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通讯(第20期)

2017-9-17 11: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63| 评论: 0|来自: 先达先华校友

摘要: 先达先华校友 主办 总第20期 www.siantarpeople.org 目录……
第二页

  蜕变 (一)
     蘇淑英

       一生中最可贵的是友情,你可以认识很许多朋友,这些朋友当中有些就会影响你的人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择友不慎会毁了你的一生。
       话说一个女孩,是个在戏院边摆摊小贩,容貌俏丽,勤劳简朴,深得一位青年的欢心,在他猛烈追求下,便答应嫁给他。
        这青年叫士仁, 出身于贫困家庭,小时候爸爸卖水果养家,有一顿没一顿的,兄弟姐妹又众多,爸爸在生活的重擔下精疲力竭,骨瘦如柴,之后得了哮喘病,五十来岁就撒手尘寰。母亲生性豁达,老伴去世后,她到处兜售一些玉器,因为她为人恢谐真诚,赢得顾客的信任,渐渐扩大了生意圈,店家也放心地把货交给她,就这样把孩子们拉扯养大。
         士仁长大后,在汽车行找到一份工作,他机智灵活,注意修车师傅的手法,牢记于心,渐渐他可以掌握许多诀窍,三年后就出师了,自己开了一间修车行,凭他的高超技术,生意蒸蒸日上。
        士仁平日落力工作,晚上有空就去看电影,入院前买些小吃,遇到这卖零食的女孩,见她长相不错,乖巧伶俐,寂寞的心起了涟漪,于是向她展开攻势,不久双双坠入爱河,士仁的母亲蛮赞成他倆的交往,因为她认为穷家女嫁过来,一定会惜福的。
        在一个良辰吉日中,亲友们的祝福下,他倆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士仁紧紧握着新娘的小手,深情款款地搂着她说:“琪琪,现在你已经属于我了,我感到好幸福啊!今后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会努力让你过上好日子。”琪琪也地对新郎说:“仁,我也感到幸福啊!嫁给你是上天的安排,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做贤妻良母。”他俩沉浸在对将来美好家庭的憧憬中。
         几年来琪琪生了几个男娃女娃,士仁更加疼爱琪琪,几乎是溺爱,无论琪琪要什么,他都竭尽能力满足其要求,琪琪请了两个保姆,一个做家务,一个照顾孩子,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少奶奶,婆婆也看不下去,只有摇摇头,无可奈何!
        每天无所事事,琪琪感到无聊,一天她到商场逛逛,恰恰遇到一位久违的昔日邻居丽璇,急忙上前与她打招呼,丽璇见了琪琪也高兴得跳起来,她倆找了一家咖啡厅坐下,聊起彼此的近况。
         丽璇打扮入时,细小的眼睛加上又浓又长的假睫毛,一闪一闪的,窄窄的上衣把丰胸挺得仿佛要爆出来,短短的裙子,把她的粗腿显得更突出,但是丽璇并不在意,反而觉得自己仿佛电影明星,琪琪打量后说:“璇,你变了!我差点認不出你!以前你不敢这么打扮,现在怎么啦?发财了?”丽璇拉着琪琪的手,在琪琪耳边神秘地附耳,低声说:“我确实发财了,待会我告诉你。”说毕便问琪琪最近如何?琪琪自豪地回答:“我非常幸福,家务不用做,也不用顾小孩,一切由保姆来做!所以闲得慌。”
         丽璇说:“ 既然你闲着,那么我就帮你安排如何打发时间吧!” 琪琪狐疑地问:“ 如何安排?”丽璇说:“ 你的发型已经落伍了,先换换发型吧!”
          坐在在一家布置堂皇高级发型屋里,面前的大镜子里映照琪琪朴实的清汤挂面的头发,素颜的脸上不染一丝脂粉,一位妖娆的女人走来,“小姐,要理什么发型?” 一出声琪琪吓了一跳,她的声音粗犷,根本就是男性的声音。琪琪猛然站起,被丽璇按下“哈哈,他是全市最顶尖的发型高手,他会把你弄成美女呢!”琪琪只好坐下,任那发型师又烫又剪的,约摸两个多小时才弄好,定睛一看,镜里头到底是谁啦?一头蓬松卷发,透着一股时尚气息,是我吗?琪琪禁不住喊着“丽璇,丽璇……”“怎么了?挺漂亮啊!琪琪,想不到这一弄就把你改头换面啦!”琪琪感到别扭不自然,双手在头发上乱抓,丽璇急忙阻止她:“哎呀!别这样,不久你就习惯了!”
             
