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通讯(第184期)

2019-2-14 21: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502|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 (第184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www.siantarpeople.org 2019年2月14日
先 达 通 讯
(第184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www.siantarpeople.org  2019年2月14日
目录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黄书海

独辟蹊径的研修班

吴福锦

迟来的一篇感动

沈华英

几句心里话

林秀兰

老师母  老狮母

 

动身到日本

邓新荷

羁旅

逍遥仔

先达Miekriting(卷面)的传奇

 


迎春贺辞
新桃换旧符,己亥年接替戊戍年。
谨向全体先达乡亲,校友祝贺春节快乐,家庭幸福!
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
衷心祝愿伟大祖国2019年全方位取得更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黄书海

新桃换旧符,己亥替代戊戍。新的一年开始了。
2018年,中国人民满怀自豪,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2019年又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喜事连连。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当前国际形势,云谲波诡,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将继续勇往直前,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
香港先达联谊会和北京先达校友会相继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前者进入了林琼叶三年任期,后者进入了洪建新没有上限的任期,可喜可贺!
年初,仁强树西一家来京旅游,交谈中谈及香港先达联谊会刚举行的二十一周年会庆,他们说,聚会开得很成功。虽然不是逢五逢十大庆,但雅加达先达乡亲代表也来了不少人。
仁强现在担任香港侨俊会轮值会长。过去他曾先后担任过好几届的香港北师大校友会会长和香港龙岩同乡会会长等职。
他深知领导社团的酸甜苦辣。他为李达生会长能把接力棒顺利交给林琼叶会长而感到欣慰。他说,小时候,他在先达经常和达生兄弟一起玩耍,一起成长,称得上发小。达生聪明能干,他为联谊会做出了不少贡献。应该肯定。
仁强表示,他会全力支持琼叶会长的工作。这次会庆,他就捐了二万港币。琼叶给她姐姐琼藕电话说,接任会长,她深感压力很重,这下可惨了!我对琼藕说,琼叶深感压力重,说明她很有担当,这就对了!
很多人喜欢用“人杰地灵”来形容先达人和先达山城。我补充一条:先达人很重情义。
无论你身处何地,经历过什么风雨,先达情始终维系着你我他,永远割不断。
陈宏伟老师是棉兰人,早年到先达教了几年书,娶了先达淑女邓新荷,生儿育女,经历坎坷,从先达搬到棉兰,又搬到雅加达,但他的朋友圈都是先达人。宏伟不是先达人,胜似先达人。
新荷是我们先达华青级同班同学。宏伟老师故去后,我们和新荷的联谊未曾中断。现在她的聪明可爱的女儿唯群,担任雅加达先华校友通讯主编。我和唯群属忘年交,但每天微信交往却很热络。
有一天,在电话交谈中,唯群突然给我提个要求,说黄叔叔,如果要您写篇感恩文章,不要写感恩父母儿女情长的内容,您会怎么写?
我说,让我考虑一下。后来她又发短信来催稿。
看来,我是躲不过了。恭敬不如从命。
我今年已迈入八十七高龄。回顾这一生,我要感恩的是新中国,感恩的是中国共产党。
解放前,我们在先达中华学校接受的是三民主义教育,后来国民党霸持校董,要实施党化教育。日占时期,国内一批革命文化人巴人、胡愈之等流亡到先达,他们的先进思想影响了先达一批年青教师和学生。再加上国共内战发展形势,越来越不利于蒋介石政权的统治,大势已去。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华侨的命运,海外华侨不再是孤儿了。
先达广大华侨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孙中山先生创导的三民主义和他的遗嘱:“余致力于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的自由平等。积四十年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显然,蒋介石政权背叛了孙中山的教导和遗愿。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能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遗愿变成现实。
