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达飞鸿 沈华英老师信函两则 书海手记: 先达中华学校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先达华文教育史,乃至先达市政建设发展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一百多年历史,深深地刻印着时代的烙印。 它有过辉煌、经历过红蓝两派相互争夺;日军占领时期被迫停课,“九·三0”事件后,又被彻底查封……为了保存这块宝贵的教育阵地,先达华界精英和有识之士,千方百计,或改名“同心国民师范学校”(PERGURUAN NASIONAL SEHATI),或取名“苏丹·阿贡师范学校”(PERGURUAN SULTAN AGUNG)…… 历经磨难,这块阵地终于被保了下来,而且在两年前,当地政府还正式宣布恢复“中华学校”的名称。完整编写中华学校百年史,一直是我和同龄人的执着心愿。 1968年以前的历史,资料较多,也已编写出初稿,以后的历史,资料较少,几乎空白。现在熟悉中华学校历史的老人不断凋零,有的能讲,不能写,有的甚至已失去记忆,如果再不抓紧抢救,也许有些历史就成了空白。 令人欣慰的是,原先达华文老师沈华英,一直孜孜不倦地关注和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去年九月,她把收集的材料编写成文并寄来给我。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难能可贵,我为她点赞! 由于文稿篇幅较长,本期先发表她先后给我的两则信函,下期刊登正文,以飨读者。 尊敬的黄书海老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决定帮着收集些学校的资料,以供北京及香港的前中华学校的学长们作参考,倘若学长们有意编撰先达中华学校百年校史的话。 为了搜集有关资料,十二月二十八日那天,乘客车直抵学校,和预先约好的李华征(学校督学,也是学校经济科高等学院院长),杨桂红(学校教务主任)面谈,大家曾在校共处多年,十分熟络。一番畅谈足足近四小时之久,虽因校务繁忙来不及交与我所需要的资料,却赠以一本《百年校庆历史纪念相册》。 相册里李远忠先生“先达中华学校史略”一文,掀开了当年先进分子抢占校舍一系列的强势行动。犹记当时年少的我听成人悄悄议论:半夜里红派学生潜入学校升起五星旗。隔日清晨长者们纷纷怒斥这过激的行为。国共之争远远波及海外淳朴山城的华侨,酝酿成日后山城分裂为红蓝两派的对峙。 这期间假期返家的印尼留台生一律被当局严禁回台继续学业,迫而留下执教的又被冠以“台湾特派员”遭猛烈攻击。悲情岁月,后遗长远,伤了一代又一代的心,无数振翅待飞的鹏鸟折翼,只能困踞海隅一角默默老去。相信是一路披荆斩棘、一心为教育的先辈们始料未及的,历史深重的悲哀令人唏嘘。 “九·三0”事件过后,一小部分华裔仍忘不了曾经的辉煌,却忘了风口浪尖的敏感身份,几次逾越国格私下招待“亲人”,忽略了当权者不可忽视的威权,引起官方及军方高度不满,遂具名书面威胁警告,措词严峻激烈。当年孩子们就读于日惹大学,是以我常来往于日惹、椰城等市,曾阅读过此类公文。 重温历史的重点价值在于借鉴中的深刻反思,时过境迁已渐冲淡过往的狂热,而无数次惨烈的排华事件,令华裔正视时势而肃然定位。遗憾的是十多年前华教复苏不久,只因公事不能遂某些人之意,我和数位垦殖者竟不能幸免被余烬炙痛,重塑色彩的论调叫人费解意冷。自始至今我一再希望,一再的希望印尼红蓝派就此成为永久性的历史名词。 