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心情随笔 查看内容

金秋厦门行

2010-6-4 16: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24| 评论: 0|原作者: 香港 林叔明|来自: 《先达通讯》(第105期)

摘要: 去年十月二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第二天,来到了厦门。秋高气爽,主人盛情。十月十日才欣然返港。港龙高飞一万二千五百米。
香港  林叔明

去年十月二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第二天,来到了厦门。秋高气爽,主人盛情。十月十日才欣然返港。港龙高飞一万二千五百米。

(一)五星红旗满街飘

厦门有条中山路,如今已是步行街。

一眼望去,每隔两柱,就有一面国旗插在固定卡上。更有大幅红色标语满街张挂,红底的“盛世礼赞”四个大字金光闪闪。

(二)又见“五卡气”

“GOKHAKHI”,在香港是少见到的,在厦门,骑楼依旧,可能是百年不变,永恒长存,怀旧之情,油然而生。

“五卡气”是一个福建话。“五”和一个印尼话“Kaki”组成的特殊名词,是从印尼话Kaki lima译成的“福建话加印尼话”词组,也是印尼华人语言的特色之一。

还有直接成为福建话的印尼话,例如nompang。

(三)路面洒水流上坡

旧时传唱的《古怪歌》中有一句是“河里的石头滚上坡”。

厦门就有个“怪坡”,路面洒水流上坡。而且,把一瓶蒸溜水横放路面,水瓶也滚上坡。

有人说,看似上坡,其实是下坡。这似乎违反物理。不可思议,莫名所以。

(四)马拉松运动员不朽

环岛公路靠海一侧,有无数运动员在跑马拉松,有的已到终点,记者蹲着摄影。

不过,这些运动员永远在原地不动,而摄影也永远无影可摄。

不朽的运动员,在厦门环岛路上真正不朽。

(五)吃在厦门

“吃在广州”,未有体会,“吃在厦门”,吃了才不枉此行。

厦门独有的小吃:“土笋冻”、“沙茶面”、“花生汤”、“韭菜盒”。人到厦门,如不品尝,白来一趟。

厦门也有港式饮食。除了港式饮茶之外,还有“港式深井烧鹅”,王老吉凉茶。

厦门有“客家府第”,提供糯米酒、苦瓜羹、蕨菜梗,用青啤酒杯,杯上有字“激情成就梦想”。

“潮州城”是潮式饮食,与香港的潮楼,不知是否同一家集团。

如果到“宝贵”来,小吃有四五十种,诸如鲍鱼、海螺、乌鸡,还有多年久违的小肠。学生陈义青大老板请客,就有大连海参。

(六)立交桥

厦门的立交桥,是香港所未见的。

一是桥外沿都有灯,不同的桥有不同颜色的灯,交叉凌空成彩带。

二是有的立交桥贴着海水,“浮立”海面。

(七)不讲厦门话

厦门是普通话的天下,很难听到优美的厦门话。厦门话应予“挽救”,在闽南话中,厦门话比泉州话柔和文雅。厦门的“莲坂”、“殿前”,用厦门话讲,是Laopua、Daizai。

香港的“外卖”,厦门叫“送餐”。

(八)隔音屏

交通要道上,有住宅商店在道旁,往往有隔音屏,保护居民听觉和不受车声干扰。香港此类屏障,等于堵堵墙垣,不但遮音,而且遮景。

厦门不同,它们的下半部是透明的,只遮音不遮景。

(九)高速公交

“BRD” (编者按:应为BRT,即 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统】),即高速公交,但不知是否汉语拼音缩写。此类“高速”,不知也是否厦门独有。厦门的公交一般都行驶公共交通道上,但厦门高速公交,行驶于专用通道,高立于公共通道上,大可叫做“高空公交”或“高道公交”,独家奔驰,下车上车的乘客的入口、出口隔开,出口下乘客后,入口才开门让乘客上车,井然有序。从集美可以一直驶往第一码头。

(十)郑成功像

鼓浪屿日光岩上矗立郑成功塑像,长者要攀登日光岩不是易事。但是从“高道高速公交”车上望下去,看郑成功需俯视。夜晚,郑成功披满灯光。

(十一)友情亲情师生情

厦门之行,大感受之一是“情”。

首先是友情,亦即同事情。去年把我们一家人从宾馆迎回家,今年再三邀我们赴厦,明年之邀也已发出,这是东道主林亚德胜似亲情的友情。

在亚德家,保留了一张小板凳,背面有家父的毛笔字:“85年5月22日  乙丑梅月初四标置”。这是亲情见证。

去年,有温金城、温国策、叶幼治夫妇,谢仲美等大批学生设宴招待,今年是陈义青大老板设宴于五星级酒店。义青出口成章,义青答是“青出于蓝”,秀兰立即从旁补上一句:“胜于蓝”。义青还记得我打给他作文全班最高的96分。

(十二)今日厦门胜厦门

今日厦门,阔气极了。友朋相聚,席上的 “品茶”变“斗茶”,出手各类名茶。当年中秋“博饼”,状元进士举人秀才,是大小有等级的月饼,如今是化为“卡”的钱。

母校海沧中学,新貌修建用了二亿人民币。学生上学,汽车接送。学生宿舍,高三每室六人,高中生每室十人。有空调、洗手间。上下楼有电梯。有位女学生的女儿出嫁,婚礼在全东亚最大的酒店举行,好阔气,够豪华。

(十三)浮萍易分难聚

在海沧中学教了二十多年的书,88年离开厦门前,老同事已经不少“各奔前程”调入市区去了。

这次厦门行只见到语文组的杨老师和杨太还有女儿。打听一下,蔡珠玑图书馆长已高寿九十一岁,语文组的谭老师患了帕金森病,体育王老师已行走不便;此外,好多位老同事都别来无恙。杨老师还给我看了他们的录像,即使都见面,也认不出来了。

人生如浮萍,漫说“何处不相逢”,其实是别后重聚难。

(十四)找不到这首诗

在“巴黎春天”百货店里,看见王昌龄的一首诗《南斋玩月》,是为中秋节助兴的。

回港后,遍找《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中国古诗六十首》、《唐人绝句精华》,只在《唐人绝句精华》集中了王诗十二首,没找到这首诗。但可见厦门人文化底子相当深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