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通讯(第28期)

2019-1-4 11: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91| 评论: 0|来自: 先达先华校友

摘要: 先华校友通讯(第28期) 先达先华校友
第二页



南洋咖啡微熏中的回味
          ——新加坡记忆
       陈达平
     热带地区的气候就是这样,乌云过来就是一阵雨,伴着雨而来的是吹过的微风,带走那潮热的空气,身上的黏汗也会随着消退几分,这就是热带的海洋性气候。
     在南洋的海滨城市,生活久了这种气候也是会习惯,虽然我没有在这种城市生活过,但去到南洋总是能马上适应那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也许是一种潜在的缘分吧。
     有时候在这种乌云即将来临的时候,也总是想着在一处南洋寻常的咖啡厅坐下来,细品那用咖啡壶煮出来的浓烈咖啡,那种要加很多糖才能压住苦涩味道的南洋咖啡,那是不加奶制品的纯咖啡,而且还带着丝丝土腥味的咖啡,细品后有一种微酸感觉的南洋咖啡。当在南洋咖啡的微醺中,自己会感觉到在咖啡的作用下,也会在微醉中感觉着墙上发出的“嗡嗡”声,那是不断左右摆头的电风扇,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在讲述着南洋的故事,那些故事同样在咖啡冉冉升起的蒸汽中向四下里散去,好似那些故事很难去捕抓,当刚刚看到他们聚集在一起,微风又很快将他们吹散,留下的只是杯中的南洋咖啡。
     一阵雨飘过,微风中摇曳的椰树,在展示着自己袅娜的腰身,那些告别过南洋的过客,总是会留恋那蕉风椰雨的日子,还有那浓烈的南洋咖啡。
     回味新加坡的游历,这个昨天好似已经非常遥远,眼前的景物也是朦朦胧胧,这里的历史也是渐行渐远。
     祖辈当年背井离乡去印尼讨生活,穿过南中国海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新加坡,这里已经不是一个半世纪前的新加坡,祖辈在这里登上岸的足迹早已不复踪迹。而当年在这里靠岸,载着满腔热血回祖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那些热血青年的邮轮,也早已告别了历史舞台,一切不复存在。这就是历史的轨迹,如同巨大的弧形抛物线,不知道为什么总有回到起点的时候。

             
   偶  感  随  笔
      沈华英

     不知如何开始的,学童中有一种极不寻常的心理现象,即功课不及格留级时,绝大部分是选择退学而不愿意留级一年再迎头赶上。这种不肯接受失败遇挫放弃的观念多出于中、小学生身上。家长唯恐孩子因留级“失面子”羞愧之余,间接伤了自尊。因而通过各种管道,偶遇某些教师“改变”主意准予升班,结果,便有了小学四年级还不会唸课本或初中生尚不懂位数,不会加减乘除法。而学校当局在家长一再要求下,双方妥协转校升级,原先基本上学生已感到难题重重,在填叠更深入的课程,后果是意料中的茫然不解,也就更加无心向学了。
     读书是努力不懈认真研读才能精进,忽略了引导对求学的正确认知,却环环衔接於自尊面子两端,学童始终不明白自爱为何物,试问何所得?何所益?
     反观目前掀起的华文热潮,真正想充实自己为延续发扬之前几乎殆灭而今正复甦中的华夏文化,踊跃参加培训者多半是半百以上至古稀之老年人,可说是对毅力的挑战!除体力视力衰退以外,记忆亦不复年轻时明锐,却本着“勤奋”激励自己,忘老的学习精神。
     相形之下,年轻一代实不如上代刻苦坚毅持恒自信。
     卅年来我们失去的太多,而年轻一代“得不到”更多的是精博悠深文化熏陶下的思想品德。撇开于事无补的指控,只祈望夕阳“西坠”之前,“最后一道的衝刺”能激发年轻一代对生活的热爱真理的追求,认清知识对自己对人类对整个世界的重要影响,重新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
                              刊登于《印广日报》      2001旧作
 
 
 寫作的樂趣
           凃月英

     寫作是一種興趣,是一種自我心靈的培養。寫作的路是崎嶇的,寫作有時是夠你回味的。你只要像園丁栽培花木一樣,不怕任何辛苦,只求其花的成長。有時你會覺得寫作是多麼苦悶的一件事,但只要你有耐心慢慢地去寫,你會發現你所追尋的樂趣。寫作是一種耐心與磨練的功夫,需要一種心性的培養。
     莎士比亞說:「對自己忠實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寫作的人要忠於自己,真實地寫下自己的感觸,才能獲得寫作的寶藏。」
     寫作,簡單的說就是多讀、多看、多寫,寫作就好像戀愛一樣,需要具有耐心和一段培養功夫,等到感情互相了解之時,它才能成為你真實的愛情。不論在何時,你必須培養起你寫作的興趣。談到靈感,我便要說它是一個智慧的光芒,寫作的人就是憑著靈感來耕植,才能寫下自我傾吐的心聲。當靈感來時,我們要速於捕捉。當我們想要寫作時,有時卻靈感俱空,雖然百般思索亦徒然無功,在此時,你不妨去看書,也許你能捕捉你所需要的靈感。今天投稿的最大意義,是在望著自己還能寫出中文字,你看到我的文章而了解我的心聲,我該何等快樂。最後,讓我們共同去努力。
 