于是广大华侨心向新中国成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和印尼其他地区一样,先达华侨掀起了一股爱国民主运动,而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就成了广大学生的引路人。
他们通过教学和自己的一言一行,把新中国的影响落实到实处,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我早年在中华学校念小学。由于淘气贪玩,曾留过一次级。班主任黄妙贤老师给我严厉惩罚,除了鞭打手心外,还罚我背诵语文课,从最后一页背到第一页。这一背一打,给我幼小心灵留下很深烙印。从此,我暗下决心,要做一个“程门立雪”的好弟子。
我进入外交部工作后,曾多次陪同国家领导人访问上海,也曾想抽空拜访黄妙贤老师和陈失因先生,但都未能如愿。
后来在黄老师病逝前两年,我主动打电话给黄老师,对她给我的一背一打表示感恩。当时她是上海某小学的校长,一辈子搞教育,思想与时俱进。
她接到我的电话,深感惊喜和欣慰。她说,我们虽然几十年没见面,但从报纸刊登的新闻照片和兄弟姐妹的聊天中,对我的情况是了解的。她说,过去体罚是旧式教育,不可取,并为此向我表示歉意。
我说,歉意,不敢当。没有您那一打一背,也许就没有我的今天。于是双方在爽朗的笑声中释怀。
我1994年退休,工龄四十五年。但我的工作从来不是自己找的,而是服从组织分配。到璜汶教书,回先华中学任教,到棉兰苏门答腊报社工作,进入中国驻雅加达大使馆,调回外交部,派驻美大使馆任外交官等,都是组织安排。
1954年底,我被调入中国驻雅加达大使馆。这是一片新天地。“莫道都穿粗布服,称呼同志一家人。”
过去在棉兰报社工作时,隐约觉察到身边似乎有地下共产党员在领导我们的工作,但都不敢确定。到大使馆就不一样了。百十来号人,从大使到工勤人员(除大学生出身的干部和印尼华侨干部外)全都是共产党员。
由于接受先进思想教育,我从中学开始就向往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但真正接触到活生生的党员,还是从我踏入中国大使馆那一刻开始。
当时,先达归侨干部陈丽水、张琼郁、郑钦美、杨国坚和我,都还不是党员,但大家都心悦诚服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改造旧思想。可喜的是,经过党组织的审查和考验,我们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外交工作和促进中印尼友好合作关系,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先达乡亲可以引为自豪的。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几乎是中国人民的普遍共识。
我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担任印尼文翻译,耳濡目染,十分崇敬他们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卓杰贡献。
不忘初心,我很感恩党对我的长期教育和培养,感恩我的两位入党介绍人。
我忠于党的誓言,对党的信念从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它领导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国度里重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在世界发展史上创造出人间奇迹,还因为这个党在发展过程中能以坚忍不拔、无私无畏的精神,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哪怕像文化大革命带有全局性的错误。就是凭着这一点,它才赢得中国人民的高度信任,中国才没有遭遇苏联解体的局面和颜色革命。这一切来之不易!
1月28日,北京印尼归侨联谊会举行春节联欢会,我和瑞玲应邀出席,大会还向每个党员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徽。面对这小小的党徽,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浮想联翩。
而今,伟大的祖国已进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时代,让我们满怀信心,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以上有感而发,未经字斟句酌,谨请唯群和读者指正。

