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通讯(第20期)

2017-9-17 11: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67| 评论: 0|来自: 先达先华校友

摘要: 先达先华校友 主办 总第20期 www.siantarpeople.org 目录……
第三页

詩二首
 陳永和
人生篇

为人之本,立德于魂。立孝于忠。立信于诚。
立言于行,立诺于真。立行于敏,立战于胜。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和为贵,仁爱为重。
相亲睦邻,团结友宗。慈悲为怀,助乐为荣。
见义勇为,正义高崇。百川入海,海阔天空。
正气凛然,气度恢弘。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人生价值观
生时如火花,燃烧无代价。放热送温暖,发光放精华。
死愿如雪花,飘落满地洒。化水成百川,海纳容乃大。
生命天赐养,来世必沧桑。使命是重任,不负众所望。
死神难阻挡,顺天把命葬。活来不求荣,死后不悼丧。
人生存厚道,善举德心肠。多为公益事,留下清名仰。
    
   西堤和她的五层彩花食格
凡夫

     每每回教开斋节到来,当回教堂的高昂的颂经播音传来时,我就会不期然地想起一位友族妇女西堤和她的五层彩画食格。
     西堤是我儿时家里的帮佣。她那尖尖翘翘、稍带棕色的脸庞,以及那常露嘴外的两颗大大的兔牙,给人奇特的印象,被我们小孩们戏称她为兔牙西堤。
     那五层彩画食格,是她父亲送给她当嫁妆的. 然而,它却带给我们一家开斋节的喜悦。印尼新年的开斋美食,满满地装在五层格子里,让我们一家,尤其小孩子们喜悦非常。不管多忙,开斋节一到,她都会亲自送来这份开斋礼物。因为那是他父亲一再交代她的事。
     两家情缘关系,始于园林小镇。这园林小镇,是苏北靠近巴敢市的牙浪镇(Galang)。在那里,荷兰政府垦殖了大片橡胶园,从爪哇岛移民来许多爪哇人当割胶工人。西堤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他们一家四口就住在园丘的爪哇村子里。父亲割胶,母亲和孩子在村外种田,帮补家用,生活虽清苦,一家却也融融乐乐。
     祖父当年也在那小镇上开家日用品杂货店,供应环近一带村民的米食粮草,有许多割胶工人的客户。父亲是心地善良、同情心重的中山大学的大学生。祖父不愿他的独子成战火的炮灰,而以十万火急的理由,派出一信使,把他从广州骗来印尼的。祖父落叶归根回祖家养老后,父亲就当家了。割胶工人经常家无隔日粮,知我父心仁慈,常来欠赊米粮用,说好出粮后付清。但,旧账付清后,又赊上新账.对此,父亲总是摇头感叹,这些穷人何时才能脱贫的呢?
     西堤的父亲阿马托,是其中一个欠赊者。一次因家中有人生病,阿马托无法如期还请赊账而尴尬、喃喃自语不已。父亲见状,了解隐情后不但不催账,反而借出医药费给他。父亲的善心,深深感动阿马托一家。从此,每年回教开斋日,阿马托就会送来,他在我家店里欠赊买来的五层采花食格;把他家里最好吃的佳肴,送给光哥(父亲在镇里无人不知的昵称)。我家大小无不喜欢印尼的椰浆菜和椰油香炸鸡。父亲就在回礼中垫入了糖果饼干等物,两家皆大欢喜。
     印尼独立前,父亲为了逃避战乱,将家辗转搬迁,经投靠丁宜市的亲戚半年后,知先达市一海南乡亲即将回国,想卖掉他女皇街(今Sutomo街)的店屋。亲戚鼓励父亲,并借钱给他买下此店屋,于是,我们开始了先达的生活。搬到先达后,父亲开了家面包店。
     开业之初,父亲需要几名工人,以制造面包和烧炉工作时,他就想起阿马托.于是托人向他求助。为了光哥,他毫不考虑地将自己的男儿阿里派来相助,后来阿里学会制面包技术,成了面包师傅。阿马托一家就随之搬来先达,父亲还帮他支付了房子租金。不久,阿马托在父亲的帮助下,在附近农村里买了一片农地,盖了间木屋居住。后西堤就嫁给了他们邻居,相夫教子。阿马托不久因病去世,父亲失去了一异族朋友。
     西堤从不忘其父之吩咐,每年于开斋节送来开斋美食到我家,所以,她早已是我家的熟客了。是他的长兄阿里,见到母亲家务忙不过来,要西堤来帮工的。她来我家帮工之后,不但洗衣烫服,也帮忙打里家务,家里工人的饭菜都是她料理的。因此,她也颇得工友的爱戴欢心。父亲的爪哇话甚好,和他们兄妹都以爪哇话交谈,因此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到他们的敬重。
     父亲为了不让老祖母老化,给她造了一间鸭子屋养鸭;西堤就成了婆婆养鸭的左右手。她每天上班时总是带来一大捆,她家附近池塘里的风信子(encheng gondok)当鸭食。母亲也不让他吃亏,于她下班时将店里的蛋糕切片和过夜面包带回。
     西堤是个虔诚的回教徒,每年的斋月日,她都戒食守斋。父亲体谅她的信仰苦情,让她她做些轻便的工作,并提早回家。他们兄妹对父亲是绝对的忠诚,从不计较工资,任劳任怨,也不让他人挖角,跟随我父到底。一直到我们搬迁来棉兰为止。        
     我家迁移棉兰后,再也没有看到西堤和她的五层彩花食格了。每每睹物思情,怀思不已. 随每年的开斋解禁节的到来,颂经声四起时,心思旧情,惆怅非常。
     此时此刻,又是可兰经唱起时,果然,西堤以及她那五层彩画食格,又不期然地涌现脑际!先父母的慈容,也隐约呈现,令我终日愁绪唏嘘,难能自己!     
  2017,雅加达六月初。
                                           