相册中沈成玉堂伯公仍然庄严,小时候常把老人家的面貌,坐姿和端坐宝座的美国林肯总统混淆,伯公双目深凹炯炯有神,鼻梁颧骨高挺凸出,无论坐立或行走老人身躯十分直挺,即使病中体态亦是硬朗。一根原木手杖不离手,严肃威仪,举止自有一股摄人的气势。然而对小辈的我们又显得慈爱,每当黄昏我和哥哥由PEMATANG游泳回家路过伯公屋后的巷子,总见他老人家独坐后门木椅上。我们齐声喊:伯公!他总是开心地呵呵笑着回应:游泳回来了!路上小心啊……可见老人也重视小孩健康的体格。 小时候特爱随妈妈到伯公家,伯婆和三叔婶做的肉卷糕点等特别精致好吃,尤其伯公房内桌上一排列精美的小玻璃罐装满各色的干果或饼干,偶尔伯公会要伯婆取出来给我们吃,那可是当时难得的美味。春节上门拜年更少不了红包。可惜伯公没有亲生子女。伯公家规甚严,年少贪玩的小堂叔若夜归,伯公厅堂静候,入门则饱以一顿狠狠杖责。 我念初中时礼堂左右两旁各有前后两间教堂,当时我们的教室在左边的后一间。教室墙上嵌刻捐献者的碑文,而钢琴、学生座椅背后也都刻有捐助者的姓名。淘气的我们每当下课时会掀开琴盖,按几个琴键听已走调的琴音为乐,可惜拆建时一切没拍照留念,伯公捐出的光滑钢琴起先被废置于储藏室,后来不知去向,殊为可惜。而小堂叔也已走了好多年。 如今距2017春节仅有半个月,在此我诚挚遥祝黄老师伉俪、以及在北京及香港等诸位长者乡亲们身体安康,新春吉祥如意! 注:万分对不起,因忙竟忽略了没把信寄出,待发觉已过了半个月之久。 印尼 棉兰 沈华英敬上 2017年1月14日 附注: 元宵节,钟俊仪先生旧时的同班同学和孔智璋老师伉俪佳节聚餐,我亦应邀。席间请教孔老师有关PPS的资料,孔老欣然允诺,并于隔日随即寄来有关58年间印尼设置PPS学校沿革史料。有待我稍作整理后将之列入校史资料供参考。(孔智璋老师是当年的留台生,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电机系。在棉兰苏东中学教学多年,桃李满天下,孩子定居美国。孔老师伉俪每年在美国印尼两处轮流居住。) 沈华英 谨上 2017年2月14日早上 黄书海老师: 您好! 上星期去先达一趟,应黄智文亲自嘱咐舍侄祝义,若我回先达,望能与我面谈。此前,先中部分校史资料,除早前曾寄往耶城李远山(其时未离世,亦曾来电和我谈校史一事)以外,过后也寄现任校董张增坤,并由他转寄一份给椰城姚永坚,以及于之前由我直寄先达黄智文一份,希望他们过目,或有所添增或删减。 在黄智文的会客室坐谈了一个小时,黄性格坦荡随和,直言对学校之前诸事一无所知,当年他确有志致力于推展,然期间诸多的因素,最终选择于2004年辞退。我固然能理解却难免神伤,以其经济实力,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人脉关系,兼向来致力于公益事,既具有远瞻的广视角,更有拓展学校的潜力。当时不作第二人选。如今虽已成为往事,住宿于先达的那一晚,我还是辗转难眠。 二十年以来,学校华裔学生逐年减少,学生或转读他校,而华裔新生多是入读先达圣道、卫理、文殊三所学校。据悉如今学生绝大部分为印尼学生,华人子弟少之又少。虽广义为“有教无类”,但历经百年华夏文化,及四维八德浸润的先中,未来将如何演变,回顾六十年代数间华校已成为历史,自是忧心忡忡难以释怀。 而今谨附上同样的一份校史资料,想来早年离乡的老师们或愿意翻阅这已沉淀多年的沧桑岁月。 期待十一月的香港大聚会,期待能和少小离乡的乡亲长辈欢聚一堂。此次聚会于我是首次的参与,然而我知道,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温馨盛会,已修复了超越半个世纪的相背隔阂。 谨此祝老师、师母身体安康。 沈华英 敬上 2017年9月25日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