   彬彬的日記
   先達  彬彬

2017年1月6日   星期一
     今天早上到檳城醫院檢查眼睛,醫生說是乾眼症。給了藥方,拿了幾瓶眼藥水,是人造眼淚。眼睛滋潤了,看書不再感到難受。
     在醫院裡看見有一中老年男子用輪椅推著妻子走來,我好心地問他,看醫生了嗎。想不到他是從椰城來的,用印尼話對我說,他要控告醫生。因為他的妻子,當初能走路,只因動了腰部手術,竟變成殘廢了。他生氣地說,馬來西亞的醫生把我們印尼來的病人當作試驗品(Kelinci Percobaan)。
     他說看病要找對醫生,才能治好病。我說印尼來的病人,人生地不熟,怎樣打聽那一個是好的醫生,高明的醫生。他說如果醫生診所前面很多鬼的,那就不是好醫生;如果醫生診所門外只有一兩個鬼的就是好醫生。
     我聽了莫名其妙,看著他無奈的表情,我只能同情他。其實,我們印尼的華人都常說,那裡的醫生,一點小病,就要病人開刀。很多聰明的病人會貨比三家,看了幾個醫生,才做決定。我希望醫生要有醫德,不能只想錢。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自從1979年爸爸把飯店交給我後,每天一大早我就上巴剎買菜。今天早上我如往常一樣,剛進入巴剎,一位馬達婦女把我喊過去。她說,她在巴剎賣菜賣了幾十年,每天看我也看了幾十年,她笑著說我還是那麼年輕,一點都不老。
     我聽了她的話後,心裡有數。她是逢人都說好聽話的。而我自己也一樣,遇見人總是說說好聽話,稱讚人家,人家聽了心裡高興。那位馬達婦女說我不會老,我同樣心裡很高興。其實自己的確已經老了。做生意的人看見進來店裡買東西的婦女或叔叔,明明知道他們(她們)都已經老了,還是要稱呼人家阿姐阿哥。做生意就是這樣,逢人說好話,彼此都受益。
          