不谢的花
阿理

       别问我爱什么花,我觉得每种花都是可爱的,甚至路边山里的野花。
       小时,爸爸在院子种了不少的花,有茉莉,沙漠玫瑰,蜻蜓花,含笑花,紫薇,龙吐珠,三角梅,鸟花,各种兰花,仙人掌,鹰爪花,蔷薇玫瑰,还有珊瑚花等等等等。每天浇花的任务爸爸点中了五个孩子的我。浇着浇着,也认识了花草们,他们除了吸收我浇的水份,也把我童年的故事一点点地收集起来。长大后,我一见它们就像见到儿时老友,然后,它们伴着我七彩的童年在我脑海中翩翩起舞。     
     出嫁后,在我小小的院子,我种了爸爸接枝送我的小玫瑰,茉莉,沙漠玫瑰。一直到现在院子里那棵茉莉,还是原先那棵茉莉树的后代。
       一种带着香味的寄生兰,开着如小鸟一样白色的小花。我们叫它"鸟"花。早几年到槟城,在女儿同学家看到,她妈妈剪下小小两段给我带回。如今长了不少,可是,偶尔只开一两朵,不像爸爸以前种的,一开花都是长长的一串。就如好多“小鸟”站在枝上,香味悠悠地飞在空气中。
       在卖兰花的摊子一直都找不到的蜻蜓兰,去年我和几位好友到多巴湖游玩。无意中在岛上一间旅馆的花园中看到了。当时那儿正在装修,乱糟糟的花草都躺在草地上。朋友陪着我,从草地上“偷”了一小段有根的带回家种。从此这花除了带着我的童年,又会再加上了一段在多巴湖相聚的欢乐时光。
       含笑花像橄榄的形状,花蕾表面有层绿茸茸的外衣,半开时乳白色最美,开尽时花变为淡黄色,好香好香,还有种甜甜的味道。爸爸搬家后至今,我一直都没有再见到。唯一一次在朋友家看到,有久别重逢的惊喜。她家娘说将会给我接枝,我开心万分等哦等。可是不知是接不活还是她忘了,这事没了下文。我也不好意思再问。
      老家的房间窗外爸爸种的那棵树原来是紫薇,这是不久前问了大马爱花的作家暖薇才知道这花的名字。这回到雪梨,正是紫薇盛开的季节,满树的紫薇花把我的童年彩得艳丽无比。
       花儿绽放的时间虽短,但一旦走进了记忆,却是永远不谢的,就像在我心中的爸爸。
 