独辟蹊径的研修班
——《北京市朝阳区侨联干部研修班》学习体会
吴福锦

    继去年参加广东江门侨情调研学习班后,今年又带着对街道侨联未来发展的憧憬、对破解侨务工作的热切希望、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无限渴求,满腔热忱地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习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侨乡——浙江学习培训,作为与“侨”有不解之缘的老归侨,愉悦之情难以言表。
浙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和人文优势,在践行习总书记思想方面打造成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他们锐意进取、体制不断创新,以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团结海内外侨胞、画好使命‘同心圆’、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是我们要如饥似渴主动学、勤于思考深入学、学以致用务实学的先进典型与经验。
把坐落于“云海蒸腾,天下独绝,”的“人间天堂”杭州西湖湖畔,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与西湖风景相映衬的浙江大学作为我们的培训基地,更是锦上添花、独出心裁。培训的整体部署别具匠心、选题准确、安排紧凑,形式独辟蹊径、理论与实践并举、讲座与现场结合、是个不可多得的创新办班方式,值得推广与借鉴。博学多才的专家学者的讲授,更是精彩纷呈、点拨鲜明、旁征博引、极致内涵与高度,深入浅出,听后让人赞叹不已,非常‘解渴’,思绪翩翩……
从事多年侨情研究的张国雄教授,解读了习近平侨务工作的论述科学内涵、理论创新和时代主题。第一开讲,他以深厚的造诣、极致的点拨、妙趣横生的话语,引人入胜,听后回味无穷。他精辟论述了习总书记曾长期在侨务大省福建与浙江等地工作,对侨有深厚的情感,对侨务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和深入的思考,并科学回答了侨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当今中国侨联改革的宗旨与导向。他的大侨务观、老侨与新侨、国内与海外并举的经典论述是近一二十年来侨务部门工作的指导思路。他的‘根’、‘魂’与‘梦’的逻辑推理,极大地激起了广大海内外侨胞的爱国爱乡情怀,无不荡起了广大炎黄子孙源远流长的思乡情缘,极大提高了我们今后做街道侨联工作的底气,从而认准准绳,决心更加诚心诚意为侨办实事、尽心尽责为侨解难题、坚持不懈为侨做好事,用真心、爱心、诚心做好侨联工作。
中国侨联副主席、浙江省侨联主席吴晶所作的《新侨工作的再思考》讲座,为我们介绍了浙江侨联在新海归工作、以侨引才引智、海外侨团建设等方面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浙江引进、凝聚了许多高端的新侨胞。为了做好服务工作,解决新侨的后顾之忧,侨联干部沉下身子,走街串巷,广交新侨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正如吴晶所说,侨联工作是连接各方的一座桥,是做‘谈情说爱’工作的,与朋友谈爱国情、爱乡情、爱侨情。因而,在保护权益方面,我们要学习他们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在加强联谊方面要牵线塔桥,“谈情说爱”;在为侨服务方面,要筑巢引凤,蓄水养鱼;在借助侨力方面,要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我们尤其要学习浙江侨联‘甘于奉献、善于创新、乐于相助、勇于争先’的精神,做到工作兢兢业业、找准切入点、大胆探索、用创新意识超越自我,以创新谋发展、提升街道侨联工作标杆、用心、用情铸新生,用最大公约数去做好侨心相通的工作,知侨、爱侨、护侨,才能真正实现凝聚侨心侨力。学习浙江的好典型好经验,务必求是创新、脚踏实地,明确街道侨联定位和主攻方向,懂得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由于受权限、地位、经费等因素制约,在对外联谊工作方面,我们要坚持联谊国内,影响国外,安抚辖区侨界人士,感动海外亲属的工作理念值得推崇。
此外,浙大赵晖、省咨委徐志宏副秘书长分别讲授了《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和中国全球战略布局》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与实施》,分析了我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形势,为我们“走出去”、“引进来”铺垫理论基础。
总之,通过研讨培训,对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取经,我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争创再上新的台阶。近十天的聚居学习,与学友们同堂共学所建立起来的‘情谊’、‘侨缘’萦绕心中。侨乡的侨缘、组织者的用心、学员们的情谊和谐互助,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结业时真是依依不舍,难分难别,兴致未尽,它将在我们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深刻记忆,挥之不去……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让我们在不同岗位上,不忘初心,用真心、爱心、诚心去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努力做好两个并重、两个拓展工作,谱写街道侨联工作的新篇章吧!最后,让我们为举办研讨班辛勤付出的领导与志愿工作者致以最真挚的感谢,谢谢您们!


