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先达人足迹 查看内容

难忘的先达之行

2015-9-11 07:40| 发布者: zjj| 查看: 806| 评论: 0|来自: 《简讯》93期

摘要: 2015年3月14日清晨,我們四位“亞院”的中國老師,由本地老師華家琦帶隊,前往先達參加周六、周日系列活動。我們乘坐校車7:30準時出發,駛出吵雜擁擠的市區,眼前的視野豁然開闊,大片青葱的農田,在藍天白雲下格外 ...
鲁渊

      
         2015年3月14日清晨,我們四位“亞院”的中國老師,由本地老師華家琦帶隊,前往先達參加周六、周日系列活動。我們乘坐校車7:30準時出發,駛出吵雜擁擠的市區,眼前的視野豁然開闊,大片青葱的農田,在藍天白雲下格外靚麗。道路兩旁是棕櫚園和橡膠園,好似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矮矮胖胖的棕櫚樹,撑開巨大的綠傘,為樹下的植物遮擋着炎炎烈日。瘦瘦高高的橡膠樹,掛着小巧的膠碗,為橡膠園的主人帶來收獲的喜悅。一路觀賞窗外的熱帶田園風光,伴着車內節奏明快的印尼民歌,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倒也不覺得寂寞難耐,校車沿途駛過丁宜小鎮,很快進入先達城區。
       大約中午11時許,我們抵達先達的衛理學校,校長華佑賢先生、莊淑心女士及老師們熱烈歡迎我們的到來,請我們品嘗醇香的先達咖啡。衛理學校是先達市四所主要私立學校之一,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教學設施先進齊全,目前有學生千餘人。學校非常重視華文教育,各年級均開設華文課程,校長華佑賢先生多次赴中國考察開會,近年來連續申請中國志願者教師,並在世界中學生“漢語橋”大賽中連創佳績。華佑賢先生還教子有方,其女華春桑,曾獲世界大學生“漢語橋”印尼賽區冠軍,赴中國留學深造,其子華家琦也從中國留學歸來,姐弟倆都在“亞院”工作,我們是朝夕相處的同事,難怪大家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幾位鬚髮斑白的長者,走進華校長辦公室,笑呵呵地與我們握手,原來是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的胡文德、曾展開、薛秀鳳三位主席,特意來歡迎遠道而來的中國教師。他們向我們介紹先達華文教育發展的歷史,自然提及歷史上的“先達國語”。據相關資料載,先達開埠之初,居住在這裏的華人,大多來自中國閩、粵地區,方言差異很大。隨着歲月的更替,華人族群不斷壯大,子弟讀書迫在眉睫,教師極其匱乏。於是先達華人社團,通過當時中華民國政府駐印尼棉蘭領事到四川招聘了大批華語教師,到先達各中小學任教,他們用中國“西南官話”授課,學生們代代相傳,又揉合了當地粵語、閩南語、客家話的語言特徵,成為先達華人社會的”共同”語言,成為凝聚世界先達人的紐帶。據說世界先達人大會曾在首都北京舉辦,也算是“先達國語”的尋根問祖。近年來,“先達國語”引起語言學界的關注,一些學者不遠萬里前來考察。現在能講原汁原味“先達國語”的人不多了,幾位老先生興致勃勃給我們示範,今天能親耳聆聽,實乃三生有幸。
我們匆匆吃罷午餐,趕赴先達蘇丹阿貢中小學校(前中華學校),學校座落於市中心,位於兩條主幹道之間,這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我們四位在“亞院”任教的中國老師,應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之邀,受蘇北華文教育促進會委派,前來擔任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舉辦的“第十三屆唐詩朗誦及華語演講比賽”的評委。走進蘇丹阿貢中小學校的大禮堂,牆面鐫刻着三塊碑文,其一是中華學校創始人陳順丹小傳,刻記於民國廿三年十二月。其二是先達“中華學校”建校略史,民國廿四年元月。其三是建校捐款芳名錄,最早刻記於民國十一年五月十四日。我閱讀碑文,大致意思如下:陳順丹(1874-1946),福建南安人,自幼隨兄闖南洋,事業有成後,造福桑梓,捐資助教,是先達著名僑領,也是中華學校創始人。具有百年歷史的中華學校,歷史上幾經沉浮,被迫改名“蘇丹阿貢”(Sultan Agung)。令人欣慰的是:2009年9月9日,先達“中華學校”百年校慶之際,才得以“掛匾復名”。走出大禮堂後門,眼前不禁一亮,這裏有一片花圃,姹紫嫣紅的蘭花,盛開得份外妖嬈。
比賽是下午2:30開始,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主席胡文德致辭,主持人介紹四位評委:魯淵、楊紫薇、姜鵬鳴、吳登鵬老師。參賽對象是來自先達各小學的華族、友族學生。選手們講了許多生動活潑的小故事:小貓釣魚、猴子拾豆、狼和小羊、小馬過河、孟母三遷等。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畫龍點睛、鐵杵成針、刻舟求劍、孔融讓梨、亡羊補牢等。小選手們口齒清晰、神情自若,舉手投足間,落落大方。特別是友族小學生,普通話語音很標準,幾乎與華族小學生不相上下,先達小學生的漢語水平之高,令我們來自中國的評委老師們驚嘆。
下午的比賽歷時三小時圓滿結束。熱情的東道主邀請我們去品嚐馬達菜,沿路介紹了先達的歷史文化。先達(Pematang Siantar),位於蘇門答臘北部馬達高原東坡,海拔約400米,面積約80平方公里,人口約50萬,距著名的多峇湖僅45公里,被譽為“多峇湖畔的明珠”。從十九世紀中開始,中國東南沿海移民逐漸聚居先達,大多以做小買賣為生,人們相傳先有“巴剎”後有“先達”。直到廿世紀初,荷蘭殖民政府在先達周圍開拓橡膠、棕櫚、劍麻等大型種植園,先達成為土特產集散地。並以巴剎為中心,以荷蘭王室命名女皇街、公主街、太子街。隨着華人經濟的發展,大街兩旁商舖林立,建築多為廣東、福建“騎樓式”風格,便約定俗成命名為中國街、福州街、南京街、上海街、漢口街等。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街名都改為印尼街名。我們從街名的變化,可以感受到先達歷史的變遷。
吃罷馬達族特色菜肴,東道主帶我們去賓館休息,賓館位於美食地標“Ganda”麵飽店對面。這是先達最繁華的街道,晚上可以出來繼續逛街,真是太好啦!夜晚的先達很美,街道乾淨整潔,空氣清新凉爽,店舖鱗次櫛比,街上人流如績,隱約飄着咖啡的馨香,尤其是街道兩旁的人行道,是我們在棉蘭很少看到的。熱心的華家琦老師當響導,帶領我們去看荷蘭時代留下的特色建築,市政大樓、醫院、動物園、火車站等,盡管在夜色朦朧中走馬觀花地匆匆而過,依然領略到先達的獨特風情。
   
