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通讯(第186期)

2019-8-18 11: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81|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 (第186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19-08-15
先 达 通 讯
(第186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www.siantarpeople.org  2019年8月15日

目录

温馨告示           

桑榆晚景无限好

北京先达校友会                          黄书海

陪亲爱的妈妈到北京天津

陈唯群 

朱蓝诗两首

朱蓝

铁窗花和它的救命箱         

凡夫

追忆往事两则                                          

林淑明

参观《万登华人侨生博物馆》       

陈默

先达国栋咖啡                                                                      

邓唯




温 馨 告 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在这喜庆欢乐的日子里,北京先达校友会迎来了22周年会庆。
   谨定于2019年9月7日(周六)上午11:00在甘家口大厦海富门餐厅(甘家口百货二层),地址北京海淀区三里河17号举行会庆聚餐,欢迎北京市和海内外先达校友乡亲踊跃参加。
鉴于校友年事已高、且行动不便,希望子女们届时能送父母一起参加餐会。谨致谢意。
会务联系人:
林琼藕:13718800945   洪建新:13641337669
餐馆电话:010-88392457 、 88392467
公交车站站名:甘家口大厦。公交车73、320,无轨电车101、102、103、104.
届时:10:45至11:15在甘家口百货正门有人迎接。有直梯和滚梯。
北京先达校友会

