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第103期)

2010-6-3 16: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546|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103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9年12月16日

   

525清晨五时,代表们早早起床,吃了早饭,分乘六辆大巴,告别多巴湖,向先达市区进发。二小时后到达先达市最大的餐馆国际大酒楼,在这里将举行首届苏北文学节的闭幕式。根据会议日程,闭幕式只安排二位主讲人:郁大亚和我。为此我非常恐慌,因为行程前并不知道自己有此重任,以为在小组讨论上作个简短发言就可以了。所以只带了《巴人在南洋的文学活动》和《巴人和五祖庙》两篇文章作为交流资料(这两篇文章是几年前参加厦门大学主办的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时所写的),并没有撰写正式的发言稿。于是我放弃了昨晚在宾馆举行的精彩纷呈的营火晚会活动,把自己关在房内冥思苦想。我回顾父亲在苏门答腊的战斗经历,回顾他创作的长诗《印度尼西亚之歌》、剧本《五祖庙》,回顾他的回忆录《印尼散记》,回顾他的遗嘱:“分骨灰二瓶……投之于海——我依然关心印度尼西亚……”等等。我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突出父亲对印尼和印尼人民和华人的热爱之情,写成了题为《巴人的印尼情结》的发言稿。此时,已凌晨二时了。闭幕式也非常热烈隆重,首先由先达华社和文协负责人致欢迎词,之后是先达学生表演精彩歌舞,再后由郁大亚和我上台作主题发言。郁大亚是郁达夫的小儿子,出生在苏门答腊。郁达夫遇害后,他和妹妹郁美兰由印尼华人蔡先生收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到北京学习工作。他仍以《怀念我的父亲——郁达夫》为题,详细叙述了这段曲折动人的经历。而我首先代表林克胜、黄书海等老同志向大会表示祝贺,之后便按照凌晨出炉的讲稿《巴人的印尼情结》照章宣读了一遍。我们二人主讲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会场秩序很好,自感效果不错。最后是文学节筹委会主席苏用发和执行主席林来融讲话,他们感谢所有参会代表和工作人员的合作支持,宣布首届苏北文学节圆满结束。此时又出现动人一幕:一位中年女士走上主席台,她是苏岛反法西斯总同盟老战士伍焕沾的女儿伍民惠,她深情讲述了自己父亲在1944年,在泗拉巴耶原始丛林里,与巴人夫妇同战斗共生死的艰难经历。如今老人都已去世,而他们的儿女却在苏北文学节上相见,实在令人惊喜感动。我们合影留念握手话别。首届苏北文学节结束了,主办者为我们提供了太丰富太精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五天转辗棉兰、多巴湖、先达三地,使我尽情欣赏了父亲的第二故乡苏门答腊的锦绣湖山和人文景观。这次经历我终生难忘。

 

   

526大多数文友都陆续返程,我和郁大亚都预订27日同班返程机票,为此可以再休整一天。大亚在棉兰有亲友便自由活动了,而我却迫切希望能到棉兰市郊的五祖庙拜祭五位抗荷华工先烈。因为父亲曾用半生时间,倾注心血四写剧本《五祖庙》。他在《题记》中写道:“我在某些地方不禁流下泪过的”,可见五位华工先烈在父亲心目中是何等重要。林来融先生满足了我的愿望,他亲自陪同我和老伴驱车前往。在棉兰市郊的公路旁我见到了五祖庙。庙宇不大,正门上方刻有“五祖庙”三个大字,但大门两侧的对联文字我没有记录,非常遗憾。来融先生介绍这座五祖庙是新建的,旧庙己不存在了。庙内香火旺盛干净整洁,因为有专人看管。庙堂中央供奉着刻有五位被荷兰殖民者杀害的烈士姓名的墓碑,他们是:陈炳益、呈土升、李三弟、杨桂林、黄蜈蜞以及他们就义的时间,光绪二十四年。我们和来融先生在捐款后点燃香烛向先烈们鞠躬拜祭并拍照留念。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实现了父亲多年未能了却的愿望。因为他生前并没到过五祖庙,也不知道五位烈士的真姓实名。为此他在1955年特地委托访问印尼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副团长周而复先生,专程到棉兰拜祭五祖庙并记录烈士姓名。之后父亲便以烈士们真实姓名创作了第三稿剧本《五祖庙》。但我在激动之余也发现了一个错误:即周而复先生提供的烈士姓名中,吴蜈蚣应为黄蜈蜞,如果《五祖庙》有机会再版,我会加以更正或说明。除了拜祭五祖庙,来融先生还陪同我们参观了棉兰市区的张家大院(张亚辉);拜访了“九·二0纪念工作组并共进午餐;参观了棉兰华人开办的茶艺馆并品尝茶道。最后又设晚宴招待送别。我们又度过了难忘的一天,我们再次感受到来融先生和棉兰华商文友们的真诚友情。