遠方來客重遊故鄉   
張秀蘭

     大哥大嫂多少年來朝思暮想要重來印尼探親的計劃,直到今年3月18日圓夢了。他們從廣州白雲機場登上南航班機飛往雅加達,經過漫長的飛行,終於在晚上9點半平安抵達了他們熟悉的土地——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由二姐接機後下榻於二姐家。
     1998、2005年他們來過印尼,這是第三次,屈指一算,不覺已有十年光景。但是,由於印尼是他們的出生地,少年時代在這裡成長,因此,即便如今成了中國公民,對印尼故土懷有濃厚的眷戀和熱愛,總是魂牽夢縈的。
     1960年代,印尼局勢動盪,到處掀起排華事件,學業沒有前途,學生個個沒心上學。一股激情翻滾在學生的心中,一種愛國的心情油然萌起,回國繼續讀書的浪潮日漸高漲。哥嫂倆也不例外,跟著投入回國的浪潮,繼續完成學業。畢業後,大哥在化工工程系工作,大嫂擔任中學教師,有一對兒子。兒子已經成家立業,有了稱心的工作崗位。
     他們來印尼的簽證時間只有28天,我們安排去每個地點只能住上一週。
     3月20日,前往蘇甲巫眉大嫂老家,探望其姐妹,順便去她父母之墓祭拜。小住5、6天後,來楠榜我家做客。兄妹見面,有說不出的親切和興奮,十年不見,感慨萬千,細說當年。雖是古稀之年,依然容光煥發、身體健康,走起路來還很有勁。他倆說,自退休後,生活很簡單,有規律,注意健康,養身體,飲食上清淡,甜食少許,低脂肪。每天早上堅持鍛鍊身體,打羽毛球、太極拳、太極劍。養身在動,養心在靜。只要動,就有益。操場上的音樂不斷傳過來,聽了心情特別好,懂得規劃人生,日子就過得更充實。一家人坐在一起嘮家常,懷念過去的悲傷和快樂,回憶童年美好的時光。四人暢談一番,就這樣我們度過闊別已久的溫馨夜晚。楠榜沒有什麼地方好玩,我們只有輪流到各親戚家串門做客。
     4月4日啟程棉蘭,再次攜帶兄嫂踏上這塊充滿鄉情味的家鄉——丁宜(Tebing Tinggi)。回家看看弟妹侄兒們。4月5日正好是清明節,事先大家已約好去掃墓。父母親走了那麼多年,兄弟姐妹沒忘記父母對我們撫育付出的養育之恩,灌輸了不少傳統道德,讓我們學會了飲水思源的道理。
     晚上大家到餐館用餐,圍坐一桌十個人。一盤盤、一道道引人垂涎、香氣四溢,讓我們感受家鄉地道原汁原味的菜餚。大家一邊談話,一邊津津有味地享用豐盛的佳餚,其樂融融,呈現一種非常祥和的氣氛。吃過晚餐後,在大街上散步,整條街都賣小吃,非常熱鬧,懷有今昔之感!
     4月6日早晨7點,我們相約暢遊河山湖海,途經先達市(Pematang Siantar),在Paten零食店舖買些小吃品後,就快馬加鞭前往名聞遐邇的多巴淡水湖,9點半抵達。當天旅客不多,天氣晴朗,山明水秀,美若仙境。雖然來了無數次,但是,天然美觀的景色依然令我「如醉如癡」。大哥喜愛拍照,不斷地四處拍照留念。我們駐足一小時就告別多巴湖,往馬達山市(Brastagi)的路途前進。
     汽車飛快地在大道奔馳,當駛進甲文也海(Kebonjahe)有三岔路口時,司機突然沒主意,是向左或向右猶豫不決,只好沿路問當地居民,沿途都是馬達族人,待人彬彬有禮。經過三個小時崎嶇路,長途跋涉,中午一點半終於到了馬達山市。這時候大家又累又餓,可司機不是老馬識途,團團轉了半個小時也找不到適合的中餐廳,我們只好隨便填飽肚子就算了。餐罷,下榻馬達山詩巴雅之星級旅館,各自回房休息,養足精神。
     傍晚時分,一團人坐上小巴士,在馬達山市內環市遊覽。夕陽西下,晚霞滿天,紅遍大地。望著落日,不禁感嘆: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第二天醒來,每個人精神飽滿,早餐後,趁時間還早,大家浩浩蕩蕩登上西馬嶺(Simalem)生態旅遊區,不到一小時的行程抵達西馬嶺,沿途奇花異草吸引著我們,在微風中飄搖,棵棵姿態不凡,百花爭豔。我們輕鬆愉快地邊走邊欣賞大自然風光景色,涼風習習,空氣清爽,使人感到心曠神怡,真是世外桃源,令人流連忘返。西馬嶺市新近開發旅遊區,兄嫂倆不曾來過,觀賞西馬嶺讚不絕口。我們參觀有機農園基地的蔬菜果展示廳,只見玻璃櫃裡擺滿著菜園培植的蔬菜,供遊客觀賞與出售。有空心菜、白菜、芥藍菜、紅馬鈴薯、南瓜、番茄等。我們買了小白菜、芥藍菜帶回家。
     在西馬嶺高原,我們觀賞「露天劇場」,豁然景色美如畫,幾百級的石階沿著陡峭砌成,使我們望而生畏,不敢上去,只有拍照留念。站在湖畔山上,從1000米左右的高處向下俯瞰,遠望多巴湖的尾端,風光別緻。蔚藍的湖光山色,湖岸有水上人家、農田、漁村、四周重巒疊翠,宛若人間仙境,我們都讚嘆來到這裡真是不虛此生。
     中午時分,七、八輛旅遊大巴車陸續從棉蘭來到西馬嶺,遊人川流不息,有到拍照、有的走馬看花,好不熱鬧。
     由於時間有限,回程的時間已到,我們依依不捨上車啟程回棉蘭。在棉蘭住一晚,第二天逛市場購買東西才回老家——丁宜。
     4月9日,會見幾個學友、同事,大家聚集在一起,談天說地,老同學相見,雖然有的連名字都已經忘記了,可大家都很高興,有說不完的話。大家臉上洋溢著「春風滿面」,喜悅舒暢的心情,頓時大家心裡感到無限的溫暖和親切,他們還準備好美味的早餐、糕點供我們品嘗呢。
     4月10日早上7點,我們懷著留戀的心情告別老家,前往雅加達。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離開前,大家互相祝福,一路平安,一路順風,互相道聲保重,句句的深情厚誼,臨別依依。
     在雅加達逗留了幾天,兄嫂倆終於4月14日乘南航班機回到他們國家,我的祖籍國。他們的離去,使我感到莫名的失落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陰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情長在,千里共嬋娟。                  
 摘自《山水》

