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通讯(第31期)

2019-7-1 13: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563| 评论: 0|来自: 先达先华校友

摘要: 先华校友通讯 先达先华校友 主办 总第31期
第二页


孽缘 (一)           苏淑英
       老天 啊!我不敢想象相恋而结婚的丈夫为什么变了样?往日的温存哪里去了?怎么现在面目是那样狰狞可怕,看着我的眼神仿佛想把我吞噬般!我就像生活在炼狱中,饱受拳打脚踢与凌辱!
                         *         *            *
       一年前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英俊潇洒的男人叫做许国清,他一见到我就被我吸引了,他明亮的双眸放射出迷人的光芒,让我很不自在,又有些心跳、欣喜。后来他与我约会,使出浑身解数猛力追求,赞我生得标致,一头长发飘然披肩,是他梦寐以求的女孩,而我也被他的真情感动,相识短短四个月便答应他的求婚而踏入结婚礼堂!当时我俩紧紧牵着手,四目相投,沉浸在幸福快乐中,有他的呵护与怜惜,我不再彷徨无依!
       婚后一个月内,我倆相亲相爱,甜甜蜜蜜,说不完的情话绵绵,道不完的浓情爱意!
       好景不常,一个月过后,噩梦降临了,生活一百八十度转变,他露出了真面目,每个星期四必对我没来由的一阵痛打,我哭着苦苦求饶也无济于事,过后他警告我不许声张,不然会令我生不如死,而我也惧畏于他的淫威, 不敢透露给住在不远的大姐。
       不久我发现怀孕了,这是不是一线转机呢 ? 也许国清看在孩子的份上会网开一面,避开这拳打脚踢的酷刑吧!
       但是当国清知道我怀孕后,并不觉得高兴,淡然地漠不关心,这让我觉得心寒!
       就算是怀孕也逃不过他的毒手,照样遭受他的凌虐,我在眼泪、痛苦中煎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好不容易孩子诞生了,是个可爱的男孩,他很健康,并没有在腹中时受到父亲暴力而影响。
       产后几天从医院回家,月婆也来了,她是个上了年纪的老阿婆,她家中有儿女吗?肯定是家境不好才当月婆的!真可怜!于是我把这想法告诉国清,他淡然地说:“你同情她吧?”我点点头说:“哎!是的,我可怜她!”
       想不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国清就把我叫起床,“起来,去洗婴孩的尿布,你不是同情月婆吗?那么一切工作就由你自己做!”我吓坏了,拒绝不肯起床,他粗暴地拽着我推出房门,月婆见了也忙不迭劝国清,但是他铁了心非得监视着我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洗好尿布,做完工作后,月婆急忙泡了一杯热饮料给我,我只有含泪吞下!
       一天大姐来看我,见我脸上涂得青青黄黄的,问道这是什么保养品?我苦笑地说这不是保养品,是婴孩的粪便,国清涂上我的脸,还说不许弄干净,不然他放工回来会给我更严厉的惩罚!大姐摇摇头,骂国清太不可理喻了,“姐!别管我啦!是我瞎了眼才会嫁给这禽兽败类!”
      坐月子并不例外,照样被拳打脚踢,新伤旧痕,残不忍睹,月婆也看不下去而辞职不干,我只有继续自己打理一切!
      满月那天,我藉口要到神庙还愿,他答应载我去,于是我偷偷收拾几件细软,抱着儿子到神庙去,下了电单车,他说不许超过20 分钟,我满口应允,入了庙里,匆匆出了后门慌慌张张地跳上一辆三轮车,往大姐家逃去!
      坐在三轮车上,紧紧抱着儿子,心里又慌又怕,但是“自由”在向我召唤,终于逃离魔掌了!
      大姐见到狼狈不堪的我忍不住抱着我痛哭,“姐,救救我,我再也不能回去了,那简直是人间地狱,……”
      国清见我超过预定的时间还不出来,就跑到庙里去寻找,遍寻不着,心知一定跑到大姐家去了,急忙追来,大吵大闹要我随他回去,我死也不肯,躲在房间里,浑身发抖,国清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但撂下狠话:“我每天必来这里抓你回去!”           待续

笑待人生          陈永和
仰望遥空漫漫,俯视碧海茫茫。

坐观潮起潮落,笑傲人生无常。

莫叹人情冷暖,莫怨世态炎凉。

青春易逝难留,容颜苍老难养。

何须愁肠百转,何惧夕阳惆怅。

且看云卷云舒,敞开明亮心窗。

傘    蕭福成

撐開
阻擋淫雨澆身
為了袒護別人的健康
自己卻濕透,感冒了
皮包骨的身子
 冷的縮成一桿。

執着
人貴有恆。幹事要有決心、恆心和耐心。要有執著追求的精神,
這是成就事業的關鍵。所謂“滴水穿石,鐵棒磨針”。
愛國將領馮玉祥說過:“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傻子”,
這些人一旦認準目標,只管朝前走,所以才成功。所謂聰明之人,
因腦子轉速太高,幹事左顧右盼,思東想西,結果成不了事。
不妨做個傻子,把自已看得渺小一點。

