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查看内容

先达华侨社团发展概况

2017-1-26 00:21| 发布者: zjj| 查看: 967| 评论: 0|原作者: 黄书海|来自: 《先达通讯》168期

摘要: 先达华侨社团发展概况黄书海 上世纪初,先达华侨社会和先达市才逐渐形成规模。华侨社团则随着华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 当时,印尼受荷兰殖民统治,殖民官员数量有限。如何有效地管理华侨社会和处理大 ...
先达华侨社团发展概况
黄书海
 
     上世纪初,先达华侨社会和先达市才逐渐形成规模。华侨社团则随着华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
      当时,印尼受荷兰殖民统治,殖民官员数量有限。如何有效地管理华侨社会和处理大量的华侨事务,就成了荷兰殖民政府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于是,1619年4月,荷属安汶县长赫尔曼向荷属东印度公司总部建议:可从当地华侨中选出一个头领来协助管理华侨事务。总部接受此建议,并于同年10月指派苏鸣岗为巴达维亚(今雅加达)首任华侨首领,并授予甲必丹职衔,不领薪,非官员,主要负责管理华侨户籍、协助殖民政府征收人头税等税赋,处理华侨财产继承民政纠纷及民事诉讼等。
      甲必丹就是殖民主义者“以华治华”的工具。
      甲必丹(荷文kapitein,即上尉军衔),此外,还有玛腰(Majoor,少校)和雷珍兰(Letnan,中尉)。玛腰的职责是总管甲必丹公署事务,其地位和权力高于甲必丹和雷珍兰,不管具体事务。而雷珍兰归甲必丹指挥,当跑腿办具体事务。
     先达乡贤陈顺丹,因开辟先达商埠有功,被荷印政府委任为先达埠甲必丹兼市政顾问、法庭陪审员、种植会议员等职。
      陈顺丹和李元亮、陈明春共同创建先达中华学校。当时,陈顺丹献地4910平方米,以为校址。
      1931年,荷兰殖民政府宣布取消甲必丹制度。从此,先达华侨社团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在中印尼双重国籍条约实施前,所有先达华人统称为华侨,所有社团也统称为华侨社团。先达华侨人口并不算多,但社团数量却很可观。按人口比例,当时在印尼同等城市中,拥有如此众多社团的城市,先达当列前茅。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先达华侨社团(包括红蓝两派)近60个。按性质分类:有政党、综合性社团、宗亲类、工商行业类、工农青妇、文体娱乐类、慈善公益类等。
      从势力和数量来看,随着国共内战此消彼涨形势发展,蓝派由强变弱,红派则由弱变强。
      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中国国民党于1920年颁布成立海外支部的通则。国民党在印尼的合法身份得到荷印政府的承认。国民党在苏北省成立日里,亚齐、打板奴里三个直属支部,并在各地成立了分部。先达国民党分部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荷印政府禁止华侨社团开展政治活动,但由于背后有国民党政府驻印尼使领馆的支持和出谋划策,国民党对华侨社会中上层人士的渗透和拉拢是十分明显的。
       1949年8月,国民党派遣蔡维屏为驻棉兰领事。当地国民党(包括先达国民党)利用蔡的履新,大搞迎接活动。一时间,“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插遍大街小巷,其之所以要如此大造声势,是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大陆各大战场上节节败退,解放军势不可挡,即将夺取全国的政权。
国民党只能虚张声势。
     真正打破蓝强红弱局面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1950年4月,中印尼建交。195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沈一平为驻棉兰领事,受到华侨各界的热烈欢迎。这个风向的变化,使承认和拥护新中国的社团明显增多。
     在先达,除了国民党,还有红派的中国民主同盟苏岛支部先达分部。它们属于政党。民盟苏岛支部的由来是:1942年,日军侵占印尼。棉兰和先达的爱国青年成立了两个抗日秘密组织:“苏岛华侨抗敌协会”(简称华抗)和“苏岛人民抗敌协会”(后改为苏岛人民反法西斯同盟,简称反盟),开展抗日地下活动。
     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抗日秘密组织浮出水面。为了应对新形势,经两个组织主要领导人王任叔、陈洪、赵洪品等商议决定:把两个组织合并,改组为苏岛华侨民主同盟。
      1946年,经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同意,把苏岛华侨民主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苏岛支部。当时盟员约五十多人。这些盟员散布在报社、学校、社团,成为这些机构的领导核心。
      红蓝两派在先达都掌握和控制了数量不等的社团和学校,并成立了高端组织:先达华侨总会和先达侨团联合会。彼此在争夺学校、社团和华侨群众方面,展开了时紧时松的斗争。
      国民党宣传反共、反新中国,民盟宣传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新中国,号召华侨大团结。两军对垒,迫使各社团和华侨群众不得不选边站。有的一家人分两派。
     根据不完全统计,四五十年代,先达华侨社团的政治属性大致如下:
      红派社团:民主同盟分部、先达华侨总会、中华商会、华侨职工会、韩江同乡会、福建同乡会、龙岩同乡会、琼崖同乡会、华侨学校、育才学校、民众夜校、华侨青年会、华侨妇女会、新民歌剧社、韩友兰球队、联谊羽毛球队、汽车公会、文烟商公会、烟草公会、米业公会、海产同业公会、羔丕店公会、华侨烟厂公会、中印友好协会、璜汶华侨总会、璜汶中华学校,如果加上1949年前右倾、1949年后左倾的韩友体育会和苏岛中华汽车公会,共28个;
      蓝派社团:国民党分部、中华侨团联合会、中华学校、中华卫理学校、中青夜校、广肇同乡会、中华木业总工会先达分会、兄弟体育会、三青团、绿白社、自由工联会、琼州会馆、客属公会、华侨互助社、先达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金业工会、工联会、共17个。
    
