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第80期)

2010-5-4 08:00| 发布者: 先达人| 查看: 4495|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80期)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7年10月15日
先 达 通 讯
(第80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7年10月15日
 
北京先达校友会成立暨《先达通讯》
创刊十周年特辑
 

目  录

热烈庆贺香港先达联谊会成立十周年      北京先达校友会
十年一觉先达梦                                     黄书海
喜迎校友会成立十周年                           饶铁生
先达人 先达情                                       陈静池
寄语先达父老乡亲                                 林叔明
继往开来                                               林龙飞
感言与祝福                                           黄镜源
“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               苏安娜
半个老乡的心声                                    张福隆
思乡琴弦被拨动……                              李秀兰
七律                                                     陈达民 
她带来的情意                                       陈达平
难忘的情谊                                          李华容
感动着我们                                          林彩英
北京先达校友会10年大事记                  林瑞玲

 
热烈庆贺香港先达联谊会成立十周年
 
值此香港先达联谊会成立十周年并举行盛大联欢聚餐会之际,北京先达校友会暨代表内地各省市先达校友,谨向贵会及香港所有先达校友和乡亲致亲切而热烈的祝贺。
十年来,贵会在服务乡亲、团结乡亲、加强和扩大与其他先达联谊会交往和合作、促成世界先达同乡恳亲联谊大会的召开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成绩卓著,可喜可贺。
谨祝贵会永葆活力,把团结范围尽可能惠及香港每一个先达乡亲,使贵会成为香港全体先达乡亲温馨的家。

北京先达校友会谨贺

 
十年一觉先达梦
北京先达校友会成立暨《先达通讯》创刊
十周年感言
黄书海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却未到观赏枫叶红似火最佳时。
今天恰逢太阳高照,坐在书桌前,边品尝秦茂华自制的印尼咖啡,边悠闲地翻看《先达通讯》。忽忆杜牧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啊,校友会成立和通讯创刊也十年了。光阴似箭。从六十五岁到七十五岁,“十年一觉”这四个字真令人惊心动魄。

1997年,北京先达校友会成立时既没有定下什么远大目标,也没有制定什么活动纲领,一切顺其自然。而今回顾十年来的足迹,并非乏善可陈。活动还是多姿多彩。归结到一点,就是与校友情、先达情、祖国情紧紧相系。

与此应运而生的《先达通讯》,相辅相成,出了八十期,尽可能把校友会和校友们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围绕每年会庆和史无前例的世界先达同乡恳亲联谊大会等重大活动,忠实地记录下来,并及时传递给每位读者,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校友会的成立和《先达通讯》的创刊,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先达校友的客观需求:
先达曾经是个风景秀丽的小山城,当地华侨华人有着自己的历史和风采。他们绝大部分都属于第一、二、三代华侨华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都接受华文教育,老老少少都能讲一口带四川口音的“先达国语”。在现实生活中,“先达国语”的凝聚力真不可小视。

新中国成立后,一拨又一拨先达华侨青年学生,满怀爱国激情和崇高理想,投身祖国怀抱,刻苦学习,把青春和聪明才智,献给了祖国伟大的建设事来。进入八十年代,国家开始实施离退休制度,北京和其他省市一大批先达人也陆续从工作岗位退下,满头青丝已变成了白发。

人的一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为了充实离退后的生活、为了弥补在职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与先达归侨、校友沟通往来的缺憾,也为了释放对先达故乡的浓浓情怀,几个热心人牵头,逢年过节搞一些家庭式联欢聚会,使与会者初尝到校友情、先达情所带来的愉悦。这或许就是校友会的雏型。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政治氛围日益宽松,香港先达联谊会开创了成立先达联谊会之先河。北京先达校友会步其后尘、应运而生。相较与建会初期,校友会的活动内容更为丰富、交往范围更为扩大。校友会绝大多数成员已进入花甲、古稀、耄耋年龄段,都是离退休干部,都在安享晚年。而早年在先达,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老师的老师、老师的学生、学生的学生,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沾亲带故的。有了这层关系,他们相聚就显得特别亲切、单纯、感人。他们远离市侩、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等陋习,只有很强的凝聚力。

通过每年会庆、春节祝寿联欢、大小家庭聚会、医院探视、慰问等活动,使每个校友深切感受到校友会的关怀、温馨,感到校友会无处不在。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眼下北京先达校友会与香港先达联谊会、椰城先达同乡联谊会、泗水先达联谊会、先达苏丹阿贡基金会、先达华文教育促进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日益密切。今年3月世界先达同乡恳亲联谊大会的胜利召开,就是大家通力合作、精诚团结的杰作。我们这一代人历经先达的风风雨雨,深感这种大团结、大和谐的局面来之不易。只有珍惜它、爱护它、发展它,这才是当之无愧的先达人所应该做的。您说,是吗?