迟来的一篇“感动”
沈华英

答应过黄书海老师,有时间将补上去年十一月香港先达人大聚会的一篇感想。
病了几回,也忙过了一阵又一阵···突然惊觉月历已剩最后一页了,自己竟然差点忘了承诺。谁知不想还好,一想竟是一时无从下笔。
印象中除了早先认识的一些同乡或同学,绝大部分却是不曾见过面的乡友。这下可好,报名自称原籍先达的我,一照面几乎是睁大眼睛望着对方,火速搜索记忆匣里的这名同乡,表情甚是尴尬。自知心性疏懒,甚少参加类似的聚集活动,加以来者多为当年华中生(虽然小学时也曾在那里唸上一年),或上了年纪的归侨,故于我是陌生的脸孔居多。当然,自己也成为陌生者一名。
我个人对“家乡”的诠释是:情感上衔接国家与家庭之间,有着比家族更广远的人脉维系。它仅次于家族亲情,但同样地叫离乡的游子梦萦牵挂,甚至午夜梦回泪湿枕畔的地方。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日惹写了一篇《日暮乡关》,算是对关怀我的朋友的答复。自以为洒脱地,只要在那里住下来,那里便是家。虽然喜爱那里人们的亲和有礼,朴质民风,内心始终有些许的失落,尤其是少了无可取代的特有乡音···· 那种许多同乡几乎都共同有过的经历,就是在异乡中一闻乡音便迅速转头寻望,或压抑着心头暖暖的蠕动,柔柔的颤动·····  然后假装不经意地回看一眼。乡音,不计在何时何地,总会撩起共鸣的乡情。
家乡,那是生命最先开始的地方,储藏着无尽温暖的天伦之乐,充盈着童伴的天真笑语,满溢着童趣乐趣的学校生活。亲近的左邻右舍,还有许多的长辈及朋友们,即使没有血缘关系,同乡的意义依旧深重。 乡情,始终盘桓在心灵深处。
一期又一期的通讯,一次又一次的联谊,老一辈那份无法言喻的情挚友谊,再邈远的时空都无法割舍,存真得不带半点猜忌。发自肺腑的厚重率真着实让人撼心,惋惜的是我们这一代已难于达至如此真性情的层次。而日常以手机为重的年少一代,看来对乡谊的感受将是疏远的淡漠。
倒是不在乎因人数众多的乡亲挤聚的场合稍欠理想,我全心感受到的是白发苍苍长者们尊贵的情操,绝不让人事沧桑玷污友情,却愿意以一生漫长的岁月完美地保留情感。重逢依旧是纯净如昔,醇厚如昔,温润如昔,隽永如昔·····

书海手记:
福州林秀兰已是九十一高龄耄耋老人。
她是丁宜人,早年到先达中华学校念中学,是铁生同班同学。经铁生介绍,她成了我未曾谋面的电话知已。
她前半生在丁宜和棉兰工作,光彩愉悦;
后半生在广东华侨农场工作,坎坷多难。
她是生活的强者,从不向困难低头。她的老伴早年作古,靠她一人把子女拉扯大。
大难过后,必有后福。现在她和女儿住在福州,四世同堂,享天伦之乐。
她有眼疾,却孜孜不倦地阅读《先达通讯》和撰稿。不是先达人,胜似先达人,令人感动。


几句心里话
福州  林秀兰

读了182期《通讯》黄书海写的《萧疏鬓已斑,欢笑情如旧》很是感动。有好多话要说,苦于视力差无法下笔。一个在银行工作,当年的学生很善解人意,找来中方格稿纸,让我试试。我靠坐在床头,把台灯拉近,还行。一字一格想一句写一句,写写停停,写完了,很高兴,坚持就是胜利。可就麻烦书海主编费神了。谢谢!
(一)
福建诏安建华作业区,是1960年祖国派船接印尼难侨时分批安置的。约有一千多人。有少数自费回来的。有爪哇苏岛各地。虽来自不同地方,但有着同一目标,唱着《歌唱祖国》和《海外孤儿有了娘》的歌曲回到了母亲祖国的怀抱。