                             
記憶中的國慶節   
               陳默

       空閒了,順手打開電視,呈現在眼前的是一輛皇宮式馬車,服裝紅衣白褲的士兵們護送,車上兩名女學生,各自雙手捧著精緻的木盒。
       六匹披上紅色披肩的馬拉著馬車,徐徐地走進了獨立宮,升旗儀式即將開始。
       每年的國慶節前夕,政府由34個省份各挑選出優秀的一對男女高中生,組成獨立宮的升降旗小組。
       自2016年開始,被命名為 Ki Jaga Raksa 的馬車,承擔了接送將飄揚在獨立宮前的紅白旗和「獨立宣言」要文的重任,由民族紀念碑往返護送獨立宮。 下午降旗儀式過後,再把旗幟護送回民族紀念碑收藏。
       仔細一看,今年的儀式比往年醒目。在總統的號召下,嘉賓們都穿上民族服飾出席活動。34個民族,穿戴濃郁特色的民族服裝,讓人大開眼界、大飽眼福。
       升旗儀式過後,管弦樂隊演奏助興。
       下午,降旗儀式過後,有民族舞蹈表演助陣。
       回憶小時候,在離開先達的家不遠處是「中華學校」,國慶節還未到來的數月前,學校裡的學生們已開始排練。陣陣的鑼鼓聲,大鼓、小鼓、喇叭,還有銅鈸聲,吸引了小朋友們,站著或蹲在學校廣場旁觀看。
      到了國慶那天,遊行隊伍會經過獨立街和大街。遠處傳來咚咚囉咚鏘的鑼鼓聲,男女老少都會跑到街上去等待。長長的隊伍中,脫穎而出的則是那白色整齊、朝氣蓬勃「中華學校」的管弦樂隊。當指揮員高舉指揮棒,然後把它拋向空中,隊員們也開始舞動表演,即是振奮人心的一刻,也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同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椰加達,國慶假日我常和父親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獨立宮升旗儀式直播節目。國慶後的星期天則會有花車遊行,我們也在電視直播節目中觀賞。花車隊一般是由政府單位和私人企業合辦的。
      搬到椰加達後,有年,父母親和我約好,帶兩位剛上幼兒園的外孫到譚林街觀賞花車遊行。
      一大早,孩子們興奮地等著外公外婆。我們抵達現場時,只有稀稀落落的人群,到了午飯時間還不見花車的影蹤,問了旁人,才知曉父親看錯了時間。我們也趕緊到附近擁擠的麥當勞快餐店吃飯。
      路旁站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市民。父親忙著找個好位置,最後我們決定在路中間分隔路的石墩上坐下。不少民眾打開了陽傘,看來他們是有備而來的。在那炎熱的天氣下,大家耐心地等待那緩緩前進的花車隊伍。
     一部部大小不一,各式各樣的花車從眼前慢慢地駛過。豔麗奪目的鮮花貼滿了車身、七彩繽紛的裝飾品讓車輛更顯眼;車上載著各地方的土產、藝術品,也有展示民族服裝的。不同風格的設計,藝術創作的差異,依據各自的特色展現在花車隊伍上。
      豎起一枝筆直的檳榔樹幹,各樣禮物被掛在樹頂上,再把樹幹塗上一層厚厚的油脂,給參賽爬樹者增加難度,這叫「Panjat Pinang」。一般以三、四個人為一組,唯有團結他們才有機會爬到最高處。一人攀爬上去後,第二、三位會在不同的方向相繼而上,上方一位的腳得踩在下方朋友的肩膀上。因為樹幹很滑,他們很可能剛爬上去就滑下來,但不怕失敗,再次攀爬,再接再厲,直到成功的把獎品拿下。這是民間慶祝國慶的習俗之一,也是當年我們常帶小孩去觀看的慶典活動。
     和父母親一起坐在路中與市民們一起真切地感受節日的喜慶氣氛;帶孩子們去看爬樹採獎品比賽的往事已經遠去,但卻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稿於     2017年8月17日