北京先达校友会一成立就加入北京印尼归侨联谊会这个大家庭。从会员人数看,它属中等会员团体,并不抢眼。但它与其他会员的相处和合作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它热心参与联谊会举办的各项大型活动(见十年大事记),并以自己的多采活动和别具特色的《先达通讯》,赢得了联谊会和其他会员团体的褒奖和鼓励。

《先达通讯》在读者中所引起的兴趣和反响出乎意料。广大读者和作者对它的桥梁作用的肯定和热心人的资助,是办好《通讯》的不竭动力和必要条件。十年出八十期,每年平均八期。虽不能说篇篇珠玑、期期精彩,但篇篇、期期都倾注着编者和作者的智慧和精力。有些回忆文章和日记极具史料价值,是别的刊物所没有的。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既有驰骋文坛多年的老资格写手,也有文化水平不高的稚嫩新手。但他们的共同点是:用心写作。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刚刚去世的张永宁,他在福建某华侨农场生活,经济拮据,身体有病,连稿纸都买不起,每次投来的稿子都书写在一片片的香烟纸上。手捧这样的稿子,你的心难道不为他的浓浓先达情和坚强毅力所震憾吗?!谨以此数语寄托我们对他的深深哀思。

《通讯》对校友会的重大活动,虽不能说每役必与,但却从未缺席。广大海内外先达读者对《通讯》如此厚爱,主要是因为它们不断传递着有关历史的、现在的、国内的、国外的先达人和事的各种信息,让读者精神上“大快朵颐”。有的读者独处一隅,偶尔从《先达通讯》找到了阔别半个多世纪的亲友、老师和同学,找回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通讯》已经成为他们可与之对话的精神伙伴。

据我了解,痴迷收集《先达通讯》,并按年装订成册,雅加达陈达明并非第一人。读者的厚爱,令人感动。我突发奇想:如果某一天,有位可畏的先达后生对我说:我想把《先达通讯》和香港《简讯》中的具有史料价值和精品文章收集起来,印成单行本,你意如何?我会回答说:你的善举一定会得到先达乡亲们的支持。如果在有关先达的丛书中,能出现这样一本内容别具特色的书,那也是对繁荣先达文化的一种贡献。但愿这不是梦。

校友会和《通讯》已走过了十年。下一个十年,风景又会是怎样?谁也说不准。
祝愿校友们快乐每一天,健康长寿!
 

喜迎校友会成立十周年
饶铁生
 
今年喜庆连连: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先达联谊会和北京先达校友会成立十周年。这三件喜事都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祖国的强盛香港回归不了祖国,香港的回归促进了香港和北京两地的先达人成立了自己的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一拨又一拨先达青年学生回到北京学习,估计有一二百人之多。每年国庆,侨务部门邀请先达华侨总会负责人和华中教师来京观礼。届时,大家分头相告,相约在天安门、宾馆饭店或华侨补校聚会见面,这已成为惯例,是早期先达人聚会的唯一形式。

“文化大革命”爆发,“四人帮”倒行逆施,弄得举国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精神压抑,归侨深受其害,不少先达人怀着沉痛的心情惜别北京,留京的也自顾不暇,先达人之间几乎终断了联系。

打倒“四人帮”后,全国拨乱反正,实行改开开放,人们欢呼获得“第二次解放”,心情大为振奋。1982年春,我们几个“老先达”发起在紫竹院公园前搞了一次聚会,参加的只有39人,彼此互通简况,恢复联系。

随着离退休的先达人逐渐增多,思乡怀旧,眷念亲朋好友的心绪陡增,我们相约每两年搞一次聚会,见面叙旧,互通讯息。

八十年代末,在京的印尼归侨(以爪哇为主)成立了印尼归侨联谊会并发展了一些团体会员。有些友人和校友曾建议成立组织加入该会。我们几个“老先达”经过慎重考虑,一致意见:不成立,有事或活动大家商量,分头联络,事办完就散伙,免担风险。