    排   队  
    梁秋实

     “民权初步”讲的是一般开会的法则,如果有人撰一续编,应该是讲排队。
如果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休想能从容办事,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就有顾客陆续进来,说不定一位站在你左边,一位站在你右边,也许是衣冠楚楚的,也许是破衣邋遢的,总之是会把你夹在中间。夹在中间的人未必有优先权,所以三个人就挤得很紧,胳膊粗、个子大、脚跟稳的占便宜。夹在中间的人也未必轮到第二名,因为说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长臂猿似的伸出一只胳膊越过你的头部拿着钱要买邮票。人越聚越多,最后像是橄榄球赛似的挤成一团,你想钻出来也不容易。
     三人曰众,古有明训。所以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排队是洋玩艺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淝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排而进。”水不干涸谁肯循序而进,虽然鱼贯,仍不免於推排。我小时候,在北平有过一段经验,过年父亲常带我逛厂甸,进入海王村,里面有旧书铺、古玩铺、玉器摊,以及临时搭起的几个茶座儿。我父亲如入宝山,图书、古董都是他所爱好的,盘旋许久,乐此不疲,可是人潮汹涌,越聚越多。等到我们兴尽欲返的时候,大门口已经壅塞了。门口只有一个,进也是它,出也是它。而且谁也不理会应靠左边行,於是大门变成瓶颈,人人自由行动,卡成一团。也有不少人故意起哄,哪里人多往哪里挤,因为里面有的是大姑娘、小媳妇。父亲手里抱了好几包书,顾不了我。为了免於被人践踏,我由一位身材高大的警察抱着挤了出来。我从此没再去过厂甸,直到我自己长大有资格抱着我自己的孩子冲出杀进。
     中国地方大,按说用不着挤,可是挤也有挤的趣味。逛隆福寺、护国寺,若是冷清清的凄凄惨惨觅觅,那多没有味儿!不过时代变了,人几乎天天到处要像是逛庙赶集。长年挤下去实在受不了,于是排队这洋玩艺儿应运而兴。奇怪的是,这洋玩艺儿兴了这么多年,至今还没有蔚成风气。长一辈的人在人多的地方横冲直撞,孩子们当然认为这是生存技能之一。
学校不能负起教导的责任,因为教师就有许多是不守秩序的好手。法律无排队之明文规定,警察管不了这么多。大家自由活动,也能活下去。不要以为不守秩序、不排队是我们民族性,生活习惯是可以改的。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北平,家人告诉我许多敌伪横行霸道的事迹,其中之一是在前门火车站票房前面常有一名日本警察手持竹鞭来回巡视,遇到不排队就抢先买票的人,就一声不响高高举起竹鞭飕的一声着着实实的抽在他的背上。挨了一鞭之后,他一声不响的排在队尾了。前门车站的秩序从此改良许多。我对此事的感想很复杂。不排队的人是应该挨一鞭子,只是不应该由日本人来执行。拿着鞭子打我们的人,我真想抽他十鞭子!但是,我们自己人就没有人肯对不排队的人下那个毒手!好像是基于同胞爱,开始是劝,继而还是劝,不听劝也就算了,大家不伤和气。谁也不肯扬起鞭子去取缔,腆颜说是“于法无据”。一条街定为单行道、一个路口不准向左转,又何所据?法是人定的,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便应该有什么样的法。
     洋人排队另有一套,他们是不拘什么地方都要排队。邮局、银行、剧院无论矣,就是到餐厅进膳,也常要排队听候指引一一入座。人多了要排队,两三个人也要排队。有一次要吃皮萨饼,看门口队伍很长,只好另觅食处。为了看古物展览,我参加过一次两千人左右的长龙,我到场的时候才有千把人,顺着龙头往下走,拐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龙尾,立定脚跟,不久回头一看,龙尾又不知伸展得何处去了。我仔细观察发现了一个秘密:洋人排队,浪费空间,他们排队占用一里,由我们来排队大概半里就足够。因为他们每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通常保持相当距离,没有肌肤之亲,也没有摩肩接踵之事。我们排队就亲热得多,紧迫钉人,惟恐脱节,前面人的胳膊肘会戳你的肋骨,后面人喷出的热气会轻拂你的脖梗。其缘故之一,大概是我们的人丁太旺而场地太窄。以我们的超级市场而论,实在不够超级,往往近于迷你,遇上八折的日子,付款处的长龙摆到货架里面去,行不得也。洋人的税捐处很会优待主顾,设备充分,偶然有七八个人排队,排得松松的,龙头走到柜台也有五步六步之遥。办起事来无左右受夹之烦,也无后顾催迫之感,从从容容,可以减少纳税人胸中许多戾气。
     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尤其是几个朋友走出门口的时候,常不免于拉拉扯扯礼让了半天,其实鱼贯而行也就够了。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不肯排队,而一定要奋不顾身。
我小时候只知道上兵操时才排队。曾路过大栅栏同仁堂,柜台占两间门面,顾客经常是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多半是仰慕同仁堂丸散膏丹的大名而来办货的乡巴佬。他们不知排队犹可说也。奈何数十年后,工业已经起飞,都市中人还不懂得这生活方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项目?难道真需要那一条鞭子才行么?
     

