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心情随笔 查看内容

峇波伦河畔的钟声

2012-10-18 22:15| 发布者: zjj| 查看: 1024| 评论: 0|原作者: 先达 陈 鸣|来自: 《先华校友园地》11期

摘要: 峇波伦河畔的钟声 献给坚守教育岗位、可敬的教师们 先达 陈 鸣 清初三大名医之首,中医学家喻家园说:“执方疗人,功在一时;著书教人,功在万代。”“没有读书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凭借这些哲理,教师必 ...
峇波伦河畔的钟声
        献给坚守教育岗位、可敬的教师们
 
先达  陈 鸣
 

 

      清初三大名医之首,中医学家喻家园说:“执方疗人,功在一时;著书教人,功在万代。”“没有读书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凭借这些哲理,教师必须立足岗位。然而,却拜时代所赐,教师被迫结束了笔尖上的岁月。今日回首,虽是昔日风云,心中那份眷恋、那段迷失自己、徬徨的岁月,依然清晰。浓缩当年这一段锥心的历史,回顾那始终挥之不去的梦魇,从一个小角度去写下一些细枝末节。

        当年的文化,薪火相传,确实很具民族的特色。短短的十三年(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六年),先达(Siantar)华侨中学成了培育我们成长的指路明灯。峇波伦河(Bahbolon),滔滔的河水则一次又一次的洗涤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心灵。教师们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努力耕耘,有几分努力就有几分收获。
      校钟响了,飞越峇波伦河的另一方,呼唤着山城里年轻的学子,从河的这一方走向彼岸 ~ 当代拓荒者开辟的那一方已积淀了十三个春秋丰厚文化的土壤。河上的木板桥 ~ 输通文化的纽带,将一小、二小、三小三所希望小学的学子源源送入中等教育基地——华侨中学。
   
       走过峇波伦河,穿过一条两旁围着木栏杆、弯弯曲曲的小道,上了一段斜坡路便是班尼街,向右走不足五十步便可望见巍然屹立大礼堂上的"华桥 中学"四个醒目的大字,下面是建校日期1953。礼堂前是一片开阔的大广场,学生们曾在此倾听四个小时苏加诺总统的演讲。学校前边与右边排立着无数棵梧桐树,礼堂左右两侧各是六间高小与初中的两排并列的教室。大礼堂内,左右两侧各放两个乒乓桌,中间是羽毛球场,最末端是一个大舞台,学生们在此上大课,初中、高中的毕业考试,演讲比赛,毕业恳亲晚会,中秋文娱联欢晚会,庆祝中国国庆招待当地军政长官的文娱晚会。棉兰来的潮剧团、闽剧团、粤剧团与四联,都曾在此演出。
   
       从礼堂右侧经过走廊一直往下走,经过教师宿舍,宿舍后面相隔不远,便是一栋二层楼的初中、高中部教学楼,上下并列共廿间教室,再后便是围墙,围墙内有大食堂,大水塔,更有体育用的单,双杠。
       从礼堂左边入走廊,可闻高小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高小教室并列三排,第三排中还备有好几间供外地来的寄宿生宿舍,有来自亚沙汉(Asahan)、奇沙兰(Kisaran)、兰都(Rantau Prapat)、三板头(Perdagangan)等地的学生。宿舍前还种有几棵白树。白树下坡处,礼堂后面有五个篮球场的大广场,学生门在此早操,打篮球,上体育课,庆祝国庆(有百人大合唱、大规模集体舞、文娱节目等),还庆祝中秋节。礼堂后的第一个篮球场向左至第五个篮球场边还有一列亚答屋的高小部教室,最后边则是家庭式的教师宿舍。
   
        郑子经校长则住在最后一间宿舍。有一回,他从国内参加学术研讨回来,教师们三位一批轮流去校长住处座谈。郑校长和蔼的对我们说,华侨事务委员会十分关心海外侨教事业,郑校长向我们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教师本身必需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教师本身必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学生的表率。
(三)教师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将华侨教育事业进行到底。
   
        当时的母校,已拥有三千多名学子,规模相当大。教师们引领学生走上一级一级的知识台阶,在此走完最浪漫的学生时代。教师们成为学生们平凡而又坚实的铺路石,他们点燃知识分子这盏灯,让学生们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轨迹。学无止尽,读书是永远没有毕业的。
         九•卅事变后,于一九六六年三月廿八日,华侨中学学府大门(包括一小、二小、三小),擦着师生们的鼻尖落下了帷幕。师生们陷入了漫长,似乎没有尽头的等待。最终,时间给予了答案。家长们陆续把孩子送进了印尼语学校,教师们面对未知遥远的人生之路,与日俱增的不安定感,一脸茫然。肩上是沉甸甸的生活,内心是空荡荡的失落感。教育工作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是他们的人生、前途,时代的变迁已将他们逼入了逆境,他们必须换一种模式,开始新的生活,适应新的环境。故而先达的一家大烟厂门口成了个人才市场,一部份教师则离乡背井,到椰城、泗水、棉兰等地求职谋生,有的弃文从医,有的摆摊子的,搞手工业的,更有一批教师转型成默默的家教,坚持至今。还有一部份教师则是在石头缝中找生存,被迫进入社会的最底层。有家住郊区贫民房的无电无水,靠收空瓶子度日,孩子的营养主要靠黄豆、南瓜等。饮用水、洗衣则到半公里外的公用泉水站挑水。有的教师则躲开闹市,到郊区原住民学校卖冰淇凌。先达是个山城,雨量丰富,下雨天三餐都成问题,孩子们仅靠一小块木薯煎饼(Kerupuk)下饭,夫妻则小辣椒加盐,结果孩子得了夜盲症,以致夜间掉入水沟。高脚屋的楼板,踩上去一摇一晃,如履薄冰。
   
        一部份涉足商场的师生,经过一番打拼,苦心经营,最终功成名就的亦不少。就我熟悉的陈老大,成功不忘本,资助同学,热心公益,致力慈善。
        四十多年的岁月逝去了,疾病和衰老是人生的常态,是一个流程,没有人可以真正的不朽。大部份老教师在岁月中熬白了头,更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数已离开了人生的舞台。但愿上了年纪的教师们,在完成了新老更替的任务后,虽然我们跟不上年轻人的思维,也别"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坚持过点有品质的生活,依然站在世界之窗前:读书报,充实我们的见闻。看好书可享受抽丝剥茧的过程,享受心灵上那精炖的鸡汤。顺应自己的心意,安享自在的晚年生活。
          峇波伦河畔的钟声已永远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与我们见证了共同的悲欢离合,见证了共同的历史。此刻,我们为仍在家教战线上坚持不懈,兢兢业业、最可敬、最美的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更期望薪火相传、代代接力,青出于兰而胜于兰。一个知识的大宝库,正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