 
守 護
      陳 默

     某天的早晨,間歇不斷 Kutilang 鳥雀的憤怒聲傳入了耳朵,因此我被引上樓去看個究竟。原來是女傭在澆水,惹怒了鳥雀。
     十多年前種從盆栽移植到花甕裡的一棵榕樹,在樹葉繁密之處,女傭發現了一個小雀巢。鳥巢的外圍是由乾枯的樹葉包裝,整齊而精緻的內側,由樹枝和綠色而細小的塑料繩交織而成。巢裡躺著兩顆蛋,紫褐色和白色大小斑點點綴的外殼;過後,兩隻鳥寶寶在那溫暖的窩裡出世了;雀爸爸和雀媽媽經常出外尋覓食物,給小雀兒喂食。清晨外出前或下午回來後,它倆總會歇在屋頂上看護著這溫馨的「家」。
     天台上,我看見了一對 Kutilang 鳥雀棲息在鄰家的電視天線上,旁邊停歇著一隻翅膀短小的小雀。仔細觀察了一會,感人的一幕呈現在眼前。雀爸爸和雀媽媽正用心地守護著在學飛的小雀兒。小雀兒張開了翅膀,僅飛了一小段距離,就掉落在花叢間,然後努力地飛起;數次的掉下,再次的飛起。我站在一旁提心吊膽的,害怕小雀兒掉在地上。當雀爸爸和雀媽媽察覺到我的到來,它們更加提高了警惕,朝我飛過來,在離我不遠處停下,用低沉的發怒聲,希望可以盡快把我嚇跑。我離開後,天台上不時傳來陣陣小鳥吱吱喳喳的歌聲。
     近日,被冷落的空巢依然高掛在樹上;清晨,一如既往的由天台上傳來 Kutilang 悅耳的鳥鳴聲。也許雀寶寶已長大,一家大小共享大自然美麗的風光,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翱翔。
原來雀寶寶也是在爸爸媽媽耐心的呵護下成長的。
                                                 完稿於2018年11月
 