鲁迅有段话: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 后来才明白,
“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
尊重领导是一种天职!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
尊重下属是一种美德!
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
尊重对手是一种大度!
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網絡轉載



世界名人錄
记印尼前首富黄奕住


     黄奕住是印尼前首富及糖王。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868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县金淘区。紫云派黄守恭后人。祖先曾任高官显职。后归隐在家务农。他幼时曾上数年私塾后失学,协助父母种田。12岁时,他开始从师学习理发手艺。其家族是民国初期-50年代末的显赫家族。家业遍布各领域。仅于中国厦门就有160栋别墅,曾耗资百万元打造“中国第一别墅”。黄奕住不单是印尼首富,更是知名慈善家和爱国人士。1914年,他的总资产已达300万盾以上,他的名字已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曾对中国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倡捐巨资,累数十馀万金。
人物介绍
     黄奕住是印尼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868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按:199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撤销南安县,设立南安市。辖原南安县行政区。)金淘镇。为紫云派黄守恭后人。祖先曾任高官显职。后归隐在家务农。他幼时曾上数年私塾后失学协助父母种田。12岁时,他开始从师学习理发手艺。他和另三房兄弟统称糖王家族,是民国初期-50年代末的显赫家族。家业遍布各领域。仅于中国厦门就有160栋别墅,曾耗资百万元打造“中国第一别墅”。黄奕住不单是印尼首富,更是知名慈善家和爱国人士。1914年,他的总资产已达300万盾以上,他的名字已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曾对中国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黄奕住与兄弟黄奕伦(伦公行事低调寡言,故少为人知),长子黄钦书,银行家胡笔江等创办了中南银行,厦门自来水公司,厦门电话公司,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收购了“厦门德律风公司”和日商的“川北电话公司”,正式成为厦门首富家族。
时代背景
     当时的旧中国,在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下,加上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广大农村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生灵涂炭,农民生活陷于极端贫困的状态。因此,1884年,黄奕住抱着出外谋生闯世界的想法,随一批同乡人出海,先到了新加坡,不久又流浪至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市,最后,移居到中爪哇的三宝垅市。他到三宝垅之初,人地两生,语言不通,幸得一些同乡之助,在街头巷尾设一流动理发摊,夜间则借宿在一间妈祖寺庙里,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当地华侨称他为“剃头住”。
主要贡献
     黄奕住在返国前夕,即已考虑今后如何运用其资财为祖国的复兴及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综合起来,他在这方面的主要活动可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其一,创办银行,扶助发展华侨工商业,振兴祖国实业。
     黄奕住在印尼30多年的商业经营活动中,深刻体会到银行金融业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1917年,华侨糖商遇到困难,遭到荷兰银行资本的掣肘和刁难,使他认识到建立华侨银行及本国资本银行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从印尼返国途经新加坡时,即投资入股华侨银行40万元叻币。1919年12月1日,他往菲律宾及日本等地考察时,“闻岷里拉(即现首都马尼拉)华侨多泉(州)人,金融之权操纵于外国银行,损失甚钜”,因此,他和著名菲律宾爱国侨商李清泉及薛敏老等人在中华总商会商议后,决定共同“倡组中兴银行,以挽回权利”。“中兴银行”初定注册资本1000万元,先招股500万元(菲币)。黄奕住认股100万元。该行初创时,实缴资本为200多万元。黄奕住实际占了该行投资的一半,他被推举为该行董事。在他的关心指导及同行们的齐心协力经营下,该银行营业蒸蒸日上。到1933年时,其资本已实增至600万元,资产总额达2470多万元,成为菲律宾最主要的侨营银行之一,对扶助华侨经营工商业及当地经济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
