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锦 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丁宜华校推荐,作为苏北地区的首批保送生,被我国驻棉兰领事馆保送回国深造,圆了我梦寐以求的心愿,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回国几十年来,经历了人生的甜酸苦辣,有些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至今难忘。特定的“侨”的身份,注定了对“侨”怀有特殊的情感,涉“侨”的印迹不时在脑海中回旋。一些有关“侨”的信息,自然会引起我更多的关注。尤其是侨界办的刊物网站,更吸引我的眼球,对《先达通讯》尤为关注,不仅文风纯朴,文笔优雅,而且情真意切,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先达人的一片真情与爱心,由此,勾起了我的一片追忆……我回国前尽管大部分时光在丁宜度过,但幼年时也曾在先达居住,据此,终于有机会踏入北京先达人之家。 “回家”的感觉,可谓感慨万端。去年,我有幸,亦是第一次参加了《2012年先达人相聚北京》的大会。大会的成功举办,使我赞叹不已。会议的规模、来宾的层次、地域的分布,在民间团体中,纯属首屈一指。整个会议洋溢着一片真挚情谊,处处体现了先达人的质朴真情、富有爱心及凝聚力。 忆往昔,作为先达众多的海外赤子,他们风华正茂、满怀壮志,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梦想,告别了亲人,千里迢迢,远渡重洋,踏上了北归的征途;如今,他们大多年逾古稀,但仍默默发挥余热,传承着先达“情”、故乡“情”、团结“情”的好传统。当地众多的先达人虽也已加入居住国的国籍,但他们仍传承着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对祖籍国的深情并没改变,浓浓的思乡情怀,使他们依然维系着与祖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为中印两国人民友好努力耕耘,这就是先达人的固有本色,是值得自豪与颂扬的。 时间的流逝可改变人们的命运,但深藏在先达人心灵深处的先达情却永不可磨灭的。 今年9月22日,我又有幸参加了北京先达校友会十六周年会庆的聚会,再次感受先达侨胞的真挚情义:会议主持人张从汇先生充满激情的开场白;会长张巧端女士热情洋溢的祝词,无不深情地勾起大家心中的情义,尤其是步入耋耄之年、德高望重的黄书海老前辈的即兴朗诗,更激起与众的一片遐想,使大家沉浸在惬意的追忆中。 与会者大多已七十开外的老人,脸上虽也已刻满沧桑的印迹,但个个神采奕奕,内心充满着欢乐与喜悦,他们互相缅怀叙旧,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是的,他们回想起回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也经历了“天灾”与“人祸”的洗礼,有着无数的喜怒哀乐,在那人妖颠倒的动乱年间,有的甚至被扣上“特嫌”的帽子,思想受到极大的压抑,生活也经历了坎坷与艰苦,但他们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坚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与祖国人民同舟共济,战胜了彷徨与忧伤,顶住了压力,度过了难关。 如果有人要问:是什么精神引领着他们冲破艰难险阻走到今天呢?这就是先达海外赤子爱国情结的魅力所在,也正是有了这种爱国情结,才让一代代先达的华夏赤子魂牵梦系,勇往直前。 感慨之余,共鸣之心油然而生:回国几十年来,自己同祖国同甘共苦,留下了足以让我为之自豪与欣慰的美好回忆,尤其是拨乱反正以来,给这种回忆增添了更加艳丽的色彩。看到今天祖国的经济总量已跃至世界第二,想到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耕耘,感到无限荣光。在祖国这片土地上,我留下了青春的脚步。虽匆匆,却踏实;在祖国前进的道路上,我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虽微小,却充实。如今我已退休,但我还担任着朝阳区三里屯街道的侨联主席职务,决心向先达的老前辈学习,发挥侨胞报国的优势,强化为侨服务意识,用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带着真情、感情,尽心尽力去发挥余热,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团结本地区的广大侨界人士,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尽一份微薄之力! 书海手记 时下,年轻人交流,多半是打电话,发短信,或上网聊天。靠手写信者,几乎寥寥。 而对七八十岁的人来说,他们在信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手捧对方来信,仔细品味,那秀丽的字迹,那细腻的情感,那力透纸背的语句,那久违的形象,彷佛跃然纸上,面对面和你倾心对话。在你内心所产生的共鸣、愉悦和满足感,是其他通信手段无法取代的。 相信,你看了秀兰这封信,也一定会感同身受。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