世外桃源岭士岛
            苏素英
     当载有八十人的小型鹰航飞机降落,一阵急冲抖动,不由身体也向前激撞,紧抓椅把,才缓解衝力,大家都捏了一把冷汗。飞机 停止以后,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步出机门,扶住七级阶梯而下,迎面是岭士岛“Binaka"机场,由于跑道不够长才引起飞机降落时那阵急剎的衝力。
     甫一下机可感受到岭士岛炙热的气候,稍带黏黏的海水咸味。我们江夏合唱团五十一人团分别乘坐两辆大巴,一路上椰子树林立,交织着香蕉树,道路两旁稀疏的简陋茅屋穿插着些许砖屋,车子颠簸在稍窄只能容纳两辆车的道路,不久进入海湾大道,左边的印度洋深邃呈兰,一望无垠,平静无波。
     入城不久,车子向右拐,一个木标题着 Hotel Miga Beach,继而车子在一个大亭子前停下。亭中央由一棵大树幹支撑着,木桌,木椅三面环绕,馆主早已准备好热茶,热咖啡供应。仔细端详馆主,面貌白皙酷似华人,身材高大,(他是道地的土著人)热情地招呼客人。亭外古树参天,奇花异木,草木深处有十多间客房,沿着铺垫石头的路往里走,一间间的小亭子分布左右,那浩瀚大海就在眼前出现,踩着柔软的沙滩上的白沙,心神顿觉豁然开朗。
     此处虽然环境优美,可惜房间不够,只好分住两间旅馆。
     北岭士岛有最长的河叫 Sungai Mujeyi ,貫穿两个县。
     从Gunung Sitoli 镇到北岭士岛 Lahewa镇的 Tureloto 海滩需要一个半小时,走的多是山路,道路曲折坎坷,渐渐越走越陡,跨越最高的 Naziaya 山后就是平原。
     平原路上浏览周围风景,都是 简陋平房,未开发的原始地带,Lahewa 镇不大,市区倒还热闹,街道十字路口有个约两米高的兰色石柱 ,那是当地居民在节日时著名的跳石 表演。
     过了市镇不远,目的地到了,那是一片美丽的蔚蓝海滩,海水清澈见底,最奇特的是珊瑚礁石,大片大片地分布在沙滩上,那珊瑚化石形状清晰可见,原来自从2005年大地震发生后,地壳变动,由海底浮现到海面,形成这美丽奇观。
     在这难得的美丽景色中,大家不顾烈日的曝晒,尽情把握时机,将美景摄入相机中,卡嚓卡嚓声此起彼落,珊瑚礁石嶙峋不平,不小心滑跌会受伤,必须谨慎为要。
     气候实在太热,在沙滩边的亭子里供有桌椅,面对大海喝着椰子水,椰子肉也变得甜嫩可口。
     这里天然景色太棒了,可以比美中国九寨沟,遗憾的是缺乏建设,旅游措施不够理想。
     离开这里到另一个景点 Pantai Pasir Merah(红色沙滩),这里属于岭士岛西部Afulu 镇,顾名思义,名副其实,这里沙滩是红色的,午时五点的阳光还是那样炙热,踩着软绵绵的红沙,漫步在沙滩,等待着黄昏的日落。
     还有一个小时才能看日落,肚子有些饿的团友,就在一家小店吃些方便面,也有些团友觉得很累,希望快点回去休息,等待总是觉得无聊又漫长!
     时间一点点过去,终于太阳西下了,瞬间迸发出耀眼的红色光芒,把海面染成金黄色,天边的云朵也酿上金边,沙滩上的沙更红了,人也染红了,红得让人如痴如醉,红得让人如置仙境,忘了疲惫。
     带着无法言喻惊喜的心情踏上归途,回到旅馆已经晚上九时许,餐厅里飘来阵阵香味,难以抑制腹中饥饿,大家蜂拥而上,把一大锅茄汁螃蟹风云残捲,一扫而光!
*****
     自2010年开始,政府已经把 Gunung Sitoli,Nias Utara,Nias Selatan分割各自成县。
     一早我们到岭士岛南部的Teluk Dalam镇,路过Lahewa, 这里以前有个山洞,山洞很长,还渗透海底,外国人曾经入内探险,却因洞内缺氧而徒劳无功,望而却步,现在有关当局已经把洞窟封闭。
沿途风景都一律椰树,香蕉树,偶尔有可可树,南部多平原,所以多稻田,由于土地肥沃,种出来的稻米非常饱满,难怪这里的米饭非常绵稠好吃。农业先进,从一年可收割稻米两次进展到可收割三次。
     途经一座岭士岛最长的Idane Gabo 桥,这里有地热水,但不含硫磺。
几经颠簸,中午到达Teluk Dalam 市,市容规模还算大,热闹的人群,车水马龙,有建筑雄伟的县长办事处,还有柴油发电厂。
     出了城继续往前行,不久到了Bawo Mataluo 村,此村奇特之处必须登上八十多级的宽大石阶才能参观这“太阳之城”。仰望梯顶,有些惊心胆颤,小心翼翼地爬上石阶,眼前一亮,左右有排列整齐的传统土著房屋,中央有块跳石约两米高,几个年轻人个个身材矫健,头上戴着金黄色头饰,身穿红黄相间的马挂,不畏烈日曝晒,准备表演著名的跳石,我们屏息以待,表演开始了,一个个轮流跳石,他们赤足先踏上一个小石,然后奋力一躍,两脚稍微一缩,轻轻松松下来,落在坚硬的水泥地上,面不红,气不喘,超群的身手赢得了如雷掌声。
     有些表演者皮肤白皙,像极了华人,问他是什么种族,他笑着说:“我是 Nias China."
     左边有一间大型传统屋让人观赏,好多根一人环抱的大柱子支撑着房子,没有用一支铁钉,屋外艳阳高照热如火,屋内却凉快无比,房子有好多年代了,可惜保养不够完善,有些木柱已被腐蚀,看守老房子的一位妇人恰恰是黄诗庆医生的前护士,当他们见面时有些错愕,怎么会如此凑巧,紧紧握着对方的手,千言万语该从何说起?
     居民们纷纷兜售手里挂着的许多小商品,小巧玲珑,倒也可爱,就买一些吧!
这里的年轻人解释;他们高高的村庄像在天边,早晨迎着太阳,黄昏送走太阳,所以不愧稱为“太阳之城”。
     岭士岛的Batu Barr 海滩另有一番景致,这里的海浪汹涌,适合衝浪,看哪!那些在海里踏着浪板的人们,包括洋人,正等待浪潮,大浪来了,把他们送上浪顶,有些还在浪上翻筋斗,那波波浪潮滾滚,煞是奇观!洋人爱衝浪,甚至在这里买房,有些甚至已经住 了二十年。
     岭士岛面积有5200平方公里,人口约六十多万人,而年轻人多数出外谋生,85巴仙居民信奉基督教。有许多轨迹可寻,这里的居民是由中国云南或台湾来的,年代无法确定。
     以前在市集日时,年轻人都到市场里,男人乘机看女人,有钟意的赠送对方手帕,但不可躯体触摸,犯法会依族规处罚。这不是古代封建制度吗?而且迎亲还用轿子呢!但是这样的婚礼只能在未开化的老村庄才能见到。
     男人若在外娶妻,回乡后定要补开宴席请众乡亲才算合法,而女方的聘金很高,所以离婚率少。
     Gunung Sitoli 市的博物馆里有许多历史记载,各种精致的中国陶瓷器静静躺在玻璃窗里让人观赏,据说以前一个陶瓷器可以换一个奴隶,可见当时陶瓷器是多么值钱。郑和下南洋的帆船模型也摆设在博物馆里。许多民间用品如服装,战服,捕鱼用具等等,在在体现了岭士岛居民充满聪明智慧。
*****
     一连几天在山路,平原,椰林,香蕉林间走,看印度洋海滩,简陋的房屋,印象中岭士岛是那么乡土化,直到岭士岛百家姓协会主席及财政部主任驾车带领我们到城市里逛,才发现华人在这里的生活状况,华人与土著人相处良好,2005年3月28日这里发生大地震,华人不遗余力地帮助灾民,安顿灾民。他们说自从大地震以后,许多华人迁徙到别的城市,剩下两千多户而已。
     城市里非常热闹,虽然刚刚过完元宵,但新年的气氛尚浓,长长的海岸线仍然高高挂着五百个红灯笼,市长非常重视首次的庆祝元宵,也非常高兴与民同乐。期望来年继续举办元宵喜庆。
     市里唐人街有一间建筑雄伟精致的三层楼佛堂,登上二楼参观,却见十多位友族男女大学生端坐蒲团,认真地听师父讲佛经。心里觉得这里华人及友族之间好亲善和谐。
华人经营的食品店铺在一条横街,貌不起眼,不经装潢的宽阔店铺,老板热情的免费招待,捧出一大盆的香蕉叶糯米糕,另外再捧出一碟碟的榴莲肉任君品尝,接下来大家争相购买烧饼,香蕉干,榴莲糕等,店主忙得手忙脚乱,不亦乐乎。
     中午,在广阔的旅馆草地上吃烤全猪,除了金黄色香喷喷的烤猪之外,还有罗宋汤及其他菜肴,别开生面的午餐让大家吃个痛快!
     临别那一晚,到沙滩的石头路两旁加上红灯笼照明,直延到海滩边,树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气球,海滩边临时搭个棚子,丰盛的晚餐摆设在长桌上。点上熊熊柴火,烽火晚宴开始了! 悦耳的音乐声响起,回荡在寂静的海面上,尽情的歌舞今宵,旅馆主人也忍不住加入高歌,最后每人放一盏天灯,把心愿默默呈上,随着点燃的天灯飘啊飘,飘到天上去,在夜空里点点天灯仿佛繁星闪烁,好美的夜!
     三晚四天的岭士岛之旅很快就结束了,告别了这有待开发的天然美丽的海岛,乘着小型鹰航回去啦!
 
