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站去年已在先达书架栏目,陆续编发了本站编委张大永先生推荐的、被新马媒体称为马共书写作家得海凡先生,应《星洲日报》副刊星云版编辑邀请撰写的专栏《恍如隔世》中的12篇随笔。最近大永先生又推荐海凡的新作:《历史翻到了691这一页——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旧址纪行》。据作家介绍说,这部系列作品共八篇,月初我们先编发已在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周刊发表第二篇《(一)张望与追溯》,今天我们继续连载张大永先生的第二篇。 历史翻到了691这一页 ——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旧址纪行 (二)为什么代号叫691? 阅读《我方的历史》,马共设立地下电台广播站的构想,还能追溯到1964年8月,陈平受邀访问北越时,向越南劳动党提出,寻求支援,并获得应允。只是一些发射器材,电子设备需得到中国供应。基于当时越南抗美军事形势不稳定,中国政府没有同意这个计划。陈平说:“当时我很失望,但是形势最后将转变成对我们更为有利。 ” 1966年12月底,周恩来总理宴请了马共在北京的领导人。跟着1967年1月底, 毛主席接见了马共在北京代表团的主要成员:陈平、李安东、陈瑞、穆沙和陈田。接见时陈平直接向毛主席提出要求一个广播电台,毛主席当即亲口答应。( 马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阿成回忆录之五《一路艰辛向前走》第87—91页) 陈平说: “我们争取了三年的广播电台终于得偿所愿。” 这个设立于湖南益阳县四方山的电台,原来属于中国备用的战略电台之一。据一位当年从事二线台站建设的中国老同志回忆: “1960年代,出于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的考虑,为了在战争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地方重要台站的播音不至中断,在全国设置了一批远离城市,保密隐蔽进洞的广播台站。平时备而不用,藏着,保证战时能够立即开机。当时把这些台站称为战备台,也称为中央台的二线台。 这些台都有个代号,在湖北的是820、在安徽的是035等等。” 湖南的这个代号691的电台,起初就是这种二线台站之一。建设电台不简单,选址好后,要有高压动力线和专用道路线;还得供水、供暖、低压、通讯和发送;有了这些之后,要盖很多房子,满足包括技术、保障、保卫、办公、生活等的需要;要建发射塔,要安装各种设备……是个很大的工程,不是想要就马上能有的。因此,当毛主席答应了马共的请求,在中国设立一个广播台的时候,中方综合各方面的要求,把已经规划建设的691,根据马共的具体需要进行改动,完成之后提供使用。因此,691的办公区、技术区、生活区的建筑标准都比一般的二线台站高一些,除了工作人员宿舍,随后还另外加盖了领导人的独立庭院。 那位老同志补充说:“从技术上说,691和马来亚革命之声的关系应该说是代播的关系,双方的责任和工作范围应该说还是划分得很清楚的。他们只管采编播,摸设备的全是中国人,技术、保障、保卫全是我们中方负责。简单说就是他们用我们的人财物说他们的话。” 根据身为马共领导电台的党委书记陈瑞(阿成)回忆:“1969年夏,我、余柱业和沙尔玛三人,由中联部马来亚问题研究组代组长武为群带领前去湖南,进行筹备(开播)工作前的最后一次工地视察。”他们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接待。陈瑞说:“我还清楚记得书记处书记讲的一段话,他说‘毛主席给马共的广播电台设在湖南,我们深感荣幸,为兄弟党的革命斗争尽我们的一份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义务。’并举杯预祝广播电台工作成功。” 而中方的技术、行政、警卫人员已经在该年年头入驻。“‘马来亚革命之声’ 广播电台驻地代号‘691’,因1969年1月老任(中方电台主任)带领第一批工作人员进入电台阵地之时而命名。”(马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阿成回忆录之五《一路艰辛向前走》第138—139页) 电台的开播是1969年11月15日。马共工作人员入驻是当年入秋以后的事。 第一批迁入的人员张红兵回忆: 1969年早春三四月,我从东北沈阳回到北京解盟办事处,叔叔(余柱业)满面春风通知我、莫友勇和拉维,毛主席给了我们党一个电台,我们要准备去电台工作了。还在北京,我和莫友勇就投入当马来语广播员的训练,即练习读稿。 八月底,解盟办事处沙尔玛,苏丁和叔叔三家人作为革命之声电台办公室秘书组的第一批工作人员抵达台址:湖南省益阳县衡阳桥四方山,离省会长沙七十公里。同时抵达的还有陈田,李明夫妇,我们称他们庄声叔叔和刘真阿姨;许克和林军等。 拉维也说:我们8月初到了长沙,先到韶山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和其他景点。随后才进入了电台所在地,我记得,那天是1969年8月26日星期二。 马共对电台的筹建,时间其实还要推前。受领组建电台工作班底的庄声(陈田),李明(刘真)夫妇,多方联系从新马到中国的留学生。时机成熟,到了当年的春夏之交,计划开始落实。 担任马来组翻译和播音的马戈(林雁)追忆: 毛主席答应马共建立电台后,马共开始从社会上吸收到中国工作或学习的华侨。组织派刘真来与我联系,问我想不想回马,我说当然想啦!当时她没提到电台的事。经过多次谈话后,由中联部干部找我谈话,把事情定下来,还是没谈电台的事。68年5月把我们全家接到北京饭店,由庄声出面和我们联系。 我们到达北京饭店时,文锋(文羽山)比我们早到几天。中联部武为群在饭店接待我们,把我们介绍给庄声。庄声告诉我们还有一些人会陸续到达。人到齐后,庄声主持开会,正式宣布正在筹备建立电台。我们在饭店成立一个小组,学习政治及马来文,由我任组长和马来文教师。 这些五十年代以及后期从新马泰回中国读书的大学生。他们当中有的已在中国参加工作,甚至已有恋人,但为了马共的革命事业,接受理想的感召,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奔赴偏远的荒郊之地。 在电台开播前陆续抵达的还有陈瑞(原名单汝洪,马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夫人李英及三位子女;周力(金枝芒 )、陈平夫人李志(李坤华)等。这样,主要由三个方面的人力:中联部一所、三所(马共高干及子女),解盟办事处(沙尔玛、余柱业、苏丁及家人),以及新马泰留华的学生组成的电台草创期的团队都到位了。 (未完待续)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