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查看内容

翻译杂记(三)

2011-12-13 15:21| 发布者: zjj| 查看: 1412| 评论: 0|原作者: 北京 黄书海|来自: 先达通讯(127)

摘要: 陈毅——元帅、诗人、外交家,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留下了具有个人魅力的独特风采。 见识所及,在中外历史上,能把元帅诗人外交家这三重身份融为一体者,陈毅或许是独一无二。陈毅既有金戈铁马的传奇经历,也有笔走龙蛇 ...
 
陈毅——元帅、诗人、外交家,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留下了具有个人魅力的独特风采。

见识所及,在中外历史上,能把元帅诗人外交家这三重身份融为一体者,陈毅或许是独一无二。陈毅既有金戈铁马的传奇经历,也有笔走龙蛇诗人的豪放气质,更有原则坚定、策略灵活、语言幽默坦率的外交艺术。

许多中外记者对陈毅外长既敬畏、又喜欢。他们喜欢听陈毅的讲话,觉得每次都有新的语言新的内容。陈毅面对记者几乎不说“无可奉告”。这里举个有趣的例子:

有一次在一个公开场合,一位西方记者突然向陈毅外长发问:中国最近打下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用的是什么武器?

按一般常规,这种问题完全可以用“无可奉告”加以拒答。但陈总并没有这样做。他举起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告诉记者:中国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在场记者哄堂大笑。陈总语带讽刺的回答,既守口如瓶,保了国家机密,又把记者忽悠了一下。而该记者虽觉得尴尬,却也会心地笑了。
许多记者常常会被陈总这种坦诚、机智而幽默的回答所折服。

陈毅副总理1958年2月从周总理手中接管外交部长职务。在任期间,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多次访问印尼,与印尼国家领导人,特别是苏加诺总统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关系。

1955年4月,陈总作为周总理的主要助手,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
1961年3月,陈总应邀访问印尼,解决了因印尼政府颁布第10号总统法令而引起的排华事件;
1963年4月,陈总陪同刘少奇主席应邀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印尼。刘少奇主席和陈毅副总理受到极其热烈隆重的欢迎,把两国友好关系推向新的高潮;
1964年4月,陈总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在雅加达举行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
1965年4月,陈总陪同周总理应邀出席在雅加达和万隆举行的纪念万隆亚非会议十周年盛大庆典;
1965年8月,陈总应苏加诺总统邀请出席印尼独立二十周年庆典,并与印尼军方高级将领举行国际形势座谈会。

印尼是东南亚大国,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友好关系。陈总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推动同印尼的友好合作关系。对苏加诺总统在国际舞台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以高度评价。请看陈总赞美印尼的一首诗:
印度尼西亚,洋洋海国雄。
三千星斗布,非亚往来通。
反帝数世纪,斯民百战功。
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

苏加诺总统经常称呼陈毅为元帅,对身经百战的陈毅十分敬重。但陈毅十分谦虚,经常对总统说:总统阁下,您是印尼三军统率,我这个元帅只能当您的参谋长。彼此以诚相待,互相尊重,交谈十分融洽。

1961年3月,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应邀访问印尼,苏加诺总统安排陈毅下榻于总统府国家宫,这是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宋庆龄副主席所曾享受过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崇高待遇。在此次访问中,苏加诺总统还把二级共和国勋章授予陈毅,以表彰他为促进印中友好合作关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苏加诺对陈毅说:你是为争取自由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战士,也是印度尼西亚的伟大朋友。
陈毅回应说: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光荣,也是我的国家的光荣。

从1963年6月,我调离使馆到外交部工作,即承担了陈总的主要印尼文翻译。1965年8月我跟随陈总最后一次访问印尼。这一年的上半年,陈总的出访活动十分频密。3月出访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5月陪周总理飞往开罗,出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随后陈毅单独率团飞赴阿尔及利亚与19个国家外长紧急商讨第二次亚非会议延期召开问题。

当时,陈总非常疲惫,需要一段时间休整。此时接到苏加诺总统邀请,殷切希望陈总出席印尼独立二十周年庆典,并与印尼军界高级将领举行国际形势座谈会。盛情难却,只好又出发了。当时陈毅夫人张茜不能同行,但又担心陈总身体吃不消,甚感不安。后来总理办公室通知张茜,随团配有医生照顾,请她放心。

此行的重头戏是形势座谈会,足足开了六七个小时。名为座谈会,其实就是聆听陈总的形势分析。其间穿插将领们的提问。

陈总自始至终,精神饱满,谈锋甚健。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娓娓道来。

从美国霸权主义行径谈起,美苏争霸、欧美既合作又矛盾、苏联新领导人政策的不确定性、日本军国主义蠢蠢欲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如何保卫世界和平?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如果爆发,战略上应如何应对?战术上应如何部署等等问题,陈总都一一作了深入浅出、生动而极富哲理、势如破竹的分析和解答。