 

告别和回顾

527清晨我和老伴很早起床,我们将和郁大亚搭乘同班航机飞往新加坡,然后分道:我们回上海,大亚回香港。又是来融先生亲自送行,他用自备车把我们三人送到机场,帮助填写海关报单,陪送进入候机大厅,直至登机。告别时我紧握来融先生双手,只说了声“谢谢”,而太多感谢的话都留在心中了。飞机很快到达新加坡,我和老伴又和大亚告别。虽然我和大亚初次相识,却很快成为好朋友了。文学节的五天中我们和大亚形影不离,他成了我们的导游和翻译。因为大亚能讲流利的印尼语,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真诚朴实、热心助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虽然他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性格开朗,唱歌跳舞时像个阳光男孩。郁大亚是我接触过许多高干子弟和名人后代中为数极少的如此纯朴的名人后代。和他结交是我的荣幸。在回上海的飞机上我闭目冥思,参加文学节的全过程—幕幕再次展现:我收到首届苏北文学节的邀请函。我非常兴奋激动,因为这是自己多年夙愿。我得到老同志们的热情鼓励相助,尤其感谢林克胜先生的资助。我踏上了父亲第二故乡苏门答腊的土地。我受到会议主办者盛情款待。我参加了文学节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感受到南洋华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我看到了巴人和郁达夫等前辈们的历史贡献没有被遗忘,当代海外华人正在开创自己新的事业。我结交了一位好朋友郁大亚先生。我衷心感谢所有提供帮助的人们,尤其感谢文学节执行主席林来融先生,他尽心尽责锲而不舍,为首届苏北文学节成功举办作出重大贡献;他对我们关心备至全程陪同,使我们难以忘怀。我想说:“再见了苏门答腊!感谢你用宽广的胸怀,哺育了几代华人的父老乡亲。你不但是父亲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的第二故乡!”

  

今年六月我参加苏北文学节返沪后,立即整理补写自己的发言稿《巴人的印尼情结》,并寄给关心此事的老同志们和有关报刊供参阅发表。但黄书海先生和黄文瑞先生都希望我再写篇感想。于是我试图用日记方式记录文学节的活动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并取名为《苏北文学节散记》。但因疾病缠身,拖了半年才得以完成,《散记》已失去时效,改为《追记》了。由于我的文字能力很差,不能充分反映文学节的盛况以及自己的感受,这篇《追记》只好作为活动简报和思想汇报了。

沉 痛 哀 悼

校友李润玉、陈清达相继于最近不幸逝世,不胜悲痛。谨向逝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逝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北京先达校友会

《先达通讯》与边疆先达人

昆明  秦茂松  饶惠兰  李远宣

200995,迎来了《先达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出刊一百期,难能可贵,可庆可贺!

《通讯》是海内外先达人争读的精品,更是远在祖国西南边陲先达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云南的先达人寥寥可数。到云南探亲访友的先达人,历来少之又少。信息闭塞,亲情、乡情交流沟通渠道不畅。每当我们接到《通讯》,便迫不及待地抓紧品读,爱不释手,饱享愉悦。

随着历史的变迁,先达人为事业,为前程,为子女的成长,远离先达各奔西东,散居各地,导致亲情乡情,萦绕牵挂。有幸北京的先达高才贤达志士,高瞻远瞩,明智地创办了《通讯》,传乡情、叙古今,把先达情怀重新连接起来,缓解了思念之情,功德无量。

先达情浓郁的《通讯》,内容丰富多彩,五色斑斓,有回忆,有游记,有抒怀,有杂感,有信函……尤为感人的是,记载了很多老中青先达人及其后裔的光荣历史、生活及成就。唤起了先达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增长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是激励后人催人奋进的无价家教宝贵教材。

《通讯》是先达人的园地,激发了先达人的凝聚力,拉近了先达人的距离。对推动各地联谊会、校友会彼此加强联系和合作,特别是对促成世界先达联谊恳亲大会的胜利召开,和编辑出版独具特色的《先达照片》,促进了先达乡亲大团结、大融合的壮举,功不可没。

《通讯》创刊短短的十来年,便出刊了一百期,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衷心感谢劳苦功高的编委黄书海、饶铁生两位兄长、校友为圆乡亲的梦,倾注心血,不辞劳苦,持之以恒地约稿、审稿、校对、印刷、邮寄;亲自提笔写出重点篇章和重要信息。他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换来了乡亲校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这种高尚磊落人生的崇高精神,可敬可佩!祝愿两位好人一生平安,美满幸福!也要感谢林瑞玲、黄清香两位夫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夫君,及所有团队的合作与乐予奉献。

