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 (第123期)

2011-8-16 09: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32|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123期)《先达人社区网站》北京先达校友会 2011年8月8日

先达人网站记者  黎敏莉

海燕老矣尚能饭
香港  林叔明
廉颇老矣尚能饭,海燕老矣亦如是。

郑钦美老师当年给他当级任的班级取名“海燕”,是以高尔基的海燕为榜样的。虽然,他这个班的学生未必如他所愿,但应该可以肯定大都为人无愧于海燕的智勇。(上了初中的海燕级任是曾文老师,班上加入了友联、达荣、百兴等同学。“先中学潮”之后,海燕级不再存在。)

郑老师走了,海燕也走了不少。但是老海燕并未衰老,而是益壮。

在印尼,张福英与时俱进,活跃如昔。她来过北京,见过“红人”,与老海燕欢聚,“一笑泯恩仇”。邓新荷与天津的陈素琪当年同座,如今天南地北,天各一方,却也同窗情深。梅英、月萍健在,祝福她们无恙。

在北京,瑞玲一如既往,端庄纯正。少川依然如故,少言寡语,忠直诚恳。

在香港,王明月当年招待级友的“家宴”,老海燕不会忘记,双飞的叔明秀兰,穿过了暴风雨。迎向风涛不息的现实,喜逢祖国的和平崛起,一定会不负当年郑老师的教诲。

如今,活跃天际的,更有洪玉琛和张耀东。当年都默默无闻,现在都是强人,是自由飞翔的勇敢的海燕,是海燕级的骄傲。

“……骄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高尔基的《海燕》)

题外话
藉此短文收尾,纪念走了的郑老师和走了的石明、长江、黎东、江岸、振耀、达开、祥辉、炳崇、连旺、炳林、廷光、占莲、梅园……

还有游踪不详,无从联系的老海燕:振环、庆鸿、声贵、国任、锡昂、彩蝉、金治……


挥之不去的记忆
——先达华侨醒狮队成立前后
艽  宗
大约在1951年初,我经常到同学黄仲玲家去写作业和玩耍。当时仲聆的祖父阿四伯还健在,经常在家练武术。仲玲的父亲黄镜坤也很喜欢武术,除了自己练习外,还手把手地教仲玲、仲汉兄弟和我打国术。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就搬到韩江同乡会。那时队伍也扩大了,教武术的师傅有黄镜坤、黄初镇等。学员有黄仲玲、仲汉、李达生、福生兄弟、李天荣、陈次晶、黄志强、陈武炎、我以及黄美斐、黄美玉等等。除了练习一些基本的拳术外,还根据每人的特点,分别练习刀、枪、棍、剑,以及对打。在一些庆祝活动中,也登台进行表演。在组建武术队过程中,好像也在筹备成立舞狮队。由于我当时年纪还小,不知大人们是怎样操作的。印象中有黄初镇、伍彩明、李兆槐、阿F扯(我只记得他的外号,家住在集多街)等人。还记得特意从棉兰存益团请来几个师傅,传授舞狮的技术。彩明和阿fat是骨干,舞的最好看。

当时没有经费购买自己的狮子头。伍彩明、李兆槐等,便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用藤条捆札骨架,再用宣纸、纱布、油漆等进行加工,做成栩栩如生的大狮子头。受到大人们的影响,我和陈次晶也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小狮子头,因为次晶家是做藤椅家具的,有的是下脚料,我们从中也学了不少知识。特别是先达人这种勇于奋斗、勤俭创业、不怕艰苦、自力更生的精神,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在醒狮队筹备过程中,我们经常在华侨中学新校址进行演练。大人舞狮头,小孩子舞狮尾。有时还要扮演大头和尚,拿把破芭蕉扇逗狮子。除了练习舞狮外,还要练习叠罗汉,做各种不同的造型。不知经过多少日子,大家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终于可以上街演出了。

先达华侨醒狮队成立的具体日期,我不记得了,只记得那天是从韩江同乡会出发,行进到观音庙。拜佛开光,开始了醒狮队的征程。那天沿途真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有幸被指派扮演大头和尚,穿着大黄袍,顶着大脑壳,摇着芭蕉扇,在狮子前后左右蹿来蹿去,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好不得意。不过也没少挨一些坏小子用手指弹我的脑壳,令我哭笑不得。