桑榆晚景无限好
黄书海

             亲友在的地方  景色最为美丽
老人,特别是耄耋老人,出远门旅游,实属不易。
我(87)、老伴儿瑞玲(85),花二十天时间,到深圳、香港、澳门探亲访友。一路上,我搀扶着拄拐杖的老伴,顺利平安地完成了旅程。回到北京,进入家门那一刻,满满的幸福感,悠然而生。
好心人说,我们这次是冒险之旅。而我探亲访友心切,不知老之将至。一路上的心情是: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俗话说:心情决定一切。你说呢?
树北在深圳有一座大房子。这为黄家兄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活动场所,加上我们孝顺的侄子忠阳(已故二哥 树泉的独子)成天为我们开车和安排节目,使我们每天的生活,既有动,又有静。精彩纷呈,甚为惬意。
我们在偌大的客厅里聊天,时而佐以香浓咖啡,时而品尝清香扑鼻的乌龙茶,悠哉!畅哉!
我(87)、树南(86)、瑞玲(85)、树北(84),树西(75)、仁强(74)加上两个八十多岁的弟妹;高桃英(树北爱妻)、彭定雯(树东弟遗孀),总共655岁,看似老年人聊天会,但气氛却十分活跃,谈锋甚健。时而慷慨陈词,时而娓娓道来。话题随心所欲,除了回忆往事,也少不了当前国内外热点话题。
人们把老年人聊天叙旧,称之为“化疗”。我的深切体会,确实如此。各种话题,对脑细胞起着不同的刺激作用,使你的情绪,时而亢奋,犹如“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时而平静,犹如“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场聊天下来,大家都觉心情舒畅,走路轻松,食欲大振。
于是忠阳开车带我们到仙湖公园,观赏美景,到市区看著名的地标建筑,到著名餐厅品尝美食。值得一提的是:仁强树西在一家潮州饭店,请吃品尝了一只帝王蟹,做成两食,蟹爪避风塘,蟹肉芝士烹饪,虽然价格不菲,但味道极佳,至今依然口齿留香。
过去,每次到深圳,都会邀几位老友聚会。如今王谦宇老师已经走了。蔡素珍因脚疾不能出门,我在外交部的老同事朱传贤,去年摔断腿,加上痴呆症,已不能交流。(注:他已于八月五日凌晨病逝)。
现正值盛夏,却让我有些“凄风冷雨”之感。
所幸的是:我的知心老友,九十七岁的张爱粦,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步伐轻盈。离京前,我们通过微信就约定聚会时间和地点。
每次我们和爱粦见面,都十分亲切愉快。
爱粦,棉兰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曾参加苏岛华侨抗敌协会(简称华抗,抗日地下秘密组织),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日军逮捕,关押在先达监狱,从此与先达结了缘。
他或许是华抗至今还健在的 唯一战士。
五十年代初,我在棉兰报社工作,爱粦已离开《民主日报》回国当时只拜读过他的文章,却无缘谋面。
六七十年代,我在外交部,他在西苑机关工作,没什么交往。直到离退休后,我们才开始见面,并互相家访。进入2000年后,我们共同编纂出版《忘不了的岁月》,彼此才有更深的了解,友谊逐渐深厚。
我和蛇口总指挥袁庚夫妇五十年代在驻印尼使馆共过事,彼此很熟。后来知道张爱粦和袁庚竟是连襟。即袁夫人和张夫人是姐妹,这样我和张的交往就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了。
爱粦为人低调,诚恳。人生能有几个知己,不容易。彼此以心相交。我非常尊重这位老友。
过去一起吃饭,我基本上抢先买单,这次他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让他买单,我执拗不过,恭敬不如从命,他和女儿皆大欢喜。
席间,爱粦非常郑重地拿出一张发黄的旧纸片给我看(内容不便细说),证明他的历史是清白的,在华抗曾被污名过的事,纯属子虚乌有。
感谢他对我的信任。这种信任金不换。
       莫忘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老人来
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我们移居香港、澳门活动。
为了活动方便,仁强原想安排我们住旅馆,我们客随主便。但是,知我者,树西也。
树西当即否决了仁强的建议。说:来香港怎么能让我的三哥三嫂住旅馆呢!
我们照例被安排入住仁强树西的别墅-----八乡。我们多次享受过八乡的美景。但更重要的是有回家的感觉,有亲情的温暖。
十八日中午,由张宜昭协助张罗,邀请部分在港老同学聚餐。到会的有林琼叶、李达生、洪淑珠、陈德华、林淑明、李秀兰、苏宇光、黄树南、黄树西、张仁强、戴巧贤、林瑞玲和我。张育文因腿疾无法出门,来不了。
搞这样一次人数不多的聚会,确实不易。
德华拖着病体,一早从屯门坐公交车,赶到铜锣湾,一路上的艰辛,不是当事人是难于体会的。
林淑明和李秀兰都坐轮椅代步,由二儿子开车走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由女儿和干儿子推着轮椅把他们安然送到会场。
洪淑珠身体恢复的不错,笑容可掬。
戴巧贤已从丧女丧夫的悲伤日子里走出来,体态略胖了些,但精神很好。
林琼叶,人未到朗朗笑声先到,这是她去年当会长后我们第一次相会。我送给他一个热烈的拥抱;支持、赞扬,尽在不言中。
她是第三任会长。陈立克、李达生为她树立了榜样。我问她:担子重吗?她说:信心越来越强了,因为有坚强的后盾,达生、仁强、德华等都在支持她,加上全体理事都很团结、很卖力。
达生当天从台湾赶回来,紧赶慢赶还是与聚餐失之交臂。邓天安则因睡过头,想起时已晚了。餐毕,仁强邀请大家到他的写字楼,聊天叙旧。此时,达生和天安已在写字楼等候。
聊天一开始,大家就这几天香港发生的“反修例”大游行话题,谈开去,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有的反对示威游行,反对打砸公共设施和警察,有的批评特首操之过急,没有体察民意。
意见虽有交锋,但气氛和谐。因为在坐的不是愤青,他们都是五六十年代回国学习和工作的印尼先达华侨热血青年。在香港拼搏了几十年,他们血脉中依然流淌着爱国爱港的血液。
大家还对特朗普这位另类总统和中美贸易摩擦作了中肯的点评。
有人说,现在香港的华侨组织太多了,许多成员都是重叠的,再成立一个韩江同乡会,意义不大。有的则建议,香港华侨社团应团结起来,成立华侨党,选出自己的代表,参加立法会,参政议政,维护华侨正当权益,为香港特区政府献计献策。
漫谈无拘无束,不做结论。纯属纸上谈兵。
咖啡和奶茶已二过。大“活宝”邓天安突然把话题转到先达的“八卦”,宜昭和树西当场“中枪”,成了开涮的焦点。从宜昭差点成了仁强的二嫂谈到多少善男追幕树西,仁强则从北京追到厦门,从众多爱慕者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最后在龙岩和树西修成正果。
