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惺惺相惜 老黄: 昨日发送来的短文“桑榆晚景无限好”已经拜读。虽然对短文中提到的众多人物不熟悉,但从文章中却可以感觉到作者的多年挥之不去的思念情意和跨越坎坷人生的宽广胸怀,这无限好的“桑榆晚景”,不是人人可以体会到的,也不是人人可以用笔墨表达出来的。真是一篇用“心”书写的好文章。 其中,唯一知道的一个人就是郑钦美同志。我在一篇记述板门店谈判的回忆文章中恰恰也写到当年同住一间小房间的他。那时,就知道老郑有心脏病。想不到在他走了半个世纪之后,方才发现原来当年的“先达人”也没有忘记他呢! 自深圳见上一面后,我5月16日抵达北京。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板门店谈判(续集二)》书稿出版前的未了事宜;最后,因在北京安排印刷有困难(没人跟进),还得拿回到珠海市委托原先的老印刷厂付印及代为分发,争取赶在“7.27”朝鲜停战签字日之前发到每个人手中。 我是在6月29日离开北京的,计划在7月6日去珠海看该书稿的清样后,就可以上机印制了。 书的“序”文、“前言”及“编后语”都是由我起草的,现将其中的“序”文及我写的那篇提到郑钦美的回忆文章(见下文)传送给你,有空就看看,没空就不必理会了。 祝:全家安好,愉快幸福! 卓华明 附文: “我(卓华明)和冯多艺同志是在1952年初借调到遣俘工作处的。组织上安排我们两人和原来主管材料的郑钦美同志同住一间进屋就是炕的小房;郑钦美是曾经在我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工作过的爱国华侨,他把战俘名单材料的管理交给我和冯多艺后,仍以遣俘处外事秘书身份协助我们工作。闲聊中,我们才知道他是由外交部调到开城代表团的外文干部。 郑钦美1928年出生,比我们大许多,但是我们三个人很谈得来。工作之余,我和冯多艺常常会想念自己的“家(文工团)”,他给了我们不少安慰与帮助。另外,王迪康处长和张志民科长也很注意对我们这两个年轻娃子的思想教育。”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