每年春节到来的时候,醒狮队就穿着黄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系着红色的腰带,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到各家各户去拜年。遇到小户人家送红包,我们的狮子会在门前起舞,然后拜三拜。若是遇到大户人家,一般都把红包用竹竿高高挂起,从二楼窗户伸出。这时,我们会在门前围成一圈。除了有舞狮表演外,还有武术表演。有个人表演刀、枪、棍、剑等十八般武艺,还有惊险万分的对打。有时还穿插集体叠罗汉。最后,最精彩的时刻到了,由狮子登高摘取红包。根据红包挂的高度,舞狮的师兄要爬上由人搭起的人梯,最高时可达四层。在高处要把狮头舞的活灵活现,还要作出一些惊险动作,引得观众阵阵叫好,然后在一阵紧锣密鼓声中,狮子慢慢把红包吞下。就这样我们的队伍沿着大街一路前进。除了在先达本地表演外,我们也受邀到附近的城镇去演出。我记得最远好像到过实武牙,那地方很冷,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母亲特意给我买了一件呢子的夹克衫。

过了一段时间,醒狮队离开韩江同乡会,有了自己的会馆。地址就在万源栈后面的一条街上。我们放学后就到新会馆练功玩耍。直到1955年,我初中毕业,转到棉兰读高中,才离开醒狮队。

享 受 美 味
——和同事同学相聚乐无穷
雅加达  邓新荷
在日本工作的孩子出差到雅加达,他带了人客来,还要到北干去一趟,从北干回来后,就要回日本了。

今天(四月十七日)他约我们到他住的旅馆(HΥAΠ)见面。我和孩子、媳妇、孙子,早上七时半动身去旅馆。孩子请我们一起顺便在那里吃早餐。我说不经济吧,孩子说小孩半价,不要紧,东西多样化,有得选,喜欢吃的,可以尽量吃。这里的早餐,菜肴多样化:中、西、印尼吃食都有,还有咖啡和各种饮料。

自从日本发生海啸和地震,核电站出了问题后,孩子第—次出差印尼,他住在横滨,离灾区较远,不用担心,在东京上班,没关系。听他这一说,心里也踏实多了。总之核辐射是可怕的。
中午十一点,我去邀廖齐爱老师一起去红溪餐厅,今天春福请我们吃饭,他每一年都有请我们到餐厅见面和吃饭。

今天到来的老师和同学:永和、伟斌、亚勇、春福、汉强、齐爱、丽娥、丽云、新荷。吃的菜肴很丰富:有鱼翅、白斩鸡、蒸鱼、田鸡炒咸菜、麻婆豆腐、鳝鱼炒青菜……在交谈中,亚勇问有谁曾经坐火车从广州到北京。一九八六年我和宏伟一同坐火车从广州到北京,那是我第一次出国旅游。到了北京车站弟弟和妹妹来接我们,当时妹妹激动得流下泪。一九五四年,她初中毕业后就回国升学,离别了三十多年。亚勇还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京沪高铁即将通车。

目前大家都更有机会出门,世界的距离也拉近了。过去北京的天安门,是多么遥远,只能在梦中想象吧了。现在小小的孙子都到天安门和长城旅游过了。

在交谈中春福讲起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的时候,在白宫的宴会上,中国的钢琴家朗朗演奏了抗美援朝的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这首歌。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充满爱国精神的歌曲。提起这首歌,很自然地让人回想起中国志愿军在朝鲜《上甘岭》战斗的影片。好的歌会永远流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在雅城,大家不容易见面,只有聚餐相会的时候,能交谈生活中的种种。所以有见面的机会,我们都不会错过。据廖齐爱老师说,今天她女儿做生日,可是她还是选择和我一起来应春福的邀请和同学一起吃饭,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和家人见面的机会很多,和同学朋友见到的机会是难得的。