     1920年,黄奕住因“念吾侨民苦异国苛法久矣,若不思为父母之邦,图其富强,徒坐拥浮资非夫也”,专程前往上海,拜会了一些著名人士,如上海《申报》董事长史量才、银行家胡筠(胡笔江)等人,共商“谋设中南银行于上海。中南之者,示南洋侨民不忘中国也。”该行创办之初预定招股2000万元,第一期缴足资本500万元,黄奕住认股350万元,占70%。经过一段时间筹备后,1921年7月5日,上海中南银行正式成立并营业。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侨资金融企业。该行向国民政府立案后,“政府念君才,知可倚重,遂予发行钞票,视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因此,中南银行成为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3家银行之一。该行为了取信于民,“特联合了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订十足现金准备及准备公开制度,于四银行之外,另设四行准备仓库,专为保管准备现金,发行钞票。”在中南银行举行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黄奕住当选为董事长,胡筠任总经理,史量才、韩君玉等任常务董事。1924年,该行增资至750万元,黄奕住入股500余万元,仍占资本额的3/4。随着银行业务的开展,该行先后在天津、厦门、汉口、广州、南京、苏州、杭州及香港等地设立了分行,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此外,“国内国外各大都会商埠,均专约代理汇兑收付机关,并代顾主保管国内外发行的各种公债及契据,经理付息取本等事宜。”中南银行成立之后,还积极投资支持国内各项民族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其中主要的有上海新裕纺织公司(占有65%的股份)、益中磁电厂、诚孚工厂、天津北洋纺织公司(占有50%的股份)、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天津启新洋灰公司、广州矿务公司等等,对扶植民族工商业起了一定的作用。黄奕住之子黄浴沂回国后,曾就任中南银行协理,代表黄奕住经营该行业务。黄奕住则息居厦门鼓浪屿。他常到上海、天津、香港等地巡视。抗日战争爆发后,总经理胡筠在一次从香港飞赴重庆时,不幸飞机被敌机追击而遇难身亡,黄浴沂即接任了总经理之职。此外,黄奕住学于1921年8月7日在厦门市创办了“日兴银号”,以与南洋群岛各地通呼吸,沟通厦门与海外华侨的侨汇、融资及促进工、商业等之发展。“其资金之钜,为厦门各银庄之冠”。由于“日兴号”有良好的信誉,东南亚各地华侨曾纷纷把他们的游资汇存该银庄,以备家乡建筑房屋或其他实业之用。如印尼华侨李丕树,即曾一次汇寄30万元大洋,存于该行。
其二,创办经营社会公用事业,建设家乡。
黄奕住创建了厦门市自来水公司。
     厦门是一个海岛。广大市民的食用水一向靠天(雨水)、靠地(井水)以及靠水贩们每天用运水船从海澄县九龙江淡水区取来贩卖的“船仔水”。市内小贩们向运水船商买水后再挑到各大街小巷出售给各家各户。本世纪20年代前后,每天贩水量约一万多担。这些食用水都未经消毒过滤,且经过多次转运,极不卫生。黄奕住定居鼓浪屿后,经常来往于厦门鼓浪屿渡口,目睹水贩们挑运贩水的情景,深感此问题关系到全岛居民们的生活、健康和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亟待解决的主要社会及建设问题之一。因此他决心“创办厦门自来水,以重卫生”。1920年,他即发起筹办厦门市自来水公司。翌年,他与厦门商会会长洪鸿儒、中国银行厦门分行经理陈实甫、英商汇丰银行买办叶孚光及几位照办华侨共商筹资兴办事宜。1923年5月,公司经当时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定名为“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初定资本为100万元,黄奕住先认股40万元。自来水的蓄水池、过滤池、水塔等公司建筑工程于1925年在上海招标,结果,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以92万元中标承建。1926年7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开始供水,1927年全部工程完成。蓄水池最高水量为2亿8千万加仑,可供全市20多万居民9个月之用。同年10月28日,该公司召开成立大会,制订章程,规定资本为200万元,黄奕住当选为公司董事。1929年,黄奕住又倡议在鼓浪屿日光岩和鸡冠山分别建造了高低水池两座,并备有大小运水船3艘,拖船1艘,每天将厦门自来水由船运至鼓浪屿抽送池,从而解决了鼓浪屿居民用水之需。这是厦门市(包括鼓浪屿)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居民饮用自来水问题。黄奕住对厦门人民的贡献是值得赞颂的。
黄奕住承办了厦门电话公司,发展厦门市内外的通讯联系。