資料來自《微信》香港<簡訊> 第105期

铁窗花和它的救命箱            凡夫
     铁窗花,是铁匠将朵朵铁花图案镶焊到铁窗、铁栏杆上,以增加铁窗和铁栏杆的美观。在印尼华人家庭里,一般喜用铁窗花点缀其门窗。不然,家就像监狱或鸟笼子般了。
    铁栏杆,是用来保护房子的安全,防范偷鸡摸狗的肖小入屋偷窃而设的。它俨然像屋子的门神;但,他也是可以让屋主丧命的魔鬼。火灾来袭时,它就是夺命祝融的帮凶。一般,为紧急逃生,铁栏杆总会安装一逃生门;然而,但火灾骤然发生时,主人在慌乱中找不到开门的钥匙,无法打开栏杆、铁窗们,因此活活被火烧死。此类悲剧经常发生。人们的健忘,没有及时防范悲剧的教训,十分可悲。
     一般华人家庭,只要经济稍好的,都会顾用一两或更多的女佣帮忙家务,并让她们住宿家里。女佣良莠不齐,经常有勾结外人偷窃家中财物的事发生; 因此,逃生门总会安上一挂锁之类,常年锁住。主人总是把钥匙存放在一秘密、不让女佣知道的地方。
     记得,当我年少时,一年老亲戚,在家楼上操孙。楼下发生火烧时,他们无法逃生;大火被扑灭之后,消防员在洗澡房的水池里,发现那老人和三个幼童相拥而死的尸体,其状惨不忍睹。
    几年前,首都华人区Muara Karang,一店屋里发生火灾,三个幼童贴在窗花的玻璃窗内,拼命呼叫,路人找到梯子爬上窗前,用大铁锤敲打,玻璃碎了,但窗花无法敲开,眼看三个小生命活活被烧死,火灾发生在白天,许多路人都见证此幕惨状,无不痛心喊冤。
    最近一对老年夫妇,住在楼下是修车厂的楼上,或许因电流短路,大火因修车油的燃烧而猛烈。楼上也因撞装上了铁窗花,老人或许也因无法找到开锁钥匙,无法逃生而双双损命。老年父母伤生的惨状,自然令子女伤痛悲哀。
     我意识到了这铁窗花的危险性,在 多年前,一次清明节期间,我回棉兰老家和兄弟们共扫墓祭祖,住在我们成长的老店屋,也是二哥家的五层楼内。我发现该店屋,除店门之外的 所有窗户都安上窗花铁栏杆;二哥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允许极为工友住宿店内。二哥为防范安全和防盗作用,而装上了铁栏杆和窗花。
     我注意到了每个铁窗,都设有一道逃生门,为了防止内贼,每道逃生门,都挂上一挂锁。我脑海一时出现了那些被祝融掠夺生命的惨状,我提醒了二哥,未免发生火灾时,慌乱中找不到开门的锁匙,要它马上做个救命箱子,安放一支开门的钥匙在内,箱子装上玻璃门,用以查看该匙是否在内,为免钥匙被人动用,箱门也安上一开箱的小锁匙。箱旁安放一小铁锤,作敲破玻璃取匙之用。二哥果然照做,将后备门锁置入其中锁上;箱旁挂着一小铁锤,在紧急时以铁锤敲破玻璃取锁匙,打开逃生门。此箱必须经常查看,以确保钥匙存在。
华人相信命水,人被火活活烧死都说是其命运的注定。但我更认为:人的潜在意识非常重要,有了忧患意识,才会想方设法去做防犯措施。 性命或许得以保住。
       15-4-2019   悉尼

守信
古人云:「言必行,信必果」。尾生為愛情魂斷藍橋,
曾子因一句話為兒子殺豬,是守信的千古佳話。
人與人之間交往,關鍵是要講信用。
誠實
誠實是立身之本,誠實是一種美德。
“欲當大任,須是篤實”,人之無誠不可為交。
做人只有實實在在,老老實實,才能羸得別人的尊重。
謙虛
無論何時把自已看低一些,總是好事,
一方面有利於自已進步,另一方面有利於與人相處。
古人云:“無論做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
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謙恭之人,人皆愛之。
資料來自《微信》 香港<簡訊> 第105期


 夏末香港 (八)       阿理
       这回来港,找不到舅舅,很失望。他的电话号码没有一个接得通。心中很不好过,只好要朋友继续帮我留意。
       到阿叔公司转转,开心地看到他多年的奋斗和今天的成绩,我想,在天上的公公婆婆一定很为他骄傲的。
       跟先生的同学们聚餐,听他们谈往事谈别后,还有那些各分东西和一些再也见不到的老师同学。
       大凡人们跟老同学相聚,大家都会卸下平日当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及各行各业职位上的各种面具身份,兴高烈采的一个筋斗就翻入时间隧道,返回少年十五二十时。
       跟乃贤兄喝咖啡,他送了我他的散文诗。知道他是大忙人,喝完就说要走。他送我到太古城,见到了正在溜冰场看溜冰的我家主人,大家聊了一会才分手。
       我们坐在观众席上,看溜冰场上那些男孩女孩,身轻体盈地满场飞。溜冰滑雪可是我其中一个圆不了的七彩梦。
       文来会我,爱文学的她,当然知道陶然,也欣赏他写的散文诗和他编辑的那本《香港文学》。近日这刊物有不少好文章,更可以读到世界各地华文作家的动态和各地作家的特色。打开眼界,这对人生和写作都很重要。
       在文学这条路上,最近才发现原来自己对写作,其实做人方面也是,真的就如一位小友所说的,要求很低。是好,还是不好呢?
       忽然接到小幺“订单”,今晚是在港的最后一晚,乖乖的看单购物,享受着商场的清凉和难得的空旷。我是喜欢在不多人的商场买东西;排列在橱窗架上的商品虽是无言的,可是当人多一挤,再加上高低不一的声浪飘入耳朵,就没有了那种悠哉游哉的心情。
       晚餐后,听先生跟他幺弟在聊天,他仍当他是当年的小弟弟,竟没发现时间的流逝,这幺弟已经调转身份,处处在关照哥哥了呢。
      情不自禁也想起老弟,我虽当姐姐,一向却是他关照我为多..... ,不能想不能想,心底的回忆在蠢蠢欲动,我还是收拾衣物去。
      在港这段时间,享受着四通八达的交通,亲友们给的温馨感觉,享有的美食美景。
      明早,要打道回府,结束了这一年的夏末香港之行。