      第二天清晨,我們特地起個大早,去遊覽先達景點-觀音寺,盡管寺廟的外觀“中西合璧”,細節則完全“中國式”,觀音寺的匾額皆用中文,“圓通寶殿”、“聖觀自在”、“大慈大悲”等,字體遒勁有力,端莊大氣。露天的“觀音菩薩”雕塑,大約有10多米高,矗立在寺廟的最頂層,在晨曦中宏偉壯觀。據說這是印尼最高的觀音像,前來拜祭的善男信女眾多,可謂常年香火不斷。 觀音寺有大鐘、放生池、佛經故事雕塑等,尤其是“元寶塔”型的香爐,造型精緻華美。觀音寺前面不遠處,一座古樸的石雕佛塔,掩映在綠樹叢中,佛塔上布滿斑駁的苔蘚,似乎在訴說着久遠的歷史。佛塔的側面,是十二生肖雕塑,形神惟妙惟肖,平添幾分情趣。
      早晨八時許,我們來到中華學校“大禮堂”,今天的任務非常繁重,上午是幼兒園小朋友朗誦唐詩,下午是初中部、高中部演講比賽。幼兒園的孩子們花枝招展,媽媽們把小寶貝打扮得漂漂亮亮。小朋友一點都不怯場,字正腔圓地朗誦唐詩。李白《靜夜思》、孟浩然《春曉》、駱賓王《鵝》、孟郊《遊子玲》、李商隱《夜雨寄北》、王之渙《登黃鶴樓》等,一邊朗誦一邊表演,動作神韵,憨態可掬,禮堂裏笑聲陣陣。下午初中部、高中部的演講,也非常精彩。他們聲情並茂地演講《農夫和孩子們》、《啄木鳥和梧桐樹》、《東郭先生和狼》、《永不上鎖的門》等,贏得陣陣熱烈掌聲。尤其是友族參賽選手,他們身穿中式唐裝,努力說準每一個字,認真的神態令人感動。為期兩天的比賽,是對先達華文教育的一次體驗,先達不愧為印尼華文教育的先鋒。
臨別之際,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的領導、華校的師生、參賽的選手,紛紛與中國老師合影留念,讓我們在異國他鄉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東道主請我們品嘗先達小吃,送來先達最好的麵飽和咖啡,大家依依惜別。歷時三小時的長途顛簸,返回棉蘭市區,已是燈火闌珊。回到“亞院”後,現場攝影潘再華先生,把自已精心拍攝的照片,發送我們留作紀念,讓我們回味一個個美好的瞬間。
      (轉載自印尼棉蘭《好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