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大約 25 公里的當格朗市(Tangerang),那裡的華族大部分是第五、六代以上的華裔,他們幾乎都已不懂華語,甚至有些連姓也不曉得了,他們被稱爲僑生,但濃厚的中華習俗卻仍在那裡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 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和媽媽慕名前來這兒參觀《萬登華人僑生博物館》。博物館座落于當格朗市老巴剎末端。由於不熟悉,我打開了谷歌地圖,在附近繞了幾個圈,都找不到,只得向路人弄清方向。司機將汽車泊在菜市場外的大路旁,下車後,原想趁停在路边的三輪車進去,一來可讓媽媽不用走那麼多的路,二來回味過去趁三輪車的那段日子;但熱鬧的菜市場容不下三輪腳踏車,只得一步一步緩緩地穿過熱鬧的菜市場。我和拄著拐杖的媽媽走進了老巴剎。一邊走一邊左顧右盼攤子上那五顏六色的蔬果、小食攤、雜貨店等。 走進《萬登華人僑生博物館》的大門,那裡坐著由一位導遊領隊六人的小團隊。導遊希望我和媽媽加入他們,我們各買了一張三萬五千盾的門票。原來前來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一般都是由旅遊團組織的。 博物馆是兩層樓的舊房子,樓下的牆壁上掛著一張鄭和下西洋船隊的大照片,還有幾張當格朗市(Tangerang)的歷史照片,如荷蘭統治時期建造的城堡、運河等。此外,還擺著兩張供遊客們坐的長桌。 我們正巧遇上了舘主林振鵬先生,他為我們沏上一壺白茶。再以敘述的方式向我們講解每一張照片。 他說因為懷念和小朋友們在街道上一起踢球的童年,令他買下了老家附近的房子。又因為他總覺得萬登(Banten)華人僑生常被人另眼相看;華族在歷史上被歪曲事實的記載;更希望傳承部分的中華文化,如元宵燈會、賽龍舟等;加上林先生的父亲遺留下來的歷史照片和遺物,增強了他開博物館的信心。 林先生向我們講解了荷蘭統治時期在當格朗 Cisanade 河畔建造的城堡(Benteng);當年運河的功用等等。 一談則將近兩個小時,然後我們再由博物館裡的解說人員帶上樓,樓梯的筆直,不適合老人家,只好由司機接媽媽趁三輪車到車上等待。 樓上擺放著一張中國式的床、纏足鞋、鴉片秤桿、鴉片吸管;大門上的橫木栓等等。 解說人員還以視頻介紹了當格朗市傳統酝酿醬油的工廠。 林振鵬先生為了華族、為了國家的統一,他四處尋找和華族有關係的歷史資料,也開辦了學校。 《萬登華人僑生博物館》雖然不大,文化遺物也不多,卻可讓後輩對中華文化產生興趣。 非常欽佩林先生為家族、為中華文化,盡力保留下來的一些文化習俗,博物館不但可以讓印尼華人瞭解自己的根與歴史,更對弘揚中華文化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