我的母亲         老舍
时间:2014-08-07 15:54来源:老舍文集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结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網絡轉載

 粽子,傻子與魔鏡            蔡珠兒
     立夏之後,酒樓餅舖開始賣粽子,粵人猶存古風,慣於把「粽」寫成「糉」,店頭和報章觸目皆是斗大的糉子,豆沙糉、蓮蓉糉、瑤柱糉、鮑魚中、火腿糉、燒鴨中⋯⋯,猛一看我總以為是傻子,常被這些突然冒出來的傻子嚇一跳,繼而按自偷笑。對啊,糉子和傻子果然相去不遠,因為每年包糉子的時候,我就成為傻子,走神失魂癡癡袋袋,心心念念只記掛著這件事。
     酥包粽子是大工程,雖然我每年只包一種台式的八寶肉粽,費盡吃奶力亦僅做出四五十粒,但是卻要忙亂好幾天,秣馬厲兵如臨大敵,沈浸在緊張亢奮的情緒中,久久難以平復。表面看起來是製備食物,其實是進修一常神秘的自我陷溺儀式,在烹飪的正當掩護下,我為所欲為,恣意把狂野躁慮以及淒惶低迴的諸般心緒,收攝於餡料內摻攪入糯米中,緊緊包藏在粽葉圍砌的角錐空間內,蒸煮銷觸狠狠發洩。
     包粽的儀式是肇始於採買選料。首先去上環的海味乾貨街,一年一度的盛典,我一定精挑最好最新鮮的食材:一級泰國蝦米、赤紅的金華火腿、圓肥易酥的花生、飽滿甜糯的北方板栗、味濃質腴的日本花菇,以及碩大鮮香的北海道干貝。辦齊乾貨就轉戰街市,紅蔥頭要挑光緻緊實的,粽葉要選淡綠清香而完整的,鹹蛋黃要橙紅透亮的,至於最重要的五花腩肉,早已交代熟識的肉販預留好肉,他把粉紅脂白層層分明的肉摔在砧板上給我看,滿臉得色:「靚到飛起!」照例要他剖成長條刮淨豬皮,臨走前他叮囑我:「下次記得拎一粒來俾我食啊。」我也照例答應,但總是一轉身就忘了,因為滿心只想著我的粽子。
     不放心,回家再用鉗子細拔五花肉,確定六根清淨後才洗好,切成兩寸見方的肉塊,放入玻璃盆中,以薑片、天津玫瑰露和上好老抽浸泡,放進冰箱。醃一兩日後取出來,以廚紙拭乾,熱沸油鍋大火快炸,溫度要高速度要快,見微褐即撈起,迅速扔入冰水中浸冷,繼而反覆沖洗以抽脂除油;寫來只清清淡淡十數字,現場卻雞飛狗跳、刀光劍影。
     然而苦盡甘來,撈出肉塊另置廣口湯鍋,加入八角、蒜頭、黃酒,類似龜甲萬和壺底油淹過肉面,開滷後就漸入佳境,小火燜上半個鐘頭已肉香四溢,連貓都跑來廚房饞得大叫。一般滷肉要煮上一兩小時,但是肉煒上三四十分即可,因為包入粽子後還要煮兩個小時,太軟爛反而減損肉質的腴美彈性。
     這鍋滷肉,正是粽子的精華與靈魂。五花肉統攝了餡料的命題主調,滷肉汁綰結了米和餡的質地風華,並提吊出諸物的風味,參差對位融為一體,實在太重要了,一般肉粽多半包入醬油五香醃過的生肉,我卻固執認定非滷一鍋好肉,不可,否則粽身會像油飯般,香則香矣,但缺乏堅實的調性和深長的餘韻。這鍋肉在包粽的前三天就要動手,因為滷好後還要放上一兩天,務求淋漓盡致徹底入味。
     而這一兩天也不能閒著,買回的乾貨要一一炮發製備,工序繁瑣漫長,最需音樂滋潤救贖,足夠聽完十句齣歌劇、三套大提琴全集,外加八張藍調。開大廚房的音樂,在泣訴詠嘆或琴絃錚鏦中,把發漲的干貝灑些清酒,和火腿並列上鍋蒸軟;泡開的花菇洗淨剪蒂,另起鍋用醬油蠔油紅燒,有人為省事把它丟人肉鍋同滷,然而肉和菇都是霸道濃腴之物,我怕兩強相爭斲失本性,寧可多道程序。
     鹹蛋黃最簡單,剪開真空包裝,每粒對切兩半即可。唉,這是我唯一妥協的食材,現在的當然風味較遜,不過買鹹蛋來剝委實痛苦,有一年我從街市買了二、三十雙鹹蛋,坐船回家已破了數隻,其餘的要一個個處理,先洗淨圍裹蛋身的厚厚黑泥,敲破蛋殼取出蛋黃,再切成對半,洗得我腰酸背痛,混身蛋味,餘悸猶存決定下次不玩,老老實實買人家剝好風乾的。
     其他蝦米、花生、栗子、粽葉皆需浸泡,時間短長卻各不同,蝦米泡半小時就要取出,以免流失鮮味,粽葉則要浸上一晚才能軟熟,花生和栗子較麻煩,浸好後要用熱水燙以便去皮膜。花生衣還好,搓剝後應聲而落,一斤豆半小時可搞掂,栗子就討厭了,半斤要埋頭苦幹兩小時,因為栗衣殘存在曲折幽深的皺褶裡,需用長針一一挑出,順便檢視有否蟲癭硬化,壞了的栗仁既不香甜也蒸不爛,足以敗事。我試過用新鮮栗子,蛀壞較少但甜糯不如乾栗,大約因為夏季不當令。以前住倫敦時,秋深常去附近的漢普斯得公園(Hampstead Health)撿栗子,剝殼去皮取來包粽子,弄得指甲紅腫痛了幾天,剝出的栗仁瘦得可憐,雖然滋味美極了,卻是不可復得的即興之舉。
     雖然是流淚時間,要做油蔥酥。廚子裡雖還有半包台灣帶來的,然而為求新鮮,我堅持自討苦吃另外新做,一粒粒洗淨紅蔥頭,剝去帶黑點霉斑的蔥肉,被嗆得視線逐漸模糊,等到細細切成一大盆時,已經涕泗滂沱,如果正巧碰上歌劇在生死離別的關頭,乾脆就哭它一頓。抹完臉平息下來,熱油鍋把蝦米和紅蔥絲乾煸,用小火慢條斯理逼出香味,酌灑胡椒粉和醬油渲染加強,收乾後盛起放涼,和香菇、栗子、干貝等物一碗碗分開收好,就此休息收攤,養蓄體力留待明日決戰。
     翌日先淘洗浸泡泰國糯米,接著一片片把浸好的粽葉刷洗乾淨,棉繩一段段前好,糯米去水濾乾。端出滷肉鍋,夾出肉塊來切成兩半——這是我的經驗,滷製時切成小塊容易老韌,滷好再切才能留存肉汁,定形後亦更均勻。搬出我開 party 用的巨型湯鍋,傾進糯米拌入滷肉汁,如果滷燉時比例和火候適當,肉汁應光亮濃香帶黏稠,和糯米的清香綢繆纏綿,而加入去皮花生仁及蝦米油蔥酥後,更是香美不可言。貓又來廚房打轉,不斷發出既焦慮又幸福的咕嚕聲。
     前幾年我做的是北部粽,先把糯米炒到半熟再包,容易塑形也較快熟,可是此地買到的泰國糯米過於軟爛,炒不了一會就碎裂,煮出來沾黏成團口感欠佳,今年我決定採用南部粽的做法,生米包粽難度較高,不過這正是我最沾沾自喜的手工,我的粽子既要味道豐腴華麗,形體也講究秀美典雅呢。
     取出八寶餡料一字排開,把兩片粽葉折成斗狀,在糯米中包入一隻香菇、半個鹹蛋黃、兩顆栗子、一片火腿、半塊干貝,覆下粽葉反轉折疊,一邊用棉線緊緊裹起,一邊調整形狀,稍有歪斜就拆掉重做,因為我要每粒粽子都是立體分明四角錐,都有既尖峭又飽滿的稜角。
     「喂,你看這個角多美多緊俏啊⋯⋯」我拿起粽子對著貓自誇自嘆,像握著魔鏡的巫婆,張牙舞爪飛揚跋扈,無限膨脹肥大,灌滿了自戀的熱空氣。生平渾噩乏善可陳,唯有此刻最為猖狂驕傲,我在粽子裡驀見靈光,找到人生成就,飄然遠舉天外九萬里。
    得意是有一點點理由的,我的粽子手工不是源自家學,也非始終少女時代,而是十多年前移居海外,將屆中年才自己摸索出來的。憑著鄉愁牽動的饞嘴、燒肉粽的味覺記憶,以及一本傅培梅食譜,在那個黃葉滿地的倫敦深秋,我第一次包粽子,竟然就瞎打誤撞成功了。在此之前,我模糊記得八、九歲時似乎包過一個,後來媽媽熱衷於宗教,家裡就沒包過肉粽,沒料到二十多年後因緣匯聚,我會在異國用中國粽葉、泰國糯米、越南蝦米、英國栗子、西班牙火腿,日本香菇和蘇格蘭干貝,做出朋友都說很像的台式燒肉粽。而我也樂得做粽子到處分送倫敦的台灣朋友,鄉味互餔,相濡以沫。
     台式燒肉粽是我的鄉土情結,也是私密的驕傲和偏執,包粽的過程令我不僅釋放鄉愁重建記憶,也抒發對廚藝的狂熱激情,銘印烙記一往情深,即使後來搬到香港,我也不願改包其實更省事易做的裹蒸粽,嫌它樣子粗蠢味道雜混。至於長形的江浙粽,則又過於單調無料,滿實的糯米一下就把人塞飽,了無餘味。因為對燒肉粽的戀執,我對包粽的食材配料和做法程序,吹毛求疵、百般挑剔、自滿自大、無限耽溺,還好發作時間只有幾天,地點也僅限於廚房。
     一邊哼歌,一邊漫想,四十多粒一個半小時就包完了,放入鍋中以大火煮兩小時,再燜一小時,大功就告成了。放涼後取出檢視,摩挲著稜角粽身,又是一番得意洋洋,收入袋中妥善冰藏後,開始打電話,約朋友見面送粽子,陸續幾天分批送完,魔鏡沒有了,自戀的熱空氣也揮發殆盡,我不癡不傻又正常起來,儀式終於結束了。
                                           摘自《饕餮書》