今天享受美味两餐,让我回味无穷,觉得和同事、朋友相聚其情更浓。

悼念老友陈明秋
旧金山 林香玲
《先达通讯》第122期传来老友陈明秋逝世的噩耗,悲情油然而生。

经营“板场”时他已是阿刚的好友。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为人诚恳老实,不计名利,助人为乐。他为《先达通讯》在印尼的传播付出很多辛劳。

想到这里,心里一阵难受,不禁掉下热泪。先达人,只要认识他的,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一个大好人。人们会深深怀念他。

今年清明节过后,我从先达回到雅加达。雪芬两次用车载我去探望明秋。当时,他呼吸困难,需要吸氧以维持呼吸。我说,你好福气,有个好雅兰,日夜照顾,安排你的生活起居。希望你安心养病,早日康复。两次见面,历历在目,却成了永诀。

愿明秋一路走好,安息。愿雅兰坚强、节哀顺变。

深切怀念明秋叔
雅加达 唯群
在先达,我们家位于原中华学校附近,那里有三至四家卖建筑用的木板、木材,还有石灰等等的商店,都被称为“板场”。或许因为要运输木板吧,街道旁常停歇着数辆运载的牛车。

我家就在其中一家“板场”后面的小巷里。在“板场”的后面有间小屋,里面住着一位大家都称呼他为三叔的老人家。三叔每天提着一个装着已搅拌好的石灰水的小桶。当时房子的墙大多都是刷石灰水的,这些墙壁总被三叔扫得白白的。他还经常亲自动手做别致的小木凳,油上漆后再送给我们。记忆中似乎每户人家都有他老人家做的凳子。

“板场”有一间不太大的办公室,除了办公桌、一个铁柜、还有几张供顾客坐的椅子及一张小桌子。陈明秋叔叔则在那里上班,小朋友们都称他为明秋叔。

明秋叔的办公室常有我们几位小朋友的影子。叔叔在空闲时会与我们聊天或逗我们开心。办公桌上的算盘、笔、纸都是我的玩具儿。虽然年龄还小,可却爱模仿大人坐在椅子上装模作样地翻报纸。
有一天办公室里突然来了一位大哥哥,他不喜欢我们到那里捣乱,总把我们赶回家,趁他没注意,我们又偷跑进去玩。有一次弟弟被他抓住了,在挣脱中,或许因为用力过度而导致弟弟的手脱臼。以后我们也渐少去打扰明秋叔了。

“板场”的工人总把木板摆放成一排排而且叠得高高的,两排之间留有空间,犹如“小巷”。此外还有四方型的长木条即被放在架子上。

我们一群小朋友喜欢到“板场”玩捉迷藏。尤其是当木板刚到的时候,被叠得很高,我们站在那儿也不易被发现。随着“小巷”串入串出真好玩。明秋叔总提醒我们不可在那里玩,因为太危险了,担心我们会被木板压倒。可是我们不听劝告,经常在工人下班后才去玩。

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起“板场”变成了店屋。不久后我们一家也搬迁至棉兰。

如今学校对面的“板场”已消失,都变成了店屋。街道也成了先达市的美食街。

到雅加达后,爸爸常会谈起明秋叔的情况。偶尔在宴会上会见到他老人家。后来也曾经与妈妈到叔叔家拜访。

自从听到明秋叔病危,妈妈就要我探望他老人家,但一拖再拖直到四月份的一个星期六,才与妈妈一起去。这也是我最后一次与明秋叔见面。

由于明秋叔听觉不好,只得以笔代耳。病危中的叔叔并没忘记向我了解儿时邻居小朋友们的近况。
当时恰巧带着刚印好的“先达通讯”118期,由于我的一时糊涂与大意,让妈妈把稿件交给陈叔叔,他老人家一读黄书海叔叔的“温馨寄语”,就泪流满面、失声痛哭。待心情较平静后,我希望他老人家可以安心养病,并答应把通讯寄给老前辈郑廷深叔叔。千交万代地叫我不要忘记,待我把地址记下后,明秋叔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含着泪珠再次对我说了声谢谢,对我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也是我晚辈该做的事。可这一声重份量的谢谢,却让我瞬间心里激动和愧疚。但无论如何我会永远把它写在心里……

安息吧,明秋叔。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