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先达人足迹 查看内容

忘不了“先中”培育之恩

2011-8-9 11:36| 发布者: zjj| 查看: 1260| 评论: 0|原作者: 福州 林秀兰|来自: 93期《先达通讯》

摘要: 一、踏入先中校门1945年日本投降,人们欢喜若狂雀跃欢呼,各地侨校纷纷复办,饱尝失学三年多的学子可重新走进学堂了。这时先达中华学校亦复办了。丁宜新生社成员,陈少奇、曾文、张灿昭、蓝美松、黄凤招夫妇等相约而 ...
 
一、踏入先中校门
1945年日本投降,人们欢喜若狂雀跃欢呼,各地侨校纷纷复办,饱尝失学三年多的学子可重新走进学堂了。这时先达中华学校亦复办了。丁宜新生社成员,陈少奇、曾文、张灿昭、蓝美松、黄凤招夫妇等相约而至,加入先达爱国教师队伍。其间,黄金清对我说:“来,我送你到先中就读,你会受益匪浅的。”就这样,我来到先中。(注:黄金清原是苏岛抗敌协会骨干,我们两家是世交。九二O事件五十年周年,赴会北京,心脏病突发溘然去世,痛失一位好兄长。)
第一天,第一位我见到的是仰慕已久的郑子经校长。个子高高,精神矍铄,和蔼慈祥,声音带哑,是位可敬可亲的校长。他把我带到初一班(新慧级)。几十个陌生脸孔,我一个外来的,有点腼腆不自在。同学们热情点头微笑让座位,那一瞬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股热流暖我心房。
担任初一班老师有陈洪、黄文泉、陈丽水、曾文、蓝美松、张谷和,他们都是资深老师。启迪我们明确学习目的,要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和国家。《忘不了的岁月》这本书记述了不少老师在日侵时期抗敌顽强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令人钦佩。我能在这具有爱国思想的学府里学习,实感有幸。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渐渐和同学们熟悉了。有部分同学表现突出,他们积极参与进步社团,如青年会、妇女会的爱国民主运动,并做到学习活动两不误,真是好样。班里同学在紧张严谨的学习下,课前课后常是诙谐百出,谈笑风生。铁生妙语如珠的发言,健如抒发自作自品的小诗,爱大声嚷嚷真噱头的演昌,好玩搞笑的雅贤,甚至有几个淘气同学在早操深呼吸时故意发出打鼾的声音,弄得台上李天锡老师啼笑皆非,还有……总之,班里呈现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是一个热情洋溢、生动活泼的群体。耳闻目睹,我自愧不如,是个书呆子。在初中这一阶段,在新思想新事物的熏陶下,我既获得了知识并开拓了眼界,给我后来参加工作起了很大作用。感谢先中的栽培,也领悟了黄金清要我到先中学习的用心。
 
二、回丁宜任教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为应形势之需,创办华侨学校迫在眉捷。万事起头难。一,没有校舍,共用几个会馆、大住宅为教室,幸好是同一条街。老师上课得几处跑。二,师资方面向外求援,棉兰赵洪品夫人丁韵清前来坐镇校长。原在先中任教的陈少奇、曾文回来搞行政,随之而来的有先中同学李明龙、黎美娇、杨幼云、黄树泉。学校初具雏型开学了。三,经费不足,老师们义不容辞,自愿分忧,除几个有家属和外地的发些生活补助,几乎是义务。他们无私奉献、无悔无怨的精神令人感动。初期虽遇上种种困难,但眼前学生们在新中国教育方针指引下,茁壮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少年儿童,心感欣慰。丁校长说老师们有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事隔59年,翻出一张建校16位“元老”的合影,在这张发了黄的相片上,镌刻着一幕幕难于忘怀的往事,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看了相片,感慨万千,这是记忆,是岁月的见证。16位中作古已过半。人走了,给人们留下的是怀念和追忆。仍健在的6位,除翁万宝是棉中的在香港外,其余的五位全是先中的:李明龙(椰城)、杨幼云(丁宜)、黎美娇(珠海)、黄树泉(深圳)、林秀兰(福州)。大家都已年逾古稀,愿彼此互相保重,共度幸福晚年。
 
三、先中的荣誉
丁宜华校创建以来,先中不少同学背乡离井远道前来应教。有范华英、严玉莲、傅彬玲、李碧云、伍瑞玲、林素珠、林清珠、李月容,还有早先的杨幼云、黎美娇等等,人才济济,个个好样,她们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所能,尽心尽责,为丁宜的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其中范华英、杨幼云,始终不渝,坚持教学至学校被勒令关闭的最后一刻。
女宿舍里是清一色的先达教师,常听到一片先达国语的谈笑声,和谐、亲切、互爱有如一家人。上课时她们认真严谨进行教学,下课时,她们爽朗轻松和同学们融成一片,同学们很敬爱她们。
我和他们在先达共聚一校学习,在丁宜共事一校任教,真有意思。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她们的敬业精神赢得丁宜社会人士的称道。文教部黄金清给予她们很高评价,说她们有如“杨门女将”。丁宜华校有今天斐然成绩,她们是功不可没的。先达中华学校给我校培养这么杰出的教学人才,是先中的荣誉,也是丁宜莘莘学子之幸!
 
四、谢谢您,母校!
“弹指一挥间”先中已是百岁了。作为曾就读于先中之我,感触颇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来,给祖国、给社会各行各业造就了多少栋梁之材。尤其在教育战线上更加出色,培养了多少教学精英,给各地文教机构输送了多少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推动了各地文教事业蓬勃发展,让千千万万学子受到良好教育,成为当地繁荣社会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就以丁宜华校一例,从一点看全局,可见一斑。
如果说,我们同学在社会上有点滴成就,这和我们在校扎下坚实知识基础和以人为本的做人道理分不开的。学校有如个“大熔炉”把我们提炼成有用的钢材,我们引以为荣。饮水思源,我们不会忘记母校培育之恩,谢谢您母校,在您百年华诞之庆,祝福您,百尺竿头,更上一层,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