别总坐着,多站起来走一走!
研究发现:久坐伤害记忆力
王晓雄

                 2019年05月13日16:38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美国《洛杉矶时报》近日援引该国一项新研究称,久坐可能会削弱大脑的记忆能力。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西梅尔神经心理与人类行为研究学院的科学家们对35名45~75岁的认知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并为他们做了大脑核磁共振扫描。结果表明,经常处于站立或移动状态的人们大脑中掌管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组织最完善。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老坐着不动都会令大脑中的记忆储存区域变得狭窄。这对大脑皮层的结构带来重要影响,继而改变人们大脑细胞的数量。大脑记忆中心的缩减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果,尤其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人们一天中静坐的时间每增加1小时,记忆储存区的完善程度便会下降2%。因此,与每天只坐5个小时的人相比,每天坐10个小时的人记忆储存规模要小10%左右。
  首席研究员、生物统计学家、量子化学家普拉巴·西达斯说:“此前已有的关于心脏病、糖尿病和早亡方面的研究表明,长时间坐着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新研究则让我们确信,久坐时你的大脑会面临严重威胁,即便是对于那些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而言,久坐同样会损伤他们的脑部,原因是它可能阻碍了大脑赖以保持活力的氧气和营养成分供给,使大脑难以抵御衰老。”
  西达斯建议,为了保持敏捷的思维和记忆力,一定要经常起身离开座位,如站起来打电话、跟着耳机音乐活动肢体、午餐后散步等。如果工作性质需要整天都坐在电脑前,可以设定闹钟提醒自己,该站起来走一走了。 
                                     摘自《人民网》