这是朋友经历九寨地震写下的文字
为活着感叹,愿人人平安惜福。
       8月8日清晨,我们是第一波进入九寨沟的游客,此刻的九寨沟是童话的世界,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傍晚回到宾馆已筋疲力尽。为了完善旅行,不错过所谓一生必看的《九寨千古情》。却不知灾难即将来临!
       当晚《九寨千古情》剧场七千多座位座无虚席。21:18分剧场以4D的效果展现汶川地震,让游人感同身受。然而谁也没想到21:19分的那种地动山摇是真的地震来临!瞬间的漆黑,如下雨一样头顶落下砂石,所有人都以为是剧场设置的场景,当灯亮起的时候,前排女孩的头被木块砸出鲜血,爱人说赶快走,出事了!我赶紧拉住儿子的手快速离开。走出剧场大门,发现墙体多处裂痕,我才真正意识到地震来了,而此时我们正在剧场的后院,想出去必须穿过楼体。当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拉紧儿子的手,拼命的跑。跑的过程中我的鞋子不知去向,真是命悬一线,生死逃亡!其实在这个时候,我的另一只手被我爱人紧紧拉着,但我已经意识不到了,只知道保护好我的儿子,也许这就是母性吧!当时人群拥挤,和妈妈们失散,心急如焚,还好在我们跑出去的第一时间看到了她们。人海茫茫,老天很照顾我们,因为很多人都和家人失散了!
        我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人心惶惶,到处都是呼喊亲人名字和手拉着手前行的人们。我们入住的宾馆在景区门口,距离此处还有五公里路程,想回去已不可能!我们只能尽量找到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此时,儿子的表现让我惊叹,他安抚着奶奶和姥姥,还一再强调避开建筑物和水系,他的淡定与从容是我没有想到的,儿子说老师教的避险常识和《荒野求生》的知识都是可用的,他真值得我骄傲!
        我们口干舌燥,连口水都无处可寻!有个九寨沟当地的大爷,把他抢出来的水分给我们喝,我给他钱,他说什么也不要,说这种时候人没事儿就好,医院里已经住满了受伤的人。妈妈硬将她的鞋给了我,她说必须保护好我和我爱人,我俩没事大家才能安全。还好有好心人,为妈妈找来了一双新鞋子,妈妈说这双鞋她要留作纪念。我们继续手拉手前行,我看到了维持秩序的人民警察,从来没感到他们是如此的亲切,他们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但他们也只能等待政府的命令,让我们暂时呆在那里。天气很冷,我们选择了一群裹着棉被的人群,心想着能跟他们挨在一起,即使不裹着被,哪怕后背靠着被也会暖和一些。一个赤裸上身河北的小伙儿非常热心,将儿子裹在他的被里,地震来时他正在睡觉,裹着被就跑出来了!童话酒店的老板很负责任,他说前面安置所里有帐篷,他带着他的客人向那里前行,我们就像无家可归的孩子,跟着他们一起出发。老板把店里的棉被发给他的客人,一个带着眼镜的小伙儿,看我们有老有小,把他的棉被给了我们。当时周围漆黑一片,手机没有信号,一个当地的女孩儿搞来发电机,点亮了灯,并为大家的手机充电。当时我的感受就是“大爱无疆”“众志成城”,心里能依靠的只有政府。
        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彻夜未眠,等待天亮和政府的信息。躺在大地上,感受上百次的余震,心里已经没有了惧怕,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儿子的身上颤抖着,他说:“妈妈,我有点儿害怕了”。我抱着他说:“不怕,爸爸妈妈都陪着你,我们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我爱人说:“媳妇儿,没想到我们的一生还能遇到这样的灾难”!我说:“这回我们算是真正的患难夫妻了”。我那位细心的妈妈,彻夜未眠,时而怕帐篷被震倒砸到睡梦中的外孙,用身体挡在那里,时而提醒着我一定哄着我的爱人尽量睡一会儿,因为天亮后的逃亡还得靠他这个主力。政府调配旅游大巴连夜撤离,赶往文县,分流灾区人员。在无比的煎熬中过了一夜,从没感到过黑夜如此漫长!清晨,我和爱人回去取车,一路上各种落石,破烂不堪!
        取完车,我们就冒着危险,开始逃离这魔鬼般的九寨,一路上亲人、朋友、同事、同学,带来亲切的慰问和关心,让我倍感温暖,热泪盈眶。但是电话我不能接,信息我不敢回,因为我必须全神贯注的盯着这一路的险山落石,山体滑坡!
        路上迎面驶来的,成批的救护车、救援车都奔向灾区抗震救灾!每个山路拐角都有警察驻守,每个村寨都有爱心救助站、医疗站,让我看到了政府的有所作为,真正体会祖国是母亲的意义!
        一天的车程,一路的惊险,提心吊胆!当我驶离盘山路段,真正逃离危险的时候,我已身心俱疲,真正体验到生死一线,死里逃生。当我抵达成都,办理入住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活着真好!
        一切安好,是我这两天说的最多的话,对大家的关心问候,我感恩在心!生命来来往往,没有来日方长,感谢每一个关心我的人,珍惜每一天!
        为灾区人民祈福,为九寨祈福!!!