      先达华侨总会和先达侨团联合会是红蓝两派的高端组织,都是在日本投降后,四十年代末成立的。它们在华侨社团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主持这两个组织的人,几乎都是当年侨界的佼佼者。
先达著名侨领、侨商陈影鹤出任先达华侨总会第一任会长兼中华商会会长。他在先达侨界很有威望,很受拥戴。1947年,陈离开先达,其职位分别由红派侨领郭懋钦、王定一、周清木、陈于胜等继任。
       1948年,蓝派先达侨团联合会脱胎于先达治安会。其领导层也都是蓝派界的精英,如姚雪村、李炳鸿、章达文、李永基、关鸿达、施翼鹏、陈金宜等。
      华侨社会有个特点:彼此之间虽有政治理念不同,有“阋墙”、有“竞争”,但并非势不两立。社团和学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私交依旧。对商人而言,在商言商,政治理念的分歧,并不妨碍彼此成为经商的合作伙伴。
     教育理念的不同,更使中华学校和华侨学校演绎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彼此取长补短,培育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中印建交,国民党政府驻印尼外交机构被迫关闭。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尼大使馆和驻各地的总领事馆和领事馆,成了广大华侨的坚强后盾和“保护神”,心向祖国、支持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成了先达华社的政治主流。
     原先规模最大、学生达二千多人的中华学校,经过1948年蓝派校董无理开除大批红派老师和学生以后,声望大为受挫,学生数量逐年锐减,而红派创办的华侨学校、育才学校、民众夜校却蒸蒸日上,学生数量1955年高达近二千七百人,约占先达华侨学生百分之六七十。
      倾向新中国的社团也越来越多。五十年代中期,当地发生的几个重大政治事件,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印尼合法地位和政治势力:
      一是蒋帮特务阴谋杀害周恩来总理而炸毁“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二是当地国民党或明或暗支持反苏加诺中央政权的地方叛乱集团“辛波伦武装叛乱集团”。
      这两件事,不仅在华侨社会,在印尼官方上层和广大民众都造成很恶劣影响,使台湾蒋介石集团和当地国民党声败名裂,导致1958年4月,印尼政府断然宣布取缔中国国民党在印尼所设总支部及其分部。
     
      当时,我在大使馆担任印尼文翻译,深度接触到这些事。其中有件事至今难忘:早期当地华文报把Partai Nasional Indonesia(PNI)翻成印尼国民党,我们也照常沿用。就在1958年前后,该党党魁阿里·沙斯特洛阿米佐约和该党主席哈尔迪,曾口头向我方提出:“中国国民党名声很坏,我们的党和国民党不一样,希望今后不要把我们的党称为‘印尼国民党’,以免在印尼华侨界和中国人民当中形成负面影响”。
      我方当即表示同意。从此中国大使馆和新华通讯社把PNI改称为印度尼西亚民族党。
       1965年“九·三0”事件,印尼政局大变天,军人政权上台执政长达三十多年,中印外交关系中断,大批华侨华人被屠杀和驱赶,所有华文报社、学校和社团统统被封杀。华侨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而今,上述华侨社团已不复存在,它们的历史只能载入印尼华侨发展史册,成为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