文藝復興運動

    14、15 世紀以來,在西歐封建社會內部,逐漸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資產階級開始形成並且登上歷史舞台。為了維護和發展政治、經濟利益,資產階級首先在思想文化領域發動了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是從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開始的,因而被稱爲「文化復興」。它的內容也不限於文學、藝術,還包括政治學、歷史學、哲學以及自然科學等。它實際上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型態領域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它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文藝復興最早發源於 14 世紀的意大利,以後逐漸擴大到其他國家,16 世紀達到全盛,17 世紀中期結束,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從 1321 年到 15 世紀中期。這一時期,文藝復興的活動主要在意大利,從佛羅倫薩逐漸擴大到羅馬、米蘭、威尼斯及那不勒斯等地。首先是文學,出現了著名的文學三傑: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彼特拉克最早用人文主義的觀點闡述古典著作,被稱爲「人文主義之父」。繼而擴及到史學,如布魯尼的《佛羅倫薩史》和比昂多的《羅馬衰亡以來的千年史》等。在史學領域中,人文主義觀點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開始結合。
     中期,從 15 世紀中期到 16 世紀中期。新航路的開闢刺激了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文藝復興運動由意大利擴展到西歐廣大地區,文藝復興運動向縱深擴大。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文學藝術高度繁榮,史學和政治學名著湧現。在意大利,產生了著名的「藝術三傑」:達·芬奇、米開郎基羅和拉斐爾,傑出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里的《君主論》主張強權政治,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要求實現統一的願望。在英國,具有代表性的是莎士比亞的戲劇,它歌頌樂觀主義的生活態度,贊美友誼及愛情、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封建束縛和神權桎梏,反映了時代的要求,法國拉伯雷的《巨人傳》以及西班牙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也是這一時期具有反封建思想的傑出代表作品。
     晚期,從 16 世紀中期到 17 世紀中期,在文學藝術持續發展、繁榮的同時,近代自然科學和新的人文科學相繼誕生並取得了划時代的一系列成就。1543 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發表,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開端。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否定了長期以來的「地球中心說」,摧毀了上帝創造世界的繆論。德意志學者開普勒和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進一步證實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揭示了自然科學中的許多定理規律。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促進了唯物主義哲學的發展。弗蘭西斯·培根是近代資產階級唯物論哲學和實驗科學的創始人,他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名言。這一時期,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科學的發展從此便大踏步地前進」。
     文藝復興以反封建、反天主教會的鬥爭為主要內容,從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創新特徵,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個偉大的轉折。
     與中世紀相比,文藝復興在意識形態領域最突出的變化是關於人的價值觀念的轉變。在中世紀,理想的人是消極、無所作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義不足稱道。文藝復興發現了人的偉大,肯定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重視人的價值,要求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及創造潛能;反對消極人生態度,提倡冒險精神;要求發展個性,反對禁錮人性、提倡樂觀主義的人生態度。這種不可抑制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鬥的樂觀進取精神,把人們從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資產階級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創造近代資本主義世界的。
     文藝復興還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破除了封建迷信,有力地推動了宗教改革運動。它也推動了政治學說的發展,為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摘自《影響世界歷史的 100 件大事》

善良
人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方能使人敬仰。要多存善心,多興善舉。

資料來自《微信》      香港<簡訊> 第105期

先達人 傅漢洵先生伉儷 培養六位世界冠軍   李偉輝


     中國羽毛球行業從蹣跚起步到矚目於世,印尼歸僑的貢獻將銘記史冊,他(她)們為國爭光出,奪得羽球王國的寶座。他(她)還培養了不少羽球精英。其中最突出的是為羽毛球奮鬥一生的歸僑夫婦——印尼歸僑傅漢洵和馬來西亞歸僑曾秀英,他們耕耘於廣州羽壇,親歷和見證幾代羽毛球人的艱辛成長,可以說是廣州最傑出的教練拍擋,青絲熬成白頭,心血化作雲彩,挖掘並栽培了眾多優秀的體育人才,並帶出了吳迪西、關渭貞、勞玉晶、林燕芬、謝杏芳、張潔雯六位羽毛球世界冠軍弟子……
     2018年9月,在《赤子情·羽球魂——傅漢洵回憶錄》發佈會上。廣州市體育局為傅漢洵頒發了廣州羽毛球運動「終身成就獎」,為曾秀英頒發了「功勳獎」。在新書發佈會那天,這對羽壇夫婦的許多隊友、學生、弟子和四位世界羽毛球冠軍,都從各地趕來。——那一刻,現場上的很多人都含著熱淚。
父輩厚望,子女承擔,回國報效
     1957年,16歲的曾秀英奉父親之命從馬來西亞回國,由於她羽毛球打得好,經考核選拔,她成為廣東省羽毛球隊第一位正式女隊員。
     12歲的傅漢洵,就愛上打羽毛球,他具備打羽毛球的天資,被印尼的羽球協會主席蘇迪曼看上,本欲收他到印尼國家隊受訓。但他的父親傅高賓熱愛中國,他婉拒了蘇迪曼的要求,把兒子送回中國。他對兒子說,你回去為中國打球吧,我希望有一天,中國人能站在世界最高的領獎台上!1960年初,年滿18歲的傅漢洵也接受父親的安排,從印尼先達回到廣州。
     人生苦樂交響,常有奇遇,像是兩位華僑父親心有靈犀,更像是老天爺有意成全,傅漢洵和曾秀英在廣東省羽毛球隊不期而遇,漸漸相愛了…
     1970年五一節,傅漢洵和曾秀英結婚了,兩個羽壇高手結為恩愛夫妻,一輩子同甘共苦,桃李滿天。
     當時的生活條件是艱苦的。她們就安家在廣州荒郊的「花果山」體委一間20多平米的小房間,一住18年,他們的兩個女兒傅朝暉和傅朝華姐妹倆都在這裡出生,度過了少女時代。