迈入1997年,迎接香港回归的喜庆气氛日益浓烈,各种庆祝活动逐渐展开,且都是有组织的活动,我们属散兵游勇,自然无法参与。有些校友呼吁成立组织争取参加庆祝活动,年中又传来旅港先达人成立了联谊会的喜讯,这是先达人几十年来成立的第一个联谊社团。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北京先达校友会终于在8月23日成立并加入印尼归侨联谊会。校友会的成立诚属不易。


十年来,校友会开展了一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会庆,2004年始举办春节团拜兼祝寿聚会;看望高龄校友,慰问贫病校友,帮助解决他们的一些困难;为来京探亲访友、旅游、求学、看病的校友提供服务;编印了80期《先达通讯》;开展对外联谊活动,其中最大的活动是与香港、印尼三地的校友通力合作,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世界先达乡亲联谊大会”。
这些活动始终得了内地、香港、印尼、美国、新加坡校友的热心支持。

校友会成立之际,香港和印尼的校友组织了近百人的大团来京祝贺。此后,有的捐助基金作应急救济之用,有的赞助活动经费,有的资助《先达通讯》、《先达历史相集》的出版……

这里我想介绍一下《通讯》的情况。校友会成立时没有基金,出《通讯》的费用由铮池、书海和我各捐200元共600元起家,后来在海内外校友的热情赞助下,《通讯》才能延续办下去。

《通讯》除了发给内地的校友外,也发给香港、印尼、美国和新加坡的校友。香港的由联谊会复印后发给全体理事,印尼的则由陈明秋和吴士琦复印转发给校友。

今年我回先达发现有些校友默默地传发《通讯》,如英香的女儿伍民惠和女婿陈清达复印后发给左邻右舍,英香的学生郑宜和说她看的《通讯》是强东和月云传给她的。特别是陈明秋,他十年如一日地做“中转”工作,每期多达60份,既出钱又出力,他还给《通讯》写给过不少稿子。更令人感动的是近几年他身体欠佳,但坚持转发《通讯》。这就是先达人的“先达情”的集中体现,我们引以为荣的“先达情”。

在新的里程上,祝校友会的会务更上一层楼,积极开展有益校友心身健康的活动,加强与各地联谊会、同乡会及校友的联系,增进团结、互助、友谊,来迎接更加美好的新的十年。
 
鸣   谢

近日我们收到周泗来、林香玲、洪玉琛、黄树泉校友对《先达通讯》的赞助,谨表示衷心的谢意。   
            
北京先达校友会
 
 

先达人  先达情
陈静池

先达人,先达情,情不变,情亦深,常回忆,常相思,说不清,割不断,藕断丝连,因为我们这代人在先达出生,成长,因为我们的父辈都是在祖国战乱中,民不聊生,被逼到印尼先达谋生的,但他们时刻都在关心自己的祖国、家乡、亲人。这和所有的华侨、华人的历史共同的,先达还有些特殊情况,就是抗日时期出现了以巴人等为首的一批进步文化人士,他们活跃在先达华侨总会、青年会、妇女会、中华学校等,把先达人提升到高度的爱国热潮中,就连我家(集贤轩)门口(在骑楼下)也是小阵地,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有一批人在品茶聊天,常客有王定一、黄其昌、张德华、陈开有等人在谈论国家大事,我给他们倒茶也旁听。中华学校更是他们重要的阵地,把整个先达不管红蓝都在高度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先达由于城镇小,人口比较集中搞得轰轰烈烈。新中国成立后,先达父老都愿意为祖国繁荣富强做些贡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父母、兄长决定把老三(静海)、老四(静池)于50年5月送回国。按我父亲的说法,送二个给毛泽东。突际是老五(静成)、老六(静德)、孙子(坤亮)也先后回国了,这种情况先达家家户户都差不多,如德华和书海一家,这就是先达人的祖国情。后来,先达这时期人形成断层。

我和静海是50年5月回国,6月我到北京,进工业学校学习,53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市政府建设委员会工作,1995年退休。到北京上学后,经常想家,想先达,想先达人。记得51年夏天学校组织到颐和园游览,在西堤我看到一个女生很像先达人,我追过去问她是不是宝琴姐(我知道她是46-47年回国,在先达和铁生同班的)。他一愣,看看我,我马上说,我是先达人,叫陈静池,她未必认识我,但先达人使她马上握住我的手,互相介绍,便成熟人了,这就是先达人,先达情。91年3月回先达探亲,回来时经过雅加达机场,在候机厅,听到二个人用先达话聊天,我过去问他们,“你们是先达人吗?”“是,”“你是谁?”“陈静河的弟弟静池。”“我是远候的弟弟,”我们拥抱在一起,这就是先达人、先达情。

