把祖师庙建造起来,把一切吉祥鸟獣雕刻得如此栩栩如生?
    中殿堂每根须耗时一千个工作日始能完工的六根大石柱,厅堂上头呈圆形、八卦形,回旋形的藻井。镇守前门的一对石狮,形态各异的百鸟镂空雕柱,象征多子多孙的南瓜石雕,雕刻精巧的三龙抢珠,双象对卷的一棵石树,树上的一鹤一瓶意谓「和平」。雅致的牡丹、荷、菊、梅四君子,刻画四季平安的渔耕樵读,威武的风调雨顺四大金刚,忠孝难全的士兵浮雕,无一不是由熟读封神榜及三国演义、对书中人物有着深刻鲜明印象的巧匠,始能雕刻出如此精准生动的人物造型。集石刻、木雕、同铸等传统建造风格,贯穿着悠远时空的精湛雕艺。
  热情昂扬的声调,不知何时竟被冷冷的寒气压抑得逐渐低沉,幽暗的光线掩蔽着三三两两的人影相继起身离去。是无法抵御极度疲惫下的怠倦?或是海外的生活,早已把人的情感磨钝得再也无法对古老艺术响应,即使只让最简单的几个音符颤动轻鸣?
  当室内再度亮起耀目的灯光,荧面随即化为一片凌乱的淡影。三几名学员趋前搭讪一会,静静转身走了。空荡清冷的放映室,随着几盏灯相继熄灭而惨暗了下来,寒意更加逼人。沉寂中萧索的身影缓缓弯下腰来扯拉那长长的电索,一圈又一圈慢慢的卷绕在手掌手肘间,苍白疲累的脸,是一片灰冷落寞的神情。是浓浓的希望幻灭后的失望太过于沉重?今夜竟没有任何共鸣的迹象,即使是最微弱的和应。孤独地拆卸放映器材迭放一旁,挪动的步伐缓重沉滞,凄啸不绝的风嘶依稀由门外穿入,伴和内心深长的苦苦悲吟⋯⋯。
  请原谅异乡人无法为祖师庙添加一雕一柱,即使心中有千百个的愿意!海外家乡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舒心。生活中浮沉着重重懮患,太多的失意和太深的创痛,已使人再也无力拉动起优美的艺弦,只能让它成为一道遥遥的向往,在心底深处,在层层泪影寻觅的迷梦中⋯⋯。
  最后还未离开的三名学员中的她,内心一直深感不安,正踌躇着是否就此离去⋯,却突然惊觉起来,忙示意仅留下来的一名男学员动手帮忙。敏感的"他"竟头也不抬,一只乏力的手只朝空胡乱的挥一挥动,浊重的喉音含糊地彷佛说声不必了。她更加惶恐难过,添上更深的歉意。同伴已回身走了,她只得匆匆地追随,心头紧压着巨石般的沉重。
  就在昏暗过道的转弯处,忍不住再度停步回望,孤单的影子幽幽晃晃,始终不曾抬起头来望上一眼。曲终人散灯火阑珊的寂寥,竟是如此强烈苍凉的漫散开来,再也不能忍受这无比冷寂的凄寒,她飞快地转身逃出大门,赶上最后一个同伴。
  迎来的雨暴夹着卷啸猛厉的劲风,使她抖索着打了一个长长的寒颤。僵冻的双手紧抱着胸前一迭笔记,灰色方格长裙,在冽风狂飙下紧贴着双腿向后劲扬,散飞的乱发刺痛了疲弱的眼眸,泪水早已盈眶下滴,视线尽被遮掩模糊了。盖顶下的走道,两条瑟缩的身影,正步履蹒跚地向前挪移。
  深夜里,凛冽的寒意,更冰凉冷峭得穿心彻骨⋯⋯。
注:2002年,参加印度尼西亚留台同学会举办的师资培训,于台北市三峡镇。


历史难忘
三板头的日军特工
汕头:黄振坤

印尼苏北先达三板头埠是个小城市,地处先达与亚沙汉之间,是从先达到亚沙汉出马六甲海峡的主要通道,具有一定战略地位。1939年底,我的父母亲从先达市转移到三板头做杂货生意。
当年的三板头只是一条大街和四条后街,大街两旁约有40家商店,计金店7家,咖啡店4家,杂货店4家,脚车修理店3家,裁缝店3家……,后街则没有商店,都是穷人住家。我家的杂货店处于大街南头“老巴刹”的对面,其左侧不远处是一家日本人的“药铺”,人们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路上相逢打招呼都称他们为“卖药的”。但卖药不是他们的正业。他们以药铺为掩护,干搜集情报的勾当。因为每逢节假日,他们便“放假”。每一个星期天一早便持着猎枪上山打野鸟、山鸡去了。一去就是一整天,从不间断。对其行踪,人们只有猜猜测测而已,但这个日本男人,则经常炫耀自己是“大日本”。把出兵侵略中国说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称他们日本人都是“爱国者”。在国外也只用日本货。故其日常用品,包括衣服,鞋袜以及牙膏、牙刷、肥皂等都是来自日本,最显眼的是每人最少有一双“日本大脚屐”木制的又高又大。这些日用品,人们发现:常常是旧的还在用,新的又寄来了,未发现丢弃现象。有人质问为何?他们都只用“爱国”二字来搪塞。其实,这是该国对外派人员生活的配给制度。到了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3月日军进占苏门答腊的棉兰、先达、三板头等地,真相终于大白,那家“卖药”者男的被任命为该县的“粮食局长”。此时,人们回忆往事,这个“卖药”原来是日军先期派来潜伏在三板头的军事特工,进行探军情、勘查地形地物,绘制军用地图等,为侵略三板头作准备,原形终于毕露。三板头被侵占后,“药铺”随之关闭,“卖药”者也无影无踪了。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