夫妻發奮,稱雄羽壇,為國爭光
     傅漢洵和曾秀英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在羽壇上都奮力拼搏,國內比賽中都拿了不少獎項。1960年,曾秀英和吳秀鳳在上海獲得羽毛球女雙亞軍;1961年獲混雙冠軍;1963年又和梁小牧獲得女雙冠軍;1964年,廣東隊獲全國羽毛球女子團體冠軍,曾秀英是主力隊員之一。傅漢洵曾兩次獲得全國羽毛球雙打冠軍,還入選國家隊。廣東羽毛球男隊多次贏得全國團體冠軍,傅漢洵、侯加昌、方凱祥、黃鴻平、徐權亨等等很多隊員,都曾經是其中的主力,打敗過到訪中國的世界冠軍印尼隊,向國際社會印證了實力。
     由於當時的歷史環境,他們終究失去衝擊上世界冠軍的機會。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而屬於一個運動員的黃金年華一閃而逝,也由於運動過量帶來的傷痛,曾秀英和傅漢洵在70年代伊始便先後退役。
辛苦開創,教練生涯,業餘勝專業
     曾秀英率先籌辦廣州體育館體校羽毛球班,開始了教練員的生涯,1971年1月傅漢洵也加入進來,夫婦倆再次並肩作戰。
     1973年下半年,傅漢洵和曾秀英擔任了廣州市中心業餘體育學校羽毛球班的教練,以原來的56中禮堂為訓練練基地。動亂年月,這個禮堂曾經是造反派武鬥的現場,門窗破敗,四面透風;地板是水泥的,坑坑窪窪…一番簡單的修修補補過後,開始上課,最小的學員約10歲,最大的15歲左右,從基本功練起,並根據學員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傅漢洵在多年的積累和摸索中,形成了頗具個人風格的「廣州派」羽毛球教學技法。
     傅漢洵除了是指導教練,還是體校的「補鞋匠」,「理髮師」;由於經費緊張,他自己動手製作羽毛球和蠟燭…這還不夠,三伏天,穿著破了幾個洞的運動背心,汗流浹背,腳踩人力三輪車,去運冰塊回來為運動員解暑、做冰鎮汽水的人是他;到處托人打聽營養品,購買葡萄糖為大家補充體能的人是他;每天清早六點,用彈鋼琴的手法敲門,喚醒小運動員們早起做晨練的人是他……
     1977年,全國羽毛球賽在廣州舉辦,廣州中心業餘體校的羽毛球隊終於一顯身手,表現很出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業餘隊打敗專業隊」的說法不脛而走。由於這支業餘羽毛球隊的成績突出,廣州市羽毛球隊於1978年歲末破例被批准成立,開了國內先河,這是首個市一級單位組建的專業羽毛球隊,更多的好苗子被選拔進來了,這裡面就誕生了世界冠軍……
     先後八次獲得羽毛球世界冠軍的謝杏芳曾經說,我在廣州羽毛球隊的時候,傅指導和曾指導對我的教導,比我的父母還多……
     1981年,傅漢洵除了負責廣州羽毛球隊的教練,還兼任中青隊的教練,必要時也參與國家隊的教練組團隊,事業上迎來了最繁忙最充實的階段。
赤子情,羽球魂,承諾是一生
     兒行千里母擔憂。1973年5月,與長子傅漢洵分別十多年的母親陳麗娟,從印尼到香港再繞道澳門,來到廣州,目睹兒子條件如此艱苦,母親心疼得直掉淚,幾次提出要兒子去香港或國外發展,她要把兒子一家「帶出去」傅漢洵和曾秀英從來沒有想過要走,回來就是要報效國家的,初衷難改啊!只能忍痛「違背母命」。對傅漢洵來說,這是他第一次不聽母親的話。
     1979年,老母親再次來到香港,住在香港的兒子家裡,準備專門為長子傅漢洵開一個大家庭會議,議題還是跟上次一樣。曾秀英專門帶著小女朝華去「開會」,去面見婆婆和眾多親友,耐心解釋,之後曾秀英還是帶著女兒回來了。鐵了心的傅漢洵是第二次「違背母命」。
   幾十年後想起來,傅漢洵的心還是隱隱作痛,身為人子,誰又願意辜負母親呢!
1978年和1963年,傅漢洵接到國家體委的通知,先後派遣他到澳洲和新加坡的羽毛球隊執教。他執教的優秀成績和教學作風,大受當地歡迎。一些人提出了優越的條件,輓留他他出國定居。都被他婉言謝絕。
    他不忘初心,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永不變。他還是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廣東省致公黨主委,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政議政。
    今年77歲的傅漢洵看上去仍然風度翩翩,氣質儒雅,他常說,他要感謝弟子們幫他實現了他父親的世界冠軍夢,他感到幸福…
                    (文章來源:印尼視角 2019-03-04 轉載)香港<簡訊> 第105期

正直   
清人王永彬有云:“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做人”。

                             資料來自《微信》  香港<簡訊> 第105期

 林彩兰——舞出精彩     陈琪琳/文 
                                  2019年4月5日
     春光明媚,让人心情绽放。今天有幸采访香港资深的舞蹈老师——林彩兰女士,让笔者感受到一位舞蹈工作者人生的精彩! 

