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心情随笔 查看内容

谈月亮

2015-9-25 01:07| 发布者: zjj| 查看: 1106| 评论: 0|原作者: 厚古|来自: 《先华校友通讯》2期

摘要: 谈月亮 厚古 太阳,特别是赤道上的骄阳,有时候令人热得受不了。大家都知道阳光滋养着万物,为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可是人们对它并不特别感到亲热,有时还回避它,于是擦护肤膏, ...
谈月亮 
厚古
 

                             


      太阳,特别是赤道上的骄阳,有时候令人热得受不了。大家都知道阳光滋养着万物,为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可是人们对它并不特别感到亲热,有时还回避它,于是擦护肤膏,张遮阳伞、进游泳池、到外地避暑、度假,成了夏季的流行时尚。而月亮却受到人们的欢迎,虽然我们没有听说过月光对人身体有益,长年不见月光会损害健康。于是,古典文学中,歌颂太阳的不多,歌颂月亮的倒不少。
      月亮的确有她可爱的地方。她出现在黑暗的夜晚,把皎洁的、温柔的月光撒满大地,公平无私地分给每一个人。它还从窗口,从天井,从庭院,进入了千家万户,跟失意的诗人,离家的行人,怀远的少妇,思春的姑娘,总之,跟长夜失眠的人相伴。
     中国人对月亮似乎特别有感情。积三千年的神话和传说,想象和愿望,月亮有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广寒宫,玉兔蟾蜍,想象力多么丰富。
     元宵是一个大节日、中秋节更是一个全民欢乐,阖家团圆的好日子。元宵节结束了春节的活动,过了这一天,一年的日常生活开始了。而中秋节在农作物丰收之后,农人们得到了短期的休闲;城里的人,结了账,有了跟家人团聚的机会。天高云淡,明月当空,更是一年中最好的天气。于是人们观灯、猜谜、赏月、吃月饼,在月下对饮,谈嫦娥后羿的故事,自有一番乐趣。
      不过,中秋节是后起的节日。我以为,中秋节是在唐朝以后才热闹起来的。可惜手头没有资料可以找到这个佳节的起源。唐代诗人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家喻户晓的佳句。但他所提的佳节不是中秋,而是重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个登高望远、赏菊花、吃蟹黄的节日。有一个时候给人淡忘了。香港人有幸,每年都有这个节日,而且还是一个公共假日,并赋予了新的内容,敬老。中国大陆近年来,也在这天开展了敬老的活动。
     
      说中秋是唐代以后才热闹起来的节日,是有一些反证的。在《唐诗三百首》中,提到明月的诗很多,但提到中秋的只有韩愈的一首《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和张暑两个宦海中浮沉的官事在旅途中相遇,在中秋之夜对饮,诉说宦途的艰辛,而涉及月亮的只有两句:“一年明月今宵多……有酒不饮奈明何!”时间是在中秋,但这根本不是在过中秋节。连喜爱月亮,甚至传说醉后下水捞月而溺死的李白,也不提中秋节。到了宋朝,另一个爱月亮的诗人苏轼,就有好几首赏中秋月的诗词,最有名的当然是那首《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月)的词了。
      北宋时,城市经济有了高度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比以前进步。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汴京(今开封)的繁荣,茶馆里说平话(短篇故事)和说三分(三国演义)很是热闹。以柳永为代表的市井文学流行了起来。城市壮大了,商旅来往越来越多了,请看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就是中秋节热闹起来的背景。
      中秋节的主要内容是赏月。是元宵节的发展。元宵节的一些节目,如看灯,打灯谜,也搬到中秋来了,但中秋节也有自己的节目,这就是后来才加进去的吃月饼,杀鞑子的故事。
      明月和中秋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望月(农历每月十五的圆月)一年只有十二个,中秋更每年只有一个,而明月呢,如果不是阴雨天,一个月该有六七个,一年最少该有八十个左右吧。唐诗更多提到明月,有的人却把中秋和明月合二而一了。请看下列的几首诗: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抬头看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咏月诗,但不是中秋咏。农历每月十五,月亮圆满,而在十五前后,还有几个晚上,可以看到明月。就说地上霜是秋天的现象,但是秋天有月亮的晚上不只一个中秋。因此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一般的情景。离家出外的人,在一年几十个有明月的任何晚上不能成眠,看着从窗缝照进来的月光,想起了留在家里的亲人。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可以在任何月夜发生的。
       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得很热闹,其实心里是很寂寞的。其时正是天宝三年春天,他受到小人的破坏,心情很不好。
      杜甫的《月夜》是诗人所写的一首有名的寄内诗。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安吏之乱发生了。他把家眷送到鹿(邑旁。读音为“夫”)州羌村,自己只身想去灵武见新皇帝唐肃宗,不料在途中被叛军抓到长安。这首诗是当年八月在长安写的。是一个月夜,但并没有标明是八月十五,因此最好不把它当成中秋诗来读。
       杜甫的另一首咏月诗《月夜忆舍弟》,景色是“露从今夜白”。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白露,是在农历八月初,在中秋之前,这首诗不会是写中秋的。
其实,月亮高挂在天空,同时照到了分离了的两头的亲人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像雷达似地传送了两地的心声。相思之情是什么时候都会产生的。不论是望月(满月)、半圆月、上弦月或下弦月、弯月、月牙儿,都会引起怀念,触发思愁。“月儿弯弯照九州”,“月如钩,梧桐深院锁清秋”,“半个月亮爬上来”,都可以使人触景生情,不必一定要等圆月,才有情感的。
     月亮还给人悟出一些哲理。月亮的阴晴圆缺,使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因而让人坦然地面对现实。秦月汉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又使人想到人生短促,应该及时行乐。“月是故乡明”使人感到家乡的可爱;“月亮是美国的圆”,那是在太平洋彼岸住久了的人的感觉。
       时代进步了。人的物质生活有了快速的提高,高消费的物质文明使人越来越脱离了大自然。清风明月不用一分钱买,可是住在城市里的人有几个还对它感到兴趣呢。城里住屋的建筑和布置,天井和庭院都给封闭了,通到阳台的门也关的很紧,有多少家还能让月光探进头去,让主人看到明月光,而产生乡愁呢。中秋节,大家也吃月饼,聚餐会宴,小孩子提灯,还真有过节的气氛。可是有几个人认真地看月亮一眼。以前,月亮使分隔两地的亲朋好友获得了心灵上的联系,现在,拿起电话筒,一声Hello,解决了两地相思之苦,可以听其声,甚至还可以见其形,月亮的作用已经过时了。
      月亮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属于农业社会的,到了工商业社会的今天,在城市这座混凝土的大森林里,月亮已经找不到知己,只能在城市的上空低徊,自感寂寥了。何况太空人已登上了月球,有关月球的传说已经失去了魅力。
     自古至今,月里的嫦娥一直是寂寞的,现在她就更寂寞了。
                  
                                    —— 刊登于《印度尼西亚日报》1999年8月29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