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疏鬓已斑 欢笑情如旧
——读《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有感 福州 林秀兰 《先达通讯》162期黄书海写的一篇《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说到我的心坎上,深有同感。在此让我向五十多年在使领馆作贡献的前辈们致敬;让我向他们多年老同事缱绻之交叫好;让我向他们高寿健康祝福。下面让我说说我的感慨吧。
回溯到五十多年前,1959年印尼颁布总统第十号法令。规定县级以下外商均须迁移县以上城市经营。县以下的外商绝大多数是华侨。数以万计的侨胞受其影响是直接受害者。好些人是生于斯长于斯。这些小商小贩小本经营,仅能糊口度日,哪有资金迁移城市。失了生计,生活面临困境,人心惶惶,何去何从。 我国政府与印尼当局几经交涉无效,为维护我国尊严与保护侨胞,毅然派多艘船只把受害侨胞接回祖国。 这一史无前例的大举动,让侨胞无比振奋,也让印尼当局为之震憾。我们这一批来自苏岛和东爪哇1077人就是唱着《歌唱祖国》和《海外孤儿有娘》回国,安置在诏安县建设农场建华作业区的。当时国家正遭受三年灾害,粮食经济十分困难。为照顾归侨,没少一顿饭。我们不会忘记祖国的恩情。初期生活虽艰苦,但在母亲怀抱里是那样踏实,安全温暖。 建华作业区是以种植橡胶为主,是国家重要战略物质之一。全体职员除小部分后勤外,大部分是割胶工人。经过培训,掌握了割胶技术。凌晨,当人们仍在甜睡时,胶工已上山割胶了,披星戴月,胼手胝足,为给祖国多收一滴胶水,多产一块胶片,不怕苦不怕累。不论后勤的,前沿的,在哪个岗位的,都尽心尽责。 他们在建华这片土地上淌下了汗水,留下了足迹。 回国时,正当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现已是白发苍苍退休养老了。 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他们坚定不移地说:在自己的国土上,不再受人排斥,不再受人歧视,以主人翁姿态建设自己的国家,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弹指一挥间,四十多年过去了。1960年接侨临时搭建的二十来平方黄土小屋已成危房。政府再次伸出援手,拨款资助,结合场员,集资重建新舍。旧貌换新颜。一栋栋宽敞明亮,水电齐备的新舍呈现眼前。房前屋后种上五颜六色的花卉,有如一座花园式的村庄。空气清新,是个养老的好地方。 昔日的黄土小屋已无痕迹。但在归侨心中那黄土小屋并没有磨灭。在那里有归侨淳朴真挚,互相关爱、心腹之交的感情;在那里有喜怒哀乐,甜酸苦辣的记忆。 几十年来,各地同命运的归侨,从不相识到相知、同工作、共呼吸,结下了牢不可破的情谊,让人难于忘怀。 2000年初,建华胶业处于低谷,濒于停产。正值改革开放时代,广东福建特区开办许多企业工厂,吸引不少年青人。好些人纷纷离开建华前往他地打工创业,凭一双勤劳的手,智慧的头脑,努力拼博站稳脚根。有的举家随之迁离。这么一来,几十年朝夕相处的归侨散居各地。天各一方。但人离心不离,仍然互相牵挂,彼此思念。儿女们理解老人心情,在时间、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陪同父母出外,探望老朋友,了却心愿。
改革开放后,我也随儿女迁移福州谋出路。近年来,前后个别由儿女陪同来探望我的有好几位。老人相见,格外高兴又激动。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如珠海黎美娇夫妇,黄浦许伟生夫妇,东莞梁锦昌夫夫妇,广州周云芳夫妇,深圳陆亚红,诏安丘月云,惠东林玉蕉,漳州罗敬顺,最近4月份,广州黄和珍是个老糖尿病患者,随身带着胰岛素注射剂由三个已成家的女儿陪同,特来看望我,让我担心又感动……还有谁来,我不愿打上休止号。 我女儿体谅老人长途跋涉,旅途辛苦,一般在家接待,让这些老人可随意些,安逸些,较有时间休息。席上,家常便饭,边吃边聊,亲切、温馨,老的念念不忘谈过去;年轻的高谈阔论谈未来。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这样的场面,不单单是老一代而是两代人的相聚。侨情、乡情、友情,融汇贯通,难舍难分。多么难得啊!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分别时,总是那么依依不舍,忘形地拥抱又拥抱,叮咛保重又保重,已是耄耋老人了,谁也不敢道出再重逢的承诺,见时高兴,分时难受,每次相聚过后,心里总是久久平静不下来。 说不完的心里话。“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这句名言,我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其含意,也引发了我多少感慨和怀旧。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