笑声、掌声、起哄声此起彼伏。
         莫道今年春将尽  明年春色倍还人
六月十九日至二十日,仁强、树西、树南亲自陪同我们畅游了宏伟壮丽的港珠澳大桥。美不胜收!
在澳门住了一晚。入住树西仁强大公子张璜经营的充满葡澳风格的酒店,舒适惬意。
当晚,邀请陈瑞英和她女儿谢纳新,陶少棠女儿陈小育来酒店相聚。
瑞英是我小学同学,已几十年没见了。但彼此对对方的情况都略有所闻。所以一见面并不感到陌生。她和谢宪忠成婚后,六十年代初回国,先在广州工作,后移居澳门,从事旅游业。她的大姐瑞兰、二姐瑞凤已先后逝世,哥哥瑞良还在法国。
过去我们多次来过澳门,但都没有机会和瑞英一家见面。很感谢新荷和唯群两年前来澳门探望瑞英时为我们建立了微信联系。从此,把我们的先达情、同学情给联系上了。
但心底深处总有些遗憾之感,要是早几年联系上,我们不就有机会和谢宪忠聊天叙旧了吗?
宪忠是先达职工会职员,举重能手,有一副健美身材,为人老实忠厚。一九四七年前后,荷军对独立后的印尼采取所谓的“警卫行动”,加上中华学校学潮,我和林友联经常到黄光辉家,看课外书。漫谈读书心得,休息时也经常到附近的职工会看报聊天。当时见的最多的就是宪忠。至今他的形象依然萦绕脑海中。
谨写上几句表示我们对宪忠的深深怀念。
和其它家庭一样,宪忠和瑞英的家庭肯定也经历过许多艰辛,但在几个小时的交谈中,几乎没听到她的埋怨和后悔,她始终很淡定,对往事娓娓道来,这也许就是平凡生活给她带来的好处。
将尽十点,善解人意的陈小育邀我们一起在附近餐馆吃宵夜。我们和小育一家交往也很深。陈清泉曾是我们的英文老师。陶少棠是我们的学姐,我们的友谊从先达到北京,从二十世纪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但阴差阳错,清泉和少棠去世时,我们都没机会向他们遗体告别。这种“殓不凭其棺,葬不临其穴”的深切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但可以告慰他们的是,他们的两个子女陈达庆和陈小育都很有出息,各自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至今和我们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愿你们安息吧!
二十日返港,下午参观张雯经营的理疗诊所和张丹爱妻艾玛经营的服装店。
二十一日与在港的黄家兄弟姐妹团聚饮茶,还为已故树东的长子黄伟庆祝生日。由于时间有限,未及看望张家兄弟姐妹。后会有期。
二十二号从香港乘复兴号高铁返京。亲身体会什么叫“一地两检”。下午五点多安抵北京。一踏入家门,如释重负,满满幸福感油然而生!
     一声同学 热泪盈眶    一份关切 情谊绵长
我早就收到唯群微信说:她将陪妈妈新荷六月二十五日抵京,并邀请我们一起到天津去。于是我们提前赶回北京。
六月二十七日,我和瑞玲在全聚德烤鸭店为她们接风。也邀请北京先达校友会几位理事和老同学一起团聚叙旧。结果很不理想:
洪建新会长出差广州,林琼藕在广州的表妹来京,她要到车站迎接;巧端、月明、珠莲、清香因没人护送来不了;爱竹因要照顾骨折的老伴,荷香住养老院都来不了。
其结果是把大桌改成四人桌。我告诉新荷和唯群,这不是驳你们面子,而是残酷的现实。三十日,我们到天津也遭遇同样的窘境。
人多热闹,人少却可以深谈。
许多人都赞誉:陈宏伟、邓新荷是绝配的一对。两人性格温良恭俭让,几乎不可想象他们会因家庭琐事红过脸或吵架。至今,交谈中新荷提到宏伟,总是尊称为“陈先”(先达人称老师惯用国语)。新荷是我们华青级的老大姐。如今健在者已寥寥。所以我们特别珍惜这次的相聚。
我们边吃边聊。突然一股莫名的感伤袭来。唉,要是宏伟老师也在坐,该有多好啊!
“九三零”事件后,华校华社被迫关闭,许多老师为稻粱谋,走上社会,自谋职业。经济上,政治上,精神上对他们的折磨,难于言表。各种疾病乘虚而入,过早地夺走了他们的宝贵生命。
他们是:郑子经、伍焕沾、黄清林、陈斯刚、陈瑞兰、陈宏伟、李洁霜等
谨向这些过早逝世的老师们致以深深的哀思。
在餐厅聊天叙旧,意犹未尽。我请她们漫步到寒舍,继续聊,边喝咖啡边聊。
六月三十日,我们驱车到天津看望先达校友。
因李笑英和林焜辉在洛杉矶女儿处逍遥了大半年赶不回来。这次就由欧惠娟担起地主之谊,并由儿子王雷负责操办。
第一站就到欧慧娟家。我儿子黄征开车,驾轻就熟。八点多出发,十点多已平安到达。
慧娟和我们热情拥抱,却发现她边拥抱边抽泣抹泪,我问她“怎么那么激动”,她指着三个后生:王雷、唯群、黄征说:“没有他们的孝心和帮助,我们能相聚吗?”说的也是,这让我想起她常说的一句话:“我和老伴儿现在都不能自主了,一切活动都要儿子说了算。”这不是贬义,而是褒奖。
中午,王雷在知名餐馆“乾幅”,设了一桌丰盛美味的饭局。开局前,慧娟把我安排在出入不方便的里座,并警告说“今天你不能抢着买单。”弄得大家开怀大笑。我为这位不是弟妹胜似弟妹的慧娟,表示恭敬,并为她的聪明才智点赞。
除了邓月英外,张桂昭因腰疾不能出门,赖燕玉坐轮椅,住在没电梯设备的四楼,子女又不在身旁,无法出门;苏玉珍老伴儿患病,她无法脱身,较年轻的李梅英因腰腿痛,走不了路。
欧慧娟老伴儿王金堂在家接待我们后,由王雷送他去参加海外归来的老同学聚会。
虽然参加饭局的人只有八个,但浓浓“先达情”依然不减。新荷、唯群从印尼给天津每个同学挑选的伴手礼都一一给他们留下。席间,我们通过视频电话和桂昭大姐聊了一阵子,借助高科技手段,弥补不能现场团聚的缺憾。
饭毕,我们去养老院看望卧床多年且双目失明的陈素祺。几年前,我们来看望她,还能对话,思维还清晰,如今却毫无反应。新荷拿出从印尼带来的巧克力糖喂她,她用舌尖舔了舔,新荷边喂边喊:’我是新荷,来看你啦。”此时无声胜有声。素祺用双唇使劲舔,似乎要示意新荷:“谢谢你们来看我,我已经舔出家乡的味道了。”
新荷说:这次虽然没能见到好多同学。但还是很满意。我们就是带着这种满意的心情回到北京。
7月6日(周六)月明和巧端让儿女开车送他们到王府井君悦酒店看望新荷、唯群母女。
中午,由月明长子杨涛在附近汤城小厨设午宴招待大家。饭后由巧端陪同一起去看望叶木英老大姐。(详情见唯群文)
7月7日中午,我们一家和新荷、唯群在俏江南共进午餐。他们明天就要飞回雅加达了。
临走前。我们还有机会相聚话别,多么惬意。边吃边聊。轻松愉快。我和他们共同分享了这次我们到深港澳会亲访友的所见、所闻、所悟。
有亲友同学在的地方就是景色最漂亮的地方。大家围坐一桌,说着过往,搂着肩膀,手牵着手,如同看到了彼此青春的模样。这种感觉。只有你我能够品尝。
饭毕,儿子黄征,儿媳红梅,孙子灿灿先行离开。投入他们自己的活动去了。唯群邀请我们到星巴克咖啡店边喝边聊。由于店面不大,顾客熙熙攘攘,不是闲聊之地。荷香因要回养老院,和姐姐相拥话别后也先行离开。于是我们回到君悦酒店大堂继续聊天,其实当时已经没有多少话可聊了,但仍然依依不舍,彼此双眼对视一下内心的话,也能心领神会了。
新荷说:这次没有机会看望铁生和陈静池,特别是没能与北京先达校友会诸理事相聚叙旧,甚感遗憾。我说。我会转达你们的亲切问候。多保重。后会有期。
附照:


陪亲爱的妈妈到北京、天津
雅加达  陳唯群
     (一) 天津之旅       
       到北京之前,媽媽要我聯繫黃書海叔叔,希望此行依然可以和黃書海叔叔、林瑞玲阿姨一起到天津去。2015年,我們是一起乘高鐵去的,路程大約半個小時。因為媽媽的腰腿已不如以往利索,不能走遠,我希望可以租車去,但黃叔叔自有安排,由黃征(黃叔叔的孩子)開車。
    2019年6月30日早上,我和媽媽抵達約定地點時,黃叔叔他們早已到了。
     汽車在藍天白雲下的高速公路上奔馳。      
     媽媽、黃叔叔和林阿姨是華青級的老同學。媽媽是老大姐,黃叔叔也許是华青级老海燕裡最健康而最「年輕」的一位。一路上,他們聊過去、話家常,又說又笑,他們有聊不完的話題。
同一時間,王叔叔也車程大約兩個半小時,我們到歐惠娟阿姨家集中,月英表姐也來了。
     歐阿姨為我們準備了櫻桃,小西瓜,還有一罐罐的酸梅湯。
     歐阿姨擁抱著我痛哭,那是激動的眼淚,是高興的眼淚。歐阿姨說:「是你們年輕人(都已過半百),讓我們老年人有機會相聚。」頓時,我熱淚盈眶,我們僅是盡了絲毫的孝心。
     她老人家還給了我一個驚喜,當年爸爸送她的照片依然毫無損壞地保留著,有我小時候的黑白照,還有全家福。
     當我一邊關注著照片,一邊吃個小櫻桃,黃叔叔竟為了弟弟和歐阿姨您一句、我一句的追憶往事,可把大家都逗樂了。
將在另一家餐館和朋友聚餐;出發前,王雷(歐阿姨的兒子)先送了父親,再和我們一起到「乾福」酒家用餐。他請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美味的午餐。
     餐桌上擺著每人一套的餐具。我把筷子的外封拆掉,眼前是一雙精緻無頭的筷子柄,再把擱在筷子下的小紙包打開,卻是一小段木製筷子的尖頭,原來這是一次性衛生筷子,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
     八個人圍在餐桌前,說說笑笑,轉眼間又到了即將分別的時刻。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都依依不捨地道別。
離開了餐廳,大家一起到養老院去探望老海燕陳素琪阿姨。
      臥床數年、雙眼失明,折了翅膀再也飛不起的老海燕陳阿姨,對同伴們大聲的呼喚,已毫無反應;當海燕級老大姐把一小塊的巧克力糖塞進她嘴裡時,才看見陳阿姨的嘴唇動了動,用舌頭舔了舔,品嚐那獨特的味道。
這趟到天津,媽媽見到的同學、親友不多,雖然留下了些遺憾,心裡還是挺開心的。
      長輩們都要保重,而「年輕」的我們也要健康、才能讓年老的長輩們有機會再次相聚。              
(二)相聚在北京                                                                                              这天,黃書海叔叔、林瑞玲阿姨邀請媽媽和我到方庄全聚德烤鴨店用餐。
     黃叔叔是我尊敬父輩,多年不見,他老人家依然是那樣的精神奕奕、談笑風生。87 歲高齡的黃叔叔数年来都堅持每天下午按時到小區的廣場去做運動。
     黃叔叔叫了幾樣道地的美味。其中鴨皮入口即化的精品烤鴨、別緻的口袋鴨腸,看了就開胃的豆衣時菜卷、藍莓山藥;還有我喜愛的糯米蓮藕等。
      我們邊聊邊品嚐美食。
      用餐過後,我們步行到黃叔叔家。在那裡黃叔叔為我們泡了熱咖啡。幾乎不喝咖啡的我,破例地喝了一杯。
      黃叔叔給我們講了到深圳香港旅遊的見聞。
      林阿姨和媽媽談起往事,翻著舊照片,讀著每位老同學的名字,有些已離開人世,有些則在病痛中。生死別離都是讓人難過的。
      2019年7月6日
今天楊濤、紅梅各自駕车,載著坐在輪椅的母親陳月明阿姨和張巧端阿姨到酒店來看媽媽。
     我們在酒店大廳裡聊了好久,再一起到
「湯城小廚」用餐。
     「湯城小廚」顧名思義,美味可口的湯是招牌菜。我們每人喝了一碗的木瓜湯,味道鮮美甘醇,回味無窮。
     談話中,楊濤說陳阿姨的頭髮已由白轉變成黑,開始滿頭白髮的我,立即向陳阿姨詢問有關的養生之道。誰知陳阿姨的答案是如此的簡單:每天抓頭十下。深信她老人家已下了數年或數十年的功夫,才有如今的成績。
     吃過飯後,由紅梅開車,張阿姨帶媽媽和我去探望葉木英阿姨。
      葉阿姨曾病危入院療養。出院後,在孩子陳達平細心的照顧下,加上更改醫療方案,使得葉阿姨恢復的不錯。
      見到張阿姨,葉阿姨一眼就認出來了,「巧端,您胖了!」葉阿姨大聲的喊。可她叫不出媽媽的名字,或許是因為太久沒見到了。但卻記得我小時候在先達外婆家店門前的「五角基」走來走去玩。當年葉阿姨的家和外婆的家只隔幾間店屋。
     長輩們相聚在一起,有說有笑。聽見葉阿姨開朗的笑聲,大家都感到欣慰。
     這時候又讓我想起天津歐阿姨的話,是我們年輕人,讓年老的長輩們有機會相聚。
       2019年7月7日
     中午,我們和黃叔叔全家在「俏江南」餐廳聚餐。
       餐廳送上每人一小杯的酸奶,上方還用巧克力畫上圖案,再加上短句,每一杯都有
獨特的創意,真是別有一番風味。黃叔叔可愛的孫小燦,幫我把桌上的酸奶都拍成照片。
       吃完飯,黃叔叔、林阿姨、媽媽、姨姨和我,到附近的「星巴克」咖啡廳喝咖啡。
       然後,姨姨獨自回家去。我們四人又到酒店大廳聊天。
這是在北京的最後一天,第二天早晨我和媽媽將返回印尼,我們這一趟的北京之旅
就此結束了。