 
 嶺士島之旅
         陳武炎

     清明節——這個意義重大,延續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節日,還在華夏子孫中傳承。如今雖然沒有古人清明節踏青懷舊深沉的情懷,可也不失在節日裡對先人們的懷念,也借此良機旅遊一番,回鄉探親,故地重游。這次回去祭祖適逢太太他們高三組五十五週年紀念,我有緣參加了到嶺士島旅遊慶祝之旅,實為榮幸。
     四月一日,由棉蘭回先達。今晚高三組骨幹領導之一的邢福山同學假先達南京街實武牙餐廳宴請高三組旅嶺士島同學聚餐。他因業務抽不開身而不能隨團旅行,只好先在此宴請大家以慰懷念,聊表歉意。此等謙謙君子以同學情為重的作風實為難得。是晚三十多位同學齊聚一堂,有說有笑,毫無拘束⋯暖爐儘量加料,啤酒儘管斟滿,個個酒足菜剩,腸肥臉紅皆大歡喜。在晚安聲中大家踏上歸途,留點精力以備明日掃墓祭祖以盡孝心。福山同學你的隆情高誼,我在此致以萬分的謝意!
     四月四日,期待的日子終於來臨了。中午大家都陸陸續續的集中到棉蘭瓜拉納姆機場。十二點全團三十六位同學都到齊開始寄運行李。嶺士島機場小,只能供 ATR 小型飛機起落。過去我們要到嶺士島只能由實武牙港口坐小貨輪,航程要十多個小時,如今有飛機可以由棉蘭直飛島上,只需一個小時。中午兩點飛機起飛,這種七十多坐位雙螺旋槳飛機飛的高度有限,天氣晴朗,地面景物可一覽無余。五十五分鍾後,我們在 Gunung Sitoli Binaka 機場著陸,機場離市區廿公里。我們步入機場客廳等候行李。沒一會功夫,行李就在傳送帶上運轉。各人認領了行李步出客廳,兩步之遙的停車塲上一字排開了七部 Avanza 汽車,這是高三組大阿哥租來以供我們在島上旅行時用的交通工具,但得自己開車。沒事!高三組有的是駕駛人才。我很幸運被分配在由碧全夫婦負責開車的組裡。謝謝大阿哥!
     嶺士島 Pulau Nias 土語稱 Tano Niha 座落在蘇門答臘島蘇北省的西部,轄屬蘇北省的一個縣,縣府 Gunung Sitoli。2015年現總統把它規劃成落後地區,劃分成四個縣以便容易發展建設,改善經濟、民生。島內有獨特的語言,他們的民族 Ono Niha 是印尼五大原住民之一的 Suku Nias。語言和 Batak Toba 有一點點的相似,數字從一到十發音相同,十一開始讀音完全就不一樣了,這獨特的語言稱之為 Bahasa Batak Nias。全島面積有五千一百多平方公里(不包含外圍的小島)人口不到八十萬。人種基因更接近台灣和菲律賓,難怪島上出外幫傭的年輕男女皮膚白晰臉容也似華人。
     我們提了行李,上了分配好的車。七輛車列隊浩浩蕩蕩的向島的南端 Teluk Dalam 開行。公路沿海而建,一路可欣賞沿途海灣美景,真是爽心悅目。公路路面複雜,不是士敏路也不是瀝青路,東補一段,西疊一塊車速有限。在車隊前頭領路的是大阿哥的朋友。此人義氣豪邁有如大阿哥,都叫他 Ko Akiong 充當了我們的導遊,他通曉五國語言,講嶺士島馬達話流利通暢。在一次閒談中我問他是否在經營旅行社,答案是否定的。現在他本身是牧師,他告訴我島上居民九成是信奉基督教的。天主教、回教、佛教合起來最多就是一成而已。他打著緊急燈在前頭領路,對面開過來的車都會停下讓路,好威風啊!這裡一切還待開發,岳飛詩裡:八千里路雲和月。我們這裡是八十公里路寂寥寥,全程遇到的車輛不足廿輛。
     走了半程,車隊在路邊的一間飲食點歇腳,要「唱歌」的就唱,要加水的就加。天開始暗下來了,為了趕時間,我們的大阿哥原來也是本地的土地公,當領路車車胎癟了,他就馬上能替代導遊在前領路。
     八時左右,車隊進入了Teluk Dalam 唯一的加油站加油,一下車大家都忙著在找公廁,尤其是那些剛才在半途上歇息時喝了嫩椰水的。Yonnas 旅館的經理找來了,他左等右等都等不到我們的到來,怕我們「迷路」了,大概是怕我們投錯了「旅館」吧!
分配好住房,大家都到餐廳用餐,才知道這裡的人除了飯不加鹽外,所有的菜餚都是加了雙倍的鹽。咸是咸了點,但大家對龍蝦還是特別欣嘗的。聽說今晚的龍蝦是大阿哥在這裡的弟弟孝敬哥嫂的,我們也托福了。
     旅館設備陳舊,缺少維修,浴室內地磚灰暗,洒頭洒不出水,得用水裝桶淋浴,水勺又是裂的,再檢查裝水用的桶,桶壁黏乎乎的,實在噁心。水喉還好水量也大,索性在水龍頭下扎下四平馬步讓水當頭淋個痛快,很舒服的你們不妨也試試看。更沒料到的是晚上熄了兩回電,好多同學都是在睡夢中被熱醒的。
     早餐後,我們去參觀跳石表演,我們一家三口還是上了碧全夫婦駕駛的汽車。車手還是他美麗能幹的太太麗娜。我們一家真幸運,能坐上美女司機的車旅行⋯,達煥接口說:「對對對!除了麗娜,家烈的太太雲彬、振強的太太雪英、偉奇的太太美蘭,哪一個不是女強人,哪一個不是美女司機⋯」達煥還沒嘮叨完,導遊要大家上車到太陽城去看跳石表演。
