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查看内容

印尼华社将何去何从 (下)

2018-12-30 00:02| 发布者: zjj| 查看: 824| 评论: 0|原作者: 叶联强|来自: 原载 [2018年05月23日]《国际日报》

摘要: 印尼华社将何去何从 (下) 叶联强   一些语言专家已经注意到事态的严重性,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出现偏差,提出了汉语必须“以字为基本单位”的“字本位”的教学理念。对印尼华文 ...
                   印尼华社将何去何从 (下)
                                              叶联强
  
       一些语言专家已经注意到事态的严重性,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出现偏差,提出了汉语必须“以字为基本单位”的“字本位”的教学理念。对印尼华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摆脱拼音教学法的干扰,重新结合印尼实际情况,走本土化的教育之路,是一个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的过程。这也许是一个有所割舍、有所调整的艰苦过程,但华文教学改革已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不然我们的华文教育因教学法的不得当将继续沉沦下去。
  三、华文教育时至今日,历尽沧桑,已经濒临“人尽楼空空遗恨”的境地。华文教育是教育与教学的问题,理应由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老师作为原动力和主干来进行。但症结就在于现在华文教育的主动权竟然由一些不从事实际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及其背后的“社会精英”所掌握。这些领导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了解教学实践当中的真正需要,在凭空想象或闭门造车的情形下,是使华文教育方向产生偏误的最直接原因。
  由此看来,华文教育要走向正轨,必须进行一番改革。但我们看到,几十年来教育领域的软、硬件设施基本已毁,教师素质普遍低下,华文教育进行改革的契机已失,华文教育出现低谷甚而再次断层的隐患未能排除。事虽至此,在事情还未发展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凡关心华文教育的有识之士,必担负起民族责任,力挽狂澜,做能做的补救工作,只有真正地站出来,用行动来切实工作,才是维护华文教育的正确方法。不然,仅用文章来评论、呼吁甚至抨击、嘲讽的方法,是达不到什么效果的。
  华文教育是印尼华人的生存大计、百年大计,是印尼华人基本自主的任务,因此不能也不要寄希望于他方的力量或援助来进行。在这个概念上,成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具有主导型的华文教育组织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结束当前华文教育涣散局面的唯一出路。必须指出,现有华文教育机构仅是对教育事务进行“协调统筹”的工作,而不是带领或主导印尼华人进行华文教育的机构,所以不能指望它来达到教育工作的完善。华人社团既然是华族的领军组织,理应成为华文教育的动力与靠山,否则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华人社团的命运将随着华文教育的失败而走向灭亡。
  培养接班人是生存之道
  常言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建立华社的目的很明显的是为了给下一代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经验交流的活动中心,但是,今天华人社团以老人居多的情况显然不利于为后人造福的工作,在这个认识上,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培养年轻骨干参与社团工作的问题。
  我们的下一代由于接受当地教育,观念上认同当地,对族群文化生疏,他们的社交圈已不局限在华人社会内,对参与华人社团缺乏兴趣,并且不具备参加的能力(中文写说),华人社团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其中校友会最严重,宗亲会和同乡会其次,商会次之。校友会因为母校已不复存在,肯定将被历史所淘汰。对宗亲会和同乡会来说,由于老一辈会越来越少,输进新鲜血液以延续生命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从条件上来说,两种会经过一番努力后,还是可以造就自己的接班人的。
  华人青年一般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有多种语言优势,也有老一辈所不具有的现代意识和服务理念,富于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四、五十岁的年轻一辈可以作为社团发展的第一梯队,经过几年历练,他们会慢慢了解和接受华人社团。我们必须让年轻人了解自己文化历史的根源,培养对血缘与地缘的认识和感情。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和反复过程,在对民族历史以及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年轻人有所觉悟,进而产生与老一辈的凝聚力,争取他们加入组织。
  有人以为社团是以会馆为活动中心来开展工作的,这种形式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如果社团一味坚持老人挂帅,不正视接班人的培养,就不会吐故纳新,没有新鲜血液的灌注,老一辈一个一个凋谢之时,也就是社团行将就木之时。会馆都没有人管了,还谈得上靠会馆来生存吗? (下   全文完)
        
       ——原载 [2018年05月23日]《国际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