 朱蓝诗两首
(一)《相聚在今天》一一先达校友会成立22周年聚歺会有感  
潮起潮落,沧海桑田。
几十年的漫长岁月,无法改变你坦荡的胸膛。
还是那亲切的笑容,还是那明亮的双眼。         
花开花落,世态巨变。
跨过了历史长河,盼来了相聚的今天。
一双双闪着泪光的眼,不知是苦还是甜。
思念的话儿说了多少遍,说得我们如疯如狂。
重温那遥远的梦幻,相聚在今天,一起守候这幸福时。
    
(二)《先达通讯感染了我》    
我不是先达人,但先达情令我感动。   
 每期的文章我都拜读,它给我无穷的力量。    
 编者黄书海老师情真意美。正因为他有真情,笔尖下,心泉才潺潺流淌,激情才喷射芬芳。
才有美的向往,花的祝愿。      
先达人有珍贵之情。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都那么真纯,那么温暖。
这情是爱的漩涡,是一泓清波。是病人的灵丹妙药,是生命的复苏之波。    
 先达老师们当年洒热血,把真理苦追求,任凭风狂雨骤,浩气汇心头。等到妖雾扫,更上高楼,笑望金秋,赤心白首志难休。
征途驰骋胸怀阔,赤胆忠肝照万秋。  
 啊,《先达通讯》,愿你永远点燃美好的信念,照耀锦绣前程!