     早在1907年12月,厦门市即已开始运用电话,它是由华侨林尔嘉创办的“厦门德律风(英文Telephone的音译)公司”装配的,拥有400门磁石式的电话机。鼓浪屿当时是个“公共租界”,日商也办有一个“川北电话公司”,电话业务全操在日本人手中。20年代,随着厦门市政建设开始发展,原有电话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黄奕住深感发展厦门内外通讯联系的重要意义,因此,1921年4月16日,他先以10万元收购了厦门德律风公司后,再增加30万元资本,加以改装及扩建。同时,他还应广大厦、鼓市民“收购日本人电话公司”的倡议和要求,经过多方努力,于1923年以23250元将日商的“川北电话公司”购入自办。黄奕住接办厦门、鼓浪屿电话公司后,锐意改进。他聘请了上海的钱咸昌为总工程师,对原有的话机、电杆线路等进行改换,采用美国卡洛公司的新式机件,最大通话容量可达2500门,同时培训接线员,并给予优厚的工资待遇,因此使电讯接收灵敏迅速畅通,用户也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他还投资铺设了厦门至鼓浪屿海底电话电缆。1924年1月1日,厦、鼓之间也正式通话。1925年,他又投资10万元在漳州市设立“通敏电话公司”,并在海澄、石码、浮宫及南靖县等地设立分线,进一步沟通了厦门与内地的通讯联系。后来,他又曾派钱咸昌总工程师到泉州勘测,筹划泉州、永春等地与厦门的长途电话,后因军阀割据、地霸横行、接着抗日战争爆发而未果。黄奕住设立电话公司,始终抱着“以服务桑梓为主旨,不以牟利为目的”的宗旨。1929年,黄奕住独资创办经营的“商办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正式注册立案,领照营业。资本额增至100万元。
黄奕住曾筹建漳(州)龙(岩)铁路,并致力于开发闽西矿产资源。
     1905年,厦门至漳州的铁路即已开始兴建,1910年正式通车。当时从厦门至漳州的交通线路是从厦门乘船经三公里半的水路到嵩屿,再乘火车。但当时该铁路只铺轨到江东桥,仅完成28公里,距离漳州还有22公里。黄奕住为了开发闽南及闽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1922年即有续建该铁路并扩展至龙岩地区的打算,并曾约请荷兰工程师樊迪克纳前往视察,后因故中断。1926年3月15日,菲律宾华侨在厦门鼓浪屿开会发起救乡运动。黄奕住在会上“提议续办漳龙铁路至龙岩,以利交通。佥谓敷设铁路为救乡根本要图,即经全体通过”。会上选举了黄奕住、李清泉、胡文虎、李双辉、陈培锟、黄琬、萨福均、郑华、黄钟训、林荣森及薛敏老等11人为筹备委员。不久,召开成立大会,黄奕住被举为筹委会主任,会址即设在其公馆。同年10月12日,获得当时交通部、农商部的批准。原定1927年由交通部派技术人员前来视察勘探及估价,然后由华侨出资主办。但到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北伐,从广东攻入福建,政局混乱,铁路筹建计划再次夭折。1933年,蔡廷楷领导的19路军进驻福建后,政局较为稳定,又重新研究筹建该铁路问题。6月1日在鼓浪屿设立了漳龙路矿筹备处。黄奕住积极支持,曾聘请德国工程师来进行测量,绘有详细蓝图,为全面勘察施工作好了准备。国民政府实业部也准备派地质工程师侯德风、矿业工程师王目伦等来进行测量。不断,筹备工作在紧张进行时,又发生了福建闽变事件,结果全部计划又成泡影。此后抗战爆发,漳龙铁路始终没有建成。
黄奕住还积极从事厦门、鼓浪屿的房屋及市政建设。
     20年代以前,厦门可说几乎没有很好地建设,市容简陋,房屋大多是矮小的平房。1927年以后,厦门开始进行市政改革和建设,兴建了一批新的楼房,其中华侨投资兴建的占了重要的地位,据调查,福建华侨投资房地产的主要有厦门、泉州、福州晋江县。其中尤以厦门最为突出,占全部投资的90.19%。而厦门市的房地产建设投资中,又以印尼华侨为最多,黄奕住就是其中之一。1930年,黄奕住组建了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公司,投资金额为245万元,占1930年厦门全市全部房地产投资(7641550元)的1/3左右。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总计建筑和购置的房屋达160座,面积为41457.70平方米。其中135座出租,18座借用,7座自用。此外,他还投资助建了厦门海滨堤岸及一些街道。原鼓浪屿宾馆即是黄奕住的产业,建筑之大之优美,是屈指可数的。鼓浪屿有一条“日兴街”,也是他捐资修筑的。黄奕住投资房地产业,自有其赢利目的,但他对厦门市容美化,对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及市民住房条件的改善,无疑都起过良好作用,做出了一定贡献。
     黄奕住不仅是一位爱国的华侨企业家和民族企业家,而且还是一位积极参加华侨社团、热心文教公益福利事业及侨乡各方面建设的社会活动家和爱国者。
     早在1907年,黄奕住的经营事业有些初步发展时,即积极参加了各项爱国华侨社团活动。1907年3月7日,为了促进侨商的团结与合作,维护华侨的正当利益,他和三宝垅市著名侨商周炳喜、马厥猷、甘钦福等30余人共同发起创办了三宝垅中华商会,这是印尼仅后于巴城、泗水及巴厘陵三市而成立的第四个中华商会。该会的宗旨是“增进华侨商业知识,保护半岛华侨利益,发展本岛华侨商业,促进祖国对爪哇岛的贸易。”从1907年成立第一届董事会起至1913年的第七届董事会,黄奕住都被选为董事。1917年至1920年的几届董事会,他又被选为该会副会长。黄奕住参与该会领导层工作期间,积极参加会务,为祖国及当地侨社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从1907年至他回国为止的十多年间,他积极参加和推动该会对祖国广东、广西、福建、河南、河北、湖南及山东等地的水、旱、地震等灾害进行募捐救济活动,他本人也作了不少的捐献。