30多年同劳动共呼吸,结下了深厚的归侨情、农场情。
1978年改革开放后,有条件的场员纷纷离场向外发展,我这时也随子女来到福州,凭着开放政策,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立下脚根。大家虽天各一方,彼此思念之情却没有中断。有机会时,孩子们携带父母,互相探望。多年来,有香港、珠海、深圳、广州等地好几家人来看望我们,很惭愧,我因体力关系,没有回访过他们。农场人,很随便,一家三、四口人挤住在一起。接待朋友,也是农场味道家常便饭,边吃边聊,谈古说今,欢笑情如旧,其乐融融。可贵的是两代人相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老的不敢奢求第二次重逢。年轻的说,已是互联网时代,他们互通信息,会把这份可贵的情感延续下去。
2010年,为庆祝回国50周年,农场举办大型庆祝活动,居住外地的场员,不辞劳苦,都回来了。可喜的第三代也来了。我们一家三代也去了。久别重逢,互相拥抱,热泪盈眶,拍照留念,真情流露,欢乐兴奋的场面深深刻在我脑里。农场面貌换新颜,生活越过越好。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经历者、见证者。
(二)
俗话说,小孩跌长,老人跌惨。不知怎的,自来到福州,我跌了好多次。记忆犹新,虽有惊无险,但想起来也后怕。
1995年前,我们租当地四层楼民房办制衣厂。有一天,踩空从四层掉下三层,经治疗幸无大碍。
1998年,在一座凉亭错踩台阶滚到路边,行人以为我是碰瓷的,不敢靠近,好久才有人过来帮忙,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2005年,搬家,改行。一次女儿女婿因事飞往浙江,出发不久,我在厨房转身被门槛绊倒,重重摔下,这下可麻烦了,只有保姆一人,急得她团团转,当时,我还清醒,叫她拿条棉被来,我挪动到棉被,让她拖到客厅,自个儿打120,把我送到医院,经诊断,右上腿骨折,因家属不在场,先固定,女儿赶来后,才进行手术。手术很成功,接骨处留下一根铅笔长的钢条,医生说可耐用八九年,至今已十来年,没事,不理它了。
2012年,先达人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球先达人恳亲大会。女儿和孙女准备陪我去。我没去过北京很是高兴。但人算不如天算,几天后,我不幸在卫生间滑倒,躺床了,走不动了,上不了北京了。但我心有不甘,勉强坐在床上,给《通讯》写了一篇“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祝贺大会圆满成功。我这一躺,竟躺了三个多月。这里我要提一笔,当时铁生曾约我去,说到了北京,他三包:包吃、包住、包游。可我没有那个福气。
2018年,我住一层复式楼房。一天,不小心踩空,从二楼滚下一楼。这下可惨了,背和腰部受伤。经检查,医生说,没有骨裂等状况。年纪大了,住院诸多不便,还是慢慢在家调养吧!
康复将近一年了,但坐不上几分钟,走不了几步就累了,医生逗我说,90岁老人,摔了多次,均有惊无险。万幸没有摔坏脑袋,否则就不是现在的你了。
现在致命的是眼疾——青光眼,不好手术。多年来,视力逐渐减退,导致现在右眼全失明,左眼只有0.2以下。医生安慰我好好面对,我知道这面对是意味什么。