    大腳、小腳與「露馬腳」
先達成城 遺作

     二、三十年前,記憶所及,在電影院看華語古裝戲,特別是屬那種抒情、愛情的什麽天仙配、西廂記之類的;越劇也好、黃梅戲也罷,或在廟會時候看潮州班、福建班、廣府班什麽的。除了故事不談之外,你可注意到那般飾演千金小姐身分的姑娘,在戲裡伊們走路的姿態一般是金蓮踏步,很優秀的那種。這可能是在體現古代人古典美的一部分吧。但到了現代的上列模式,戲裡女人走路的姿勢,就沒有了這種特點,而是像大男人一樣踏大步走。
     這種情形,是否跟以前女人的纏足有關?關於這女人專屬的纏足,以前的中國封建社會裡,實有其事,但不知始於何時?無從考究。大約是在一個時代的大家閨秀、名門望族的小姐,都在流行纏足,把一雙天生的腳,不准自然發展,硬是把它用長布裹緊,迫成終生小腳,不管伊們走路變得「弱不禁風」,要緊的是腳越小越好,只要成了小巧玲瓏,有所謂的三寸金蓮,輕移蓮步就行。這樣還來不及看臉,只看其小腳,婀娜多姿,就說是美。
     大概時代太早吧,春秋戰國的吳國,有一位叫西施的絕世經典美人,她可是美的傾國傾城傾城啊,可是並非十全十美。傳說中她尚有唯一的「缺點」,就在於她的一雙大腳。當年相信尚不「流行」纏足,沒有人去評頭品足。延續下來的如漢朝的王昭君,三國時代的貂嬋,以及唐代的楊玉環。也只流傳伊們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四大美人,除了西施,都未曾傳說伊們是屬大腳、小腳!?可見纏足現象是後來的產物。大約盛行於明、清兩代和民國初年吧。
     且說明朝首屆皇帝朱元璋。原貧民出生,早年還當過行腳僧,乞食為生。當了皇帝之後,宮廷生活並不奢侈,娶了個馬姓民女為皇后。這皇后也是貧民出身,自小沒了爹娘、勤奮苦幹,自然不知纏足是何物?因而天生就是一副大腳。那時候的千金小姐,若是大腳的,是會被人在背後指指點點的,難受自不必說。何況是身價高貴的皇后,豈能容你笑話?所以這馬皇后例也為一雙大腳發愁。終日穿戴 ,故意拖地長裙,把雙大腳掩蓋起來。可這馬皇后很賢慧,有深謀遠慮作風,朝廷大事還得由她輔佐。
     有一天,朱皇帝與馬皇后及一眾臣官出巡去了,想了解百姓的生活狀況。皇后到了城府,下了轎,與一眾伴女一路行來,突然一陣風吹來,正巧把皇后的拖地長裙掀開一角,露出了皇后的一雙大腳,這便是我們常聽說的「露馬腳」的由來,成了一句典故。可見在當時女人纏足的份量有多重!
     在現代的現實生活中,也是在二十年前吧,我曾見過一位纏足的阿嬤老人,她住在彈丸小鎮裡,早年是從中國南來的,但到老來家境不太好。在鎮裡尚且要探訪親友,出門是由兩個女兒攙扶著扭踏地走,鎮裡華族多認識她。她為人慈祥、笑臉迎人,更重要的是她是鎮裡唯一的纏足。按年齡推算,這應該是屬民國初年遺留下來的「活標本」,所以這阿嬤給人的印象特別深。
     現代女輩,沒有纏足的事,但忌擁有大腳,所謂的「大腳婆」,或是像大男人的腳,尺寸已是超大,別的不說,要買雙合適的花鞋都難,背後恐怕承受貽人口實。所以女輩的腳也有學問,不宜過大,又不要小得「迷你、袖珍」。只要路上四平八穩,恰到好處就行。
     纏足這文化,想來並不是件好事,從沒聽說過有人讚賞它,也沒有給人留下什麽,傳下來的,跟纏足相關的只有一句帶有貶義的話。在演說或寫文章什麽的,我們儘量避免被人說:「你的說詞,好像XX大娘的纏腳布,又長又臭。」
     本人對以前女人纏足的封建事物,從不鑽研,實在孤陋寡聞。本篇是屬想到就說、東拉西湊一番,純屬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