     這南方的路損壞,失修得更嚴重。嶺士島2004年12月26日發生了空前的地震和海嘯,又在2005年3月迎來了一次更強烈的地震,傷亡人數比第一次的百多人增加了五倍,山體多處滑坡,很多路段被扭裂陷塌,全島的建築物體無完膚,有幾個小鎮幾乎完全消失。道路直到十多年後的今天都沒修好,慘重可想而知。
     太陽城到了,名叫 Bawomataluo,這名字就是難唸,城建在四公尺高的半山上,四圍開闊沒有城牆圍城,得爬八十六級特陡兩旁沒有護欄寬有四公尺的石階上去。城中央是一條有三十公尺,長約一公里的四方石塊路鋪的相當平整,兩旁建了格式一律,傳統的高腳屋。在較中部有間較大比較有排場的大屋說是村王居住的王屋。這一村落就叫 Kampung Lompat Batu。大阿哥付了參觀費五萬盾,讓我們進去參觀,居然是高腳屋,我們就得上一層。招待員指著一個五六十歲坐在通風口旁的說他就是「村王」。普普通通的服式,也沒有王者的氣勢⋯,我想已經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這只不過是一個「標記」而已。寬闊的屋裏設有廚房、飯廳,還有整排的板床。有個婦女在用 Singer 牌的針車在車花以作為嶺士島的特色風格 Kebaya 的衣料,導遊來叫我們下去,跳石表演將開始。
     道路中偏左石塊疊起了約有二公尺高的石墩。石墩後五個穿著當地民族服裝的運動員在20公尺外準備。我們就在另一邊圍觀,一聲令下一個個就往前衝,利用墩前半公尺高的小石墩作為跳板,發力一蹬,人就飛越了兩公尺高x80公分厚的石墩。招徠生意的當地人就喊 「Ya'Ahok!」我奇怪極就問他們。他說我們當然要 Ahok 勝選,如果他敗了,我們會很辛苦的。真是英明其所以然,原來小販欺我老人家耳聾,開了我的玩笑。其實他們喊的是「Ya'ahowu」就是 Horas 的意思,是給演員們加油。
     看完表演,從太陽城下來要經過那八十六級石階梯才知那莫是一件「苦」差事,有的同學是連手都用上,彎著腰爬下來的,身強力壯的大阿哥,牽引著一群的女同學一步一步走下來,好樣的!導遊說看了跳石表演一定得去看海,遊海灘。舉世聞名的 Sorake 海灘就展示在我們的面前。這裡的海浪大,通常都有兩公尺高。到六七月海浪可高達八公尺,是衝浪運動健兒們的天堂,國際衝浪競賽經常在這裡舉行。可惜在經過天災後,海邊的白沙被刮得不見蹤影,剩下近岸一片黑凸凸的岩礁。我們只能看到他們在六七十公尺的遠海滑浪。
     海闊天空、波濤洶湧,層層的白浪由遠而近,衝浪者伏在滑板上迎著奔騰而來的波濤突然在板上站起來由波峰帶著他們衝呀滑的直到海浪勢盡他們才滾落到海裡,又開始伏在滑板上划向外海去迎接另一個迎頭而來的大浪。幹勁十足,精神可嘉。我們一面在欣賞健兒們衝浪,一面喝著嫩椰水。重明同學就告訴大家喝椰水得加點砂糖要不然晚上睡覺會抽腳筋。一言提醒了好幾個老同學,他們昨晚抽筋原來是椰水在作怪。
     中午我們在這裡吃中飯,有蝦有烤魚,味道鮮美,鹹甜適中。生活經驗豐富的重明偷偷來告訴我,我們同學不會欣賞魚。我問他何以見的!他說:「你看七、八盤裡剩下的就是魚肚子部分,其實魚肚是最好吃的!」好厲害!這位老食客就是懂得食之道。兩個漁夫提著兩袋的龍蝦來兜售,大阿哥將兩大袋活鮮鮮的龍蝦都買下來,他說今晚晚餐一定要大家吃個痛快。
     我們離開 Sorake 海灘而轉到 Lagundri 海灘,這也是嶺士島五大美麗海灘之一,它面對太平洋,擁有潔白的沙灘,兩次天災沒給這裡造成多大的損壞。白沙依舊在,椰樹任風擺。到了六七月它也有超過六公尺的大浪,也是衝浪健兒們的天堂。我們落腳的大 warung 周圍都是一片椰林,都傾向海面彎曲,把海灣、藍天、白雲點綴得無比的親和嫵媚,身處其中倍感親切,使大家流連忘返直到落夜。大家三三兩兩都有談天的對象,累了就在椅上打瞌睡。招待員送來了嫩椰,大家都知道了喝椰水的秘密,故照喝無誤。好幾位男同學成群結隊下海去了,他們站在齊腰深的海裡小聲的講卻大聲的笑,不知悶葫蘆裡賣什麼藥。幾個女同學也不甘落後,穿著齊膝的短褲也在海邊的細白沙灘上悠然自得的漫步淌水。更想不到的是低調老實的家發一個人靜悄悄的躺在淺灘上任海浪把身體往返的沖刷。這裡岸上也鬧做一團了。達煥花了兩百千才買的一雙新鞋,卻在一覺醒來時不翼而飛,他認定死黨漢川收藏,趁漢川不注意,便將漢川的手機沒收放進背包裡,要挟漢川還回鞋子,你拉我扯的鬧得不可開交,大家鼓噪看熱鬧。結果還是大阿哥嫂出來說了公道話,一場喜鬧劇才宣告結束。這是否是在重溫校園生活的一幕?有沒有看到學生時代的影子?
黃昏我們盼望的晚霞開始浮現,西海盡頭的一片烏雲把我們這裡的三十六對眼睛蒙蔽,金烏西墜我們只好嘆息無福。大阿哥說:「沒事!等我們到了 Gunung Sitoli 的旅館看日出不看日落了!」