铁窗花和它的救命箱 
凡夫

铁窗花,是铁匠将朵朵铁花图案镶焊到铁窗、铁栏杆上,以增加铁窗和铁栏杆的美观。在印尼华人家庭里,一般喜用铁窗花点缀其门窗。不然,家就像监狱或鸟笼子般了。
  铁栏杆,是用来保护房子的安全,防范偷鸡摸狗的肖小入屋偷窃而设的。它俨然像屋子的门神;但,他也是可以让屋主丧命的魔鬼。火灾来袭时,它就是夺命祝融的帮凶。一般,为紧急逃生,铁栏杆总会安装一逃生门;然而,但火灾骤然发生时,主人在慌乱中找不到开门的钥匙,无法打开栏杆、铁窗们,因此活活被火烧死。此类悲剧经常发生。人们的健忘,没有及时防范悲剧的教训,十分可悲。
一般华人家庭,只要经济稍好的,都会顾用一两或更多的女佣帮忙家务,并让她们住宿家里。女佣良莠不齐,经常有勾结外人偷窃家中财物的事发生; 因此,逃生门总会安上一挂锁之类,常年锁住。主人总是把钥匙存放在一秘密、不让女佣知道的地方。
 记得,当我年少时,一年老亲戚,在家楼上操孙。楼下发生火烧时,他们无法逃生;大火被扑灭之后,消防员在洗澡房的水池里,发现那老人和三个幼童相拥而死的尸体,其状惨不忍睹。
   几年前,首都华人区Muara Karang,一店屋里发生火灾,三个幼童贴在窗花的玻璃窗内,拼命呼叫,路人找到梯子爬上窗前,用大铁锤敲打,玻璃碎了,但窗花无法敲开,眼看三个小生命活活被烧死,火灾发生在白天,许多路人都见证此幕惨状,无不痛心喊冤。
     最近一对老年夫妇,住在楼下是修车厂的楼上,或许因电流短路,大火因修车油的燃烧而猛烈。楼上也因撞装上了铁窗花,老人或许也因无法找到开锁钥匙,无法逃生而双双损命。老年父母伤生的惨状,自然令子女伤痛悲哀。
     我意识到了这铁窗花的危险性,在 多年前,一次清明节期间,我回棉兰老家和兄弟们共扫墓祭祖,住在我们成长的老店屋,也是二哥家的五层楼内。我发现该店屋,除店门之外的 所有窗户都安上窗花铁栏杆;二哥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允许极为工友住宿店内。二哥为防范安全和防盗作用,而装上了铁栏杆和窗花。
         我注意到了每个铁窗,都设有一道逃生门,为了防止内贼,每道逃生门,都挂上一挂锁。我脑海一时出现了那些被祝融掠夺生命的惨状,我提醒了二哥,未免发生火灾时,慌乱中找不到开门的锁匙,要它马上做个救命箱子,安放一支开门的钥匙在内,箱子装上玻璃门,用以查看该匙是否在内,为免钥匙被人动用,箱门也安上一开箱的小锁匙。箱旁安放一小铁锤,作敲破玻璃取匙之用。二哥果然照做,将后备门锁置入其中锁上;箱旁挂着一小铁锤,在紧急时以铁锤敲破玻璃取锁匙,打开逃生门。此箱必须经常查看,以确保钥匙存在。
华人相信命水,人被火活活烧死都说是其命运的注定。但我更认为:人的潜在意识非常重要,有了忧患意识,才会想方设法去做防犯措施。 性命或许得以保住。
15-8-2019    悉尼
                                                                                         