会开到最后,讲者似乎欲罢不能,而听者却兴犹未尽。无奈,下一个活动日程已接踵而至,彼此只好依依不舍地相约下次座谈会再见。

苏加诺总统精心安排这样一次座谈会,目的很明确:一是加强印中两国军界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二是帮助印尼军界将领们拓展国际视野。这样的座谈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今节同时异,物是人非。这种类型的座谈会,在中印历史上或许是空前绝后。

印尼独立二十周年庆典盛大而隆重。在独立广场举行的阅兵、群众游行、总统演讲十分壮观,但时间也十分冗长。这对身体欠佳的陈总来说,确实是严重的考验。随团保健医生说,最近陈总经常要靠吃药来维持精神。

陈总嘱咐我说:我有低血压,长时间听演讲,容易患困。出现这种情况时,你还要在我耳旁装着继续为我翻译,不要管我。

在观礼台上,陈总被安排在显要的座位上。而在观礼台正前方约一百多米处,正是各路记者云集的地方。其中有一位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用长镜头对准陈总不断地拍照。

不出所料,回到北京没多久,外交部新闻司干部送来一份最新出版的《时代》杂志,封面就刊登该记者抓拍的照片,下面文字说明已记不太清楚了。大意是说:陈毅在聆听总统讲话时昏昏欲睡,借以丑化陈毅的形象。

出席晚宴时,苏加诺总统亲切地对陈总说,天太热,我的演讲又太长,我发现元帅闭目养神打盹,真让我怜惜不已,实在对不起。陈总回应说:天气确实太热,加上我有低血压症,容易患困。但是总统的讲话,我还是大部份听进去了。讲话很精采。接着彼此以爽朗的笑声结束了这短暂的对话。
为了缓解陈总的疲劳,苏加诺总统盛情邀请陈总和随行人员到茂物行宫度假。

陈总受到苏加诺总统和哈蒂妮夫人的殷情款待。为了表示总统对陈毅非同寻常的友情,还特意邀请陈总到他的住所做客。哈蒂妮夫人和她与苏加诺结合生的男孩在家门口热情迎候。

住所并不大,两室、一厅,是行宫的偏房。陈总问:为什么不住主楼?总统答:那里房间太大,我不喜欢。每一次从雅加达回来,住在这小屋,享受家庭的温馨,有鸟儿归巢的感觉,很惬意。

哈蒂妮夫人温柔贤惠,善解人意。她亲自张罗,为陈总和随行人员准备了一桌丰盛地道的印尼菜肴。其中有一盘剥好的榴莲,堆得高高的,呈腊黄色,香甜略带微苦,肉厚核小,个个像睡猫(Kucing tidur),很是诱人。总统知道陈总喜欢吃榴莲,便一再相劝。陈总一个接一个地吃,赞不绝口。我从旁提醒陈总:榴莲热性大,不宜多吃。陈总说:没关系。我低血压,从不忌口。

结果,第二天早晨,发现陈总的白眼球布满血丝。医护人员有些紧张。我说,这可能是吃榴莲过多所致。经医生检查,并无大碍。

陈总喜欢戴墨镜,总统丝毫没发现异样。

茂物行宫是荷兰时代留下的。它与世界著名的茂物植物园接壤,景色奇秀绝美。

早晨空气特别清新。沐浴着朝阳,蓝天白云,面对着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坪,总统和元帅安祥地坐在印尼特有的藤椅上,品赏印尼咖啡和早点。前面几十米处,几只梅花鹿悠闲地吃草。

元帅十分欣赏眼前的景物,讲了几句赞美的话。总统很高兴。但接着总统话锋一转,讲述了一件令他十分不愉快的事。

总统说,几年前,几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他招待亚洲××国总理×××,面对着活蹦欢跳的小鹿,该总理居然提出,要是把小鹿逮来烹饪,其肉质肯定鲜嫩无比。总统听了,很生气,并以沉默不语回敬他。总统说,亏他还受过西方高等教育,言行还如此粗俗。

真没想到,事隔几年,总统谈到此事,面还带着愠色,还那么耿耿于怀。

更没想到的是,“九•三O”事件后,印尼民族领袖、开国元勋苏加诺总统,就在这座优美的茂物行宫中被软禁致死。

1965年9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了两场举世瞩目的记者招待会,而且都安排同声翻译,这是破天荒第一次。

9月26日李宗仁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这是他回国以后第一次公开亮相;

9月29日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举行有3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的大型记者招待会,详细阐述我国对外政策。第一次开创了以往我国政府不主动举办这类活动的先例。