     晚餐開始了,排在廳外的長桌兩頭插有五顏六色的遮陽傘,桌面上擺滿了七彩繽紛的食物,引得大家食指大動。大阿哥宣佈龍蝦晚餐開始。他說昨晚吃得不夠,現在大家可以盡量的享用,能吃多少就吃!哇哇哇!不得了。不知大家有沒有帶降膽固醇的藥。
八點左右我們回到了旅館,玩了整天站好馬步沖好了涼,本打算好好睡個甜蜜覺,但夜裡斷斷續續熄了五次電。Teluk Dalam 呀!你要振興旅遊業還得加把勁啊!
     今天我們要到首府 Gunung Sitoli ,一路北走,還是那條崎嶇不平的公路。下午兩點多,我們才進入 Gunung Sitoli 的 Umbu Kaliki 旅館。因房間不多,整間就被高三組租了下來,好不威風哪!館前方對著大海,視野開闊,設有游泳池,那裡有餐廳、小食部。安頓好大家,帶頭鳥大阿哥要出去買 Dodol Durian ,問要買的可以跟,有四輛車跟著出。這裡的 Dodol 和我們蘇北的 Dodol 不同,這裡的較白叫 Lempos,榴槤味十足。再有 Pancake 。它是百分之百榴槤肉,用層薄薄的粿皮包成方塊,得放冰箱保存。店主人身材高大如姚明名 Djuniato,無巧不成書連臉孔也像極姚明。和我一見如故,我們還拍了照。真是結緣千里外,人生何處不相逢。
     在四周開闊的海邊餐廳用餐是真正的享受,沒有束縛感更不會有壓力感。環境清幽,雖然沒有冷氣風扇,但習習的晚風裡沒有蒼蠅,沒有蚊子,給你安寧舒適。飯後海邊漫步,輕輕的海風撫面而過,耳裡迴響著陣陣微波拍岸,數著天上繁星點點,遙視遠海漁火耿耿⋯哇哈哈,人生難得幾回有。
     一夜好覺。醒來梳洗完畢走出房門,到海邊去看日出。好多同學都起來了,有的在散步,有的在做早操。達煥在做「滾身操」已把身體扭的大汗淋灕。瑞達和太太手牽手在海邊漫步,還有幾個起早的男同學,就是不運動坐在椅子上想心思等日出⋯天上已泛魚肚白,海的盡頭還是烏雲一片,不見金光。時間是六點了,看來我們看日出的希望將成泡影。沒事! 還有明天。
     今天我們參觀了設在這裡名為「Museum Pusaka Nias」博物館,是全島唯一的。1972年,由一個天主教的神父約翰尼斯——Pastor Johannes 開始籌劃創建,直到今天館內的展物收集到了三千多件,都是有關本島古董,本島最原始的建築體構。館園相當廣闊,附設有動物園,在這小型的動物園裡偶然給我看到了有趣的一幕:魚池裡平常我們難得一見的劍魚在追逐一群小魚,小魚靈活任斬不著,劍魚累了停了下來,小魚也安靜了下來。突然劍魚閃電般的往前一刺,一隻鬆懈了的小魚就作了它的午餐,卻速則不達,謀定而後動,百發就百中。
     時已過午,我們準備離開博物館,管理員在送別我們到園門就敲響了皮鼓,一個著民族服裝的少女跳起了土風舞,藝術愛好的達煥第一個下場去和少女共舞,當然高三組的文藝人才比比皆是。豐才、碧全、月雲、碧月、雪英、金綢、芝慧、秀菊都是先華和新民劇藝社的主要演員。為了讓氣氛更熱鬧,更融洽和友好,以示對當地文化的認同和尊重都紛紛下場,這帶動了我們這些不懂跳舞的也蠢蠢欲動,恨不得也能下場去湊熱鬧,可惜場地有限,無奈大家肚裡也開始在敲響警鐘,只好揮手道別,後會有期。
     今晚是最後一晚了,在這美好的夜色裡照樣是習習的海風和點點的星空,遠處的漁舟今晚來到了近海作業,漁舟在海面上穿梭,幾艘較大的船上掛滿了強光燈由遠而近、由左至右、往返來回。聽說這樣設備的漁船是在誘捕跳魚和八爪魚,它們遇到強光就會往高處跳,飛蛾撲火,魚也會跳高。
     早上大家又起個早就是要看日出,可惜又和昨天一樣緣堅一面,這次旅行和日落日出沒點緣分。可這次是一次意義重大之旅,不平凡之旅,它讓我們有機會直接去接觸到偏僻落後地區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這次旅行顯現了高三組齊聚的潛力。經歷了這五天的集體生活,更加深了彼此的同學情。七輛車組成的車隊平安無事的走了二百多公里,這都得歸功於高三組骨幹領導們的深謀遠慮、未雨綢繆;他們有不知道疲勞的大阿哥——大阿哥是誰?不言可喻黃之謙也,幕後不露臉的主席團家烈、振強、重明等。有從開始到結束沒一句怨言且技術一流美麗漂亮的司機駕駛團隊,更有全程積極協助的好助手:秀菊、豐才、漢川⋯有如此強大的組織陣容,高三組天下何處走不得?這次大家玩得高興,臨別依依都值得我們去回味。大家興沖沖的出門,高高興興、平平安安的回來,該是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完善!謝謝了!高三組的全體同學!
                                           2017年5月11日 椰加達