《通讯》可歌、可颂、可赞的感人事迹,拙笔难尽书。真诚祝愿《通讯》百期后,更加茁壮,更加璀璨。企望编委多多关照边疆的先达人,按期寄来《通讯》分享先达人的愉悦。

(注:北京先达校友十分怀念你们,《通讯》一定会按期寄上,也请你们多投稿,互通近况,如若你们有电脑网址,请告之,以便《通讯》及时送达。书海)

 

 

参加北京先达校友聚会感觉真好

天津  林焜辉

举国欢腾,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的庆典刚落下帷幕,人们还沉醉于节目的欢乐之中,北京先达校友会又于1010日在北京政协会议中心的宴会厅举行会庆十二周年联欢会。

新中国的诞生已满一个甲子,北京先达校友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长、壮大而迈步于人生的道路上,见证共和国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在这个时候,校友聚会话当年,回顾走过的道路,这比往常校友的聚会更有意义。

一大早,校友们就从北京的四面八方来到会场,济济一堂,一片欢声笑语,令我感动的是我们的老前辈,已髦耋之年的林克胜、伍英光、李月娇、黄秀莲、洪清海、杨国坚、饶铁生等。他们不顾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竟欣然前来,与大家相聚,参加联欢会的有几位来宾,他们有来自深圳的黄树泉,还有分别来自美国、香港、福州的徐创成夫妇、林孝义夫妇和邱学清夫妇。创成今年初与我们在洛杉矶久别重逢。孝义和我、佳茂(已辞世)常在我家做作业和过夜,我们称之为“三剑客”。学清和我是好邻居,小时候一起玩耍,是抚尘之好。我与他们两位,可谓别君几十载,无从问君处,今日喜相逢,何等高兴!我和笑英也自天津赶往会场,以便分享他们联欢的快乐。我们和爱竹、荷香、彩英同班同学也几年未见,这一见面,有说不完的话。

众所周知,北京先达校友会与其他地方的校友会,就人数而言,也许是最多更为突出的是,由于北京的首都地位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北京先达校友会可谓人才荟萃、精英辈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离我们而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没作过调查研究,仅凭我的印象,我国的各条战线,北京市各个部门,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踪迹,他们根据工作性质,有的活跃于台前,有的埋头苦干于幕后,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我在今天的会上还得知,陈静池在他工作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总公司里,他与所领导的团队,投身首都的建设,北京地标性的大型建筑如亚运会体育场馆等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创成在我国电视传播落地于北美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北京先达校友也和其他地方的校友一样,生在印尼,长在印尼,但接受的是中华文化,都是炎黄子孙,当新中国的曙光出现于东方时,他们便怀着报效祖国的炽热的心,投入了祖国的怀抱。白驹过隙,北京的校友们当年回国时还是容光焕发的青年,而今已是霜染两鬓,甚至已年逾古稀。但他们人老心不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以上所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值得我们一起来回忆,因为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人们欢聚时,最能表达情感的是歌唱,所以,联欢会安排了女声小合唱,其中一首歌是《歌唱祖国》。在林永福老师的领唱下,大家跟着唱起来。有的人引吭高歌,有的人低声吟唱,有的人跑了调,也有的人跟不上节拍。不要笑我们自己唱的不好,重要的要用心来唱,要唱出真情。《歌唱祖国》我们从前唱,现在还唱,我们唱出真情,这歌声伴随我们一路走来,走到今天。

写到这里,最后说一声:“参加北京先达校友联欢会,感觉真好!”

 

有关《中国了不起》诗改

103先达先华校友联欢期间,有几位校友(以下简称S)来向我了解有关北京《先达通讯》98期黄书海老师改我的习作诗《中国了不起》一事。据S说最近有一位居住香港的先达校友(以下简称G)回先达省亲,在先达向一些人说我的诗后段因为政治性太强(太红)而被黄老师删改了。我不高兴,就写信去问黄老师。G还说他的先生对我不满,曾说:“他要显示什么?他红,我比他更红!他蓝,我比他更蓝!”这里的“他”当然是指我(以上的话是其大意,因是通过传话,故不能100巴仙与原话相同)。

黄老师修改我的诗是文学切磋,并没有说是因“政治性太强”或“太红”而删改的,我更没有因此而“不高兴”,我写信去问黄老师是向他求教。

香港林叔明老师也在北京《先达通讯》100期里发表了《也谈<中国了不起>》,有两位老前辈指教我,这是我的荣幸,我希望他们以后还继续给我多多指教。

《先达通讯》98期有登我给编辑(黄老师)的原文。请乡友们多多沟通并赐教,谢谢。

先达  张伟斌 12-11-2009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