(三)
通过北京《先达通讯》让我和分别五、六十年的老同学、老朋友一一联系上。北京吴福锦是唯一一位在北京的丁宜人。当年祖国派船接难侨,丁宜华侨学校保送四名年龄只有十三、四岁学生回国读书,其中就有吴福锦。近年通过《通讯》联系上,他已是七十岁人了,很是高兴。大家都是高龄人,要想聚不易,能用电话相互问好、说说话,已甚欣慰。
我衷心感谢《通讯》做为纽带,更是期待继续给我带来一个个喜讯。

夕阳絮语
老师母 老狮母
  澳洲  凡夫

老师母,是我五十年代尾,念读棉兰三山中学初中时期的代数和几何的老师。
同学们在背后称她为老狮母,或许因为老师母教学严谨,脸上无笑容,手下不留情之故吧!数学是必修科,如大考不及格,肯定要留班,平白浪费了一个学期。但,不管学生怎样求情,她都不会手软;学生因此叫她老狮母,甚至用棉兰话骂她Lao-Sai-Ma(漏屎妈)。即使有不少学生不喜欢她,也无法动摇她的意志和原则;老狮母的封号因此而生。相反,我对这位老师非常尊敬,称她为老师母。
老师母姓张,是个客家妇女,一生贡献给教育事业,却从来不夸夸其词,谈她的成就成果。她一身淡色旗袍,脚着丝袜,脸上只有淡淡的粉底,不施胭脂;短短的灰白短发击上一支简单的发结,表现出标准中华女老师的形象。
教学时,她非常认真,一丝不苟,严肃得很;除了教课题材,她甚少谈及其他话题。我对数学的兴趣,和经常获得满分,就是张老师的善导。坦言之,我在班上考上名列前茅,是张老师教导之功。 在我个性的塑造上,她有相当的影响力!
张老师每每上课讲解完一节之后,就要我上台演习那节课的习题;我都可以从容胜任。记忆中,张老师坐在老师椅上,看着我在黑板上演习,频频点头,脸上莞尔的,给我鼓励的样子,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当时,同学,尤其女生,一般对数学缺乏兴趣。老师母要我于课外,为同学补习和讲解,我就俨然是张老师的助教了。为此,我不得不,向数学奇好的表哥补习和备课一番;我的表现似模似样,可圈可点,而获得张老师的默许,视我为她的得意门生。这对我以后胆敢在大众之前上台,有声有色的演讲,也拜她之赐!
使我受宠若惊的是,张老师经常要我上她的府上,帮她改卷子。我也非常负责任地做好张老师这份信任。同学知道我代师改卷,一直想笼络和收买我,我都拒绝不干。同学因此说我是老狮母的跟屁虫。相反,父亲知道我有这份殊荣,十分高兴,大大嘉奖我一番。
听说,张老师一生不嫁人,是个标准的单身女人。在家中,她一改她的严肃形象,穿一袭峇泽长裙(batik longdress),照样操作家务,煮出美味的客家菜,要我在她家吃饭。因此,客家文化对我并不陌生。我听懂会说客家话,是听多了老师和她亲友们的电话对话之故。这对我日后到首都打拼甚有帮助;因客家话在首都椰城非常普及,客家人还以为我是客家人呢!
张老师有位侄子潘老师,是张老师推荐给学校的。成为我初中毕业班的级任老师,潘老师形象有如张老师,不为学生所青睐。不知何故,他居然在 我的毕业手册上,填我这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品性为“丙”,引发张老师的不满和交涉,但,潘老师固执不愿修改他的批注。
先父当时非常气愤,不是责骂我,而是认为潘老师糊涂、善恶不分,要我马上转校到苏东中学。张宣校长一再挽留我,但先父护子心决,不为所动。转校之后,我再也没有探访过张老师,乃我年少不懂人情世故。就如此,我失去了一位影响我至深的好老师,始终是我心头的遗憾和亏欠。
时隔数十年,物转星移,相信老师母早已离开人间,成仙极乐世界,愿她安息九泉,享其属天的安乐才好!
雅加达,28/12/2018

动身到日本
雅加达  邓新荷

十一月十四日(星期三),我和孩子趁晚上十时的日航班机动身到日本。孩子买了优质经济舱的机票,由于飞机客满,我们被航空公司调升到商务舱。这里的服务周到,吃的也很好。吃饭时有一大块的三汶鱼,还有小菜和糕。座位宽松,我睡了一大觉。第二天临晨,到达了,媳妇驾车来接我们回家。
孩子的家在横滨,工作在东京。因为孙子要上国际学校念书,东京的学校有点贵族化,不理想;而横滨的国际学校,学生的家长,都是从不同的国家到日本工作,把孩子送到那里念书。孩子也因此从千叶搬家到横滨。
横滨的家离图书馆很近,走路不到五分钟,这里冬暖夏凉。中文书报是在第二层。中文书有小说、散文、名人传记、健康常识、中国各省的食谱……也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台湾的自由时报。
过去我能自由行动,常常到这里逗留很久。图书馆旁边,一条街有斜坡,可走上山顶公园。早晨很热闹,有人快走,跑步,体操,走上山下山的小路。从图书馆,走过一条横街,是一座购物中心。下层是超市,第二层有卖衣服和一百元的物品。
现在我行动不方便,不能自己往外走,怕跌倒。孩子和媳妇都很忙,他们抽空陪我到图书馆,选喜欢的书回家读。用孩子的借书卡,一次可借七本书,两星期期限,读不完可延期。
十二月十四日,在英国念书的孙子回来了,我们很高兴能在这里见面。十六日(星期日)他驾车载我们(孩子和媳妇) 和我到镰仓玩。到东京很难订得到的餐厅吃很特别的一餐,外国餐。在这里,孩子上班,孙子常带我出去吃好吃的。吃一风堂的日本面。一碗面里,有两片薄薄的肉,一粒鸡蛋。桌上的嫩姜,豆芽,咸菜,任你拿;还可以要锅贴。面条很好吃。到Sogo,名为天一的餐厅吃饭,有煎虾,煎的菇类,茄子和大的辣椒。到华人街名为香的餐厅吃饭。晚餐,孙子煮好多种菜给我们吃,每天不同,有外国的,有一般的蒸鱼,烤鱼。味道都很香甜。
总之,我在日本一个半月,玩得快乐,吃得香甜。留下永远的,美好的记忆。