 

 

告老退休曲

陳永和
树已老,叶黄枯,岁月流水不回顾。
人也老,力不如,告老退休叫孤独。
背耳聋,眼也糊,还好精神不糊涂。
看卫视,多读书,充实脑筋来灌输。
早早起,作健步,保养身体是财富。
种种花,栽栽树,养好兴趣把心舒。
电游戏,填数独,排忧解闷把愁除。
打WA,通讯呼,团聚同学共欢度。
不怕累,不怕苦,有苦又累人生路。
粗淡饭,知满足,简单快乐就幸福。
夕阳红,有几度,晚霞一落成黑幕。
不枉生,莫辜负,人生还有几年数。




巴波倫河   蕭福成
巴波倫河
似乎在那裡見過你
在我校園前方滾蕩
或在我夢鄉穿梭委婉
我還記得河裡的小石頭
硬過我的緬懷
河岸的白樹油葉片窸窣
細談半個世紀歲月的創傷
仍散發飛動的芳香
在杏檀風雨中
懷念鞠躬盡瘁的師長

巴波倫河
我要在你的橫面上
架起一座座友誼的橋樑
也要掏淨你的深處
讓回鄉的浪子
在你懷中盡情泡蕩
感受你的清涼
巴波倫河
繼續流入我的心腸
在我的夢鄉休息片刻吧
你窈窕的身段
與沙沙的浪聲
唱醒了白髮遊子的動感
緩緩回味童真的悲歡

註:巴波倫河蜿蜒流過先達市先華中學前方。
作者為28-3-2010年校友回鄉團聚而作。




夕阳絮语
 一枚铜板的伤害
           凡夫

     这故事发生在我身上,使我倍感窝囊和气愤。
     每个清晨,我都有一段非常舒畅的时段。看完中国新闻,开车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和晨友们锻炼身体、打八段锦,然后步行到两公里外的火车站上,买份报纸,到18咖啡座里慢慢品赏咖啡,读报和浏览手机网路。那是我一天的黄金时光。
     火车站是热闹的,尤其上班时间;当看着群群年轻人,形色匆匆地赶搭火车,我就会想起自己当年赶商机的片段。如今,我已不必再那般为生活劳累了,而是享受着退休后的安逸。只是那天,我这份安逸,被一件小事破坏了。
     在澳洲买报纸,如你有不用找换的零钱铜板,只要把它们放到收银机前,就可以一走了之。报纸每份一元三分,我把铜板算好放到柜台前就走人。岂料,我的脚步刚踏出店门,就被一很大的声音喊住,“老先生,你的钱少一分”。那是中国人开的书报店,讲的是中国话,我当然听懂。
     我知道一定是我不小心,把铜板看错少给了,赶快再掏荷包取出一分钱交给那看似老板的人,以为完事了。想不到他居然再次大声地说:"老人家,出门前应把钱先看好才走呀!”以往,依我的个性,我会和他理论一番的,如今老了。再也没有了那份执著,和人争吵了,默默地离开。心中窝囊得很,嘀咕着:狗眼看人低!心想:只有大陆来的移民会为了一分钱,而对一老人如此吼叫的吧?!
    其实,他不知道,我才是此行的老前辈呢!二十年前,我举家移民到澳洲时,市场不像现今的热闹。几经探问,我们决定买下一家书报店,那是比较稳重,风险不大的行业。我和儿子两人,拿着数件器,点算进入该店的人数,看看它是否值得买。为此,我们必须守候整整一天。
     无聊中。我向他说了老方的故事,给儿子讲讲经营零售业的窍门。
     老方是我的同校同学,早我两年移民澳洲。那时,他早已拥有一家相片冲洗店。我经常到他的店里造访串门,无非想参考他的做法,和享用他那香浓的咖啡。
     我很惊讶地发现,老方的英语突飞猛进了。听洋人对冲洗的要求时,唯唯诺诺,声声:“Yes,yes, no problem” 的。客人走后,我赞他的英语厉害,他竟然说他也不懂洋人说什么。他说,不管他说什么,最重要的是先把生意接下来再说。最多,如他不满意,我再冲洗一次。洋人对他的负责任态度,赞赏有加。他的另一绝招是记得每个客人的名字。客人未入门,他已高声呼喊他们的名字了,令客人大有被尊重的感觉。我要儿子有样学样,保证他一定受用无穷!
     如今,我儿子的书报店,已是他那一区生意最好的一家了,他和儿媳妇笑脸招呼客人、记得客人的名字,关心客人,给客人留下极好的印象和口碑。也经常受到客人,尤其中年女客人的回馈,送礼品、送食物等。
    我为了一分钱的窝囊感,无非是想到一生中经过多少风风雨雨,掌管多少公司的财富,居然退休后,为了一分钱,被人呼呼喊喊的!秀才遇着兵了,我能奈他的何吗?
俗云:满遭损,谦受益。我真希望能请那位中国老板,到我家的书报店去观摩一下我儿、      儿媳的表现和做法,让知道待客之道,生意成功的窍门!
                                                     28-10-2018  悉尼
 
