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先达人足迹 查看内容

重访第二故乡印尼苏北漫笔

2014-5-8 15:11| 发布者: zjj| 查看: 1493| 评论: 0|原作者: 吴福锦|来自: 《先达通讯》145期

摘要: 吴福锦 本人出生印尼,尽管阔别已数十载,但每次重访,都别有一番风味,很值得悠悠回味。每次重访,首选地固然是苏北的棉兰、先达、丁宜等地区,因为它是我出生、上小学和初中的地方,也是我父母的安息地。那里有 ...
吴福锦

        本人出生印尼,尽管阔别已数十载,但每次重访,都别有一番风味,很值得悠悠回味。每次重访,首选地固然是苏北的棉兰、先达、丁宜等地区,因为它是我出生、上小学和初中的地方,也是我父母的安息地。那里有印尼最大、风景如画的多峇湖,有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马达山,每年都吸引众多的游客慕名前往,特别是它那厚重的独特的华人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我。棉兰是苏北的首府,是印尼第三大城市,人口约270多万,华人就占了50多万,华人对当地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华人的新生代大多不精通华文,但都能操一口流利的闽南语,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咿呀学语的幼童,不分祖籍,都以闽南语相互交流。而先达这个山城,更是扬名内外,在抗日、反荷殖民统治斗争时期,被冠以“小延安”美称。如今,当地华人都操一口带有地方风韵的“先达国语”,这在现今印尼社会,成为独特一景。

       祖祖辈辈的华人,在苏北地区的抗日独立运动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举,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1年,日本侵略军在苏岛登陆,当地的一批华侨志士,组织了秘密抗日组织——苏岛华侨抗日反法西斯总同盟,领导苏岛华侨进行抗日活动。1943年9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数百名华侨被捕,其中十一名总同盟的领导成员被杀害,七人被酷刑残害致死,一人被捕后失踪,这就是震惊全印尼的苏岛《九二○》事件。它虽然只是海外华侨抗日洪流中的一股小溪流,是祖国以及全世界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斗争汪洋中掀起的一个小波浪,但在印尼华侨的历史上,它是苏岛华侨用鲜血谱写的历史篇章,更是苏岛华侨对祖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贡献的明证。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感人肺腑,值得后人颂扬和纪念。

       七十载的岁月流逝没有冲淡人们对烈士的崇敬和怀念,每逢烈士的殉难日,当地华人以及散居在香港、大陆等地的苏北地区的归侨,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缅怀先烈,追思先贤,激励后人。每次重访,我们总要到棉兰近郊的丹绒勿拉哇去瞻仰《 九.二O 》烈士纪念碑,向烈士献花。
       日寇投降后,苏岛抗日同盟会中幸免于难的抗日志士们,投入了战后华侨爱国民主运动,为维护中印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的骨干分子,成为当地华侨组织社团、创办侨校、出版侨报的中坚力量。这些骨干分子,除了当地的华侨外,还有抗战时期由国内流亡到苏岛的革命文化人,如胡愈之、巴人、郁达夫等。       
      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苏北地区之所以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能成为全印尼中华文化底蕴最厚重之地的源由。当时,苏北地区的华侨进步爱国力量以及各地华侨总会属下的文化侨教事业如火如荼地蓬勃发展;拥护新中国的著名侨报有《民主日报》、《苏门答腊民报》等,具有较高声誉的艺术团体有《新中艺》、《昆仑》、《新民歌剧社》等。华侨学校更是遍地开花,其中棉华中学、崇文中学、苏东中学、先达华侨中学、中华学校等声名远扬,培养的学子遍布世界各地。据我所知,如今仅北京一地,就有六七十位校友,他们虽已白发苍苍,但仍传承着母校‘热爱祖国’的基本校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发挥余热。

       父辈的教育,母校的熏陶,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便埋下了爱国的情怀。‘回国深造、报效祖国’成为我们当时发奋努力学习的座右铭。为了能圆回国梦,我们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同时,为了生存,我们奋力与排华恶势力抗争着。记得在我回国前夕的一九六O年,为了悼念在“芝马墟”事件中,被印尼反动军警杀害的两位华侨妇女同胞,我们上千华侨列队前往设在棉华总会的灵堂进行悼念活动,许多侨胞纷纷加入我们的请愿行列,到了省府官邸广场,我们以静坐形式进行抗争,要求省长出来接见并答应我们的悼念活动。最后省长不得不派出官员向我们许诺:允许我们继续进行悼念活动。顿时我们欢呼雀跃,齐心欢唱《歌唱祖国》、《海外孤儿有了娘》等歌曲,共同欢庆我们的正义行动取得了胜利。

     1965年“九卅事件”后,右翼军政府肆无忌惮地进行反华排华,苏北地区的许多进步侨领惨遭迫害,侨校被迫关闭。一天,反动军警冲进棉华中学,逮捕了护卫国旗与学校的四十一名棉华中学的青少年学生。入狱后,他们不畏惧强暴拷打,与军警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直至取得胜利。随即,他们被我国政府接回国,并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他们抗暴的英勇事迹,一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侨界,曾掀起一股向“四十一位华侨青少年”学习的热潮。次年,棉华中学的五位青年学生,为了庆祝国庆在宿舍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与反动军警发生冲突,被罪恶的子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用鲜血与生命在棉华中学青年学生爱国史上谱写了一曲颂歌。

      进入新世纪,中印关系翻开了新篇章,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人民亲密交往,和谐相处。当地百分之九十九的华侨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印尼公民,但他们大多保留着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浓浓的思乡情,使他们依然维系着与祖籍国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当地的华文家庭教育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各种华人社团,如华商会、宗亲同乡会、校友会更是星罗棋布。每逢中国的传统佳节,他们都会欢聚一堂,唱中印歌曲,跳中印舞蹈,好不热闹。尤其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散居在印尼乃至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地赶回苏北地区,进行拜会祖坟扫墓活动。这时,也是各种社团会所举办活动的大好时机。
      三年前的清明节,我有幸应邀参加了丁宜市的同乡校友聚会,与会者共有一千多人,该市的市长、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光临祝贺。其间,我们有机会与阔别了几十年的师长、校友欢聚一堂,共叙别后人生的甜酸苦辣、故地重游的欢乐趣事,真是感慨万千。我们彼此不分国籍与信仰,不分身份与地位,同是炎黄子孙,共操闽南语,共叙旧情,此情此感,别有一番情趣。畅谈中,问及最多的自然是我们在祖国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当他们得知我退休后享有中学高级教师待遇,对比当地的收入,享受着还算丰厚的退休金与公费医疗,生活无忧无虑时,都感到欣慰。对于祖籍国的发展变化,他们更是赞不绝口:祖籍国的强大,让海外华人也倍感光荣与自豪。

       每次重访,都会勾起我对往事的一片遐想:第二故乡的风土人情、第二故乡的侨教事业、第二故乡华侨的爱国情怀……尽管许多老爱国侨领已相继去世,或已逾耄耋之年,形成规模办学的华校已不复存在。但是,他们爱祖籍国、爱家乡的情怀,仍然一代一代地传承着。他们关注所在国和祖籍国的发展与进步,为中印两国的强大而自豪。他们真诚希望祖籍国不要忘记他们,尽管他们大多已加入侨居国的国籍,但仍是炎黄子孙的一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