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达随笔 春 季 杂 感 黄书海 伏案提笔,翻看日历。
今天正是阴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它预示着春天来临了。 突然想起杜甫一首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首先,谨以杜甫这首诗,祝福先达乡亲幸福安康! 春节期间,儿孙们到海外旅游渡假。我和老伴瑞玲猫在家里,接了海内外许多先达乡亲打来的电话和发来的微信,其乐融融。 其中,福州林秀兰大姐节前节后打来两次电话,一则以喜,一则以悲。喜者:近九十高龄的她,虽近一年来,曾晕倒过几次,但安然无恙。现思维清晰,言语自如,我们聊得很高兴;悲者:她的好友、老先达、九十六高龄的范华英大姐,春节期间,在雅加达病故了。她为此感到很伤心,并为此给我打电话。 于是彼此在电话中陷入了深深的追忆。 范华英原籍广东大埔,与张新英、杨密宝、陈友兰、黄妙贤、林秀兰等大姐是同辈人。许多老一辈先达人陈丽水、林克胜等都认识她。 林秀兰对范华英大姐很崇敬。她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先达,敢于抗婚逃婚的第一人就是华英大姐。她早年在先达唸英文学校,思想比同辈人都开明。 她逃婚后,便跑到亚齐教书。多少年以后,她来到丁宜。当地总会安排她担任华侨幼儿园园长。她很能干,又会说流利的印尼语和英语,在工作上和秀兰有很多接触。 她很晚才成家。她和棉兰崇文学校校长谢长青成家后,育有一男孩谢海燕。不知为什么,几年后他们分手了。她带着孩子移居到占碑去。 从此,她与秀兰等先达人失联了好几年。 直到2003年9月,许多北京和印尼等地的先达人奔赴香港参加苏岛华侨抗日“九·二0”事件六十周年纪念活动。范华英随印尼团也来到了香港。 纪念大会结束后,筹委会还特意在香港爱群社举办了一场温馨的敬老会。就在这个场合,华英和饶铁生邂逅了。对此,铁生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和范华英见面真是巧遇。20日上午,大家在酒店大堂集合准备出发时,蓦然听到一位妇女打听林克胜的声音。我循声过去一看,是位似曾相识的大姐,可是记不起姓名了。一询问,才知道,她是范华英。我十分惊喜,随即领她去见克胜。他们一见也惊喜万分,因为他们也有半个多世纪未见面了。”…… 也就从这一刻起,华英和北京先达人建立了联系。2008年初,她来信向铁生索要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歌曲“We are ready”。她说,8月8日,届时坐在荧光屏前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跟着唱“We are ready”,多开心啊?! 铁生把她的信给我看。我看了十分感动,并建议铁生把前后接触的情况,连同这封信的内容,写成一篇文章,供《先达通讯》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2008年8月8日出版的《先达通讯》第88期刊登了铁生写的文章。我给文章取了个题目:“一位‘老先达’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怀”。 正巧,这期《先达通讯》是第88期,又是在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时出版,我把铁生的文章放在头版头条显著版面上,可算是我们迎接北京奥运会难得的应景文章。 刊物出版后,有个别细心的读者注意到:本期排列出六个“8”,即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88期,人们以为我们有意找个好彩头,其实不尽然,只是应了那句“无巧不成书”的俗话而已。 华英大姐经历坎坷,但对华侨教育事业却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桃李”遍布各地。 不管顺境或逆境,她对祖国一往情深。现摘录她来信中的几段话: “最近好几个月关注中国新闻,心情非常沉重,忧心忡忡,不时热泪盈眶。每天看报和听三次国内的新闻报告。雪灾已过了,西藏拉萨“3·14”发生打砸抢烧杀严重暴力事件也平息了。 接着,奥运火炬在中国境外传递时,虽然在一些地方遭到“藏独”和西方反华份子的干挠和破坏,不过有惊无险,总算胜利结束。现在正在国内各省份传递,看电视画面非常热烈隆重。 最悲惨的事件是在四川发生“5·12”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房屋倒塌成废墟,数万人民伤亡,财物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幸亏有政府英明领导,克服重重困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内军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空前大团结,出钱出力,克服灾害,重建美好家园。 5月9日下午2时28分全球华人默哀三分钟,我也站在电视机前默哀,不住流下眼泪。 南方有些地方暴雨成灾,非常严重。温家宝总理说:“多难兴邦”。抗震救灾中,我们的祖国也一定会强盛。”…… 亲爱的读者,当您看完了这几段话,难道不为华英大姐对祖国的深厚情怀所感动?! 最近几年,华英大姐移居雅加达,同儿子住在一起,安享晚年和天伦之乐。她经常与秀兰通电话,她们很谈得来。 华英大姐的逝世,对秀兰打击很大。噩耗传来,她禁不住痛哭了一场。秀兰离开丁宜回国那天晚上,华英姐特意陪她睡了一晚。两人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话不多,久久不能入睡。这种情份,不是亲姐妹,胜似亲姐妹。终生难忘。秀兰今天给我打电话,共同回忆华英大姐的往事…… 谨以此寄托我们对华英大姐深深的哀思。愿华英大姐一路走好。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