1954年8月,玉光的爸爸、阿利的爸爸和我大哥回国探亲,先回乡,然后一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他们到北京很想见先达人,知道许多人在保密单位不好找,只找到几个先达人在西单全聚德烤鸭店聚餐。后来陆续有先达人回来求学,回国探亲,参加国庆观礼等,一般在国庆节后,在天安门广场集合见面,最多人的一次是陈於胜先生来时,集会有50多人,还照了集体相,还请大家到前门全聚德吃烤鸭。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初,我和铁生春节时去看望克胜爱兰,英光月姣、宝琴、清泉少棠等,他们都很热情,克胜兄还请我们吃先达咖哩及印尼菜。82年春节见面时,谈到先达人都很想见面,谈心,经商量,定在当年5月到紫竹园集合,见面,聊聊天,谦宇夫妇,克胜夫妇等30多人谈了一个多小时,照了集体像,依依不舍的各自回家了。

83年春节,我和铁生去给克胜他们拜年,谈到紫竹园先达同学聚会,大家认为非常难得先达北京人第一次聚会,但不过瘾,言犹未尽,只打了一个招呼,最好能找个地方聚会活动。我说,我们公司(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在木樨地,有会议室,可容纳50多人聚会活动,当时我是总公司的付总经理,估计和总经理打招呼没问题。经研究大多数先达人有孩子上学的情况所以定在84年8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上午在总公司会议室聚会,由克胜、铁生、静池等分别通知大家,静池准备些茶点、先达咖啡,这次集会大家还是比较满意,大家难得见面,谈得很开心,主要是大会发言少,互相谈心多。中联部的先达人多,较集中,年纪稍大些,到总公司较方便,其他人到总公司交通也较方便,会上大家决定,每二年集会一次。

86年8月还是在总公司集会和84年一样,参加人有50多人,那次静成正好在北京,他也参加了活动,会后他说,很好,北京先达人能有机会集合在一起畅谈,难得,但还缺点什么?最好能管大家一餐饭。他说回香港想办法。

88年、91年校友会还是在开发总公司会议室举行,参加人有60多人,除了茶点,中午还聚餐,时间较充裕,交谈比较充分,心情较愉快。91年清明节,北京、香港有些同志回先达扫墓,会亲友,也在会上介绍了先达的一些情况,更丰富了大会的内容。

93年9月19日在开发总公司新楼大会议室召开纪念苏北华侨抗日“9.20事件”50周年纪念会,由英光、克胜等同志组织,静池协助,先达校友也参加,香港一些老同志陈洪也来了。北京侨联主席、国家前驻印尼领事、棉兰一些前抗日人士约150多参加纪念会,纪念50年前苏岛一批爱国的青年反抗日本的统治,英勇抗日被关押在先达监狱近两年,有的被逼害致死的事件,详见《忘不了的岁月》。

97年8月在总公司大会议室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北京先达校友会成立大会。香港和印尼组团90多人,其中有泗来、清水等人,北京和各地约80多人参加,还请了全国侨联副主席、北京侨联主席、印尼校友会主席共约150多人隆重纪念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世界大事,更是祖国的大事,全世界的中国人无不扬眉吐气,高呼祖国万岁!大会推举静池、铁生、书海、国胜、瑞华、从汇为先达校友会理事。

97年先达校友会还办了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书海、铁生、静池共商办《先达通讯》,从创刊到现在已出80期,把祖国情、先达情、校友情传布到世界各地的先达人,互相了解,互相鼓励,共同前进。

2000年9月,应达荣的邀请(达荣是植物园的老总)及精心安排,校友会共有40多人到香山植物园参观,每个人自己带些吃的,摆在一起自助餐,别有风味。香山植物园,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心旷神怡,大家边走边聊,十分高兴。

2001年7月中,校友会在北京华文学院开会,印尼、香港、天津各地校友都来了,北京侨联副主席、华文学院院长、北京印尼校友会秘书长都来参加,大家盛赞北京申奥成功,为祖国日益强大而自豪。印尼的吴国胜、李洁霜,香港的李达生、静成等都出席了这次联欢会,这次大会热烈又隆重,充满了先达情、祖国情。

2001年7月校友会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他们的新的面貌和风格继续为先达校友热情服务,可喜可贺。
123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