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華人社團的隱憂
先達 彬彬
1997年,我才四十多歲,到新加坡辦理業務,我一人住在 Hard Rock 酒店,打開電視看見新加坡潮州公會主席(名字我忘了)接受媒體採訪。 他說,身為華社領導人有很多不為外人知道的難處。因為華人社團領導人都是工商界的成功人士。他們每天生意很忙,犧牲了很多的寶貴時間,失去同妻子兒女相處的機會,有時為了應酬會連續幾天都不回家吃飯。
我們印尼改革開放解禁中文後,印尼各地華人社團紛紛成立。華人成功的工商界人士,領導了華社為華人的權益,為華人子弟的教育,任勞任怨、勞碌奔波,值讓大家的讚許。可是今天華社正面臨著接班人,如何傳承下去。這種危機和緊迫感是我們將共同面對的難題。
今天看中文報,會寫中文的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人。五十歲以下的華人不懂中文,沒有祖籍國家鄉的觀念。十多歲的華人子弟雖然已開始學習中文,再多十年他們的中文水準會大大提高。但是那時候他們已廿多歲,卅多歲,是找工作,開始創業和組織家庭的時刻,還沒有經濟基礎,沒有社會經驗,沒有人肯接棒加入社團。而且華文報是否還有熱心人辦下去,還是一個疑問。
華人社團是華人最基本的組織。不涉政治,可以分為十大類。即宗教,社會福利、聯誼、婦女、體育、文化、互助、慈善、教育、青年。從性質上而言,他們都是非營利的自願組織。在印尼到底有多少華社沒有統計過。但是他們都在團結印尼友族、促進交流、捍衛華人權益、為印尼國家的建設,和創造印尼友族的就業問題,作出貢獻,從來不曾缺席。長袖善舞的華人,唯印尼國家爭取到可觀的外匯和稅務的是收入。
我是海南人,關懷和挽救海南鄉音,也是全體海南人的責任,我們也面臨海南會館的接班人斷層的局面。我們不能等到在印尼沒有人講海南話了,才想到拯救和後悔。這將是海南人的悲哀和不幸。我們要發動每個海南家庭同兒女講海南話的行動,讓海南鄉音處處聞。也是傳承海南文化。我們的父母都說:「海南人重鄉情」。這是與生俱來的血脈傳遞。
海南人的文化,歷史和習俗,都傳承在語言中。而鄉音更是留住子孫後代濃濃的鄉情。這是包括海南人在內的印尼所有華人的心願和喜聞樂見的,以上是我個人的淺見,不一定正確,大家作為參考吧。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