1909年,三宝垅、巴城和泗水的中华商会本着增强祖国海军力量的愿望,开展了“捐助中国海军”的活动。同年,清政府派了王广圻参赞到三宝垅募集航业银行股资,促进祖国航运业之发展,黄奕住认捐了500股。1910年12月,厦门信用银行代表许纶华到该地招股,以推动厦门的经济发展,黄奕住认股5000元。这一年,由于荷印殖民政府将当地华侨养老院和贫民院解散,不少侨商闻讯后甚为愤慨。中华商会召集了各社团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慈善堂”,以救抚年老无靠之贫侨。黄奕住被推举为该堂的财政,负责筹借及管理该堂的一切经费及收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民国。中华商会从1912年2月29日起联合并领导各社团及广大华侨进行了3天的庆祝活动。黄奕住担任了庆祝活动筹委会委员及财政工作。在这3天的庆祝活动中,三宝垅华侨热烈的爱国之情空前高涨。黄奕住也为推翻了腐败的满清封建王朝而欢欣鼓舞,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1912年3月29日,福建都督孙道仁派叶国瑞到三宝垅征募军务债票时,黄奕住和其他商会董事都认为此事关系到家乡的改建及救国活动,他认购了5000元。同年10月,三宝垅中华商会经商议后,致电当时的北京国民政府,要求取消所有我国与外国订立的种种不平等条约。1914年,荷印殖民政府在三宝垅举办了一个“博览会”。黄奕住和其他董事认为这是一个宣传介绍祖国的好机会,共同出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陈列展览室。在这前后,中华商会的全体董事(包括黄奕住)“鉴于前清政府之举借外债,致损国权,不愿再作外债之举借,因发起国民捐”,以帮助民国成立后的国家各方面的建设。黄奕住和其他董事分头到各地向侨胞劝募,曾获得巨款,汇返祖国。1915年5月13日,商会董事们获悉袁世凯主持的北京政府欲和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甚为气愤,曾致电北京政府“勿签对日不平等条约”。1916年,福建省政府曾致函三宝垅中华商会,希望获得当地甘蔗良种及其种植方法。黄奕住是一位多年经营蔗糖业的著名糖商,熟悉情况,因此和诸董事一道,写了详细介绍文字寄回省政府,推广种植,促进福建家乡经济作物的发展。由于祖国政局的种种原因,黄奕住上述种种活动虽未必全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他的一片爱国爱乡之情,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在印尼三宝垅从商期间,黄奕住对当地华侨教育事业的推动和发展也不遗余力。现代的印尼华侨学校是始于1901年3月17日巴城中华会馆创办的中华学堂,接着三宝垅等各地纷纷效法,亦先后建立了中华会馆、中华学校。黄奕住是创办者及董事之一。1906年7月15日,爪哇各地中华会馆负责人云集三宝垅开会,决定成立“荷印中华总会”,作为所有侨团和侨校的中心组织。总会会务每年分别由巴城、三宝垅及泗水三市中华会馆轮流主办。1907年,三宝垅中华会馆主持了第一期会务,并决定将中华总会易名为“爪哇学务总会”,专管华侨学校教育事宜。1911年至1915年,三宝垅中华会馆主持了第二期会务。黄奕住担任了“爪哇学务总会”的领导人,并负责财政工作。当时筹备学校教育经费是最重要且非常棘手的工作之一,黄奕住在任期间花了不少心血,且还慷慨解囊,出资协助。1916年3月15日,黄奕住又和著名糖王黄仲涵等共同发起创办第一间华侨中学“华英中学”。黄仲涵担任该校董事会担保人,郭春荣任董事会主席,黄奕住任财政委员之职直到回国为止。“华英中学”的建立,为中爪哇各地华侨子弟升入中学深造、学习中文和英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董事们共同努力,经费较充裕,师资力量较强,几十年来培养了不少华侨子弟人才,始终是爪哇著名华侨中学之一。
1920年黄奕住返回祖国以后,对福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亦作了许多捐献。1920年,他即在家乡南安县楼下乡创办了斗南小学。1923年又创建了斗南初级师范学校,为家乡小学培养师资。在他的影响及推动下,南安上都和下都等地激起了华侨捐资办学的热潮。斗南学校从创办直至黄奕住逝世为止,所有经费“均由他独资供给,虽匪患频仍,不少波折,仍不忍其停顿”。1912年,他又在鼓浪屿创办了“慈勤女子中学”。他每年不提供经常经费三分之二,直至抗战爆发后厦门沦陷,慈勤女子中学才被迫停办。黄奕住还独资捐建了厦门同文学院一座教学楼,该楼命名为“奕住楼”。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黄奕住捐赠10万元。1927年他又捐赠厦门大学图书设备费国币3万元。为了纪念和表彰他热心教育的义举,1931年6月,在厦门大学的主楼“群贤”一楼刻下了“黄君奕住,慷慨相助,有益图书,其谊可着”的石碑文,以资纪念。这一碑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那里。他还先后对新加坡华侨中学、广东岭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倡捐巨资,累数十余万金”。他前后购置3万元图书给厦门鼓浪屿中山图书馆等。他之所以如此热心兴办教育及文化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吾幼失学,为大憾事,今于吾父吾母卯基之乡,吾身数十年经营衣食之地,晚岁游历之区,为青年学子略尽吾情,弥吾阙憾焉。”此外,他还捐资17000多元独修闽南古刹及泉州开元寺著名的东、西塔中的东塔,以保护文化历史古迹。至于泉州顺济桥的修筑及对其他不少慈善福利事业的捐助,不在此一一详列。1921年10月,他捐献3万元助济华北遭受旱灾之灾民。为此,当时中国政府曾赠予“急公好义”的牌匾嘉奖。1922年,福建遭受巨大水灾,他也捐助赈济灾民,福建省政府授予他“乐善好施”的匾额。总之,他一生对“四方之慈善事业踵门劝募者,靡弗乐为之应,琐之不胜枚举也。”