     彩兰老师早年毕业于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移居香港后倾情投入舞蹈事业,致力推动本港舞蹈教育,充分发挥专业的舞蹈技能及累积的教学经验,40几年来,为香港舞蹈界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台前幕后的舞蹈精英及编舞老师,为发展香港的舞蹈文化,为传播和弘扬中国舞蹈艺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开办了“林彩兰芭蕾舞学校”,倾囊相授,培育了一批舞蹈幼苗,桃李满门。
     彩兰老师是印尼苏岛先达华侨,1958年回国后,分配到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修读舞蹈专业,从此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加上自身的艺术天赋,为她今日瑰丽灿烂的艺术人生奠定了基础。如今年逾七十的彩兰老师,比同龄人更显青春风采,她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言谈间不时流露出对舞蹈的强烈热诚与激情。她说,在华大艺术系修读期间,她接触了种类齐全的舞蹈,诸如古典舞、现代舞、中国民族舞、西方舞、形体舞等等,应有尽有。她认真学习,下功夫掌握各种不同的技巧,造就了今天的自己,终生受用。
     1973年她移居香港,初来乍到,为了生计,只好在制衣厂当车衣女工。不过,她仍然心系自己的舞蹈专业,不甘心于车衣缝衫,才干一星期就毅然辞工,到处奔走,寻觅可以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皇天不负有心人,经友人辗转相助,到一间中学当兼职舞蹈教师,集教舞、跳舞、编舞于一身,受到校方的器重,其他学校闻讯,也纷纷来电聘请。不少舞蹈爱好者更亲自登门,要求授舞,从此解决了生计,也敲开了通往香港舞蹈界的大门。
     1975年彩兰与志同道合的华大艺术系同学联合组成一支舞蹈队,主动联系政府文娱康乐部门,毛遂自荐,提出活动计划,要求提供场地。这群在香港人生地不熟,连广东话也不会讲的“初生牛犊”,以其自强自信,胆大心细的精神,赢得市政局的支持。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各擅其长,自编、自唱、自跳,结果在1975年亚洲艺术节上,联合演出一支舞蹈节目,一炮而红,震撼了香港文艺界,嬴得全港观众的好评,电台、报章、电视台竞相报道,当中几位即时被翡翠电视台与丽的电视台重聘为舞台艺术总监,负责编排舞蹈,打开了全新的局面。与此同时,港府教育局特别聘请彩兰老师为专职舞蹈教师,培训在职教师及教育学院三间分校的准教师,把舞蹈艺术推广到全港各中小学,共同耕耘香港的舞蹈园地。
     1978年,彩兰老师实现了她的梦想,开办了“林彩兰舞蹈学校”,后来应市场需要,开始接触芭蕾舞,了解考试局的教学课程、考取注册资格的途径、保送学生参加英国皇家考试的程序等等,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1988年,彩兰老师非常荣幸成为英国皇家芭蕾舞注册教师,并把“林彩兰舞蹈学校”改办为“林彩兰芭蕾舞学校”。学员中最小3岁,彩兰老师教舞、排舞之余还要设计演出服装、兼顾调试音响设备等等,台前幕后独当一面。眼看亲手培育灌溉的幼苗茁壮成长,为舞蹈界补充生力军,彩兰老师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目睹一些有才华和潜质的学员,因攻读大学而放弃跳舞,彩兰老师显得婉惜与无奈。
     香港政府推动与加强舞蹈教育不遗余力,教育局一年一度的“学校舞蹈节”至今已开办50多届;观塘区文娱康乐促进会每年主办的“全港公开舞蹈比赛”也历时40多年,两个大型公开活动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专业舞者及编舞教师。1977年彩兰老师获聘为“学校舞蹈节”的舞蹈评判,第二年又获聘为“全港公开舞蹈比赛”的舞蹈评判,40多年来,她为推动本港舞蹈教育不遗余力, 为培养香港舞蹈人才,为舞蹈的全面普及发出一份光。
     多年来,彩兰老师获奖无数,嘉许奖、贡献奖、感谢状及大小奖杯,满屋都是。香港舞蹈总会是香港一个全港性群众舞蹈机构,在最近40周年华诞庆祝会上,向40年来为香港舞蹈事业作出贡献的人士颁发了多个奖项,“林彩兰芭蕾舞学校”获得“舞蹈艺术贡献奖”,林彩兰老师获得“杰出舞蹈艺术家奖”,足证业界对彩兰老师长期为香港舞蹈发展工作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与嘉许。
      舞动彩色翅膀,活出精彩人生!彩兰老师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舞出真我,舞出彩虹!
           《千島日報》轉載          香港<簡訊> 第105期