羁  旅
楠榜 逍遥仔

内心向往着美好幢憬,离开故土[先达]来到魅力无限的首都——耶加达。
三个月里滞呆于耶加达实为煎熬。天气炎日,夜里蚊蟲多,唯独靠哪旧风扇鼓劲吹,才浑入眠;没朋友聊天,孤寡一人,整日瞎盲跑——跟屁虫。三个月过得漫长且很烦,满腔”逐梦”之绪随逐冷却,意欲打”退堂鼓”念头,回故乡[先达];或觅谋出路——暂当家庭老师,苦没熟人推荐,且感此行业在耶城不吃香——不流行,大夥儿惯以印尼语交谈。仅在晚间有自由活动空间,爱独上电影院,看洋片、港片各类影片。看两集港片”蓝与黑” ,港片风格不同,别有番风味。歌曲缠绵,没感靡靡之音;演员萧洒迷人,情节扣心弦。渐染上看洋片、港片的习惯,而上电影院也成了”常态化”。偶间在电影院外试尝吸丁香烟[234牌],味感辛辣、呛鼻孔,侥辛没染上瘾。在耶城样样挺感新鲜,样样欲尝试,思想桎梏解禁[自由],如脱落缰绳野马,四处乱窜,反正不在故乡[先达],没人约束,没人认识你。但脑筋晃然安慰自己——仅消遣而已,也暗内忖是否已堕入蜕变?
    反复思想对决后,最终意识不该每晚总上电影院。新思维萌芽,想立足——必提升印尼文。须短暂不懈努力学好印尼文,提升语言能力,夜间改阅旧报章,Merdeka、Post Kota、玩 TTS [填字游戏] 等等,確切语言能力飞速提升,可不经思索用印尼语表白自已了,整改过去形象——不惯用印尼文。在耶城用印尼语与人交谈,逾不费劲,且参带京腔悝音,如:[DONG语气]等,彷彿先达乡土气息逾全消失——口音腔变了。瞬间,自感为耶京人了,久盼居耶京资本[印尼文] 备齐了。
    X X X,午间,家兄告之,印尼籍“护身符”寄到。心感宽慰,好歹盼望曙光终究来临——可立足矣,今必隶属耶京人。
晚间兄弟俩进餐,促膝长谈迂往旧事, 忆往当年哪种捉襟见肘的窘境,心感惆怅。一席话语,思维立即转变。毅然依家兄决定,挥别梦魅萦牵——耶加达。
羁玈三个月在耶生活,逛过国营店[Sarinah],尝试上电梯味儿;逛观茂物植物园,衆多不知名植物,看的眼花缭乱。令人叹为观之,短暂三个月印尼语流利了,胆子壮大了,故有腼腆型象被抛弃了。
兄弟俩再次从西爪哇末端小码头——孔雀港 [Merak],“扬帆起行”横渡巽达海峡——来此陌生地,楠榜。
孰不知此陌生地,一晃五十载,冥注为第二故乡,俱往矣,人宛如候鸟,逐食而栖。

先达Miekriting(卷面)的传奇
书 海

惊悉孔炳吉乡亲于2019年1月9日下午在新加坡病逝。他走得很安祥。
炳吉兄是先达元老之一,他经营的Miekriting闻名遐迩。许多先达乡亲也许不知道孔炳吉这个名字,但都知道先达有个著名的Miekriting面铺,这就是让海外游子割舍不断的家乡的味道。
他积极支持先达乡亲大团结大融合。雅加达先达乡亲联谊会曾多次在他的面铺举行成立筹备会,吃喝免费招待。与会者对他的热情招待赞不绝口,并表示深切感谢。
他对第一二三四届世界先达乡亲恳亲联谊大会的成功召开竭尽全力予以支持,并尽可能亲自参加。
他的善良、热情和坚持,赢得了先达乡亲的赞誉。我和炳吉兄交往甚密,除过年过节,隔三差五,他都会来电话和我聊天,话题广泛,从先达的老前辈到年青的一代,从先达联谊会到旅雅的先达乡亲,无所不谈。这对我了解无达乡亲的动态,十分有益。很可惜,他走得太匆忙了。但先达乡亲会永远怀念炳吉兄的。
谨向逝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逝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希望炳吉的后代能把Miekriting的传奇继续延伸下去!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