     1931年秋,日本军国主义者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等地。广大海外侨胞对此侵略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并纷纷组织各种救国抗日团体,捐助支援祖国抗日事业。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曾发起献机运动。黄奕住当时正在菲律宾巡视业务,得讯后立即捐赠5万元。此外,他还作了不少其他捐献。1937年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消极抵抗政策,日本侵略军不断吞食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有人曾劝黄奕住加入外国籍,以保全生命及财产,遭到黄奕住坚决拒绝。他表示:“绝不加入外国籍,依赖外人。吾无意时髦。共赴国难,何惧之有?……岳飞‘还我河山’,血红四字,精诚威严,墨舞心声,流芳千古。”黄奕住这种爱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
     在此期间,黄奕住还考虑到上海中南银行及各地分行、厦门日兴银庄存款客户的利益,曾登报启事,通知所有客户:“不论定期活期存款,即日起前来领取本息。”以维护客户利益及该行信誉,免遭日寇之劫掠。当“黄日兴银行停业时,存款凡300余万元,一一偿清,不使(客户)受毫发损。”厦门沦陷前夕,他考虑到鼓浪屿地区小,难避敌人及汉奸耳目,决定避居上海。他在上海蛰居期间,看到日寇侵略暴行及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日,深为痛心。他“每闻时事,即悒悒不乐,谓天下不相中国,降此鞠凶,呼钦书(其子)兄弟,告之曰:吾爱国爱乡之心,不后于人。一入国门,即思竭涓埃之极,乃卒未酬所志”,而引为毕生憾事。1945年6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黄奕住不幸病逝于上海,终年80岁。
     黄奕住的一生经历和思想言行,在老一辈华侨、归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从一位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剥削压榨而无以为生的中国农民,被迫出洋谋生,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心经营,从一位剃头匠、肩挑小贩而成为富有的侨商,从一位自发的具有淳朴乡土观念的中国移民而成为自觉的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及家乡、积极支持资助并直接从事祖国及家乡各项建设事业的爱国华侨领袖、华侨企业家和民族企业家,受到广大华侨及乡亲们的推崇。他毕生“行事既善,声闻以广”。回国后,“迭受政府大绶宝光嘉禾章之褒,厦门总商会、市政府之正、副会长之聘,鼓浪屿工部局补推他为华人董事,并曾被侨务局聘为高等顾问等职。”“盖举国中朝野,咸于府君(黄奕住)敬礼有加焉。”虽然由于历史时代社会等原因,黄奕住的思想言行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一生始终坚持爱国爱乡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做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而自豪。直到临终之际,他仍谆谆教诲其子孙。要继承其遗志,忠于祖国。这些思想品德是值得人们学习和纪念的。
        黄奕住的子孙后代现还在鼓浪屿,海外等地生活。

黄奕住家族产业
1。创办上海中南银行
2。日兴银号
3。1923 年,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黄奕住认股40万元)。
4。1929年,商办厦门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黄奕住独资100万元)。
5。1930年,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公司,投资金额为245万元,占1930年厦门全市全部房地  
   产投资(7641550元)的1/3左右。黄聚德堂房地产公司总计建筑和购置的房屋达160座  
  ,面积为41457.70平方米。其中135座出租,18座借用,7座自用。
6。1901年3月17日馆创办中华学堂。
7。华侨中学“华英中学”(与黄仲涵一同创办)。
8。1923年,创办斗南初级师范学校。
9。于鼓浪屿创办“慈勤女子中学”。
  (后因抗战厦门沦陷而停办)                        網絡轉載



123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