               網絡下載

普通话:一部残酷血腥的千年汉族血泪史
                                     明天文摘

汉语是什么?
     很多人以为,语言不过就是一种口头表达方式罢了。实际上,语言是人类历史的DNA。中国的历史,是一段文明不断被野蛮摧毁和重建的历史,也是一段汉人不断南迁的痛史,汉语的每一个字都精确的记录了这段汉族历史的血腥与伤痛。影视剧里,我们总是笑话日本兵讲汉语“你的,良心大大的坏……”,但假设日本一直统治中国,那么今天日本人的蹩脚汉语就会成为通用语言。这种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事实际上早就发生了:现在通行的普通话,其实是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鲜卑族、女真族等等游牧民族学习汉文时所说的蹩脚汉语,这些人成为统治阶级后,他们这种鹦鹉学舌的汉语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了国语……
     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的两个版本:
     粤语版、普通话版。
     实际上,这两首歌的区别,基本代表了杂交汉语和纯正汉语的区别。为什么这样说呢?纯正汉语的发音完全出乎你的想象。
     1000年前,宋代的苏轼是这样朗诵《水调歌头》的。
     你认真感受一下,是不是觉得:明显比今天的普通话押韵得多,也好听得多?
汉语的历史,且听我给你慢慢讲述:
汉语血泪史
     汉族以及汉语大致在秦汉时期形成,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汉族统一后的语言——“雅言”逐渐成为了汉语的正统。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五胡乱华”。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过长江。这些侨民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这些中原士族同时也把洛音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产生交融。
     而此时的中国北方则是一片种族混乱屠杀的状况直至最终形成汉胡混血政权。中国就这样一分为二,形成了长达近300年的南北朝对峙,中原汉语也“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以南京为中心的东晋南朝作为汉人的正统王朝,传承了中原的优秀文化,繁盛一时,史称“六朝文化”,而当时“南染吴越”的金陵音成为中国的官话。
     终于,隋统一了中国。与秦一样,这个伟大的统一王朝仅仅传了两代就覆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强盛的唐朝。隋唐的首都都在关中西安一带,故而华夏正朔再次北归。金陵音与长安音则形成南北两大正统音系,最终长安音占据了上风。日本人在六朝的时候就输入了南京的“吴音”,到唐朝则重新把长安的“汉音”带回日本,形成了现在的日语。
     唐末北方战火纷飞,大量中原居民南迁,经历五代,宋一统天下。因宋都在开封,所以开封音就成为宋元明所称“宋音”、“雅言”或“中州音”。随后金灭北宋,宋迁至杭州,即南宋。大量的中原人迁至杭州、南京、扬州一带。南京、扬州作为吴语的北缘,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原音,并逐渐脱离吴语,慢慢形成了后来的“下江官话”。
     随后蒙古灭南宋,建立元朝。蒙古人对中国北方实行种族灭绝式的屠杀,以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黄河中游的“中原音”也完全覆灭。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头彻尾的亡国,南宋的军队和政权被蒙古人一直追杀到广东崖山,然后南宋丢失了全部的陆地,几十万南宋军队在海上与蒙古人决战并全军覆没,最终大臣背着还是小孩的南宋皇帝跳海自尽。所谓“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自此起,中国再也不是过去的中国,汉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完全的、彻底的丢失了政权。大量汉族精英被屠戮,文明的传承被割裂,中华上古、中古以来形成的文明被极度摧残。
     元朝国祚不到百年,朱元璋就“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大明朝横空出世。因蒙古人的屠杀,到明初中国的人口极度不平衡。于是朱元璋就从因位于山区而得以保存人口的山西迁移大量人口至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从江南迁移民众至江淮,并从湖广调人填四川。
     此时环视中国,河洛早不是那个河洛,齐鲁早不是那个齐鲁,燕赵早不是那个燕赵,整个北方都不同程度的被胡化,而尤以元大都(今北京)附近为最,最后一个汉人的首都杭州也相当程度的被越人和吴语所同化。只剩下南京、扬州、镇江一带才保留了一些相对纯正的中原人的血脉和语音。
     作为“再造华夏”的一个部分,朱元璋诏修《洪武正韵》,以宋朝中原雅音为正,事实上以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这就是明朝的官话。
     事实上,今日我们所能够清晰的追慕到的最远的文明就是明朝,无论是文化、语言、艺术还是建筑。因为让中国第一次彻底“亡国亡天下”的元朝就像一把刀,很大程度上斩断了中国近古与中古、远古的联系。是伟大的明朝再造了华夏,让我们能够隐约触摸到宋朝以及宋之前我们的祖先的文明吧。
     朱棣篡位之后,明朝迁都至北京。但整个明朝,南京都保留着与首都同样的建制,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从南京以及附近一带带去了大量的人口,这就是明朝北京人的基础。
     明末,趁着中国内乱之际,满人趁机入侵中国,最终夺取了政权,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这在江苏一带遭受到了最强烈的抵抗。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等等,满人在长江下游制造的屠杀惨案不断,而这里正是自南宋以来中国千年的文化、经济中心和主要人才出产地。满人入关后,中国的总人口降为明末的一半。中国的历史上,最令人扼腕的事情莫过于高智商的精英人才被屠戮,精英是文明的主要载体,所以精英的被屠戮等同于文明的被摧残。
     清朝,北京迅速的被满化。基本属于野蛮人的满人本来根本不会说汉语,为了表达复杂的汉族文化,只能鹦鹉学舌的说中国的官话,但他们口中的汉语,已经完全丧失了入声,并且有了翘舌和儿化音。这些都是满人阿尔泰语系的特征。这种北京的内城话最终蔓延到了整个北京,到清朝中后期,这种方言最终战胜了作为明朝官话的下江官话,成为清朝的官话,乃至现在普通话的基础。
     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明代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
     但是满语的先天残疾摧毁了汉语,首先,入声字一下子就全丢了,这就是汉语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历史原因,用满语套学汉语的发音更是不伦不类,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发音最糟糕的汉语。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满人的这种蹩脚汉语比起日本皇军的蹩脚汉语要幸运得多了,随着使用人口的增加,这种让当时的汉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脚汉语渐渐成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官方普通话。
     后来,孙中山领导的民国灭亡了满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再造华夏。而且与东晋、明朝一样,新的汉族政权同样定都在南京,这个汉民族的复兴圣地。华夏正朔再次转向长江下游。这也印证了,南京一带更能代表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