追忆往事
香港 林淑明
             (一)哈尔滨商业中学

   哈尔滨商业中学,早已消失。只有学校师生中还在世的人还记得这所规模宏大的学校,只是都已经衰老晚年,他们一走,不知还有没有人知道这个中学,包括现在的哈尔滨人。
    创校人是新四军一位领导王又生,但从未露脸。
    创校一开始,生源有两个。生源之一是调来的哈市某中学学生,例如高中班班长王否,被从他的母校调来任教的老师认出他改了名,立即在上课时恢复他的原名--王其武
   生源之二是归国华侨学生。有男有女由哈市某校校长直接从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招来。送往哈市各中学,其中一批送入商中。其后这位校长不再出现。
   华侨学生到达哈市,正值暑假,被安置在空置的经纬小学。侨生的吃食都在校外的小食店。这小店大赚,扩张店面。
   分到商业中学的学生中,只有两名高中生。分别进入两个高中班。
   商业中学分两个系统:中学部和专业部。中学部学生有汉族、满族(团支书梅广贵)回族(武万君)、朝鲜族(李东源,后考上北京师大)中文专修班,两年毕业。本科中文系,四年毕业。专业班有统计、会计两个专业,是名副其实的商业学校专业。
   华侨学生除了两名上高中之外,都是初中生。两名高中生,一男一女。
对华侨学生关怀之致的学校领导之一,团委书记郝玉清,全力照顾、支持。春节时加倍关注。她主持的新民主义青年团吸收了不少华侨学生。华侨学生组织了一支歌咏队,指挥是来自亚齐的同学。还有一支舞蹈队,演出《蝴蝶舞》。
哈尔滨深受俄国影响,例如面包,用俄语称之为“列巴”。
小吃店有个字号为“老都一处”的小店。卖水饺,蒜泥取之不尽,兼卖“坛肉”,极其之美味。
在一家眼镜店验眼买镜时,在下身穿旧军装衣服,被女店员以为我是朝鲜人民军。
离商业中学右侧大路不远右拐,为“霁虹桥”,桥下是横过的铁路。现代哈市地图已经找不到任何旧迹。只有条“霁虹路”。
    (二)厦门、海沧
脑海里的厦门,记忆中的中山公园中山路,华侨大厦文化宫,绿岛酒店新雨轩,新华书记羔丕角,思明影院思明路。而隔海的海沧半岛号称“西伯利亚”。早年家住海沧镇的东侧,背靠东头山,是花岗岩,后来据说是日本人买走,夷为平地。东头山下,是海沧中学。有好几座房屋。有一号、二号、三号宿舍,其中三号是二层楼。301是我的旧居。二号宿舍是平房。201号宅主是叶引火,202号小间是爸妈住过的。大间外内分隔用竹墙,外小内阔宽,置放大床。电视机,外间置放食品橱柜。大房外与过道间的一片地,种植花木,花木与大房外墙之间,为冲凉洗澡地。石块砌成的矮墙围着花木。过道外为向下倾斜的山坡。坡上有棵芒果树,有质高的两颗大树,树下曾养鸡鹅。一只大鹅飞走,落在校外地,被农民收拾走了。
中学面对井里村。隔村遥见九龙江水。中学校舍外为大操场,曾是水塘,再是种麻场,东侧坡下为厨房、大厅,坡上有厕所,教工宿舍。坡上有棵大棉树。中学校门无门,却有一块长方石碑,大书“为人民服务”。
中学左侧有烈士陵园。长眠的是解放战争时牺牲的烈士们。紧接着是一座 教工宿舍的平房,平方后为庵庙,最后为防保院。
海沧小学位于海沧镇外侧。镇中心有商铺。理发店、银行、邮局,尽头为九龙江码头。