周总理十分关注这两场记者招待会,先后发出许多指示,并责令外交部新闻司长龚澎落实到位。外交部英、法、俄、印尼、朝、越等主要语种的翻译都参加了。

为了让翻译和新闻记者熟悉和听懂李宗仁带有浓重广西口音的话,由李宗仁夫妇出面,宴请大家吃饭。席摆两桌,轻松交谈。

过去只在新闻纪录片或历史照片中见过李宗仁。而今,一个活生生饱经沧桑的李宗仁,站在跟前,平静地讲述他此次回国如何躲过蒋特的追杀,化险为夷的艰辛经历。他的勇敢、毅力和爱国之心,不能不令人感佩。

李宗仁的口音虽重,但对像我这样的南方人,并不难听懂。同声翻译对我,既是挑战,也是新鲜经验。在大使馆工作时,每逢宴请印尼嘉宾放映中国电影,或周末娱乐放映印尼片,均让我充当同声翻译。其中之艰辛甘苦,深有体会。

记得有一次,放映《党的女儿》,翻译时被一个字眼“党费”卡住了。“iuran”始终蹦不出来,我用几句话,费劲地加以解释,那种窘境,至今仍记忆犹新。

这一次记者招待会,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和演习,效果不错。

李宗仁毅然决定回国,引起台湾蒋政权的极大震动和恐慌。李宗仁畅谈了他回国后的感受,呼吁台湾和海外国民党人士认清时代潮流,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事隔三天,陈毅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北京和各省市有一个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得很好。新中国就是以共产党为首的,包括八个民主党派合作的局面。我们欢迎李宗仁先生参加这个合作。我们也欢迎蒋介石、蒋经国能像李宗仁先生这样参加这个合作。欢迎台湾省和台湾的任何个人和集团回到祖国怀抱,参加这个合作。条件只有一个:摆脱美帝控制,忠实于自己的祖国,其他条件没有了。

9月29日陈毅外长的记者招待会是重头戏。

当陈总缓步进入会场时,受到记者们热烈鼓掌欢迎,陈毅频频招手向大家致意。

新闻司长龚澎宣布招待会开始,请陈总讲话。陈总首先欢迎各国新闻记者来中国采访,随即幽默地说:各国记者阁下,你们要警惕啊!你们到中国来,存在着被洗一次脑筋的危险!翻译话音刚落,引起记者们一阵哄笑,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接着陈总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各路记者所提出的问题。有的友善、有的尖锐,甚至带有几分挑衅。但这一切都难不倒久经考验的陈毅元帅。

其中有几段话,至今仍记忆犹新:
谈到美国的侵略政策,陈毅高调地说: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十六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
陈总坚定、坦率、语带幽默的谈话引起国际媒体的强烈反响。日本记者说:相当轰动了世界。美联社记者说:是一次热情奔放的接见。英国记者说:陈毅坦率得惊人。法国前总理则说:陈毅的谈话反映了中国民族自尊心。当然,也有个别记者指责中国“好战”。

对一篇讲话引起不同的反应,是很正常的。如何正确评价陈总这一篇讲话,当由历史学家去研究评说。

有了李宗仁记者招待会同声翻译的铺垫,陈总记者招待会同声翻译进行得更为顺利和流畅。事后,新闻司收集各方反映,也证明了这一点。

陈毅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对下属十分宽厚信任。在他身边当翻译,会让你远离紧张,情绪放松。

“小黄,你让服务员把咖啡和点心端到花园茶几上,我们就在那里聊天。”按代表团的习惯,我们一般不在房间或客厅里谈事,以免有“暗耳”。

1963年我刚调入外交部。国家体委把我借调去陪同印尼羽毛球队。在北京先农坛的第一场比赛,周总理、陈总都应邀观看。在印尼举办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期间,我多次为体委荣高棠主任、黄中副主任当过翻译,他们很了解我。

观看比赛期间,黄中突然向陈总提出,我们要调小黄来体委工作,请陈总批准。陈总看看我,又看看黄中,幽默地回答说:你要挖外交部的干部,这可不行。于是大家哈哈一笑,此事就没了下文。
记得,文革前,陈总曾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作过一次演讲,勉励学员努力学好外语。其中谈到翻译问题。陈总说,好的翻译可以让谈话双方交流通畅,水乳交融;差的翻译就像钝刀子割肉,割了半天,还是割不断,真是急死人(大意)。

外交部翻译队伍分两拔。一拨分散于各个地区业务司;另一拨承担外交部日常外交文件的翻译工作,归翻译室管。我属于前者。但在翻译上,大家都以陈总上述讲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努力方向。

1972年1月6日陈总在北京日坛医院病逝。10月在八宝山开追悼会,由周总理致悼词。毛主席和在京政治局委员均亲临致哀。

毛主席在现场对西哈努克亲王说:“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他是我们党的一个好党员、好同志。”朱德在悼念陈毅诗中说:“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

陈毅一生立下的不朽功绩,就是世人心目中永远的丰碑。

2012年1月,陈总逝世四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谨以陈毅自己写的一首诗寄托大家对他深深的怀念。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