 
夏末香港 (五)
         阿 理
        小时候,和小张是邻居,而我们父母又是同学。不过,自华校关闭后,各分东西。几十年后再见之时,彼此都成了家。
        如今我们父母都不在,大家对这份友谊,更是万分珍惜。
        这天,他们夫妇带了我们去圆方。这是个新的卫星城,商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为五个部分。我们乘搭只需六十秒就直上一百楼的高速电梯。 一出电梯,走在透明的玻璃地板,港岛景色就在脚下。在海拔四百多米,约三万平方的观景台,站在大大的玻璃窗前,三百六十度地俯览整个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但见各种类型,大大小小的船只漂在蓝绿色的海上,我们一边看着让人惊叹的景色,一边在记忆百宝箱中大掏童年的趣事。在享受尖端的科技之余,又怀念起儿时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我,近日一见到全要依赖电力的高科技,“停电时该如何?”这想法马上就从脑海里蹦出来。
        我想这该是归功于棉兰电火局的频频停电,让人不忘“居安思危”。
  在圆方吃了午餐。这间把饭后甜品与菜肴一起送上来的餐厅,据说这餐厅是很有名,还开了不少分店。我对吃一向都随便,只觉得吃饭的对象气氛远比美食更重要。
       饭后,本来是要去艺术馆,但这天是休息日。转去太空馆,却看到长长慢慢蠕动的人龙。大家一致同意放弃这节目,不跟暑假中的小朋友凑热闹,改为乘游艇,吹海风去。因为心情特好吧,看什么都觉得很美。
       老实说,不是每个久别的朋友,心灵的距离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也难得彼此爱好仍相同,所以每回相聚谁也不用迁就谁,大家都尽兴而归。
       晚上,到大文家用晚餐,对生活很讲究的她亲自下厨。说到烹饪,我所认识的朋友,厨艺都很好。她们煮出的每盘菜,就像张美丽有香味的画,再加上爱心,不得了!
       面对能干的她们,我自惭不如。多亏小文还安慰我说,只要有爱心煮出来的菜,不会不好吃的。这话让我一听大乐,不过要让我家那大小主人听到,都包笑晕了。
 吃罢她那色香味全的私房菜后,她沏了壶好茶,茶亦醉人,我们继续天南地北地边喝边聊。
       从她家落地窗望出去,船隻像星星,点缀得墨黑的海面更加神秘。对岸远处无数的高楼大厦,一间间如指甲那么大小的窗户在闪闪发亮。好奇地想像着灯光闪烁的每户家庭,会有什么样故事?
       如今当然明白,时间教会了我,知道人人都一样,过着彩了喜怒哀乐的日子。学会以平常心看人生得失,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一碗入心
       林清玄
     每年的冬至到了,都使我怅然若失。因为总会想到妈汤圆,那特别的滋味是满街的汤圆无法取代的。妈妈还在的时候,以厨艺闻名于乡里,特别是手作的应节食品,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寒食的肉饼,过年的香肠腊肉,还有冬至的鲜肉汤圆。
     妈妈不在了,每到佳节,我就会想念妈味道,幸而,粽子、月饼、油饼、香肠、腊肉所在多有,好吃的也很多,只有鲜肉汤圆独出一味,很难找到了。
     冬至才令我伤感。
     妈妈做的鲜肉汤圆,是自己磨的糯米皮,包着手工剁碎的后腿肉丁,和进一些葱花和蒜花,包得像狮子头大小,形状像椭圆形的橄榄。
     煮的时候,先以葱头爆香,炒香菇肉丝,加水煮开。然后浮汤圆,快起锅的时刻加一把大茴香,接着茼蒿,最后是一把香菜。
     妈妈的汤圆,个头特大,吃三颗也就饱了。由于吃茴香和茼蒿,汤头特别香,晚上吃一碗,可以香到第二天早晨。
     我很爱吃妈汤圆,旧时的灶间,饭桌就在土灶旁边,我总会在灶旁与妈妈话家常,一边看妈妈包汤圆,煮汤圆,在没有抽油烟机的年代,灶间烟雾蒸腾,充满了香气。看着妈妈忙碌的我,感到非常幸福。
     妈妈和我是情深缘浅,一出生的时候,就注定要半辈子分离。
     从前的人有排命盘的习惯,我一落地,爸爸就拿命盘给人排八字,算出我使我妈妈的健康招克。为了安全起见,每年寒暑假,爸爸总把我送到外婆家或姑妈家。
     不到十五岁,我离家到台南读书,之后到台北,之后到世界各地浪游,一直到妈妈过世,我离家整整三十年。
     三十年间,我回乡的日子屈指可数,每年少则一两次,多的时候三四次,时间一年比一年稀微。
     我每天打电话给妈妈,每次至少讲半个小时,才能稍解我思念妈心情。时间的陷阱常使人远离,话筒中的妈妈青春如昔,每次回家,眼见的妈妈却是黑发飞雪,一次比一次苍老,这使我感到心伤不已。
     妈妈是不服老的,每次我回乡,她都会一大早去市场备料,一定会做我爱吃的鲜肉汤圆,把她蓄积了很久很久的爱,很用力很用力地包进去,让我的眼泪再吃汤圆的时候,随着愧疚的心,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我很后悔,在妈妈的晚年,我只带她到台北家里住过一次,而我答应,一定会带她去日本旅行,也永远无法实现了。
     妈妈的手作汤圆,也成为我生命中的绝响了!
     有一年冬至,我和妻子儿女到处寻找鲜肉汤圆,听朋友说,天母士东市场有以及三客家汤圆,味美价廉。
     吃到那汤圆的时候,我大吃一惊,除了个头没那么大,鲜肉没那么饱满,缺了一味大茴香,味道就像我妈妈煮的一样。我对孩子说:“就好像阿嬷的味道呀!”
     没见过阿嬷的孩子,很难想象阿嬷的样子,但是也体会得到爸爸的欢喜和伤感。
     幸好客家汤圆整年都开着,想念妈妈是没有季节的,只要思念妈妈,我就会去吃一碗汤圆。
     岁月仿佛变得稀薄了,灶间的雾气已成梦幻泡影,多么希望把生命的影像定格在妈妈下汤圆的那一刻。                                            
摘自《微信》
 
網絡摘錄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桥通车背后,你不知道的几件事~
原创: 小开

     港珠澳大桥
     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为什么有如此高的评价?简单看几个数据~
     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6.7公里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同样也是世界最大!
     23公里的钢桥,用钢量达42万吨, 相当于10个鸟巢, 或者60个埃菲尔铁塔!
     同时它还拥有着超长的“待机”时长,120年的使用寿命。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曾到过我们《开讲啦》的讲台与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这座大桥建设背后的故事。
     今天小开就来揭秘关于港珠澳大桥你不知道的几件事!
     港珠澳大桥邂逅白海豚遇最“萌”挑战
     因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调研小组历经7年的前期论证,了解透彻了伶仃洋的地质、水文、自然灾害等情况,期间路线规划穿过的地方是中华白海豚保护区。
     为了不影响白海豚的生存环境,苏工专门设立科研小组三百多次出海跟踪,拍摄了三十万张照片,摸清了将近一千两百头白海豚的生存习性。并要求团队在施工时,先把白海豚驱赶到安全海域确保500米范围内没有海豚再进行施工。如此一来,不但保护了白海豚的安全工程结束后,白海豚的数量还有所增长。
     在港珠澳大桥上跑马拉松追逐最美的风景
     苏工在节目中说到,他眼中最美的画面是,当太阳升起,伶仃洋上有一道甩出去的“曲线” 。
     小开深刻地记得,当时看到图片的时候,在场观众,包括小撒都发出了惊叹,十分向往那样开阔的美景。当时苏工还提到港珠澳大桥已经申请办马拉松,大桥跨海部分42公里的里程,正好是一个马拉松的距离。
     在海上跑马拉松,这个体验不要太棒啊!
                                                                          <微信>轉載   

12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