參觀《萬登華人僑生博物館》有感   
雅加达  陳默

離家大約 25 公里的當格朗市(Tangerang),那裡的華族大部分是第五、六代以上的華裔,他們幾乎都已不懂華語,甚至有些連姓也不曉得了,他們被稱爲僑生,但濃厚的中華習俗卻仍在那裡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
     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媽媽慕名前來這兒參觀《萬登華人僑生博物館》。博物館座落于當格朗市老巴剎末端。由於不熟悉,我打開了谷歌地圖,在附近繞了幾個圈,都找不到,只得向路人弄清方向。司機將汽車泊在菜市場外的大路旁,下車後,原想趁停在路边的三輪車進去,一來可讓媽媽不用走那麼多的路,二來回味過去趁三輪車的那段日子;但熱鬧的菜市場容不下三輪腳踏車,只得一步一步緩緩地穿過熱鬧的菜市場。我和拄著拐杖的媽媽走進了老巴剎。一邊走一邊左顧右盼攤子上那五顏六色的蔬果、小食攤、雜貨店等。
      走進《萬登華人僑生博物館》的大門,那裡坐著由一位導遊領隊六人的小團隊。導遊希望我和媽媽加入他們,我們各買了一張三萬五千盾的門票。原來前來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一般都是由旅遊團組織的。    
      博物馆是兩層樓的舊房子,樓下的牆壁上掛著一張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大照片,還有幾張當格朗市(Tangerang)的歷史照片,如荷蘭統治時期建造的城堡、運河等。此外,還擺著兩張供遊客們坐的長桌。
     我們正巧遇上了舘主林振鵬先生,他為我們沏上一壺白茶。再以敘述的方式向我們講解每一張照片。
     他說因為懷念和小朋友們在街道上一起踢球的童年,令他買下了老家附近的房子。又因為他總覺得萬登(Banten)華人僑生常被人另眼相看;華族在歷史上被歪曲事實的記載;更希望傳承部分的中華文化,如元宵燈會、賽龍舟等;加上林先生的父亲遺留下來的歷史照片和遺物,增強了他開博物館的信心。
     林先生向我們講解了荷蘭統治時期在當格朗 Cisanade 河畔建造的城堡(Benteng);當年運河的功用等等。
     一談則將近兩個小時,然後我們再由博物館裡的解說人員帶上樓,樓梯的筆直,不適合老人家,只好由司機接媽媽趁三輪車到車上等待。
     樓上擺放著一張中國式的床、纏足鞋、鴉片秤桿、鴉片吸管;大門上的橫木栓等等。
     解說人員還以視頻介紹了當格朗市傳統酝酿醬油的工廠。
       林振鵬先生為了華族、為了國家的統一,他四處尋找和華族有關係的歷史資料,也開辦了學校。
     《萬登華人僑生博物館》雖然不大,文化遺物也不多,卻可讓後輩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
      非常欽佩林先生為家族、為中華文化,盡力保留下來的一些文化習俗,博物館不但可以讓印尼華人瞭解自己的根與歴史,更對弘揚中華文化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國棟咖啡
雅加达 邓唯

     某個星期六,老公開車,我們帶媽媽逛市場,順便到「國棟咖啡」店喝咖啡。
     媽媽和老公各要了杯黑咖啡;而喝了咖啡睡不著覺的我,以熱巧克力代咖啡。
     擺在眼前的是一杯沒有圖案裝飾,和我在家自泡的熱巧克力一樣;巧克力粉依然是一團團的,還沒被攪拌均勻,我慢慢地用匙把它拌勻。
     談話中,媽媽說先達人都愛喝「國棟咖啡」,她老人家也常把「國棟咖啡粉」當禮品送給海外的先達親友。我想那應該是因為先達情、故鄉情吧;但到先達的遊客們也會慕名前來品味這已近百年老店的咖啡。
     上網瀏覽,得知咖啡店是由林老先生創辦於 1925 年。「國棟咖啡」的店名,取自第二代繼承人,林國棟先生的名字;目前已由第三代接棒。
      先達的「國棟咖啡」店店面已被裝修,可店裡卻沒有泡咖啡的新款式器材,依舊用濾布手沖咖啡壺,沖泡出一杯杯香氣濃郁的咖啡。「國棟咖啡」是因道地的咖啡及加上牛奶的咖啡而聞名,價錢划算,光顧的人自然也多。
      「國棟咖啡」已經在椰加達、棉蘭等城市開分店,而且增加了不少飲料和食品的項目。除了賣咖啡,有茶、果汁等飲料;還有食品,如炒飯、炒粿條等,以及糕點;顧客也因此受寵,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做選擇。
      由一家普通而不起眼的咖啡店,轉變為字號響亮的百年老店,至今依然受大眾歡迎,真的不容易。
      先達人愛喝「國棟咖啡」,或許因為在那濃郁、香氣撲鼻的咖啡裡,潛藏著家鄉的味道。
       
深切哀悼

先达乡亲,校友张福英不幸于2019年8月15日下午3时因胰腺癌逝世,享年八十八岁。福英年青时受教于先达中华学校,是海燕级优秀学生。后曾到台湾进修,但她对台湾的教育环境甚感不适,特别要她参加“复兴党“,遭她拒绝。学习不到一学期,就返回印尼。她擅长唱歌跳舞,文字功底深厚,毛笔字个性张扬,笔酣墨饱,颇受好评。福英晚年热心先达乡亲联谊活动,几乎每届大会必与,而且培养了一支出彩的妇女舞踏队,为大会文娱节目增添不可替代的风采!她为北京《先达通讯》撰写多篇有份量的好文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好评!谨向福英表示深切哀悼!向其亲属表示诚挚慰问!安息吧,福英
先达乡亲会时时怀念你

北京先达校友会
敬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