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人 查看内容

印尼万隆:小小豆腐坊,百年“中国味”

2017-9-28 00:16| 发布者: zjj| 查看: 603| 评论: 0|来自: 转摘自 CRI印尼Indonesia

摘要: 印尼万隆:小小豆腐坊,百年“中国味” 转摘自 CRI印尼Indonesia 在印尼万隆,有一家用中国传统手艺制作豆腐的“豆腐坊”传承了三代人。1923年,客家人廖伯併从中国来到印尼,创办了这家豆腐坊,用最为“中国 ...
        印尼万隆:小小豆腐坊,百年“中国味”
                          转摘自  CRI印尼Indonesia
    
      在印尼万隆,有一家用中国传统手艺制作豆腐的“豆腐坊”传承了三代人。1923年,客家人廖伯併从中国来到印尼,创办了这家豆腐坊,用最为“中国味”的手艺,开创了“永成”豆腐坊。
       中国的“豆腐”,印尼语为“TAHU”,其发音与闽南语的“豆腐”一样。“源自中国的豆腐不仅是华人华侨,也是土生土长的印尼人最喜受的食品”,1日上午,在76岁的二代华人“客家女”李惠珠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印尼万隆闹市区的一家豆腐加工厂——永成(YUN SEN)豆腐坊。
    
     “豆腐要吃万隆做的,而万隆豆腐中,‘永成’牌最有名也最好吃”,说起“吃豆腐”,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从热闹的临街拐入小巷约30米处,就是前店后厂的“永成豆腐”生产销售的地方了。
     在一间十几平方米大的展示厅内,除了新鲜的水豆腐、豆腐干、豆花、豆浆外,还有形形色色的豆制品。
      

          

           图为林秀金介绍她的豆腐产品。 林永传 摄
 
     “这些都是我们自家的产品,除了适合华人口味外,还有适合印尼人口味的”,72岁的老板娘林秀金一见面就为记者端上一碗加了姜糖水的热气腾腾的豆花。细腻嫩滑、豆香浓郁,记者的味觉勾出了对小时候中国县城大街小巷时常飘来“豆花豆花”叫卖声的回忆。
       1923年,林秀金的公公廖伯併创办了这家豆腐坊,用最为“中国味”的手艺,开始了“永成豆腐”的制作。 “将近100年了,我们的手艺,一直都是坚持着中国的老传统”,祖籍福建福清的林秀金介绍说。
     廖伯併是客家人,而“客家豆腐”在中国的“豆腐版图”中,是出了名的好吃。“公公那时候还是用石磨磨的浆呢”,指着门口摆放的一副石磨具,林秀金回忆着家族的“豆腐史”。
    1968年,林秀金和丈夫廖汉锐接手豆腐坊的经营。随着销量的增加,石磨磨浆的做法已难以满足需求,豆腐坊也进入了“机械化”的时代。“但手艺还是很传统的”,林秀金介绍了自家豆腐用“盐卤点卤”做法的“好吃”秘诀。育有一男一女的林秀金说她很欣慰,因为一对儿女传承了自己和丈夫的手艺,都在从事豆腐产业。
 

                    

           图为工人正在磨豆浆。 林永传 摄   
 
      “儿子廖兴权在豆腐厂里帮忙,现在准备接我们的班了。女儿廖慧慧开了一家豆腐餐厅,专做各种豆腐食品”,谈起这对“豆腐儿女”,林秀金语气里透着满意。她介绍说,儿子女儿创新了很多豆腐产品,特别是针对印尼人的口味和生活习惯开发了很多新产品,如将豆腐和鱼肉结合做成了“豆腐烧卖”,可以用煎、蒸、炸等不同煮法,深受当地印尼人的喜受。
       在林秀金心里,这门传承了近百年的手艺,这项凝聚了三代人心血的营生,不但后继有人,而且得到了创新光大,自然是满意、欣慰的了。(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